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醫學對炁的基本概念!
中華傳統文化就是一部巨系統論的陰陽學說,中國的文字具有準確象意和啟迪智慧的功效,但是在近(現)代人為地簡化後,逐漸失去這種重要的特性。例如:氣、炁這兩個字都讀炁qì音,但是有「後天氣,先天炁」之分,氣包含著後天形質的空氣。如果將它們都簡化成為「氣」,就使人難以準確地、直觀地分清炁(氣)這種質元(源)物質的陰陽屬性。在傳統根文化中,人們常用「氣」來表述太極圖陽側「白」中質源物質,後天物質;用「炁」來表述太極圖中陰側「黑」內的質元物質,先天物質。「炁」,在人體內是指先天腎水中所含的道光德能性有質無形物質,因而下邊是「火」(腎中含水火),上邊是「無」。真水無真火作用,則無法化為炁。為了使大家更好地掌握傳統文化中的道醫學知識,我們在這裡將氣這種物質,還是按照傳統進行區分,加以說明。
炁,是構成人體和形成生命的最基本物質,是生命活力的源泉。《素問·寶命全形論》說:「人以天地之氣(炁)生,四時之法成」;「天地合氣(炁),命之曰人。」這就是說,人是道化生德滋養,是天德地氣化生滋養的產物,炁是生命活力和健康的根本。老子《德道經》觀眇中說:「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道運用德,以一「炁」而誕生天地萬物。人,也就是「天地之炁」的產物。
人的形體構成,實際上也是以「炁」為其最基本的物質基礎而生成,所以《醫門法律》又說:「氣(炁)聚則形成。氣(炁)散則形亡。」天地之炁,乃得一之元,一為德是大道根元。一者道之所立,炁者一之所化生。未分,為混沌未分也。一炁雖從大道以成名,而且混沌之炁未分清濁,此則是無名生有名,有名生萬物。「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無名言道也,有名言德論炁也。言道者是一炁之父,言一炁者萬物之德母。有相有形,未有不固一而生者也,是放修生則貴道,修道則重德一,修性命則貴炁,求健康必需用炁,道醫者必須明炁,炁是精神之本,性命之源,神明之活力,人若依法修之則可我命由我不由天。
道生之而德畜之,道生一是為德,德就是一。一也稱之為元炁,萬物之生,皆稟此德性元炁。德性元炁是產生和構成天地萬物的原始物質,是陰陽二炁未分未判混沌一體的實體。
老於《德道經》第五章中說:「萬物負陰而抱陽,中氣(炁)以為和。」此中炁即為元炁。
《莊子·知北游》中說:「人之生,炁之聚也。……通天下一炁耳。」則更將元炁的「全息複製」特性直接言明,宇宙整體包含在它的每一部分之中,炁滲透於萬物之內。《論衡·談天》:「元炁未分,渾沌為一。」《抱朴子內篇·至理》:「夫人在炁中,炁在人中,自天地至於萬物,無不生炁以生者也。」陶弘景《真誥》:「道者混然,是生元炁,元炁成,然後有太極,太極則天地之父母,道之奧也。」自然大道的奧秘,是具有物質性的,元炁學說並非古代人對自然現象的一種樸素認識,而足真知灼見,是超前科學的客觀認識,是I自然真理。是我們祖先運用大智慧,在慧觀領域用超宇觀和微觀中對宇宙自然萬物進行客觀認識的科學結論。
近代高科技的迅猛發展,已經和正在證明我們祖先的理論是科學的天才「預見」。例如匈牙利物那學家伽柏所發明的全息照相術就是一種佐證。全息照片的信息完整而且豐富,它通過激光照射可以使物體形象再現出來,儘管照片是二維的,然而再現出來的圖像卻是三維的。與原來物體的立體形象驚人地一致。不僅如此,這種照片的任何部分都包括了影象的全部信息。即使將照片碎裂成為許多小塊,每一小塊仍能再現原來整個物體的圖像。這表明全息照片的每一碎片是被攝物體的整體縮影,貯存著整體的信息。這也提示我們,科學研究一旦能夠進入高維空間、多維空間,跨越太極弦線的障礙,「知白守黑」,立體性、整體性地研究萬物,那麼也就能夠實現小中見大,其小無內;大中見小,其大無外。
