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銷售重在推廣渠道:你還不如王婆會賣瓜?
民間有一句歇後語「王婆賣瓜---自賣自誇。」
這句歇後語可謂是家喻戶曉,每個人看到這句話的時候,腦海中會浮現一個老太太,就是王婆,守著一堆西瓜搖著蒲扇向過往的行人鼓吹自己家的瓜到底有多甜的景象。
但是,我們所不知道的是,歷史上還真有這麼一回事兒!
據XXX記載,「王婆」並不是一個老太太,而是一個名叫「王波」的官員,活在宋神宗時期。他是西夏人,也就是現在的寧夏甘肅的河西走廊一帶,當時是非常偏僻的關外。這個瓜也不是西瓜,而是當時所稱「胡瓜」的「哈密瓜」。
後來由於動亂,王波不能繼續任職官員,他攜家眷遷徙到河南開封一帶,生活沒有來源就開始自己種植哈密瓜。開封是中原腹地,「哈密瓜」是什麼樣子,大家根本沒見過。
當然,今天的你我都吃過哈密瓜,知道哈密瓜的口感一點也不比西瓜差,但是當時中原人不知道啊!
然後秒回的朋友就會立刻告訴你,這個東東叫哈密瓜。。。這個東東多麼好吃。。。你就算抱著試試的心態,也會抱回家嘗嘗是什麼味道。
但是王波不行啊!當時的中原人民又沒有朋友圈。
哈密瓜這個東西,大家聽都沒聽說過,只能看著它皴皴疤疤的硬皮,大眼瞪小眼。
這就可憐了王波,他一遍遍地跟人家講,這個瓜多好多好……
直到人們都覺得這個人絮絮叨叨到婆婆媽媽,甚至給他起了個「王婆」的外號的時候,他還在一遍遍的講給人家,說哈密瓜多好多好。
在王波都變成「王婆」了的不斷推銷之下,哈密瓜被很多人品嘗到,好吃的東西結果當然是熱賣了。
這畢竟是民間小事一樁,之所以見載於歷史是因為宋神宗出巡。宋神宗出巡時聽了這個故事,也嘗了他的瓜,情不自禁地調侃了一句:「真是王婆賣瓜,自賣自誇啊!」
好吧,名人效應看來也是很重要的。
但凡銷售,就需要推廣。
這種推廣可以是吆喝,可以是大字報,也可以請名人代言,也可以是利用數字技術的精準推廣。但不管是哪一種,銷售者做推廣,就是為了拿到一個漂亮的銷售業績單。
好產品固然重要,但是推廣同樣重要。來自境外的產品或品牌對當地消費者而言,帶有陌生感,不信任不了解的階段是一定會有的。這就給跨境貿易帶來了很多阻力。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跨境經營者都在做著等待客戶群成長的努力。
而如今是網路時代,是移動終端的時代,我們可以盡一萬種努力,但絕不可以原地等待,因為瞬息萬變的市場,等待就會讓自己變成錯失良機的失敗者。
任何一種以時間為代價的方式,都是需要冷靜審視的。
銷售者不可能再把希望寄托在蝸牛一樣的口口相傳之上,因為只有讓好產品和有效推廣結合起來,才能在區域內形成好口碑。不管是否跨區域、不管是否跨境、不管是否跨越語言以及文化區,這一定是萬變不離其宗的道理。
不管是網路PC端、移動終端的推廣,如何有效的對接和轉化,才是營銷人員最需要準備的課題。以人工智慧為核心的海外推廣技術,可以幫助用戶統籌更廣闊的推廣渠道,更精準對接潛在客戶群體,為產品爭取最大的推廣轉化效益,這是未來推廣行業的發展方向。
跨境推廣:你還不如王婆會賣瓜?
「王婆」所做的,就是熟知自家的產品,熟悉自己的客戶群,這在兵法上應該叫「知己知彼」吧!
因此同樣是跨境銷售,今天的產品走出國門,和當年的王婆又有什麼不同呢?他知道客戶並不了解這種產品,客戶能接受的方式就是他一遍遍的絮絮叨叨。
今天的跨境推廣,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內地的朋友熟知朋友圈,熟知知乎,熟悉各種中文網站;同樣,域外的客戶也有自己慣於使用的搜索引擎、社交網路、手機客戶端,這種因區域、文化導致的推廣渠道、效果的差異普遍存在。
而一個跨境電商人要做的,就是更高效地把握這些渠道,使它們為己所用。
TAG:清谷 |
※如果廣告的目的,是為了銷售,我們就不做廣告
※這樣買面膜,王牌銷售都坑不了你!
※木門選購,那些銷售永遠不會告訴你的真相
※搞笑:商場竟然這樣銷售產品!不打折我都要
※伙買不起保時捷卡宴,想去店裡試駕玩,銷售:你看我想理你不
※售樓部慣用銷售策略知道嗎?你能買什麼樣的房子從進門時就決定了
※百思買要停止銷售華為手機,華為:我還不想賣呢,當中有什麼隱情?
※為何「大戶型」房子賣不出去?若沒聽銷售朋友的話,就差點買錯了
※傢具銷售:如何讓顧客喜歡你?
※如今手機已不好銷售?「中國雙雄」帶你認識什麼是實力派!
※網紅冰淇淋在國外銷售遭「禁」,知道原因後,再也不買來吃了!
※沒有貼花也能賣爆?光哥教你這種銷售方法!
※「不想當老闆的銷售不是好銷售」
※揭秘!你不知道的銷售套路!
※做銷售,這些話永遠不要說!
※如果不能使用安卓操作系統,華為手機如何在海外市場銷售?
※亞馬遜的銷售陷阱即使是最熱賣的賣家也忘記了上
※南北方甜咸粽子之爭:線上銷售佔比真相了,鹹味要贏?你更愛?
※賣地板的銷售員賺了你的錢還笑話你,因為你不懂地板顏色怎麼選
※滯銷水果網上熱銷,真相卻是「打感情牌」的銷售手段,還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