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個賣藝女,不能生育干涉朝政,得皇帝專寵三十年

一個賣藝女,不能生育干涉朝政,得皇帝專寵三十年

貴賤

宋真宗的皇后郭氏是太宗朝宣徽南院使的二女兒。其父鎮守西疆十多年,不求虛名,以國為重,是宋太宗非常崇敬的名將。父親去世後,14歲的郭氏隨母親入宮叩拜皇后,得到了宋太宗的青睞。

當太宗詢問家中情況時,郭夫人過於悲戚和感動,無法回答,跟在母親身後的郭氏不得已出面代為回答,之後又向太宗請罪。宋太宗見郭氏雖然一臉悲傷,但回答問題卻流暢自如,最難得的是謙恭守禮,舉止優雅,便替三兒子趙元侃向郭家求親。郭夫人自然高興,郭氏卻提出,父親剛剛去世,不敢談婚嫁之事,如果可以,請等待三年。

宋太宗很意外。皇家求親竟被婉拒,堪稱千古奇聞。可他又高興起來:郭氏這種不慕榮華、謹守禮儀的女子實在難得,自己兒子能迎娶郭氏是他的福氣。

就在郭氏守喪的這三年,朝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深受愛戴的二皇子意外死亡,三皇子趙元侃則由閑散王爺變成了頭號皇太子候選人。一度冷清的郭家也變得門庭若市,許多名門貴戚家的夫人小姐紛紛來拜訪,無不奉承郭氏舉止高貴,有國母之相。郭夫人很高興,幾位兄弟也喜形於色,唯獨郭氏不為所動,依然如故。

公元993年,郭氏嫁給了趙元侃。當時,趙元侃25歲,郭氏18歲。

新婚之日,郭氏自然歡喜無限。數月之後,郭氏卻注意到,新婚燕爾的趙元侃極少呆在王府,而詢問王爺的行蹤,管事宮女卻期期艾艾,只是說王爺公務繁忙。郭氏追問以往是不是如此,宮女告訴郭氏,從來都是這樣,並非一年兩年了。郭氏再問,宮女卻不肯多說了。

郭氏無奈,只好把擔任從八品武官的弟弟喚入王府。很快,他就打聽出來,姐夫竟然在外麵包養了一個二房!那個女人名叫劉娥,本是蜀中的賣藝女子,據說已經結婚,陰差陽錯遇上了王爺。其夫為了陞官,竟然把老婆拱手相讓。可王爺鬼迷心竅,居然毫不嫌棄,甚至當初還曾把那個女人接入王府。因為把王爺身體搞垮了,王爺的乳母劉氏在太宗面前告了一狀,太宗親自下詔,將狐媚女子劉娥驅逐出王府。可是,被太宗嚴加申斥的趙元侃絲毫沒有悔改,還時常溜到心腹家中與劉娥私會。

趙元侃竟然為了一個女人,違抗君父之命!郭大人很生氣,本以為姐姐嫁入王府,必定享盡榮華富貴,不料竟然攤上了這等事情。他當時就嚷嚷著要稟奏皇帝,揭發王爺的醜事。郭氏卻警告弟弟不得胡來,因為皇帝年事已高,體弱多病,不可再受刺激。

還有一個原因讓郭氏選擇了沉默。像她這樣一個嫁入皇家的女子,且是父親已經不在世的沒落家族的女子,要想在夫家獲得尊重,唯一的途徑就是得到丈夫的寵愛。而此時揭發丈夫的忤逆行為,只會讓丈夫受到處罰,而丈夫受處罰之後,必然會加倍冷落她。

可是,該怎麼去做呢?沉默,或許是此時最好的選擇。

喜憂

趙元侃最近都很煩。

自從15歲時初見15歲的劉娥,趙元侃就對她一見傾心,幾度邂逅,更讓他堅信,遇到她就是命運的安排。劉娥雖然不過是一個賣藝女子,卻有一種獨特的魅力,讓他極度著迷。那份魅力並非是她傾國傾城的容貌,而是她可貴的善良和聰慧。