全息學說的出現,無情地驗證了我們祖先「元炁學說」的科學性。科學家們發現,無淪是動物的體細胞,還是植物的休細胞都具有潛在的發育成新個體的能力,即體細胞的全能性。1952年斯圖爾德(F.C.Steward)用胡蘿蔔的單個體細胞的小細胞團在離體組織培養時找到了新植株,從而使體細胞的全能性假說得到了科學證實。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山東大學教授張穎清創立了全息生物學。它以多細胞生物體的整體與在整體控制下具有高度分化相對獨立部分為研究對象,應用多學科理論的方法,研究生物體部分與整體、部分與部分之間,宏觀層次、中間層次、微觀層次之間的全息現象、全息相關性及全息規律。因而在理論生物學和實驗生物學領域取得重大成果。
自然大道對眾生是極為平等的,即使在物元(源)顯態領域也是如此,這是由於黑決定著白,陰動陽隨,「無」主宰著「有」,虛統帥著實,隱態決定顯態的結果。現代生物學在微觀領域中的深入中發現,構成生物最基本的單元中都具有DNA或RNA以及雙螺旋結構。眾生平等觀在顯態科學中的微觀物源領域也是一致的。
張穎清的全息胚學說認為:「所謂全息胚,即是擁有整體的全部信息的胚胎。它是生物體在結構和功能上有相對的完整性並與其周圍的部分有相對明確邊界的相對獨立部分。它有兩個生命:一個是屬於向著新個體自主發育的全息胚自己的,一個是屬於整體的。全息胚不僅是整體控制下的結構單位,而且還是一個相對獨立的自主發育單位。
任一全息胚都具有獨立發展一個新的生物個體的潛在能力。從全息的角度來看,任一全息胚都具有整體和部分自身同一的特性。就全息胚的物質形態的具體特徵來看,它是部分,就其積累著生物個體的全套信息的全息性來看,它又是整體,就其只是機體的某一組分來看,它是部分,就其是建構整體的最初模板來說,它又是整體。在一個生物體上有三種特殊的全息胚,發育程度最低的全息胚——細胞;發育程度最高的全息胚——生物個體;經過受精卵發育而成的全息胚——胚胎。……對於非細胞生命體來說,一個RNA或DNA分子也是一個全息胚。」
全息生物學和其它眾多傘息學的問世,在三元(源)領域中,雖然只是在物源顯態範疇內闡發,尚未進入物元(源)隱態,質元(源)隱態和體元(源)隱態。但是,由於現代科學研究的發展,使科研邁進了物源、質源顯態微觀領域而發現了萬物太極「白」內同源的整體性。儘管目前科學受到顯態領域制約的局限,暫時還不能完全破譯道家、佛家大慧觀、超宇宙的理論體系,暫時還不能解析「元炁」的本質。
但是根據陰陽互根論,矛盾論,以顯證隱,元炁的客觀存在是不言而喻的。古人在解讀《老子》以後說:「得一可以畢萬」。這是說如果能在慧觀中明白、知曉並且大量獲得道生之德畜之的「元炁」,那麼宇宙造化之理也就瞭然於胸了。前人也說過:「不知一也就不識萬。」認識一是以德進道、得道、了道的關鍵。由此看來現代科學還需要經過一個飛躍,經過一個陰陽的跨越,經過一個陰陽的合壁,才能破譯「元炁」的奧秘。在目前階段,只能是採用傳統的修真方法,來使一大批人認識她,推動科學認識的實現。
氣,根據其隱顯特性,分為兩大類,這就是先天炁和後天氣。先天炁為元炁,後天氣為呼吸之氣(空氣),二者也稱之為母氣 、子氣。先天德一之炁為母,後天氣為子。先天炁,先於天而本有,它就是道運用德的能量表現形態。無形的德一之炁能生有形之天地,此德一之炁是天地之先天,萬物之本來,以無形之質而生有形之我,乃是生萬物、生眾生之先天。後天氣,是指後於天地而有,由天地產生而存在,是指有了天地形相之後才生成的顯態質性物質,後天氣也就是供呼吸所用之自然空氣。《崔公入葯鏡》中說:「先天炁,後天氣,得之者,常似醉。」先大炁與後天氣之間接關係是辯證統一的整體,一隱一顯陰陽為用,炁,為無內、虛中的太極之「黑」內的質元物質;氣,則是有內、實中的質源物質。在修真學說中,人們認識到趟超劫之本乃隱態質源的元炁,但是僅憑元炁一物,由於被形骸所累、所制約,並不能自然超脫於形骸,還必需運用呼吸之氣發揮出先天元炁妙用的功能。
