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莉君:摩拜是不是社會企業要從多維度考察
何莉君:摩拜是不是社會企業要從多維度考察
社會企業兼具商業和公益的屬性,一個真正好的社會企業,是各個維度上的綜合典範。
撰文:袁治軍
何莉君:美國紐約佩斯大學公共管理系非營利組織管理助理教授、善與治聯合創始人
摩拜單車是不是社會企業?這也許不是一個非此即彼的問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摩拜單車所面臨的「身份拷問」,並不是孤立現象,事實上,在社會企業這個概念剛剛在國內興起的當下,有許多企業都面臨著這樣的疑問—從一方面來看,它們確實為解決「社會痛點」作出了貢獻;但換個角度,這些企業本身似乎又造成了新的問題。
面對這樣的現象,究竟該如何作出判定?美國紐約佩斯大學公共管理系非營利組織管理助理教授、善與治聯合創始人何莉君博士給出了她的意見:「我們需要從多維度考察。」 社會企業的多維度
不論是認定摩拜單車為解決城市出行「最後一公里」的難題作出了貢獻、有效降低了碳排放;還是認定摩拜單車在管理上滯後,造成人行道堵塞,增加城市管理成本,這兩種觀點在何莉君看來,都有它們的道理—因為這些都是客觀事實,而非主觀臆斷。
以摩拜單車為代表的共享單車的出現,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既是對政府在公共服務方面失靈的有益補充,也是對市場需求空白的有效填補,它本身具備創新性,單就這一點來說,摩拜單車就有它存在的社會價值和社會意義。但是否因此摩拜單車就天然具備了社會企業的基因?這個問題並不能單純地用「是」或「否」來回答。
何莉君認為,評估一家企業是否是社會企業,不能僅僅從它是否解決了某一個問題這一點來下結論;除此之外,還應從它所從事的行業屬性、對症社區的實際問題以及環境、利益相關方的照顧等多維度來考察。
類似摩拜單車這種企業的出現,的確在解決城市出行「最後一公里」、緩解城市交通壓力、降低碳排放及霧霾等多個社會痛點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從這個維度來說,摩拜單車符合社會企業的特質,它入圍本次「中國社會企業獎」的評選,並沒有問題。
同時,摩拜單車如果在今後的發展中,仍然不能有效地遏制因隨意擺放而帶來的新問題;又或者摩拜單車不能對其上游供應鏈企業在生產、製造摩拜單車過程中可能產生的環境污染進行有效監督;以及在利益各方(股東、企業員工、社區等)兼顧方面作出合理安排,那麼,摩拜的社會企業身份,此時認定就有待商榷。
「社會企業兼具商業和公益的屬性,一個真正好的社會企業,是各個維度上的綜合典範。它需要對社會問題作出回應;需要從經營上達到盈利,使財務可持續發展;需要對其公司員工的待遇及其他相關方做到照顧,同時,還要對環境保護有益。」何莉君說,「因此,摩拜單車是否能獲得『中國社會企業獎』,還要看它在上述維度方面的具體表現。」 社會企業是使命與利益的平衡點
雖然關於社會企業的標準並無定論,但社會企業的特徵卻有跡可循。何莉君介紹,從學術界的定義上來看,社會企業並不是一個組織實體的概念,它不是法人實體。社會企業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為了達成社會使命,通過商業的手段產生收入,使這種使命可持續發展。在這個過程中,社會企業有時是以公益組織的形式來實現,有時是以公司的形式來實現。也就是說,社會企業其實是一個商業和公益的混合體。
社會企業的混合體形態,也是導致類似於摩拜單車這樣的企業在身份認證時意見不同的原因之一。對於社會企業來說,它既要追逐商業上的成功,又要實現社會價值,這兩者的雙重實現,使得企業必須兼顧實體股東利益和社會性,它其實是利益和使命的平衡,而這種平衡的把握,不論對於國內的學術界還是剛剛起步的社會企業來說,都還沒有達到駕輕就熟的理想狀態。
除了因為這種混合體形態給定義社會企業本身造成了一定的困擾外,它所帶來的另外一個巨大爭論,就是「社會企業是否應該分紅」。對於這個問題,何莉君認為,社會企業是否分紅,應取決於它成立時的組織形態—如果社會企業是以公益組織的形態存在,或者它本身就是一個非營利的公益組織,那麼當然不應分紅;而如果社會企業是以公司的性質存在,分紅就不可避免。
