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化肥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迫在眉睫

化肥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迫在眉睫

(資料圖片)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江宜航 李小雲 黃毅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化肥生產國和消費國。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氮肥全行業虧損222.8億元,較2015年增虧193.9億元,行業虧損面50.7%。

在今年春耕化肥需求量最大時期,山東省臨沭縣上百家化肥企業關停倒閉。化肥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迫在眉睫。

化肥產業面臨四大問題

「在過去,化肥是個寶;而現在,是棵草。如果再不進行改革,就要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了。」在日前舉行的「2017年肥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研」啟動儀式上,湖北宜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裁張新亞如是表示。

從本次調研的情況來看,我國化肥行業目前面臨四大主要問題。

一是產能過剩、同質化嚴重、研發能力弱。目前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化肥生產國和消費國。2016年我國化肥產量達7004.92萬噸,施用量只有約6034萬噸,其中尿素產能利用率只有78%,磷肥產能利用率69%。產能過剩、行業集中度高、產品同質化嚴重、低價競爭是主要行業特點。由於低價競爭,導致企業利潤低,投入研發不足,相對於國外,上市肥料企業市值低,6萬億元的農業總產值並沒有誕生市值過千億的農藥肥料企業。

二是銷售鏈條過長、成本高、賒銷嚴重。傳統的農資銷售模式,為廠家、市/縣級代理商、鎮/村級經銷商、農戶流通模式,廠家通過掌控代理商、經銷商就可以觸及到終端農戶。這樣的模式加快了品牌的擴張和市場佔有率,但由於鏈條太長和信息不對稱,高價和低質化肥共存,提高了農戶化肥使用成本和經營風險。再加上農業生產周期性帶來的收益滯後性,農戶對經銷商、經銷商對廠家都存在賒銷現象,增加了整個產業的風險。

三是施肥不科學,浪費嚴重,環境面臨威脅。據統計,中國的肥料複合化率水平不到40%,低於世界50%的平均水平,更遠低於歐洲、美國等發達農業國家70%的平均水平,這有肥料生產技術的原因,也有肥料使用方法問題。較低的肥料利用率不僅造成我國肥料資源的浪費,增加農業生產成本,同時也對生態環境產生巨大的破壞。土壤板結、土壤鹽漬化、有機質含量下降、病蟲害多發、水質污染等都是肥料利用率低和過度施肥造成的後果。

四是種植大戶和職業農民崛起,服務和規模不匹配。隨著我國農村勞動力的減少和土地流轉的加快,種植大戶和職業農民漸漸成為農業生產的主體。單次購買農資量大、單次投入資金量大、施肥方法更加科學,傳統的經銷模式既不能提供大量化肥的物流解決方案,也不能幫助農戶解決資金周轉問題,傳統的經銷服務模式已與目前種植規模需求不匹配。

目前化肥產業作出的積極變革探索

為解決化肥原料生產成本高、議價能力低問題,產業整合、加強合作已成為行業共識。今年年初,雲天化聯合貴州開磷、翁福共同打造硫磺採購平台,通過發揮集中採購規模優勢,增強硫磺採購議價能力,降低化肥生產成本。

流通銷售方面,無論是上市化肥企業還是創業公司,都在積極引入互聯網這個工具,構建「互聯網+農資」。利用互聯網能夠提供高效、快捷的信息獲取特點,降低信息不對稱帶來的成本和風險。但根據實際情況來看,由於目前農村消費場景和用戶的特殊性,在資金和「最後一公里」物流方面,農資電商暫時無法提供高效解決方案,反而因為加入電商這個因素,農民不熟悉、不熟練,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

如何循序漸進,以最低成本、最高效益適應變革,一些公司在積極探索。日前,南京農紛期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農分期」)在前期客戶積累的基礎上,向種植大戶推出了「肥寶寶」產品。面對農戶對互聯網電商的不熟悉、不了解、操作難,以及農戶在種植過程中缺少技術指導、流動資金等問題,直接將廠家與種植大戶對接,由廠家委派或農分期自有技術員解決技術問題,農分期提供資金分期購買支持,零利息、零首付、最低價,挖掘、對接社會存量物流資源,效率更高、價格更低,同時解決了物流、質量、價格、資金、技術等痛點,目前來看更符合農業經營主體的實際特徵。

「從試點情況來看,『肥寶寶』深受廣大種植農戶歡迎。一些農戶高興地說『肥寶寶』不僅幫助他們解決了資金問題,也幫助他們買到了高質低價的肥料,省事、省心、省錢。」南京農紛期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對本次調研人員表示。

「目前我國化肥產業正處於產業變革的關鍵時期,外部糧食增長紅利的消失、環保意識的增強、消費升級、政策改變,內部廠家低價競爭、研發力度不足、傳統銷售渠道滯後、生產方式轉變等都是化肥整個產業必須認真面對的現實問題。企業強強聯合、加大研發力度、建立高效銷售渠道,從單一的產品銷售轉向作物全程營養解決方案,加強農化服務,及時有效地幫助農戶解決生產過程中的實際問題,會是化肥產業實現『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逆勢增長的重要保障。」參加本次調研活動的中國農業科學院和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的部分學生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主 編丨毛晶慧編 輯丨曹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時報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經濟時報 |

您可能感興趣

環保高壓常態化,優化鋼鐵行業供給格局
推動產品結構優化 力促全域旅遊供給多元化
汪建華:穩就業重在強化技能人才供給
需求端擴容+供給端整合,藥店行業進入黃金髮展時代
什麼是「還精補腦」?就是精轉化成髓再供給大腦,兩者互相轉化
供給結構持續改善 航空股有望重拾升勢
深化簡政放權 豐富醫療資源供給
實驗室成功培育人造胚胎結構 將可實現無限胚胎供給
委員代表熱議供給測結構性改革「升級版」
鋅市供給壓力漸顯 建議維持空頭配置
切斷癌細胞的動能供給,關鍵在於你的選擇
公益慈善需要制度供給
鈷供給偏緊或將成常態 機構關注這些股
供給方在藝術產業化進程中,如何找准市場定位?
體育設施有效供給仍不足 建設將加快推進
供給和需求錯位,智能空調如何打造舒適健康最優解?
環保抑制供給預期較大 煤焦市場偏強運行
改善供給結構,滿足居民消費升級需求
工信部:加快發展智能製造 培育智能製造供給能力
疫情對生豬市場影響淡化,市場供給決定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