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館:一個彈坑不會掉兩顆炮彈,趴在彈坑裡真能躲開炮彈?
怎樣天天看《踢館》?只要打開微信,進入添加朋友界面,在公眾號搜索里輸入「講武堂」,就可以關注我們公號啦,第一個結果就是我們喲。大家如果想給我們留言提問,還請移步我們的微信公眾號進行留言。
昨天晚上,堂主朋友圈裡在傳這條消息:
因為事發地點距堂主家比較近,所以堂主不少住在附近的朋友同事都在傳播了——順帶一提,隔壁新聞妹也是貓奴……鏟屎官們對這種行為的憤怒怕是有過飼養小動物經歷的網友們都懂的。相比之下,堂主的母上大人雖然經常數落堂主總買進新模型侵佔堂主家本來就不大的居住空間,但說歸說,從來都沒有隨便動過堂主的收藏,堪稱模範母上了。
問:關於炮彈彈坑內二次落下炮彈的事,我有不同觀點。1.炮兵射擊時難道不是一點點的火力延伸嗎,如果有這種操作,那麼概率上彈坑內再落一發的概率確實是降低的。2.按照古典概型,每發炮彈落點都是獨立的,這個前提是無目的的亂射。而在實際炮擊中,目標方向肯定還是確定的,所以即使單門炮每次的射擊目標諸元都一致,忽略風力突變的干擾,落點也應該是一個圓,越靠近圓心命中概率越高,因為這個符合正態分布。3.即使完全每次落點都是獨立事件,那麼彈坑由於低於地面,受附近炮彈破片的命中概率也會大幅降低。只有一種情況彈坑內更加危險:這是一枚生化彈頭
炮兵在使用上可能是延伸,但是在分布來說還是隨機為主,二戰時期火炮精度是很成問題的。而且大部分時候其實是急速射覆蓋射擊,延伸只有護送步兵衝鋒的時候用的多。
圖:火力不斷延伸的是徐進彈幕射擊,它是對一定範圍的地域畫很多線,線之間的間隔距離等於火炮在這一距離上的誤差加彈片殺傷範圍。火力延伸時,瞄準點從一條線轉到下一條線。這種方法通常用於突破地域火力準備,為的是攔截敵方部隊進入一線防禦陣地。即使是徐進彈幕射擊,也不會一條線就打一發,而會打連續好幾發。畢竟步兵躍進速度一分鐘只有1、2百米,交火後的進攻速度更低,火炮持續射擊也可以做到每分鐘1-2發,所以一條線上打十幾發很正常。對挨打的人看來,是一會落下十幾發炮彈,然後突然就沒了,而不是炮彈很明確的從自己身前打到身後。
圖:按照蘇軍的要求,突破地域要做到每公里有80-150門大口徑火炮,也就是每隔70-120米就有一門炮。炮彈在15公里距離上的誤差大約有幾十米,所以左右兩門炮的炮彈也可能落到你頭上,倒霉的人就會挨到更多炮彈。
單獨瞄準一個點射擊,那炮彈就是在瞄準點周圍分布,靠近圓心不是命中概率越高,而是越靠近的發揮的作用越大,而到底是靠近圓心落得多,還是外圈落得多,這得看運氣和炮、彈的質量問題,不是以主觀意志為轉移的。
圖:普通炮彈和制導炮彈的誤差比較,可見普通彈在15公里的誤差已經達到95米,155榴彈對平地直立無掩護人員的殺傷半徑大約為40米,那麼瞄準線的間隔大約就是170米。不過這是M109榴彈炮的效果,二戰的老式火炮誤差還要大。
在彈坑裡面,確實是被彈片掃到的風險小了很多,因為彈坑本身就是一個掩蔽所了,不過這主要還是部隊在無掩蔽所、無戰壕的環境遇到炮火急襲,如果是預設陣地的話還是躲正經掩體裡面更好。
說了那麼多理論上,堂主再說說實際的。是的,網上流傳著炮彈不會擊中同一個地方之類的「軍規」,但很多戰例上,都不是如此。因為從一戰起,炮兵就是飽和轟擊,用多少炮彈,是按單位面積多少發來算的。
單一門炮瞄準一個點來轟擊,概率上說,打出去的炮彈不會落在同一個點上。但炮群飽和轟擊呢?如前面所述,左右前後的炮都可能落在那個點上。而且,為了加強火力覆蓋,炮火延伸後又拉回來覆蓋呢?這又是另外一個獨立事件了。
堂主看過一個日本軍醫在諾門坎參戰的回憶錄,他說蘇軍火炮鋪天蓋地,只有很少的反斜面角落可以躲炮;因此那時的軍規就變成,有彈坑的地方基本還會再落下炮彈,只能找沒彈坑的地方來躲避。有幾個新上來的戰鬥兵看不起醫護隊,不聽他的勸告,躲彈坑裡,很快就都被炸碎了……
還有美軍的回憶錄,二戰進攻硫磺島,那簡直是大號絞肉機。有美軍士兵在一個彈坑內挨了4發迫擊炮彈,雙手雙腳都被炸飛了,成了海豹人,最後還沒死……
在彈坑裡就可以躲炮彈?同學,戰爭要是真有那麼小清新,很多人會愛上她的。
圖:兩山輪戰時期我軍的防炮洞。這種對峙作戰,落過炮彈的地方,百分百還會再落下炮彈。
問:無所不知的堂主,談談中國那個電磁彈射發射衛星的黑科技如何。話說在西藏那樣找座高山做地基,弄條幾十公里的軌道加速到衛星發射所需的速度,這樣是否可行?求翻牌啊!
