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在磨難中提升氣質

在磨難中提升氣質

編者註:王陽明的人生之路充滿坎坷,所遇到的困難是我們今天無法想像的,但他卻憑藉自己的努力,成就了一段輝耀千古的傳奇。這樣一位對生命有深刻體悟的人,他是怎樣對待磨難的呢?

某於良知之說,從百死千難中得來,實千古聖聖相傳一點滴骨血也。

——《傳習錄》

王陽明認為,他對於良知這種學說,是從百死千難的磨練中得來的,實為古聖代代相傳的一點精華。

實際上,王陽明又何嘗不是告訴我們,任何偉大的成就,都要經過許多磨難,只有以頑強的勇氣,持之不懈地去努力,才有可能達到成功的境界。

在現實生活中,一遇到困難,很多人的反應就是怨天尤人,埋怨老天爺怎麼這麼對待自己,埋怨命運不公平,其實,磨難是一種財富,關鍵在於你怎樣對待它和採取怎樣的行動。

而王陽明正是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我們作出了一個完美的詮釋。

王陽明出生於一個官宦之家,自幼天資聰穎,家人對他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但他的人生之路卻充滿坎坷,兩次參加會試都落第了,難得的是,王陽明以坦然的心境對待這人生中的第一個挫折,當有人為兩次落榜而感到羞恥時,他淡淡地說:「世人以落第為恥,我卻以落第動心為恥。」這是因為他的心中有著更大的理想——成為聖賢,對於他來說,世上還有更多、更重要的事要去做,眼前的這點挫折算得了什麼呢?

1505年,已入京為官的王陽明遭遇了他人生中前所未有的一次磨難。當時,身為兵部主事的王陽明因上疏言事,得罪了權臣劉瑾,結果被逮捕入獄,嚴刑拷訊。

無論古今中外,監獄都是人類最黑暗的地方之一,明朝時的詔獄尤甚。縱然在暗無天日的獄中,王陽明立志成聖的信念依舊未消沉,他靜下心來研究學問,還與一同被捕入獄的難友相與講誦為樂:「累累囹圄間,講誦未能輟。桎梏敢忘罪?至道良足悅。」即使在這種情況下,都可以靜下心來做學問,以後還有什麼困難可以難住他呢?

在黑暗的詔獄中關了一個月後,王陽明被判廷杖四十,革去兵部主事的職務,貶到邊遠地區任雜職。

終於出獄了,但等待王陽明的並不是自由和幸福,而是更為艱苦的人生考驗,他將要到環境十分惡劣的貴州龍場去當驛丞。

龍場在貴州西北方的深山之中,窮山惡水,人跡罕至,住的都是些言語不通的少數民族居民,偶爾遇上幾個能聽得懂語言的人,卻又都是從中原逃來此處的亡命之徒。其生存環境之惡劣,可想而知。

但還有更艱苦的環境在等著他們。王陽明到了龍場後,居然發現那裡連住的房子都沒有,一切都要靠自己動手。沒辦法,顧不上旅途勞累,王陽明強打精神,與隨從一起把一座茅草房蓋起來。儘管蓋的茅草房十分簡陋、矮小,王陽明對此還是很樂觀,賦詩云:「草庵不及肩,旅倦體方適。」他的心中已不以環境的艱難險阻為念了,正如他在來的路途中所寫的詩那樣:「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雲過太空!」

其實,所謂的困難只是存在於人的想像中,當一個人心中有更高的理想和信念時,這時的困難自然就會變得十分渺小了。

當然,在龍場所遇到的困難,還遠遠不是言語不通和住茅草房這樣的事,由於水土不服,加上當地瘴癘之氣瀰漫,除王陽明外,跟隨他來到龍場的隨從們都病倒了,這時連個做飯的人都沒有。

王陽明只得親自砍柴、取水、煮粥、做飯,又怕隨從們心情抑鬱,則給他們詠唱詩歌;但是他們還是不高興,又為他們吟著家鄉的小曲,雜以幽默逗笑的內容,他們這才愉悅起來,忘記了疾病和身處荒僻之地所帶來的患難。在這種常人難以想像的艱難處境中,他卻想到了一個問題:「要是聖人處在這種環境下,他們會有怎樣的想法和做法呢?」

