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王羲之的傳世之寶,李世民多次討要不得,後來想了個歪主意

王羲之的傳世之寶,李世民多次討要不得,後來想了個歪主意

提起寫字這事,王羲之認第二,大概沒人敢當第一,畢竟人家有「書聖」的美譽。王羲之生活的那個時代,高門大戶的子弟都不喜歡干正事,喜歡嗑藥吹牛。

王羲之雖然出身於「王與馬共天下」的琅琊王氏,但比較有上進心,自幼酷愛書法,到七歲便以善書聞名,後來又博採眾家之長,終於成了一代大家。

公元353年4月22日,王羲之與友人謝安、孫綽等在會稽山陰的蘭亭雅集,飲酒賦詩。王羲之乘興揮筆寫了一篇《蘭亭集序》。

《蘭亭集序》全文28行、324字,通篇遒媚飄逸,字字精妙,在書法上有很高的價值,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

轉眼間到了大唐貞觀年間,李世民特別喜愛「書聖」王羲之的墨寶,他利用手中的權力,廣為搜羅王羲之的書法作品。

雖然所藏墨寶甚豐,但直到晚年也始終沒有找到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的真本。身為一國之君,卻得不到心愛之物,李世民變得有點悶悶不樂。

李世民派人進行多方打聽才得知了寶物的下落,原來王羲之自己也十分珍惜自己這件作品,把它視為傳家之寶,一路傳至第7代孫智永手裡。

智永去世之前,他將《蘭亭集序》傳給浙江紹興永欣寺再傳弟子辨才和尚。辨才和尚也對書法很有研究,他知道《蘭亭集序》的價值,遂將它珍藏在卧室樑上,秘不示人。

李世民得知《蘭亭集序》在辨才和尚處,便多次遣人高價購買,可辨才和尚始終推說不知真跡下落。李世民看硬要不成,便決定改為智取。

他派監察御史蕭翼裝扮成書生模樣,每日到永欣寺觀看壁畫,藉機與辨才接近,尋機取得《蘭亭集序》。

這個蕭翼不僅對書法頗有研究,還擅長學方言,用山東話與辨才和尚拉起了老鄉關係,倆人相談甚歡,從詩詞歌賦一直談到琴棋書畫。

待兩人關係比較密切後,蕭翼故意拿出幾件王羲之的書法作品給辨才和尚欣賞。辨才看後,不以為然地說:「真倒是真的,但不是好的,我有一本真跡,那才是王羲之真正的傳世之寶。」

蕭翼心中大喜,但表面上不動聲色地問是什麼帖子,辨才猶豫再三,才告訴他是《蘭亭集序》真跡。

蕭翼趕緊裝作不信的樣子,說此帖早已軼失,怎麼可能在你這裡呢。結果把辨才氣壞了,一時沒忍住,就從屋樑洞內取出蘭亭真跡予蕭翼賞鑒。

蕭翼仔細察看了一番,果為真跡。但嘴上不這麼說,非說是假的,結果倆人爭了個面紅耳赤,不歡而散。

第二天,趁辨才不在寺中,蕭翼帶人取走了《蘭亭序》真跡,同時宣布賜給永欣寺絹三千匹、糧三千石作為補償。

辨才回來之後才知道上了李世民的當,但悔之晚矣!辨才因此積憂成疾,一年後便撒手人寰了。

據說,李世民對《蘭亭集序》一直之愛不釋手,死前甚至決定將其作為殉葬品帶進棺材,因為李世民的昭陵還沒有被正式發掘,也不知道《蘭亭集序》到底還在不在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鵬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80後看過來,一個日本人眼中的中國小朋友,再也回不去的童年
講仁義也是個技術活兒,弄不好國破家亡,有人卻因此造福一方
末代狀元劉春霖為什麼不如學渣袁世凱混得好,原因竟是這個
面對日軍的挑釁,他只說了一個字「干」,後被破格提拔成五星上將

TAG:大鵬看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罕世之寶蘭亭序的傳世之路,讓人驚嘆不已
他們是古代最出名的四個奸臣,但是他們的才華不可否認!傳世之作
朱高煦想學朱棣來上位,卻遇上了「傳世之孫」,朱瞻基是如何登基的?
他是荷蘭的偉大畫家,遭遇不幸時卻畫出了傳世之作,令人敬佩!
千年前的杜甫、祖沖之並沒有畫像傳世,課本里的肖像是怎麼來的?
不朽的匾額,傳世的墨寶!
乾隆寫詩量世界第一,為何沒留下傳世之作?原來很多是槍手代筆
宋朝的傳世珍寶,現代造不出來,僅存三個卻都在日本
中國一下落不明的傳世之寶,其經歷可寫一部小說,一代傳奇之路
金庸筆下傳世最久的一套劍法,可惜被一個女人毀了,連讀者也惋嘆
《圍爐夜話》三句傳世名言,欲要活得滋潤,好運常來,需謹記!
傳世國寶毛公鼎,出土之後多次易主,每個主人不出十年災禍必至
老祖宗的傳世名言,人生不如意時,靜心讀一遍,身心舒暢!
關羽被龐德之子滿門抄斬,為何還有後人傳世?多虧了趙雲的女兒
宋代不被看好的碗,日本人稱為「傳世國寶」!為此寶爭相追捧
可以傳世的好刀
農民小伙遷祖墳,無意挖出傳世寶物,讓專家鑒定,結果後悔不已
侍衛救溥儀一命獲賞寶刀一把,本想作傳世之寶,不肖子孫把它賣了
外表再美終會逝去,人品卻是傳世之寶
方得一傳世之作,身處其中,行也安然,坐也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