圖:堂主最喜歡的遊戲《皇牌空戰》系列的世界觀里就設想了一座超級巨型用於發射SSTO的軌道(畫面背景處橋樑一樣的東西)
這個項目理論上是可行的,但是目前實際操作起來問題還是很大很大。
圖:去年底發的文章,4年內完成兩種電磁發射演示和驗證試驗,可見這個事情是確定的,也有技術可行性。
美國的電磁炮,目前初速只有2500米/秒,就要面對嚴重的炮管燒蝕問題,100發左右就得更換炮管軌道。而要打到衛星的速度,那得7900米/秒了。發射出去還在底層大氣,衛星會逐漸減速,這樣的情況下恐怕初速度要打到9000米/秒級別才行。而這樣的話,用電磁炮一樣的軌道材料,還要鋪設幾十公里,還用一次就報廢……這天價啊。
圖:電磁炮分為兩種,軌道炮和線圈炮,現在用的都是軌道炮,需要電樞接觸導軌以導電,於是必然存在摩擦問題。線圈炮的難度在於變頻器,這是我國的弱項,很難迅速改變,所以多半還的用導軌方式。
圖:根據海軍工程大學的論文,航天發射的目標是速度8公里/秒,軌道長度公里級,可能是3、4公里。從圖片看軌道為螺旋結構,會產生離心力,但這個問題我國已經解決,該技術計劃用在磁懸浮地鐵上。由於速度快,已經無法使用固體電樞,現在只能用等離子體電樞,燒蝕問題還是會很嚴重。
當前的設想其實還是用電磁彈射取代第一級火箭或者助推器而已,像能源巨型火箭的助推器,在2000米/秒左右速度就分離了,還算是可以接受的範圍。不過這麼玩比直接上火箭,真的能省錢么?
圖:替代助推器或者替代第一級火箭,現在很火的空中發射也可以做到,二者到底誰價格低還不好說。所以我國做的也只是技術驗證和演示系統,真正的發射系統就算搞,也要到2030年左右才能建成。
問:堂主,一直蹲坑關注,想問,最近這麼多年海軍國產艦艇裝備迅速入役,航母驅逐艦前赴後繼,但是感覺為什麼反潛技術、裝備都沒有進步。要知道米國的潛艇才是海軍需要面對的最大威脅和軟肋,在這方面,我兔就沒有意識到和米國的巨大差距嗎,感覺下餃子的喜悅讓我們太自大了,潛艇真心是極大的威脅。我兔現在的反潛水平到底怎麼樣,能不能對付弗吉尼亞這些對手,請指教
當然有進步啊,像現在驅護艦都在配備主被動拖曳線列聲吶陣,這都是最近幾年才搞出來的,反潛導彈也是跟著054A服役的,還有新式的反潛魚雷也在不斷更新。更不要說最近幾年大量生產的高新-6反潛飛機了,這是讓我國反潛力量有一個革命性突破的武器,再也不像以前只能在近海搜索打擊,而是可以在大陸架甚至遠洋執行反潛作戰。
圖:剛服役時,054和054A護衛艦尾部還只有幾個小開口,用於對外觀察和釋放被動拖曳線列陣聲吶。
圖:056A輕護安裝主被動拖曳線列陣聲吶之後,054A護衛艦也跟著迅速改裝,尾部已經開了個大口用於釋放聲吶基陣,圖中艦尾左側就是。
圖:英國Type 2087主被動拖曳線列陣聲吶的主動聲吶基陣,因為體積大,所以必須在艦尾開個大口才放得出去。
當然更重要的是,大型光纖海底聲吶陣的建設速度很快,已經建成了覆蓋領海範圍的高性能聲吶陣,這是反潛作戰能力的基石。
當然現在直升機反潛能力還是弱,直-9載重量太小,卡28載重大但是設備老舊,比起美國的海鷹還是差得遠。