可是,無論趙元侃再怎麼向乳母劉婆婆解釋,劉婆婆就是不願意接受。堂堂大宋皇子竟然要娶一個賣藝女子,實在荒唐。何況劉娥和其「表兄」孤男寡女,常年共處,實在有傷風化!最後,在宋太宗的壓制下,劉娥不得不離開王府,從此十五年沒有踏入府中。

劉娥雖是被迫,但卻沒有玩尋常女人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把戲,甚至連一句怨言也沒有,而是從容離開王府,住在了趙元侃心腹的家中。

七年後,時過境遷,趙元侃本想請求父親允許自己把劉娥接回王府,而劉娥卻讓他千萬別這麼做。劉娥表示,自己相信趙元侃的感情,既然兩人相愛,又何必在乎名分呢?更重要的是,在二皇子去世後的這個敏感時期,舊事重提,不但會徒惹父親不高興,甚至會影響趙元侃的大好前途。既然劉娥選擇了追隨趙元侃,就希望能夠最大限度地幫上他。

劉娥願意等待,等待趙元侃能夠主宰自己的命運、主宰天下命運的時刻。

後來,娶了郭氏,趙元侃又擔心劉娥忌妒,在公務之餘,常去心腹家探望劉娥。

那心腹是趙元侃的幕僚,兩人名為主僕,實際卻情同兄弟。劉娥離開王府,無處安身,他主動接納,在家中另闢了一個小院,讓母親每天前去侍候劉娥。為了避嫌,他只在陪同趙元侃前往探望的時候才回家,其他時候都在王府值班室湊合。

房主不錯,困居一室的劉娥更加優秀。劉娥極少出門,整天只做兩件事情:一是了解朝局。劉娥讓婢女每天到王府領取朝報,十多年來,朝中的大事小情,上至宰相更替,下到州縣農桑,她都牢記在心,了如指掌;二是看書。劉娥從不看什麼《女誡》,她桌案上常常擺放的是歷朝史書,甚至是一些兵家、法家的典籍。一些書就連趙元侃都覺得枯燥乏味,不願意去讀,劉娥卻讀得津津有味。

她會讀書,也會用書。劉娥彷彿是趙元侃的「張良」,給了趙元侃很多幫助。

趙元侃完婚後滿心愧疚地找到她,告訴她自己為何會迎娶郭氏。劉娥靜靜地聽完,然後說,希望他去拜訪一個人。趙元侃問是誰。劉娥說,寇準。

她解釋道:二皇子死後,朝中冊立皇太子的呼聲越來越高,一派以皇后為主,支持大皇子;一派以崇儀副使為首,支持你。皇后在朝中和宮中都有很大影響力,皇帝對她也比較寵愛,你絕不可忽視。不過,皇后無子,援引大皇子存有私心。支持你的崇儀副使雖然官卑職小,背後卻是呂蒙正等一幫宰輔,同樣很有實力。你和呂蒙正交往不多,但呂蒙正是當年廢黜大皇子的宰輔之一,一旦大皇子成為皇太子,呂蒙正必然會被清洗。為了自己的利益,呂蒙正等人必然會暗中支持你。皇帝英明睿智,對兩派的心思當然一清二楚。因此,最後皇帝必然是兩派的意見都不採信。

現任宰輔中唯一一個讓皇帝信任、又不涉及個人私利的就是寇準了。看朝報的消息,皇帝宣召寇準入宮,表面上好像是寇準任期已滿,正常述職,其實不然——劉娥料定,寇準此次入京,皇帝必然會詢問寇準對皇太子人選一事的意見。

趙元侃點點頭,又問,拜會寇準時要說些什麼?劉娥一笑,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拜訪寇準,不過是一個信號。不過,劉娥提醒趙元侃,千萬不要準備什麼禮物,正常公務往來就好。

