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為李太白脫靴的高力士,安史之亂後怎麼樣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庄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長安元年(701年),李白,字太白。其生地今一般認為是唐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隆(後避玄宗諱改為昌明)青蓮鄉。祖籍為甘肅天水。其家世、家族皆不詳。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
開元十九年(731年),玄宗多任宦官,尤寵高力士,時四方表奏,皆先為高力士所決
高力士(684年—762年),本名馮元一,祖籍潘州(今廣東省高州市) ,唐代著名宦官,冼夫人第六代孫。曾祖馮盎、祖父馮智玳、父為馮君衡,曾任潘州刺史。
長壽二年(693年)因嶺南流人謀反案年幼被閹割。與同類金剛二人於聖曆元年(698年)被嶺南討擊使李千里進奉入宮,武則天嘉賞其聰慧機敏,年幼儀美,讓他在身邊供奉,後因小過,被鞭打趕出。宦官高延福收為養子,高延福出自武三思家,高力士於是往來於武三思第宅。一年後,武則天復召其入宮,隸屬司宮台,官府供給糧食。高力士身長六尺五寸,天性謹慎細密,擅傳詔令,授官宮闈丞。
唐玄宗統治期間,其地位達到頂點。由於曾助玄宗平定韋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亂,故深得玄宗寵信,累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景龍年間,李隆基在藩國,高力士傾心侍奉,獲得李隆基恩寵相待。到唐隆年間(710年)因平定韋後之亂有功,晉封為太子太保,李隆基便表奏力士進入太子內坊局,每日侍奉左右,被提拔為朝散大夫、內給事。李隆基即位後,高力士參與誅殺蕭至忠、岑羲等人有功,破格授官銀青光祿大夫,任內侍省同正員。開元初年,兼任右監門衛將軍,執掌內侍省事務。
每有四方進呈上奏文表,必先送呈高力士,然後進奉御前,小事便自行裁決。
李隆基常說:「力士應承於前,我歇息則安穩。」因而常止息於宮中,很少出外宅。至於欲求依附,想一睹其風采,以期其在君王前講好話,而輸誠竭力的人很多。宇文融、李林甫、李適之、蓋嘉運、韋堅、楊慎矜、王鉷、楊國忠、安祿山、安思順、高仙芝皆因此而獲將相高位,其餘職務獲得者則不可勝記。肅宗在東宮時,稱其為二兄,諸王公主皆稱呼「阿翁」,駙馬們稱其為「爺」。高力士在寢殿傍簾帷中休息,殿側有一院落,其中有修鍊功德之處,雕飾琢磨得璀璨奪目,極其美觀精妙。高力士細心謹慎無大過失,然而宇文融以下諸人,玩弄權術互相嫉害,至擾亂朝廷法紀,都與力高士薦引有關。再者善於隨機應變,觀察形勢氣候,雖是最親近喜愛之人,面臨傾覆敗亡皆不予救助。
開元十七年(729年),追贈力士父親廣州大都督官職及麥氏越國夫人封號。早在開元初年時,瀛州呂玄晤在京城做官,女兒有姿色,高力士娶其為妻,他的妻子被稱為「國花」。提拔玄晤為少卿、刺史,呂氏子弟都做了王傅。呂夫人去世,葬於城東,葬禮很隆重。中內地方官員爭相贈送祭祀物品的,充溢京城大道,從力士宅第到墓地,車馬絡繹不絕。
天寶初年,李白來到長安,有人把他推薦給唐玄宗,唐玄宗在金鑾殿召見他,封他為供奉翰林,要他在宮在寫詩作文。有一天宮中牡丹盛開,唐玄宗帶了楊貴妃,在沉香亭飲酒賞花。唐玄宗忽然想起了李白,想叫他寫幾首歌詞助興,就派人把他召來。這時,李白正在酒店中喝得爛醉如泥。人們把他扶上馬背,送到宮中,用冷水洗他的頭。等酒意稍解,李白提起筆來,一下子寫了《清平樂詞》三首頌揚楊貴妃和牡丹花,詩句優美清新,唐玄宗和楊貴妃高興極了。
李白雖然經常參加宮廷宴會,但他蔑視權貴,並不把皇帝和皇帝身邊那些有權有勢的人放在眼裡。有一次,他在宮中喝醉了,竟伸出了腳,對坐在身旁的宦官高力士說:「給我脫掉靴子。」
高力士一時不知所措,只得給李白脫下靴子。當時,高力士權力很大,四方的奏事都要經過他的手,文武百官沒有一個不巴結他,他還從來沒有受過這樣的侮辱,這件事使他很憤怒,決定找機會報復李白。楊貴妃愛吟李白的《清平樂詞》,正巧高力士也在一旁,他故意說:「我本以為貴妃受了李白的侮辱,一定對他恨之入骨,沒想到你這麼愛他的詩!」楊貴妃吃驚地問道:」李學士怎麼會侮辱我呢?」