圖:大概8、9年前,堂主曾聽說陝飛拿到三位數運-8系列飛機的訂單,其中大部分都是特種飛機。從前幾天剛發的陝飛機場衛星圖片看,大部分都是高新6,算算數量很可能已經突破了原有訂單數。海底聲吶基陣早期發現,發現可疑目標召喚高新6過去確認識別,這就是最有效的反潛模式。
問:堂主能否說說,誰控制了世界島誰就是世界老大這個說法靠不靠譜啊,美帝也沒有控制世界島,不也照樣是老大,怎麼英美的戰略家都這樣說呢,難道只想忽悠人嗎?
世界島理論,本身是基於歷史的一個推演,而這個推演的基礎就是在於世界的文明都是來自世界島的,像美洲這種都是大航海時代以後才算進入世界視野呢。從歷史角度來說,確實是誰控制了世界島,誰就控制了世界。麥金德提出世界島理論是1902年,那時候美國還根本不是一個強權國家,他的理論針對的其實是游離在世界島邊緣的英國。
圖:世界島理論認為,地球由兩部分構成。由歐洲、亞洲、非洲組成的世界島,是世界最大、人口最多、最富饒的陸地組合。在它的邊緣,有一系列相對孤立的大陸,如美洲,澳洲,日本及不列顛群島。在世界島的中央,是自伏爾加河到長江,自喜馬拉雅山脈到北極的心臟地帶。麥金德認為,由於古代落後的交通運輸條件,這片心臟地帶在過去不可能被一個單一強權所控制。由於人力資源與供給的困難,自古以來,自東向西或自西向東的連續軍事擴張不可能實現。
圖:鐵路的出現大大降低了單一強權主宰中心地帶的難度。當歐亞大陸被密集的鐵路網覆蓋時,一個強大的大陸國家將主宰這片自東歐門戶開始的的廣袤土地。誰控制了東歐就控制了心臟地帶,誰控制了心臟地帶就控制了世界島,誰控制了世界島就控制了世界。麥金德的上述結論假設了對於兩大海洋強權-英國和美國的地緣政治噩夢:一旦德國或俄國控制了東歐,這將是這兩大強國主宰世界的前奏。當前,以大秦鐵路為基礎的重載鐵路已經可以將運輸成本控制到低于海運成本的地步,也就是說,未來大宗貨運可能轉而以鐵路為主,這個影響是很深遠的。
圖:堂主就放張歐亞大陸橋計劃的圖,堂主啥都不說。
現在的問題是,美洲也是世界的一部分了,或者說美洲大陸就是一個小型的世界島,世界島上有的東西美洲大陸基本都有,不像英國缺糧食缺石油缺很多礦產,所以這個世界島理論的優勢對美國一樣是存在的,甚至優勢更大。因為北美洲大陸內部可以構建完善的鐵路網,而亞歐大陸在可見的將來,大宗運輸都必須靠海運,鐵路要鋪滿中亞的貧瘠區域基本不可能。
圖:世界島理論只是個理論,並不是絕對真理,美國相應的也有理論。邊緣地帶理論認為,即使對方控制了世界島,只要島外國家控制西歐、南歐、中東、南亞、東亞等邊緣地帶,也可以成功將對方限制在島內無法擴張。冷戰時期,美國聯合北約、以色列、沙特、伊朗、巴基斯坦、中國、韓國、日本、東南亞這些盟友,確實做到了這一點。
圖:反過來看,控制了東歐和世界島中心地帶的蘇聯確實混得很牛逼,東征西討一度打的實力占絕對優勢美歐狼狽不堪,這證明了世界島理論是有其價值與合理性的。
問:堂主你天天吹老毛子武器裝備這不行那腦殘的,事實證明也確實如此。那從二戰以來,蘇聯有沒有哪一種武器或者哪個領域的設計建造是領先歐美的?
