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謙少年時應試,主考官竟與他同名,因而出一上聯,于謙對得極妙
于謙是明代名臣,也是民族英雄。他為官數十年,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在土木堡之變發生後,國家陷入危難之中,他挺身而出,力挽狂瀾,最終使國家得以保全。無論是他的品德,還是才能,至今依然受到後人的稱頌。
歷史上大凡有所成就的人,大多在年幼時就已顯露不凡,于謙便是如此。
據說于謙自幼聰慧過人,立志要做一個頂天立地的國家棟樑,也時常展現出非凡的抱負。曾有一個擅長相面的和尚見到他後,驚奇地說:「這是將來拯救時局的宰相。」
于謙8歲時,有一次穿了一件紅色的衣服,騎著馬玩耍。鄰家老者覺得很有趣,就逗他說:
紅孩兒,騎黑馬遊街
于謙當即答道:
赤帝子,斬白蛇當道
恰好成為了一幅對仗工整的對聯,而且下聯中引用了漢高祖劉邦斬白蛇起義的典故。
老者聽後,稱讚他的機智敏捷,也驚異於他小小年紀就有非同尋常的氣勢。
12歲時,于謙偶然經過一座石灰窯前,看到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經過熊熊的烈火焚燒之後,都變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觸,略加思索之後便吟出了那首膾炙人口的《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這首詩表達了于謙以天下為己任,不懼怕「粉身碎骨」的意志和決心,可以說是于謙生平和人格的真實寫照。
到了14 歲時,于謙去杭州應試。十分湊巧,主考官的名字叫做虞謙,與他名相同,姓同音。
考前點名,當點到于謙時,于謙只是躬身站了起來,並不答應。主考官奇怪,問他為何不答應?于謙回答 :「因我與大人同名 ,所以不敢答應 。」
主考官見這個小學童長相清秀,又如此懂禮貌,便想試試他的才學,於是出了一句上聯:
何無忌,魏無忌,長孫無忌,彼無忌,爾亦無忌
上聯中一共有五個「 無忌」。前三個「無忌」是人名:何無忌是東晉大臣,魏無忌是戰國時的魏國公子信陵君,長孫無忌是唐朝功臣。後兩個 「無忌」是沒有忌諱的意思,是說這三個人都同名,他們沒有忌諱,你也不必因同名而忌諱。
于謙聽後,思索片刻,從容對道:
張相如,藺相如,司馬相如,名相如,實不相如
下聯中也用了五個「相如」。前三個「相如」是人名:張相如是西漢開國功臣,藺相如是戰國時「完璧歸趙」的趙國名相,司馬相如是西漢著名文學家。後兩個「相如」的意思是相同、相類,是說這三個人的名字雖然相同,但實際上卻各有高下,並不一樣。
于謙所對的下聯,既表示了自己在主考官面前的謙虛有禮,又暗示了自己想要超過他們的抱負。
長大之後,于謙憑藉才學考中進士,後來果然成為了一個了不起的人。
※紀曉嵐幼年時,知府給他出一上聯,他對出兩個下聯,讓知府自己選
※康熙讓李光地寫100副對聯,李光地卻只交了一副,康熙看後大喜
※此人出身貧寒,腿腳殘疾,卻成為歷史上唯一兩次考中狀元的人
※老和尚出一五字上聯,金聖嘆苦思多年,直到臨死上了刑場才對出來
※殿試時,乾隆見他是獨眼,特意出兩幅對聯考他,對出之後點為探花
TAG:清風鑒水 |
※雍正年間某省鄉試,主考官因出一題被定罪謀反,其實他很冤枉!
※主考官出一上聯,9歲神童當即對出,考官說:此小孩日後必成大器
※主考官因為崇拜顏真卿,選了一個姓顏的狀元,卻成了笑話
※蘇軾做主考官的時候,是如何幫助考生作弊的?
※史上最厚臉皮的科考生,不僅走後門,還當面對主考官說希望得狀元
※清朝最悲催主考官,只因考題中用了這倆字,自盡後仍被雍正砍頭
※一考生賄賂主考官的岳父,卻被當面恥辱,他報復手段令人拍案稱奇
※13歲考生因文章寫得太好,主考官:這樣的人才暫時還不能錄取他
※他本是清官,擔任主考官期間,老婆與僕人勾結泄題,直接被處腰斬
※13歲考生因文章寫得太好,主考官說:這樣的人才暫時還不能錄取他
※晚年才入仕途的曾彥,被譽為最幸運的狀元,面見皇帝時主考官詫異了
※明朝科舉考,主考官因徇私被舉報,調查說:不存在,最終還被判刑
※他任主考官時,兩兒子同時金榜題名,大臣:舞弊,皇帝:嚴懲不貸
※清朝第一神童,9歲對出主考官出的上聯,長大同時被兩位皇帝賞識
※清朝才子落榜,主考官很納悶,追查原因後,主考官表示很尷尬
※會試主考官被和珅陷害,乾隆認為是冤案,可處理結果讓人大跌眼鏡
※北宋也有藝考生,主考官的身份竟然如此尊貴
※此人睡夢之中得佳句,主考官閱讀此詩後,拍案叫絕
※秀才趕考遲到,主考官讓他用一到十十到一作對聯才能補考
※面試先卸妝,主考官質疑選手做半永久,只因為卸了妝還是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