寇準還朝不久,宋太宗果然問起他對皇太子人選的意見。寇準含蓄地表示支持三皇子趙元侃,宋太宗於是決定,冊立趙元侃為皇太子。

進退

趙元侃被封為皇太子之後,更少回王府了。考慮很久之後,郭氏親自找到趙元侃,要求丈夫在處理公務完畢之後務必在府中留宿,自己有要事相商。

晚上,趙元侃如約來到。趙元侃並不討厭郭氏,可是也談不上喜愛,對她只是相敬如賓,如此而已。成婚一年有餘,趙元侃與郭氏相處的日子扳著手指頭都可以數得清。可是,無論是人前還是人後,郭氏總是笑臉盈盈,從無抱怨,這讓趙元侃多多少少有些愧疚。

郭氏詢問趙元侃,劉夫人最近可好?趙元侃一驚,以為郭氏要借題發揮,吵鬧一番。他開始還躲閃迴避,不願意承認劉娥的存在。多年來,他自以為已經很注意影響,沒多少人知道劉娥的存在,畢竟這是違背皇命的大事。可郭氏馬上表明態度:自己無意冒犯劉夫人。劉夫人雖然沒有名分,但跟隨王爺多年,只是居住在臣子家中多少有些不便,不如由自己出面,勸說乳母,請乳母稟告皇帝,允許王爺與劉夫人正常往來。

趙元侃大喜。這件事情是由乳母而起,如果由乳母出面,或許可以解開這個結。只是乳母生性剛強,絲毫不講情面,趙元侃幾次求情,都被乳母一口回絕。郭氏表示,盡可放心,此事交由自己去辦。趙元侃很高興,此後多天都在郭氏寢殿休息。

王府中雖有幾個管事宮女和宦官知道趙元侃依然和劉娥有來往,可是誰也不敢把消息泄露給劉婆婆。劉婆婆聽到郭氏說劉娥竟然還在和趙元侃來往,大怒,當場就要帶人去抓劉娥。郭氏連忙勸阻,說劉娥不但不能抓,反而應該得到相應的尊重。

乳母呆住了。當趙元侃已經病故的第一任妻子知道丈夫竟然和一個身份卑微、年紀又比自己大的女人來往時,怒不可遏,整天和趙元侃大吵大鬧,府中簡直沒有一天安生。後來還是乳母出面,要求趙元侃不可以再和劉娥來往,趙元侃也表態接受,不然妻子還不知道會鬧成什麼樣子。郭氏為什麼竟然允許自己的丈夫和另一個女人來往呢?

郭氏苦笑,沒有解釋,只是再三請求,為了自己日後的生活,請乳母務必幫忙。既然主母如此哀求,劉婆婆也於心不忍。何況,昔日的趙元侃不過是十五六歲的少年,乳母可以扮黑臉;而現今的趙元侃已經是百官畏懼的皇太子,一手掌控天下人生死的未來君王,趕走劉娥,趙元侃心中已有芥蒂,若此時再拒絕郭氏的要求,恐怕日後自己就沒有好下場了。

於是劉婆婆入宮稟奏了宋太宗。宋太宗當初看到趙元侃身體消瘦,劉婆婆說是劉娥狐媚所致,這才下令驅逐;現在趙元侃已經年近30,身體強健,加上劉婆婆再三誇讚趙元侃仁孝,宋太宗也就答應了,只要不影響身體和政務,多一個女人也無妨。

當趙元侃激動萬分地把宋太宗解除禁令的口諭告訴劉娥時,劉娥臉上依然平靜。而趙元侃離開之後,劉娥卻緊鎖眉頭,因為她覺得郭氏這個女人,不簡單。

就在這一年,郭氏懷孕,第二年,產下一子。

趙元侃十五六歲就已成婚,身邊的女人也不少,可一直沒有兒女。前幾年得了一個兒子,可不到兩個月就夭折了。而郭氏過門不到三年,就生了一個白白胖胖的兒子。孩子的周歲宴在皇宮中舉行,宋太宗親自主持,併當堂賜名為「趙佑」,希望天佑孩兒健康成長。

郭氏很高興。凡事有舍方有得。若是如前任一樣糾纏於丈夫的外遇,自己必然受到丈夫的鄙視、劉娥的嫉恨。一旦丈夫的心離開自己,就算自己出身名門、德行出眾,又有什麼用?正因為自己退步,才換得丈夫的理解與尊重。

