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Uber高層大震蕩!CEO休假,二把手離職,多米諾骨牌被推翻

Uber高層大震蕩!CEO休假,二把手離職,多米諾骨牌被推翻

美國時間6月11號星期日,可能是全世界估值最高的創業公司Uber(優步)史上最難熬的一天。從上午十點開始,Uber董事會在洛杉磯召開了一次特別會議。在這次持續數小時的「馬拉松會議」結束後兩天,該公司迎來了高層的大變動和大震蕩——CEO「休假」,二把手「離職」。

Uber CEO Travis Kalanick

首先從事情的緣由說起。那就是:Uber出了什麼問題?

Uber的危機從今年年初開始發酵。

對內對外形象崩塌

一月份,特朗普總統針對七個穆斯林為主的國家頒布禁令,引發紐約市計程車司機在肯尼迪國際機場大罷工。輿論齊心協力共懟特朗普的大背景下,Uber卻宣布自家會繼續提供機場接送服務。然後社交媒體上轟轟烈烈展開#DeleteUber的活動,那一周末Uber的出行量銳減10%。

#DeleteUber餘溫未散,二月份一位前Uber女性工程師Susan Fowler公開發文,抨擊自己在Uber受到的性騷擾,以及Uber對此視而不見甚至反過來稱她為「一個麻煩」。Susan以自己為例,描述了這家科技公司內部的等級劃分、勾心鬥角和性別歧視等惡劣氛圍。博文引起社交網路一場風暴,迫使Uber CEO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請來前美國司法部長Eric Holder展開調查。

3月份Uber汽車共享業務總裁Jeff Jones因為性騷擾議題離職,原因是「......現在很清楚,我職業生涯的領導信念及想法跟在 Uber 體驗及看到的並不一致,所以我不能繼續擔任總裁。」言下之意暗示Uber內部文化令自己極為不滿,側面坐實Susan指控。

被控非法使用谷歌機密技術

二月底,谷歌旗下的無人駕駛汽車公司Waymo,一紙訴狀把Uber告上法庭,宣稱:谷歌前高管Anthony Levandowski在離職谷歌前竊取了公司的機密技術信息,然後成立了自己的無人駕駛startup,並把這家Startup賣給了Uber。就是說,Uber使用了從谷歌非法獲得的技術資料,研發無人駕駛技術。

要知道,從谷歌到特斯拉到通用,都認為無人駕駛是汽車工業下一次革命,誰能抓住這次機會,就能在這個年銷量過萬億美元的行業佔據領軍地位。Uber有「以合作之名挖走卡內基梅隆大學技術專家」的前科紀錄,所以此次引發科技圈軒然大波的起訴事件,大部分人站隊谷歌。Uber業內名聲嚴重受損。

和政府監管機構玩「貓鼠遊戲」

3月份有媒體爆出:Uber的內部秘密工具Greyball,已經幫助Uber在政府調查人員面前,玩了數年的「貓和老鼠」遊戲。這本是公司研發出的阻止不良乘客的工具,後來「基因突變」,被用於阻止監管機構對Uber的調查。此事被捅開後,司法部已經立案調查。

那麼Uber到底為什麼怕監管機構的調查?舉個例子,加州政府4月份表示,Uber因為遲遲不對那些酒駕司機採取行動,將面臨超過100萬美元的罰款。原本Uber聲稱,自家服務能幫助減少酒駕,因為你喝多了打個車就好了呀。結果乘客可能發現:這個司機喝的比我還醉?!於是投訴紛至沓來。另外,關於司機性騷擾乘客的投訴絡繹不絕,此前有印度女性聲稱被Uber司機強姦,由公司高管赴印度調查,後來久久無下文。

設立對友商的秘密項目「地獄」

矽谷耳朵最靈活的科技媒體the Information踢爆:Uber運營著一個頂級秘密項目,名字特別聳人聽聞——Hell(地獄)。該項目直指Uber在美國的主要競爭對手Lyft,並且涉嫌違法獲取他人信息。「地獄」項目能定位Lyft司機的地理位置,幫助Uber更好地規劃自家服務分布;也能找出那些同時為Uber和Lyft工作的司機,把他們和「忠實司機」區別開來對待。法律專家稱此舉涉及「不公平競爭」。

說也巧,打開Uber的新聞,下面立刻出現了Lyft的司機招募廣告,競爭就是如此激烈

2017年,為什麼是Uber?

為什麼Uber在2017年彷彿推倒了「多米諾骨牌」,一連串的負面事件爆發?