毛子啊,有時候個別想法比較出彩,但難以掩蓋整體落後的不爭事實,單純一個亮點很難形成真正的領域優勢。
要說搞得好,就是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後期,因為西方在坦克發展上走了彎路,搞了好高騖遠的MBT-70坦克方案,然後失敗了,所以毛子的三代坦克比同時期美國歐洲坦克要好一些。
當然這個好也是要看情況,因為毛子捨不得花錢,可能技術上也不到位,所以70年代穿甲彈都是鋼芯的,於是滑膛炮+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的優勢發揮不出來,當時的主力彈打M60坦克也就1500米左右打穿。
圖:1963年,美國德國開始聯合研製的MBT-70坦克,裝152毫米火炮,計劃發射橡樹棍反坦克導彈,以獲得遠超蘇聯坦克的射程優勢。但這導彈時有線制導的,飛行速度慢,於是很長時間內坦克都不能亂動,必須控制導彈飛行,這就很容易挨打。德國神炮120毫米滑膛坦克炮研製成功後,MBT-70自然就死翹翹了。
等到70年代中後期,別看美歐還在用傳家寶105炮,但因為搞定了滑動彈帶,線膛炮也能打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蘇聯坦克的火力優勢此時就全丟了。那也就是在70年代初期,蘇聯有千把坦克可以打穿M60和酋長,而本身因為傾角大,不容易被旋轉穩定的脫殼穿甲彈搞定,這段時間算是優勢了。
到了70年代中後期,哪怕是西方二代坦克,跟蘇聯的三代坦克也都是互相在差不多的距離殺傷了,三代坦克出來更不用說了。
圖:這一時期蘇聯的新坦克是T-64,裝115毫米滑膛炮和自動裝彈機(115炮是早期型號,後來才升級125的),反應速度上有一定優勢。
圖:毛子的主力穿甲彈,鋼做的彈芯,和鎢芯穿甲彈比那就是人比人該死、貨比貨該扔。
蘇聯人的核心問題是,他們的武器開發是針對的開發立項時候敵人現有的武器,而不是針對裝備生產服役時候敵人新服役的武器,更不要說考慮投產十幾年後的問題了,於是總是落後敵人。
不過毛子倒是有個武器一直相當領先——PKM通用機槍到現在都還是全世界最輕便的通用機槍。
圖:蘇聯PKM通用機槍,國內仿製後作為坦克機槍使用,但不裝備步兵部隊,因為輕武器系統主張自己研製。
問:瓜島戰役中,如果日本將大和等戰列艦全都像金剛一樣全力投入夜戰,日本會贏嗎?
在瓜島海戰的中前期,金剛是非常重要的,而至於將大和等投入?大和也就罷了,好歹跑的還算快,但是長門級、山城級、伊勢級都不快啊……
圖:長門這種一戰前後設計的老式戰列艦航速只有22-23節,改裝後也就提高到25節,而且還很難持續跑最高速度。二戰前那批戰列艦就有27-30節的航速,提高了一個檔次。
而且前期日本水面艦艇部隊的優勢已經很大了,再投入大和也很難取得更大的收益,畢竟決定瓜島戰役的核心是誰能控制亨德森機場,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日本還是死路一條。
運輸線是要在白天運輸,白天有十幾個小時可以用來航渡和卸載,貨船都可以作業,而夜間日本人只能靠驅逐艦很小規模的運輸,這樣下去美國人在亨德森機場是越打越強,日本人在島上則是越打越弱。
除非是夜戰的時候能快速逼近機場,用海量的火力摧毀地面抵抗,地面部隊趕緊進來佔領,不然是沒戲的,而且實際上日本人也沒有這個能力輸送那麼多部隊上去。
圖:瓜島的美軍航空兵的SBD俯衝轟炸機的作戰半徑約為150海里,日軍戰列艦在夜間不能逃出這個範圍,天亮就可能被擊沉。瓜島戰役爆發於冬季,假設當地夜間持續時間為10小時,留出一小時炮擊時間,加上美軍轟炸機2小時起飛和飛行時間,日軍水面艦有11個小時的航渡時間,單程不超過5.5小時,要跑完150海里的距離速度不能低於27節,所以老式戰列艦都不行。