通過效法古聖先賢,王陽明領悟到了一種獨特的境界,他在磨鍊中,「我」與萬物融為一體,心胸灑落如光風霽月,獲得了大智慧。

俗話說:「大磨得大道,小磨得小道,不磨不得道。」這是很有道理的。要想改變氣質,使身心契合於「道」,勇於接受各種患難的磨礪,是十分重要的一個因素。

面對困難,只有不再想到逃避,或希望生活會自己改變,而是敞開心胸,去深入體驗所謂的痛苦,一點一滴地培養自己的耐心和意志,才能使整個身心素質發生脫胎換骨的改變。

因為痛苦是一種能觸及靈魂、很有力量的情緒,但是如果沒有真正的體驗,就看不清它的實質;不能洞察它的實質,就無法真正地放下它,自主地掌控內心狀態。

所以說,如果不能在實踐中把自己的心態調整過來,所謂改變氣質就是一句空話。

一旦在患難中,真正體驗到了種種痛苦的真實感覺,就有了能夠主宰自我的力量,以後再遇到任何困難,就不會輕易退卻,反而能夠積極主動地迎難而上,應變自如。

正如王陽明所賦詩云:「知君已得虛舟意,隨處風波只宴然。」這時心靈已磨鍊得沒有一點浮躁之氣,虛靈無滯,不論碰上什麼地方的風波,都能安然自得,做到真正地融入生活。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借鑒這種智慧來提升自己的心靈境界。

普通人之心,就好象一面積滿塵垢、銹跡斑斑的銅鏡,要想恢復它能映照事物的光明本性,就必須先下一番刮磨的功夫。

如果在這個過程中,總是認為自己的命真不好,怎麼凈攤上這些倒霉事時,身心就會發生嚴重的自我衝突,經受不住磨礪,最後還是昏而不明。

相反,假如能認識到此時的磨礪,正是使自己增長能力的大好事。識破這一點後,那麼在外人看來十分艱難的事,自然也會甘之如飴了。如此愈磨愈明,終成一光彩照人的明鏡。

作者簡介:羅智,網名:明朗之陽光;1973年出生,心靈勵志作家、王陽明心學研究者。從小愛好傳統文化,平時喜歡思考人生,十多年前,因機緣巧合,接觸到了王陽明思想,為其博大精深而嘆服,從此身體力行,苦心鑽研其著作,並在人生、事業最低谷期,憑藉王陽明的心靈智慧,成功地渡過了一個個難關。著有《陽明如鏡修我心》、《王陽明心學全書》、《王陽明:知行合一的心學智慧》等著作。

本文節選自《陽明如鏡修我心》;由作者授權獨家發表!

王陽明心學

|為往聖繼絕學——鑄造心學傳播第一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陽明心學 的精彩文章:

心學宗師王陽明:做好本職工作就是最好的修行
參透天機 知行合一
心學小說連載 照心齋10
知行合一 我受益一生的修行心法
龍場悟道之生死智慧的證取(二)

TAG:王陽明心學 |

您可能感興趣

在逆境中看到希望,在磨難中感悟生活,在平凡中發現快樂
塔羅牌趣味測試 | 你的感情中最可能遇到什麼磨難
工作中容易遭受磨難的面相特點有哪些
磨難有如一種鍛煉
早期的奚夢瑤經歷了多少磨難?才擺脫土黑妞化身為膚白貌美的超模
讀了這十句話,在磨難中感悟快樂
工作中容易遭受磨難的面相特點,注意!
不經過磨難不可能成佛
經歷的磨難最終會成就更好的你
越多磨難,越多溫柔
生來高貴,晚年依然優雅,歷經磨難不易,保持從容更難
日本將遭遇大磨難,更強颱風即將到達,或損失慘重
幸福感,源於磨難
我不怕磨難多,那是上蒼在嫉妒我們的愛情太美
求子之路困難重重,多磨難的手相
面對磨難,只有堅強
讓我們成熟的,是經歷與磨難
不要抱怨生活給了太多的磨難,不必哀嘆生命中有多麼曲折
不走尋常路,少見的星月菩提珠型,打磨難度翻幾倍
敬問索達吉堪布仁波切:一般初學者碰到較大的內外違緣就很可能一蹶不振,而高僧大德遇到再大的磨難也能從容面對。原因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