高力士說:「詩中不是有『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兩句嗎?」楊貴妃說:「對呀!」高力士又說:「漢朝宮廷里的趙飛燕,出身歌女,後來雖然立為皇后,但作風不正最後還是被貶為庶人,李白將趙飛燕跟您相比,不是把你看得太下賤了嗎?」楊貴妃聽了高力士的話,也對李白惱怒起來,這以後,唐玄宗幾次想任命李白官職,都被楊貴妃阻止了。他一句讒言,讓李白的仕途從此止步。
天寶十四年(755年),設立內侍省,有內侍監兩名,官階正三品,由力士、思藝分別擔任。李隆基逃往蜀地,袁思藝跑去投靠安祿山,高力士則侍奉李隆基至成都,晉爵為齊國公。
上元元年(760)六月,以擁戴肅宗有功的大宦官李輔國乘肅宗父子之間的矛盾,誣奏玄宗與高力士「日與外人交通」,強行把玄宗遷往西內。玄宗遷入西內之後,高力士及舊宮人皆不得留在左右。依附於唐玄宗的高力士,也隨之失勢了。十幾天後,高力士因患瘧疾在功臣閣下避瘧。接著又以「潛通逆黨,曲附兇徒」的罪名,被流放到巫州(今湖南黔陽西南)。至巫州時,隨從不過十幾人,所余衣糧,僅夠數月之用,見其地薺菜多而人不食,感傷不已而歌詠道:
「兩京作斤賣,五溪無人采。夷夏雖不同,氣味終不改。」
翌年,第五琦也謫至夷州,與高力士萍水相逢,兩人飲酒敘談。高力士回顧往事,無限傷感,即席賦詩曰:「煙薰眼落膜,瘴染面朱虞。」之後,對左右說:「宰相猶如此,余何以堪!」左右聽了,無不涕泗交流。
寶應元年(762年)四月,玄宗和肅宗相繼去世。李豫即位是為代宗,改元大赦天下。流放於巫州的高力土遇赦回京。六月,他得到玄宗去世的噩耗,「號天叩地,悲不自勝」,每一號慟,數回氣絕。七月,到朗州(今湖南常德)時由於哀毀過度,哽咽成疾。
他對左右說:「吾年已七十九,可謂壽矣。官至開府儀,可謂貴矣。既貴且壽,死何恨焉。所恨者二聖升遐,攀號不逮;孤魂旅櫬,飄泊何依?」
八月十八日在朗州開元寺的西院去世。代宗以高力士為前朝耆舊,保護先帝有功,遂詔令恢復他過去的官爵,並贈揚州大都督,許配葬玄宗的泰陵。史料記載的對高力士的評價有一條是:恭而不勞、親而不黷、諫而不忤、久而不厭、美暢於中、聲聞於外。
現在陝西省蒲城縣保南鄉有一座金粟山,山上便是玄宗陵,失去楊貴妃的唐明皇在此安息了千餘年。在這壯觀的玄宗泰陵邊,有一個黃土堆,破敗而且很不起眼,但就在這黃土下,長眠著玄宗最忠實的僕人――高力士。這個黃土堆,是玄宗唯一的陪葬墓。或許是玄宗在做太上皇的最後幾年孤苦時光中,終於想明白了那些當初甘願為他當牛做馬的奴才和大臣們,只不過是他榮華富貴的附帶品,真正能屬於自己的,便是和楊玉環的那場傾心之戀以及與高力士一起打拚天下的主僕兼兄弟之情。
美人已不可尋,唯有力士還在遙遠的巫州為自己流淚,所以在死前,玄宗親點其為自己唯一陪葬之人。也許,唐明皇生前賜給高力士的財富不計其數,但唯有這封遺詔,才真正顯示了在這位皇帝心中,高力士早已不是奴才的身份,那是朋友,是兄弟,是唯一可與之交心,與之榮辱與共的人。或許也是因為知道這個,高力士不願讓明皇在九泉下孤獨,儘早趕了去,在地下再續這份只有他倆才明白的情誼!
TAG:深度歷史 |
※高力士為李白脫靴從何而來,是真的嗎
※給李白脫靴?純屬虛構,歷史上的高力士,是唐玄宗的死忠粉!
※李白根本沒見過楊貴妃,力士脫靴也是歷史謊言!
※這到底是真是假?詩仙李白曾醉酒讓高力士脫靴
※歷史上力士脫靴是真的么?高力士:可笑!我怎麼能做這種事?
※楊貴妃為他研磨,高力士為他脫靴,「詩仙」李白真有那麼大面子?
※貴妃捧硯,力士脫靴 千古賢宦第一的高力士是個怎樣的人?
※本是千古忠宦的高力士,只因替李白脫靴一事,被後世詬病千年
※高力士為李白脫靴的典故從何而來,它的真實性又有多大
※給李白脫靴子的高力士究竟是何許人,唐朝傳奇宦官波瀾起伏的一生
※知道李白和楊貴妃的關係後,才知道貴妃脫靴很正常,我們都被騙了
※醉酒讓高力士脫靴,李白寫下千古名篇讚美楊貴妃,第一句就讓人跪服
※李白究竟有沒有讓高力士給他脫靴?這個故事是怎麼流傳起來的
※貴妃為他研墨,力士給他脫靴,敢問世上還有誰比他「恣意洒脫」?
※唐玄宗親自為他調羹,重臣高力士為他脫靴,李白的官職到底有多高?
※佳人捧硯吟雅韻,力士脫靴凜長旒。——致敬太白!
※老和尚:我是建文帝,快叫皇帝來!老太監:先脫靴,檢查腳底板!
※歷史上,此國可算囂張,殺中國使者,理由竟是使者不肯脫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