圖:用長門級執行這種必死的任務,還不如用英國一戰的炮潛,好歹它可以轟一晚上,雖然射速低了點,但是執行騷擾還是很合適的。
圖:亨德森機場在海邊,附近有大片叢林,飛機都疏散停放在樹林里。日軍與其多出動戰列艦用高爆彈炮轟機場,不如給戰列艦配上子母燃燒彈,試試看通過點燃機場附近的樹林燒毀飛機的路子。
迷你踢館
問:關於國內的輕武器發展,真感覺有點看不下去了,內部競爭實在不行,開發的武器裝備很多不是閉門造車就是脫離部隊實際需求。我在想能不能將輕武器和單兵裝備採購許可權下方到排一級,建立類似於京東這樣的B2C體系,由排一級單位在符合軍隊要求產品中自由選擇,裝備好不好士兵說了算,這樣一來單兵武器裝備競爭就激烈了,相關輕武器和單兵裝備發展也能走上良性循環軌道。
這個是可以的,美國士兵就可以自己採購手槍、防彈衣等輔助性裝備。但是步槍等還是統一採購,因為這是常用大宗的,型號太分散難以保障。
問:人跩話不多滴社會我糖煮鍋,中國有珠海航展、鄭州航展,為什麼沒聽說過國內有防務展?中國軍工企業經常去外國防務展湊熱鬧、出展品,應該不需要顧及保密啊。我在珠海看到了戰姬,還想看戰車坦克噠。另外VT4坦克也放在珠海航展展示,為毛線不專門搞個防務展來展示,是怕西方國家慫恿其它國家不捧場嗎?
辦防務展這玩意,要國家級單位給背書才能搞起來,哪是一般小地方想申辦就申辦的啊?搶先佔坑這點上,堂主對珠海市當時的眼光是服氣的,愣是把那個原本沒啥卵用的機場搞出了價值。
圖:珠海防務展上的超輕型榴彈炮。防務展就是說陸海空都有,珠海航展已經是這樣的了,去年那一屆中船系統的差點就去參展。大家都在乎實際,何必拘泥於名字呢?
問:堂主我想問問,蘇聯的T-34是世界上第一種採用傾斜裝甲的坦克嗎?我覺得這個蘇聯都想的到其他國家就想不到這個方案嗎?不應該啊。
當然不是,T-34是BT坦克基礎上發展來的,BT則是買的美國克里斯蒂坦克,克里斯蒂就是傾斜裝甲了。而真正有意義的傾斜裝甲是法國人的B1坦克,1920年代末設計開發的。
圖:蘇聯的BT坦克,前裝甲是傾斜的
圖:法國人的B-1BIS坦克,正面用了30度傾斜裝甲。
問:自動步槍像95式槍栓是在提把的下面,射擊時槍栓隨著擊發一直在做來回運動,這樣的話槍栓一直在撞擊著槍的機身,應該會影響槍的精度吧?那麼自動步槍能不能做成槍栓運動時,離槍身稍微有點距離,不至於碰到槍身。還有就是坦克炮經過白天直曬,炮管會有一定的彎曲,到晚上會自動回去,這也就是裝坦克炮熱護套的原因,那麼高精度狙擊步槍可以裝熱護套嗎?謝謝
現在像M-16這樣的步槍,拉機柄在射擊的時候就是不動的,國內是當初也是莫名其妙的提出來一體化拉機柄的需求,才搞成這樣的;高精度步槍的話,不用的時候放箱子里……更不容易變形。
問:堂主你好,有一個不成熟的想法您幫忙分析一下。步兵迫擊炮蛋能不能改成激光引導頭尾翼修正彈道,配合加裝了激光照射器的單兵無人機,跟隨步兵作戰時可自主選擇敵方目標攻擊,跟隨裝甲部隊作戰時也可以在對方主戰坦克射程之外先發動一輪打擊,雖然不一定能把敵方坦克打爆,但如果能命中,至少可以先破壞部分敵方外掛部件,這樣也可以為己方主戰坦克爭取一些優勢。
你這個就是激光制導的迫擊炮彈嘛,已經很多了。但是迫擊炮的尾翼是裝在葯管上的,管子裡面塞的是發射葯,這樣的話沒空間來裝舵機,所以一般都是把導引頭和舵機裝腦袋上。
圖:中國120制導迫擊炮彈。
問:看嚼武糖蠻久了,看多了疑問也多了,第一次問!上期說81槍時有個畫面,中東人肩扛一挺火箭筒跑出去射擊,就在他身後有個人在地上不知道搞啥,站起來時剛好被火箭筒尾焰爆頭趴下!似乎斃了,那這火箭筒尾焰殺傷力有多大?
