探訪河北千年葯都:中藥香 醫四方
(原標題:探訪河北千年葯都:中藥香 醫四方)
保定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安國辦事處嚴格把關出口藥材 韓冰 攝
中新網保定6月14日電 (記者 李茜 呂子豪)58歲的「老葯工」郝世君戴著口罩和帽子,專註地手工挑選炮製好的中藥材小良姜。「雖然中藥材加工技術進步很大,但仍遵循古法炮製,一些步驟仍需人工操作,出口檢驗檢疫也非常嚴格。」
郝世君所在的河北保定安國市古稱祁州,是中國最大的中藥材集散地和中藥文化發祥地之一,素以「葯都」和「天下第一葯市」享譽海內外。在前些年熱播電視劇《大宅門》中就有同仁堂到安國採買中藥材的場景,也說明了安國葯業歷史悠久和聲名遠播。歷史的長期積澱,使得安國擁有一支龐大的知葯、懂葯、識葯的人才隊伍,絕大多數農民都會種植幾種藥材。
「80%的甘草需要切成3—4毫米厚、3—5公分長的斜片,俗稱『柳葉片』,也叫『三指片』。」郝世君從22歲開始跟家中長輩學習中藥飲片加工,25歲時便可一眼辨出藥材切片合不合規。中藥材切片,看似簡單,但郝世君心中有著自己的一本「切片經」:切刀該如何打磨,不同藥材在四季炮製的時間和技巧有何不同等等。
隨著經濟和技術的發展,千年葯都也從散戶步入產業化,形成了種植、加工、銷售一條龍,科技、工商、貿易一體化的經濟格局,葯業經濟已經成為安國市的重要經濟支柱產業。安國中藥材種植面積達15萬畝,種植的種類達300多個。安國市現有各類葯業企業600餘家,年成交量70萬噸左右,交易額超過130億元人民幣。
郝世君則從家庭作坊被聘入當地葯企。他手中的切刀變成了機器切割,炮製藥材的大鐵鍋也變成了能調節溫度和壓力的國家標準化器械,炮製時間也大有改進。他切出的藥材不僅流向全國各地,還流向海外各國。
河北中藥材檢測中心用高端檢測儀器服務中藥材企業 韓冰 攝
2016年中醫藥文化紀錄片《本草中國》自上映後連續登上中國網路熱搜榜。該紀錄片挖掘和記錄隱遁的中醫藥故事,探討中華文明中有關「生」的奧義,以「中國人生存、生活、生息的視角和方式」層層遞進,解讀博大精深的中醫藥文化,重新點燃民眾對中醫藥的興趣,進一步推進中醫藥文化的繼承與創新。
河北美威葯業股份有限公司是安國當地龍頭中藥材企業。在遵循古法炮製的基礎上,機械化和標準化深入到中藥材加工的各個環節。中藥材變成精細加工,按照中醫開方的常用量等特點做成小分量包裝,方便、乾淨且透明。一些中藥材如銀耳、薏米等也從中藥鋪走進尋常百姓家的餐桌上。
該公司負責人劉景凡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規定了中藥的各項標準,有助於中醫藥企業的標準化生產。如今該企業在入廠前的藥材種植也從土壤、水質、種植管理等多個環節進行嚴格把關,並運用現代技術對病蟲害防治和肥料使用等實施全過程監管,解決了藥材質量不可控的行業難題。
2015年9月,保定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安國辦事處及河北中藥材檢測中心在安國掛牌,實現安國中藥材企業直通放行、無紙化通關,進一步促進了貿易便利化;並從北京邀請中醫藥資深專家對從業者開展了中藥材真假鑒定、品質檢驗、實驗室檢測操作等專題培訓,提高企業質量控制能力;宣講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要求等,指導生產企業完善原料驗收制度和產品追溯體系。
保定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安國辦事處為當地企業提供了貼身幫扶,方便企業在「家門口」辦理檢驗檢疫業務,節省了大量的交通費用和人力支出,運營前15個月,為企業節省該項費用150多萬元,加快企業驗放效率,目前驗放時間基本壓縮在1天以內,為企業出口提速、減負、增效。河北中藥材檢測中心先期購置了價值近700萬元的檢測儀器設備,包括液相色譜、氣質聯用儀、原子吸收等50餘台套檢測儀器。能夠針對2015年版《中國人民共和國藥典》開展中藥材摻假鑒定、功效成分、浸出物、揮髮油、水分、灰分、重金屬和農藥殘留等方面90項檢測。並與105家藥廠、藥商簽訂長期技術服務合作協議,幫助藥材企業彌補自身檢測鑒定能力不足。
保定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安國辦事處介紹,2015年10月到2016年12月,該部門共檢驗檢疫出口中藥材1893批、16244.18噸,貨值9572.22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28.51%、168.98%、257.20%。產品遠銷韓國、日本、德國、加拿大和美國等80多個國家或地區。(完)
(原標題:探訪河北千年葯都:中藥香 醫四方)
※漁人養生:老中醫自己經常吃的這三種中藥,效果堪比人蔘!(蔬菜篇)
※養生大觀,中藥太苦難以下咽?
※美食趙三哥,炎炎夏日易中暑?6種中藥泡水喝輕鬆去火
※中藥「雞尾酒」 養生混搭很新奇
TAG:中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