導致社會企業以混合體形態出現在今天的原因,其實和社會企業自身的發展不無關係。何莉君介紹,從西方國家的公益組織發展歷史來看,最初的公益組織是以捐款的形式來運作的,後來隨著政府政策的變化,例如上世紀80年代美國里根政府稱,不論公益組織還是非公益組織都可以參與到政府的公共項目的申請中來,這就把公益組織放在了一般公司的隊列中,大家共同競爭。為了在這種競爭中求得生存,公益組織必須要有好的商業模式來獲得盈利、融資、招募人才,這使得公益組織的形態慢慢發生了變化;同時,一般性企業在這個過程中,也意識到自身的社會企業屬性,於是雙方採取了同樣的手段,既要通過商業行為保證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又要關注對社會問題的解決,因此,兩種不同的組織形態相互靠攏,最終產生了這種混合體形態的社會企業。 國際成功的社會企業典範
不論是以公益機構為組織形態所建立的社會企業,還是從一般企業改制而來的社會企業,它們都在當今社會擁有無數成功的典範。在這些致力於讓生活更美好的社會企業中,有兩家給何莉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成立於1902年的美國波士頓的Goodwill(好意人慈善事業組織),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社會企業之一。作為一家公益組織形態的企業,它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弱勢群體、低收入者、服刑役滿等人群的就業問題。Goodwill通過僱傭這些失業人士來收集舊物、培訓他們的工作技能,開設慈善超市創造就業機會,使得這些弱勢群體的生活水平有了極大的改善。僅在2012年,Goodwill就在全球為670萬人提供了就業培訓,2萬餘人在它的幫助下獲得了工作崗位,而慈善超市當年的收入,高達48.9億美元。
本傑瑞冰激凌公司(Ben & Jerry s)的創始人本·科恩(Ben Cohen)和傑瑞·格林菲爾德(Jerry Greenfield)從1978年開始創業時,就堅持把每年利潤的7.5%直接捐給慈善機構。美國開放B-Corp(共益企業)認證後,本傑瑞冰激凌公司修改企業章程,對原材料採購一改往日哪家便宜買哪家的政策,取而代之的是只購買通過公平貿易認證企業生產的糖料;同時,他們對產糖工人自願支付最低生活保障工資;並且在每年發布社會和環境評估報告,在社會上積極宣傳環保—通過這一系列的動作,本傑瑞冰激凌將自身成功改造為一家世界知名的冰激凌社會企業。
※美國伊利諾伊州面臨破產 還有10個州也懸
※威創股份:全資子公司在保定、雄安新區等地有加盟連鎖幼兒園
※魅族NFC讀卡功能落空消費者失望 被指涉嫌虛假宣傳
※維太移動擬2.13億元收購大股東旗下供應鏈業務70%權益
※龍頭開發商銷售增速普遍放緩 專家:主動降速可能性低
TAG:新浪港股 |
※「讓你娶誰就娶誰」,或許這就是企業聯姻,真愛?不可能!
※董明珠解釋舉報奧克斯初衷:這不僅是企業間的競爭 更是道德的選擇
※企業不大,問題太多,老闆不知,員工不說……
※企業為什麼需要自媒體?
※滴滴出行程維:企業大不是規模大而是責任大,必須承擔社會責任
※商界老頑童理查德·布蘭森:不愛冒險的企業家不是一位好老闆
※黃陳宏:跨國企業不要 把自己當外人
※黃陳宏:跨國企業不要把自己當外人
※順豐王衛:「做企業是長跑」,要做具有互聯網思維的服務型企業
※企業如何進行科技創新?你需要了解這些!
※不是企業』一把手』照樣申請美國傑出人才!
※企業大數據治理做得不成功會存在那些問題
※「明天直播」半導體企業領袖、科技專家共議智慧未來,您不容錯過的行業盛會!
※企業招工不要「貪戀」過去的容易
※企業需要什麼樣的軟體定義存儲
※這個冬天企業主的壓力我們都懂,但有贊可不可以更體面一點?
※阿里巴巴CEO張勇內部講話:好的企業文化,要視人為人
※不是每個企業都能順利轉型?NO,你只是缺少一個好的工具
※和大型企業相比,小企業可能並不是安全的薄弱環節
※企業或者個人自己建網站,需要做哪幾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