幾年下來,郭氏對劉娥有了更多的了解。論起門第名望,郭氏明顯高出劉娥太多;論起年齡容貌,郭氏也有些許優勢;可論起幫助丈夫成就大業,郭氏卻遠不及劉娥。郭氏不過是尋常女子,搶奪丈夫的寵愛還有些小聰明,可說到處理政務,在紛繁蕪雜中條理清楚、分析利害,卻根本就沒有那份才幹。正因如此,劉娥才能十多年如一日地得到趙元侃的寵愛。趙元侃離不開劉娥,不僅僅是因為離不開這個人,更是因為離不開她的頭腦。可是,有了趙佑,郭氏就有了與劉娥叫板的資本。

趙元侃也很高興。自己的幾個兄弟都是兒女成群,大哥的長子已經年過十歲,且多年來一直在宮中由皇后撫養。雖然自己已經被冊立為皇太子,可是沒有後嗣,儲位依然不穩。此時,兒子趙佑已滿周歲,又得到父皇的祝福,朝中一些覬覦皇權的人就不敢妄動了。

劉娥則黯然神傷。這個皇太子背後的女人,面對朝中的一切問題都可以乾淨利落地處理,唯獨談到生兒育女,卻只能空自嘆息。她從15歲起跟隨趙元侃,最初的幾年幾乎夜夜專寵,可肚皮就是沒有動靜。一晃十多年過去了,連個女兒也沒有。子嗣成為了她心中最大的痛。

自己運籌帷幄,是趙元侃不可或缺的智囊。可就算她再怎麼機敏,歸根結底,還是個女人。此時,自己年紀尚輕,還有幾分姿色,一旦容顏衰老,趙元侃還能對自己一如往昔嗎?

得失

997年,宋太宗駕崩,趙元侃順利即位,史稱宋真宗。

擋在自己和劉娥之間的最大障礙不在了,宋真宗終於可以名正言順地和愛人在一起了。即位兩月後,他就向郭皇后委婉地提出,想將劉娥接入宮中。

郭后沉默許久,表示此事重大,要從長計議。以宋真宗十多年來對劉娥的寵愛,就算是劉娥要皇后之位,估計宋真宗都會毫不猶豫地答應。該用什麼理由來拒絕眼前這個一心向外的丈夫呢?郭后提出,劉娥是先帝下過禁令的女子,入宮多有不便,即便自己同意,恐怕朝臣也不會答應。

宋真宗無奈,只得依從。畢竟自古以來,後宮妃嬪的任免就是皇后的權責。何況按照皇家禮儀,後宮等級森嚴,每一步升遷都要符合一定的要求。

在朝會結束之後,宋真宗單獨與宰相呂端商量此事。郭后對呂端一向非常尊重,如果呂端能夠表態支持,那麼郭后也定會同意。宋真宗本以為呂端必然會認同自己,畢竟在即位問題上呂端曾經冒死支持自己。不料,呂端態度鮮明地表示,劉氏不僅不能得到妃嬪封號,而且絕不能入宮。劉氏於陛下登基有襄贊之功,才略就算是朝廷宰輔也多有不如。可是,正因為劉氏有大才,才不能讓劉氏入宮。劉氏入宮,必然會殫精竭慮謀奪妃嬪之位,進而干涉朝政,侵犯皇權。女子參政歷來是國家禍亂的開端,搞不好就會演變成呂后、武后,禍亂天下。

宋真宗驚呆了,想要反駁,卻無言以對。

呂端的意見其實代表了滿朝官員的意見。一些官員就算互相敵對,可當面對女子參政時,必然會聯合起來,群起而攻之。宋真宗信任劉娥,劉娥的才智都是用在幫扶他上面的,可官員們不這麼認為。怎麼解決這個難題呢?宋真宗又悄悄去找劉娥。劉娥提出,希望宋真宗能安排自己拜謁皇后。宋真宗滿腹狐疑,不過還是答應了。

某日,宋真宗以回潛邸(稱帝之前的王府)見昔日僚屬僕從為借口,與郭后一起出宮。當晚,他又把劉娥帶入王府,並陪同她拜見郭后。劉娥一見郭后,就行三跪九叩大禮,態度極為謙恭。郭后對劉娥聞名已久,以為她必是一身銳氣的巾幗英雄,可見到劉娥,卻發現她也是溫和可親的婦人。看到她對自己如此尊敬,心中戒心減少許多。

