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虛法師:《指月真髓》——《維摩詰經》講記:佛身 法身 真身

大虛法師:《指月真髓》——《維摩詰經》講記:佛身 法身 真身

佛身 法身 真身

「諸仁者!此可患厭,當樂佛身。所以者何?佛身者,即法身也。」維摩居士剛剛搞完破壞,他把我們的身體破得一塌糊塗,緊接著他就開始提建設性建議了。他說,諸位菩薩,我們的這個身體是極其可厭的大患,大家不要上當。我們應該去追求每一個人真正的生命、真正的身體,那就是佛身——佛身者,即是法身。

這個法身不是說只有佛陀才有,經上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所以它是人人現成、個個都有的,我們能找到這個法身,那就成功了。禪宗的「明心見性」、凈宗的「花開見佛」,它們兩個所要「見」的,就是這個。法身是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盡虛空、遍法界的,這是我們真正的生命、真正的身體,但是我們偏偏找不到它。其實法身並沒有藏起來,它一直就明明白白地擺在這裡,「缽里飯,桶里水」,揚眉眨眼,機在目前。不過大家不要錯會了,法身和肉身並沒什麼關係,但是它又從來沒有離開過肉身,我們如果能找到這個,那生命從此就會變得很好玩了——你們經常聽到我用「好玩」這個詞,其實這裡面並沒有任何玩世不恭的意思,我只是很單純地指出事實而已——生命到此境界,的確是怎一個精彩了得!

下面,「從無量功德智慧生。從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生。」這個法身道境不是我們能想像的任何東西,它微妙無相,無相無不相,必須要具足無量功德和無量智慧才能證得。這個功德和智慧不是有為造作的無常生滅法,這點很關鍵!那是修行者隨順法性真空妙有之理,勤修戒定慧三無漏學,達到解脫、解脫知見的圓滿實踐後才會明白的境界。所謂解脫知見,簡單講就是解脫之後開發的所知所見,見無所見,得無所得,必須要這樣子才能透澈法身,圓滿成就。

這裡的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又叫做五分法身,實際上是求證法身的五大修行次第。下面維摩居士就給我們介紹了很多更具體的修法,又是一大堆名相。

「從慈悲喜捨生。從布施、持戒、忍辱、柔和、勤行精進、禪定、解脫、三昧、多聞、智慧,諸波羅蜜生。」這是講,必須要勤修四無量心和一切六度萬行,行無所行,才能證得法身。

真修到禪定、解脫、三昧狀態的人,那和普通人是完全不同的。以前我曾經有幸親近過一位大圓滿的大成就者,名字就不方便說了,這位老人家的舉止威儀,據我觀察,一天二十四小時,從來沒有散亂放逸過。他好像時時刻刻都安住在覺性里,為人很撲實無華,非常慈悲。無論是上桌吃飯,還是走路講話,無論人多人少,這位老人家的神態,永遠都是那麼地安然自若,笑微微的,真是讓人感佩不已!

我以前到處亂走,說得好聽叫參學,更好聽點叫雲遊,(眾笑)說得不好聽就是亂晃、亂走——我還去過西雙版納,拜謁過一位南傳佛教的大德長老,也有幸相處了幾日。這位老人家的風格就不同了,他一直平靜無比,看誰眼神都是淡淡的,什麼喜怒愛憎的表情我楞沒在他臉上發現過。這位長老似乎隨時處於一種默觀內照的禪定境界,不管外出到哪裡,上街也好,散步也好,我竟然從來沒看到他有任何左顧右盼的微細動作,這個真是不得了!此外還有另一位法師,他和人交談的時候,有幾個人在一邊旁聽,整整三十分鐘,該法師居然沒有分心看過別人一眼,那種寧靜專註的威儀,實在是很令人讚歎。

你們有些人,可能以為這些大德的這種特殊狀態僅僅是持守戒律的結果,我告訴你們,不是的。如果一個人反觀內照的時候,用功綿密,那麼他的行為自然就會變得非常安和穩定。因為修行者專註於內在的周密洞察,隨著心的收攝,身體自然也就收攝,心若不亂,身即不亂,所以大德們與眾不同的威儀並不是故意裝出來的,看見他們,你真的就會不由自主地被感動、被攝受。碰到這些大德,不知道你們會怎樣,反正我是要五體投地的。

「從方便生。從六通生。從三明生。」修行者把前面的那些功夫修好後,由體起用,得妙方便,無量法門誓願學,遍學一切方便法門,就能具足五眼六通,得天眼、宿命、漏盡三明,由此證得法身。真悟到法身的人沒有不知過去未來的,雖然神通非道,但是得道的人一定會有三明六通。所以我們有沒有悟道,從這裡大概就可以判斷得出來。