從外部原因說起。因為Uber此前坐火箭般的高速發展,包括融資數額屢創新高(融資總額已經達到88.1億美元)、估值突破天際(700億美元)、業務量兩位數增速(2017第一季度相較2016第四季度增長33.84%),暫時壓制了其它負面消息的發酵。在全球科技圈和投資圈欣賞驚嘆著又一個造富神話的崛起、並且努力模仿Uber模式的過程中,諸如性騷擾、司機背景審核不嚴格乃至不公平競爭手段,都被輕描淡寫地忽視了。「經濟發展」暫時成了緩解一切難題的良藥。

但是2016年6月,Uber的35億美元G輪融資,投資機構只有一個——沙烏地阿拉伯公共投資基金。整個矽谷開始竊竊私語:只有一家公司忽悠不下去周邊的人了,才會去遙遠的、「人傻錢多」的中東拉投資,尋找「接盤俠」。自此至今一年,Uber再未拿到大手筆投資,今年4月份的融資並未公布任何細節。

2016年8月份Uber難敵滴滴打車,退出中國市場,失去了一個支撐其天價估值的重要支柱。這一舉動又和Uber另一個「缺陷」難解難分,那就是:在燒掉幾十億美元後,Uber還是無法盈利,因此中國市場看起來仍然曠日持久的爭奪戰,它打不下去了。

這隻獨角獸已經長到了鯨鯊般的體積,高增速逐漸放緩,接著就會停止,但它仍然看不到高盈利、賺大錢的希望,已經有人開始質疑其模式可行性。一旦利好消息不再,質疑聲起,那麼此前被忽視的「小問題」,就被搬上了媒體頭條版面深入討論。何況Uber此前,真的攢了很多「罪狀」。

那麼Uber為什麼就要有這麼多把柄給人抓?這就要分析公司內部原因——Uber的「狼性文化」了。長久以來,卡蘭尼克的強硬作風,和Uber「不惜一切代價爭取勝利」的企業文化名聲在外。

《紐約時報》在Susan發文事件後,通過明察暗訪,寫出一篇分析Uber文化的文章。其中著重指出:Uber各區域公司都有很大的自主性,只要能取得快速增長和營收,那麼很多決定不需要總公司監督。這種以結果為導向的風格,讓公司內部弦綳得很緊,員工爾虞我詐,「利用各種手段」完成績效。Susan博客寫道:「每個經理都在和同事競爭、試圖取代直繫上司。這些經理並沒有隱藏自己行為,甚至在會議上吹噓所做的事情。」

公司內部壓力大,緩解壓力的方式也很「奔放」。《紐約時報》稱,2015年Uber在拉斯維加斯舉行全員大會,結果員工們喝酒、賭博甚至吸食可卡因,一位主管性騷擾數名女員工。卡蘭尼克本人,曾在接受採訪時把Uber稱為「Boober」(Boob即胸部),說公司的成功讓很多女人對他投懷送抱。此言引發了強烈抗議。

內部的不擇手段競爭、以結果為唯一導向的高壓企業文化,讓Uber如願以償獲得了奇蹟般高增長高營收高估值,也如雙刃劍那樣給它埋下多根導火線。在時機成熟時,可能就會引火燒身。這個「時機」,就是Uber增速看到了瓶頸、遲遲看不到盈利和IPO希望時,以一場對新總統的抗議為起點,拉開了帷幕。

周日大會的直接後果

上周日在洛杉磯的大會結束後,直接結果就是CEO卡蘭尼克的左膀右臂、他在公司最親近的人、高級副總裁Emil Michael離職。

Emil本人曾捲入一樁醜聞,就是要花100萬美元招募一群研究人員,挖掘那些報道Uber負面消息的記者的私生活,製造醜聞報復他們。後來此事被Buzzfeed報道,Emil被迫公開道歉,然而Uber並沒有對他進行任何懲罰。無疑,此事讓媒體和Uber結下了更深的梁子。

此次Emil的離職原因,他在內部郵件中並沒有提及,只是說「我四年前進入這家公司,這段經歷真心是我一生的記憶」。但有人認為他是為卡蘭尼克的麻煩事「背鍋」下台的。

2017年的春天和夏天,已經有多名Uber高管離開公司。除了前文提及的Jeff Jones總裁,4月份Uber負責企業傳播的最高主管Rachel Whetsone離職。而引發Waymo起訴Uber的Levandowski,也停止為Uber工作。五月底,財務總管Gautam Gupta離開Uber(2015年後Uber的CFO一職空缺,Gautam Gupta是實際上的財務一把手。)上周,超過20名員工在前司法部長Eric Holder進駐調查後被辭。

最新進展:CEO將會讓權嗎?

