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老中醫強烈推薦的4款夏季祛濕湯,很多人用了好了

老中醫強烈推薦的4款夏季祛濕湯,很多人用了好了

夏季雨水多,又熱,所以潮濕、濕熱的空氣也不例外。濕屬於陰邪濕,脾喜燥惡濕,所以在夏季很多人都特別容易生病。

夏季,人們都喜愛貪涼飲冷,往往這些容易造成脾胃虛弱,中醫講脾為主要運化體內水濕,要是運化水濕差了,就會造成堆積多餘的水分在體內無法排除,所以便有邪濕這一說。

濕氣危害很大,如你臉長痘痘,臉和頭髮愛出油,皮膚瘙癢,沒精神,沒食慾等一系列但是濕氣重的表現,所以祛濕很重要。

所以夏季要想正確祛濕,那麼首先健脾健胃。下面4款湯就是一位老中醫強烈推薦的祛濕健脾的佳品,很多人用了都叫好。

1.茯苓湯

夏天發現自己胖了,其實是因為濕氣重,脾胃運化能力差,導致身體水腫造成的。茯苓能利水滲濕、益脾和胃;趕緊祛祛濕,減減肥。

2.綠豆湯

綠豆和白扁豆一起煮湯。綠豆湯清熱解毒、滋養脾胃,但天天喝可能就傷著了,而且老人、小孩以及脾胃虛的人也不能多喝。白扁豆性微溫,且本身也有健脾胃的功效,兩者煮湯,真是絕配。

3.薏米紅豆湯

《本草綱目》記載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濕葯。目前最多的薏米是,河北安國薏米,雲南的曲靖薏米,貴州的興仁薏米、安徽毫州薏米以及福建的金沙薏米。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所記載的薏米正是採集於金沙村的金沙薏米。是目前國家唯一確認的糧葯兼用的薏米。也是目前唯一有國家地理保護標識的薏米。在眾多地方的薏米中,金沙薏米是顆粒最小的,從中醫的角度來講薏米的顆粒而小,藥用價值也就越高。

金沙薏米產於福建省仙游縣龍華鎮金沙村,因金沙村得名,別名玉蘆、玉珠珠,脫殼後稱薏米,是仙游縣著名的土特產,早在宋代就大面積栽培,已有上千年歷史,在明代更是貴為朝廷貢品。在金沙村當地有句民謠這樣唱道:「薏米勝過靈芝草,藥用營養價值高,常吃可以延年壽,返老還童立功勞」。

在中國眾多的薏米中,當年皇帝偏偏只選擇了產自一個小村子的薏米作為朝廷的貢品。足以說明它的營養價值之高。

薏米紅豆也可以做煮粥:

金沙薏米紅豆粥

材料:金沙薏米10克、紅豆20克、芡實5克、枸杞2克

做法:金沙薏米、紅豆洗凈,再提前浸泡,放鍋加水煮至爛熟。

4.冬瓜紫菜湯

冬瓜紫菜湯可以開胃益氣,在炎熱的夏天裡,神經中樞處於緊張狀態,消化能力減弱、胃口不開、食慾不佳,飲食調養應著眼於清熱消暑、健脾益氣,最好吃些清淡少油、易消化的食物。

脾胃虛弱還要注意的是,平時少熬夜,下雨天少外出,保持房間的乾燥,不要因為夏天就把房間搞得潮濕,這樣最容易滋生細菌和濕氣了。

平時還可以多運動,運動多了對身體好,而且也可以排濕氣。

結語:

4款湯中,你更喜歡哪一款?

夏天炎熱,你會選擇哪一種材料煮糖水?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夏季 的精彩文章:

2017 TGA夏季總決賽首周亮點回顧:「神奇女俠」打入電競戰隊
這些花卉都是夏季休眠,還給它澆水,能好才怪
夏季還要披散著頭髮嗎?涼快又好看的扎法,清純動人誰都可以!
民族風,夏季里的最炫穿衣神器,展現民族之美
超美拼接風,不同風格搭配成倍驚喜,夏季不再「窩囊」!

TAG:夏季 |

您可能感興趣

老中醫:夏季必吃的苦瓜,很多人第一步都做錯了,吃了也沒用!
老中醫提醒:春季第一牛的「菜王」,好多北方人錯過了,「防癌」老厲害了!
老中醫:夏天香蕉雖說很好,但是千萬別和它一起吃了,很多人已經中招了
老中醫:熬夜不用再怕了,每天多吃點這個,肝毒清的很乾凈!
濕氣重全身難受?老中醫1個秘方,每天喝1杯,效果比拔罐強多了
老中醫:紅棗功效很強大,但是很多人都吃錯了,別等進醫院才覺得晚了!
老中醫:紅薯作用很大,但是這2種人盡量還是被吃了,別進了醫院才後悔!
老中醫:上了年紀的女人就該多吃這幾種食物,美容院都不用去了
冬季愛咳嗽,老中醫告訴你吃這些的人咳嗽都好了!
老中醫:辣椒有這7大功效,但是這些人別再吃了,小心進醫院!
老中醫:蜂蜜和它泡著喝,1周瘦10斤,濕氣沒了便秘也好了
老中醫提示:用這兩種草藥泡水喝,半個月後,胃寒好多了!
老中醫:這3種人千萬別再吃香菜了,最好別吃了,一不小心就進了醫院!
老中醫忠告:高血壓打死都不能碰的4種食物,最後一個吃多了血壓狂飆
老中醫:夏季到了,這樣水果多吃一點,要不然後悔一整年!
老中醫:濕氣最怕這4種東西,每天吃一點,五髒的濕毒都排出了!
巧治濕疹,30年老中醫家的辦法,讓很多濕疹黨震驚,好用
老中醫自用的祛濕秘方,每天只需10分鐘,輕鬆祛濕不花錢!
老中醫:女性的好朋友,在夏季不吃的話,這一年都吃不到了!
頭髮愛出油,十有八九是痰濕作祟,還好老中醫留了一秒招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