但是你們不要聽老衲這樣一說,就拿有沒有神通來判斷一個人是否悟道哦?這是不對的。現在有的人,你跟他說:「念念無住,念念無生,了了分明的當下,就是本來面目!這個本來面目不在見聞覺知上,但也不離見聞覺知。」他一聽,哇!這就是呀?就這麼簡單?他以為簡單,那為什麼我還不發神通啊?有人就會問了,既然是本來面目就要發神通,那為什麼我還沒有呢!這些人總以為還沒有見到他想像中的神通妙用,所以不是,不敢承當,有此一念,心外求法就開始了。修行者受制於自己的觀念,往往自覺不自覺地就會去追逐那些神奇的東西,以為那些才是驗證,殊不知,早錯過十萬八千里也!聽得清楚嗎?這個知見要搞清楚。

所以最好的判斷方法,就是不要判斷!你們乾脆就把自己當作是一個最蠢、最笨、最爛的人就好了,不要去判斷別人,別人有沒有悟道,說白了,說得不好聽,跟你的生死有屁關係啊!把握這點,你就會知道什麼叫做老實念佛、老實參禪了。這樣一直下去,不要拐彎,久而久之,遲早有一天就會水到渠成,那時什麼三明六通、悟道不悟道的問題你就不用去問別人了。

「從三十七道品生。從止觀生。從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生。」三十七道品是證悟法身的三十七種資糧,即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又叫七菩提分)、八正道。修行者從三十七道品入手,達到止觀雙運、定慧等持的境界,就能證得如來的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像這些名詞我們前面大概都講過,這裡就不重複了。

「從斷一切不善法,集一切善法生。」所謂「眾善奉行,諸惡莫作」,「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我們修行也不用發什麼大願,能把這兩句話做好、做到位也就差不多了。

「從真實生。從不放逸生。從如是無量清凈法,生如來身。」這個法身是最究竟真實的生命狀態,不是那些輕慢放逸,仗著一點小聰明、小福德就自以為是的人能明白的,必須要扎紮實實、勤修無量無邊的清凈法門,這個廣大圓滿的法性真身才能證得。

「諸仁者!欲得佛身,斷一切眾生病者,當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這裡維摩居士就號召大家,如果有誰想要證得這個清凈法身,了斷一切生老病死苦的,那麼就一定要發追求無上正等正覺、大徹大悟的菩提心。這個發菩提心的具體內容,就是我們平時經常誦念的四弘誓願,凈土發願文也是一樣的。大家回去之後最好把它們翻出來再看看,仔細思維一下其中的文字含義,如果覺得自己真的已經能夠理解接受了,那麼我建議你們肯肯切切地再重新發一次願,這樣會對你們日後的修行有很大幫助。這是我們成就法身、進趣無上佛道的第一步,大家不要輕忽了。

順便提醒一點,你們中的某些人不要聽了維摩居士講這個色身怎麼不好,那個佛身怎麼好,就錯解歪行走極端了。有的人傻乎乎的,想要以自殺來擺脫這個色身,我告訴你們這沒用的。佛經上只說身是苦本,身體是苦的根本,這是事實,但是佛菩薩絕對沒有教人自絕自殺過!如果我們能夠好好地省察自己的宿世罪業,至心懺悔,忍辱修行,那麼色身的業報到時自然就會消滅。否則,如果我們只是因為厭世逃避而自殺,那麼苦報就永遠不會有了結的一天,這點希望大家記住了。

「如是,長者維摩詰,為諸問病者如應說法,令無數千人,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維摩居士打著生病的旗號,借題發揮,令無數前來探病的人,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他的教誨,從此舍有漏之身,欣求佛身,很多人還因此發了無上正等正覺的菩提之心。這個真是太功德無量了,大家可別忘了隨喜!雖然是古代的事情,也可以隨喜,功德是一樣的。

那麼,這一品作為維摩居士的出場鋪墊,一個過門,到這裡就結束了。大家有什麼疑問嗎?沒有的話我們就進入第三品。

(待續)

---------------------------------

(沒有讚賞功能的蘋果手機用戶,可以使用微信支付讚賞,南無阿彌陀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龍象講堂-大虛法師 的精彩文章:

TAG:龍象講堂-大虛法師 |

您可能感興趣

傳喜法師《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講記
常空法師|《永嘉大師證道歌》講記|紅爐點雪
傳喜法師《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講記》於生命電視台首播!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講記——佛是大醫王
《凈土要訣》之《極樂願文》講記一
《禪無境界》——怡僧法師《六祖壇經》講記連載二四三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講記——藥師佛能改變我們的正報和依報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講記——經題的密義
《親友書講記》連載4——對於佛法,可以貪得無厭
《親友書講記》誰也無法確定自己什麼時候會死……
《藥師經講記》於古文殊寺首映,線上線下同步觀影!
《親友書講記》連載3——聞法時要懂規矩
《親友書講記》能否解脫,依賴於什麼?
《親友書講記》什麼是八無暇?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講記——開啟生命的琉璃門
《親友書講記》得人身非常非常困難!
《俱舍論》講記
《願海精髓講記》以信心祈禱佛陀,一切功德和悉地自然現前
《親友書講記》修道的本體是什麼?
《親友書講記》斷除世間八法,你需要這個竅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