劉娥說,多年來,自己之所以留在王爺身邊,只因王爺有仁君之器,假以時日,必然成為天下人敬仰的有為之君。可是,王爺本無奪嫡之心,卻只有在搶奪中才能存活。此刻,王爺已經稱帝,自己功業已了,便正式向夫人告別,此後再也不會干擾王爺和夫人的生活。

劉娥的表白讓郭后大感意外。本以為劉娥見面必定是來示威的,誰知……宋真宗聽了,很著急,立刻拉住劉娥,表示決不允許她離開。郭后見宋真宗真情流露,再一次感到,自己也好,後宮其他嬪妃也好,誰也無法取代劉娥在宋真宗心中的地位。既然如此,再退一步,才是保全自己的最好方法。

幾天後,宋真宗下詔,將後宮沒有封號的數百名年長宮人放出宮,與家人團聚。呂端等宰臣聽聞後,紛紛讚頌宋真宗體恤人心,有英明仁德的君王風範。宋真宗藉機提出,郭后已同意接劉娥入宮,但不給任何職分。既然皇后已經同意,呂端等人也不好反駁。只要沒有職分,只要劉娥能夠安分守己,多一個後宮女子也未嘗不可。

36歲的劉娥入宮之後,主動拜謁各妃嬪。很快,她就得到了多數妃嬪的認可。在眾多妃嬪中,她和出身名門的楊氏關係最好。楊氏年輕貌美,聰慧異常,她知道劉娥身份特殊,假以時日,必然大貴,因此初次見面就主動投靠,處處以劉娥為尊,很快就成了劉娥的心腹。

劉娥對郭后也非常尊敬,每天都會去請安問候。宋真宗幾番駕幸劉娥殿閣,劉娥都推讓了,希望宋真宗多去陪陪郭后,還主動把楊氏介紹給宋真宗,絲毫沒有忌妒之心。宋真宗很滿意,郭皇后也很滿意,眾妃嬪也大都滿意。

從咸平初年到景德元年(1004年),這六年,日子過得很平靜。

景德元年,發生了一件大事:時年九歲的趙佑忽染惡疾,昏迷不醒。宋真宗的子嗣一向艱難,郭后的次子未滿周歲夭折,兩個月前雖然又生下一個皇子,可小皇子總是發燒拉肚子,身體很差。眼下竟然連趙佑也性命垂危!一時之間,大宋宮廷里,流言紛起。

郭后的弟弟認為,放眼宮中,除了劉娥,沒有誰有這份手段、這份狠毒。大家推測,必定是劉娥為了奪取皇帝的寵愛,才會對幾位皇子下手!可郭后命人查遍後宮,也找不到任何人為害皇子的蛛絲馬跡。

得知趙佑病重,劉娥擺出祭桌,每天誦經念佛,祈禱神佛保佑皇子。後來,她還當眾表示,願意用絕食的方式一命換一命,以挽救趙佑。以她的智商,當然明白,無論趙佑染病是否與自己有關,旁人必然會猜疑到自己身上。誰讓自己最受寵愛,最有可能取代郭后的地位呢?其他的事情,宋真宗都會與自己站到同一戰線,唯獨關乎子嗣,宋真宗絕不會允許自己染指。一旦宋真宗把趙佑染病和自己聯繫在一起,對無子的自己必然是最慘重的打擊。她只能用最虔誠的態度來挽救趙佑,也挽救自己。

宮中一開始還有人說劉娥的壞話,可五六天下來,看到劉娥那麼虔誠,為了郭后與皇子,竟然不惜獻上性命,宮人們紛紛讚歎她實在仁慈。宋真宗更是感動,主動勸說劉娥停止絕食。

後來,趙佑還是不治身亡,兩個多月大的三皇子也病故了。郭后連續遭受重大打擊,身心俱碎,從此之後就常年卧床不起。

郭后病重,劉娥朝夕侍候,極為恭敬。抱著懷疑的態度,郭后不斷冷落嘲諷,可劉娥依然如昔。漸漸地,郭后也為之感動。經過御醫幾個月的精心調理和劉娥不分晝夜的耐心服侍,郭后終於從鬼門關迴轉過來。之後,郭后對劉娥的態度轉變了許多,因為如果她真的覬覦皇后之位,就不可能盡心服侍自己……