今天美國時間星期二,卡蘭尼克本人正式宣布暫離公司一段時間(take leave of absence)。五月份,卡蘭尼克家庭遭受重大變故,他的父母外出遊玩時乘船遇險,結果母親去世,父親身受重傷。考慮到CEO現在經受的來自公司和家庭的雙重巨大壓力,他本人脾氣又很急躁,休假一段時間療養身心,可能是個更妥帖的做法。

卡蘭尼克在給員工的內部信中提到:「在(我離開的)這段時間,公司會在領導團隊和我的指示下繼續運營。我會在需要做出最具戰略意義的決定時出現,但我也希望(領導)團隊,能夠大膽果斷地推動公司繼續迅速發展。我的離開沒有具體時間表,可能比你們預期的更長,或更短。」

這封信仍然透露出卡蘭尼克強勢的作風和對公司的核心要求(繼續迅速發展)。但根據Eric Holder前部長的建議,他回歸公司後,權力將會被削減——「卡蘭尼克先生歷來擁有的一些權責,應該和公司其他高級管理人員共享,或直接放權給他們。」董事會的匿名投票,是接受了Holder全部建議的。

建議中還有其它條目,都對CEO做出了實際束縛。包括:

和多樣性、員工意見的反饋、員工滿意度等維度直接掛鉤的管理人員表現評估,評估結果和管理層收入直接相關;

增加獨立董事、獨立董事會主席、監督委員會和加強審計會員會,來監管卡蘭尼克和Uber管理層;

對卡蘭尼克等高級管理層進行強制性的包容性領導力培訓;

卡蘭尼克和管理層必須對人力資源部門及其價值提高公開支持度。

所以,無論卡蘭尼克願不願意、何時回歸,他手中的公司掌管權力是必要遭到分散和削弱的。

高管接連離職休假,Uber要如何應對這段艱難時期?一位內幕人士告訴《華盛頓郵報》,來自雀巢公司的執行副總裁Wan Ling Martello將會加入董事會,這位女士也是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成員。讓Emil Michael離開、讓Wan Ling Martello加入,都來自Eric Holder前部長的調查報告建議。

卡蘭尼克休假後,Uber或組成一個臨時委員會來管理公司日常經營事務。只不過無論誰上,都要面對一連串亟待解決的挑戰和危機,包括:

如何改善工作環境和文化;

如何在暫不上市的情況下,緩解員工手持股票卻無法變現的經濟和心理焦慮;

如何修復外部形象;

如何繼續無人駕駛技術以跟上投資者預期和行業發展腳步。

Uber會是積重難返,還是逐步走出泥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矽谷密探 的精彩文章:

警告!有人盜用矽谷密探名義詐騙
新套路!米其林三星大廚的新菜是用演算法設計出來的?
勇士奪冠,不僅是球技過人,還因背後一大波黑科技相助!
人工智慧大舉進入招聘業,HR真的要下崗了嗎?
又一位高層在雅虎被Verizon收購後離職

TAG:矽谷密探 |

您可能感興趣

馬斯克會推倒Facebook的多米諾骨牌嗎?
牛人挑戰世界最大多米諾骨牌,高達兩層樓,推到瞬間一陣轟鳴!
抖音Domino多米諾骨牌不一樣的玩法新體驗
4天過去了,D&G的多米諾骨牌正向世界蔓延開去,義大利老鄉也來踩兩腳
送走側翼悍將僅換首輪簽,雷霆推倒多米諾骨牌,韋少離隊倒計時?
NBA自由球員市場開張!萊昂納德推倒多米諾骨牌
秀波叔的人設大崩塌,多米諾骨牌效應讓這部電影票房下滑一半!
蘇東劇變第一塊「多米諾骨牌」,為何輕易被推倒?背後黑手最重要
失火!巴西24層高樓坍塌 如推倒的多米諾骨牌
推到大明王朝的最後一塊「多米諾骨牌」
崩盤危機推倒馬刺多米諾骨牌 比倫納德去向更可怕的是波波的選擇
委內瑞拉空軍高官倒戈反對派,會是倒下的第一塊「骨牌」嗎?
多米諾骨牌原來是這麼擺放的,我還一直以為...
叉車碰到貨架後,貨架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倒了
大型無人機的產業化,順豐已經推開多米諾骨牌!
C羅離隊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皇馬隊中又一功勛悍將恐選擇離開!
多米諾骨牌一口氣推倒4次發射任務,新發射瞄準今明各兩場
C羅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世界盃最佳逼宮皇馬主席,不走又要被告
骨牌也可以玩的這麼神,他手一揮大家眼前的畫面太美
國外知名博主用3萬塊多米諾骨牌,搭出荒野大鏢客2!推倒瞬間燃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