噴正了眼睛能噴瞎,運氣不好面部就得嚴重燒傷了。
問:堂主,我一直覺得隆美爾在北非是輸在後勤補給上的,單論指揮藝術隆美爾應該比蒙哥馬利強的。如果拋開立場問題,後勤補給和做戰人員都一樣的話,是不是贏得會是隆美爾?
問題是不可能一樣,蒙哥馬利是在靠近埃及基地的地方作戰,運輸距離很近,隆美爾轉運線上千公里都得靠汽車運輸啊……
問:踢館!偉大可愛美麗的堂主,我有個很低級的問題。以色列跟阿拉伯國家打了這麼多年的仗,他們國家靠什麼來支撐經濟了?這麼小的一個國家為什麼可以單挑幾個都比他大的國家,還有這麼小的國家有什麼戰略資源能支撐打了這麼多年的戰爭??求偉大萬能的堂主回答???
以色列的軍備開支基本上靠美國援助,連自己生產武器都是美國花錢的。
圖:以色列是猶太人的國家,猶太人有錢,很有錢,於是以色列有很多資金,富裕到冷戰時期能搞農田滴灌,國內到現在才逐漸開始推廣。以色列第一工業產業是軍工,佔了將近一半,我國就曾經是其大買家。軟體、生物技術、旅遊業、奶品業也是以色列的重要支柱產業。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軍事微信公眾號《講武堂》獨家稿件,禁止商業轉載,歡迎分享。強烈歡迎搜索ID:qqmiljwt關注騰訊軍事講武堂
※一艘航母八艘驅逐艦,美軍航母艦隊搜尋三天,只為找一名落水士兵
※這家族是德國支柱,虎式豹式都是他們家的,還有1.4萬噸挖機
※超九成AK步槍其實是仿製品,連德國都曾仿過,配給傘兵部隊使用
※轉筒式霰彈槍,每分鐘射速120發,霰彈槍也能突突突射擊
※二級防彈能力的西裝,面對手槍絲毫不懼,衣服上鑲有880顆鑽石
TAG:講武堂 |
※炮彈來襲時,躲進彈坑裡真的不會被炮彈擊中嗎?
※射出去的子彈不會「拐彎」,炮彈可以嗎?還真有這種炮彈
※炮彈來了要卧倒,趴在地上真的能閃避炮彈傷害嗎?戰爭片靠譜嗎
※海賊王:敢腳踩炮彈卻沒事的3個強者,一個每天踩著炮彈走!
※男子偷釣突遇國產火箭彈「轟炸」:天上不僅掉炮彈 更多的是油箱
※抗戰劇士兵看到炮彈就喊「卧倒」,真能避開炮彈嗎?我們都被騙了
※軍艦發射炮彈時,炮彈殼去哪裡了?回收還是扔海里得看這幾個原因
※當炮彈打過來的時候都會喊著「卧倒」,卧倒炮彈就真的打不到嗎?
※當炮彈打過來的時候都讓卧倒,卧倒炮彈真的打不到嗎?
※當炮彈打過來的時候都會喊著「卧倒」, 卧倒炮彈就真的打不到嗎?
※子母彈,會「分身術」的炮彈,一顆炮彈可以瞬間變成幾百顆
※軍事演習時,使用的子彈是空包彈,可炮彈導彈是不是真的?
※這個國家實在是太窮了,只能用炸彈造房子,連船也是用炮彈做的
※迫擊炮的炮彈發射以後,如果不觸碰彈頭是不是就不會爆炸?並不是
※國外逆天好運兒,子彈打中腦袋跟沒事一樣,炮彈穿過肉體沒有爆炸
※我軍驅逐艦主炮齊射,炮彈像喝醉了一樣亂晃:真能有準頭么?
※坦克開火後,炮彈殼都哪裡去了,又放回彈藥箱了嗎?這才是真相!
※為什麼說炮彈不會兩次落在同一個彈坑?原因只有老兵才知道
※真實的遭遇炮彈,卧倒趴地就能逃過一劫?老兵:就等著「被轟炸」
※鑽地彈威力到底怎麼樣?一枚炮彈發射出去,橋下戰機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