為回報劉娥在趙佑染病期間的一片誠心和對自己卧病期間的精心照料,郭后主動表示,希望正式給劉娥後宮妃嬪的名位。這一年,劉娥晉封為正四品美人,楊氏晉封為正五品才人。劉美人雖然不過是四品,可因為高位妃嬪職位空缺,劉美人實際上卻是郭皇后之下品位最高的後宮女子。

幾番喪子的郭皇后心力憔悴,身體雖然康復,可已經不能料理後宮日常事務,宋真宗就讓劉娥協助郭皇后打理後宮。此後,郭后和劉娥一直和平共處。三年後,郭后病危,臨終之際留下遺命:劉娥聰敏睿智,德性謙和,堪為後宮表率,望真宗封劉娥為後。郭后去世,劉娥痛哭流涕,宋真宗也非常傷心。多年之後,宋真宗還幾次下詔加封郭后家人,以示懷念,四十四歲的劉娥也終於成為大宋王朝的皇后。

出身名門、相夫教子的郭后,與有妖婦之名卻無兒無女的劉娥,本是宿命對手,難以並存。不過,郭后倚靠禮法與子嗣,劉娥憑藉智慧和德行,都贏得了彼此的尊重。這場PK,兩個人互有退讓,也各自得到了許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朝 的精彩文章:

什麼叫豪放派?七首豪放詞告訴您!每首都豪放!
此人是宋朝牛人,處死時朋友都無動於衷
官至宰相,四個兒子皆中進士!北宋奇人,兩次考中進士!
大宋科舉真奇怪,都靠速度取勝?一個近視眼的考生卻誤打誤中了狀元,趙匡胤看了想打人
北宋帝國滅亡的大幕

TAG:宋朝 |

您可能感興趣

獨攬朝政二十年,不是皇帝勝似皇帝,最後落得一首詩流傳千古
這個皇帝一生立了兩個皇后,一個愛的死去活來,一個只為鞏固朝政
此皇帝幾十年不上朝不問朝政,帝國卻成為了東亞霸主,這是為何?
她稱霸西夏朝政數十年,卻因為做了一個蠢行為,被鄰國皇帝毒死
好吃不過餃子:小皇帝把表嫂立為皇后,後被其把持朝政十幾年!
女皇武則天晚年寵幸男寵,不僅是為了自己私慾,更是為了打理朝政
萬曆皇帝不理朝政近三十年,不是因為懶惰,專家考古後才真相大白
隋朝末年最猖狂的一人,殺皇帝,掌握朝政,還羞辱皇后
明朝這個皇帝用五個方法,掌握朝政四十五年之久
被低估的一位皇帝,整日遊玩不理朝政,殺戮卻十分果斷
南宋低能兒皇帝,白天不理朝政,一晚竟寵幸30多個妃子!
獨攬朝政二十年,最後滿門抄斬,只落得一首詩流傳千古
宋朝有5位太后垂簾聽政,眾人好奇皇帝哪去了,朝政由女人做主
獨孤皇后:為「一夫一妻制」干涉朝政,是一代賢后,也是一代毒後
此人剛出生時不哭不鬧,烏鴉叫了三天三夜,長大後把持朝政數十年
她剛出生時不哭不鬧,烏鴉啼叫了三天三夜,長大後把持朝政數十年
萬曆皇帝長達三十年不上朝,為何還能牢牢把控朝政不被架空?
歷史第一傻白甜貴妃,恃寵而驕干涉朝政,死後被封為皇后
嘉靖皇帝基本不管朝政,為何卻能天下太平,因為此人生生給明朝續了四十年壽命
萬曆皇帝三十多年不上朝,為何朝政沒有亂?這兩點原因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