所以前人曾言:「有元炁不得呼吸,無以採取烹煉而為本,有呼吸不得元炁無以成實地長生,轉神入定之功,必兼二氣方是長生超劫運之本也。」煉元炁之生升必須與呼吸高度配合,僅練呼吸而沒有元炁的生升,並不能健康長生。也不可能真正進入深度胎息靜定的境界。只有兩者兼之,執兩用中才能淳德歸道,真正健康長生。《太平經》中說:「六極之中,無道不能變化,元炁行道,以生萬物,天地大小無不由道而生也。」修真的性命再造,道醫的科學研究,必虛整體地把握住生命的太極整體,陰陽不離德一。認同和運用德一的能量質元之炁,是一切生命科學研究的根本原則和必然歸宿。
炁,是維持人的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索問·六節藏象論》說:「天食(音義同『飼』)人以五氣(炁),地食(音義同『飼』)人以五味。五氣(炁)入鼻,藏於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聲能彰;五味入口,藏於腸胃,味有所生,以養五氣(炁)。氣(炁)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素問》在這裡非常明白地直指生命能量的來源,就是道(天)用道光德能的炁,五德之炁,仁義禮智信德性的能量即木金火水土五行屬性的能量,用這些無形無相、有質無形的物質,飼養於人體內的體元系統。使人體內有質無形的體元系統能夠支撐起人體的生命活動。而道德所化生的大地,她自身吸收天德能量,轉化成地氣,地氣長養萬物,萬物吸收地氣,以五味之物的顯態物質,轉而飼養生命的命體系統,使有形有相的命體具有生命的活力。天德之炁養精神,地氣育物養身形,就是生命活力的米源,生命不離這個一陰一陽渭之道的基本自然法則。《素問·六節藏象論》中所說的人,是指常道之人,常道之人由於未經修鍊,身場的穴位戶牖未開,不能直接經體表的穴位門窗吸收道光德能之五炁,以及地球直接釋放的地氣。人們主要是經過鼻的呼氣過程,納入混和在空氣中的、較少的五炁能量。而修真者則不同,他們經過修鍊,造開命體身場上的戶牖,與宇宙天地相連接。不僅能通過鼻吸入天之五炁能量,而且能同時經身體上的門窗大量吸收五德之炁和地炁之,以滋養精神和命體。常人五炁入鼻,藏於心肺,修真者則能從全身各重要的穴位門窗同時吸人,藏於上、中、下三個丹田和五臟六腑三焦之中儲存利用。「五味入口,藏於腸胃,味有所生,以養五氣(炁)。」這是說有形有相的食物,它們也是道所化生,天德地氣所養,它們有形的內部同樣含有道性的天德地炁,這些天德地悉通過腸胃的分解也能被人體所吸收,以補充五炁吸入的小足。而並不是單純的一種人們片面認知的「以物養物」的過程,後天物質中有先天,這些先天物質同樣通過飲食滋養著身內的先天體元系統。
前人認為,萬物盜天炁而長生,人盜萬物以資身,依存分合都是自然之理,人與禽獸草木俱稟陰陰而生,人之最靈,位處中宮,心懷智度,如果都能反照自性,求證自性真我,窮達本始,認識炁的宗根,明會陰陽五行之炁,盜萬物之機以生。萬物炁散,人以盜之,言盜非盜,取之有道,用之合德。性命之學中,人知盜萬物之真炁養形,更知升降順天時,接天炁,奪之造化長生不死,人盜萬物之炁以成道。若小曉造化者,則必然被萬物所反盜。常人之氣因五穀而生,即因五穀而死,乃人被複盜其炁而死。人們眼觀五色,耳聽五音,舌餐五味,醉飽膻腥,縱邪生淫,則反被萬物所盜,七情六慾、陰我欲心乃是人體內被反盜而損炁之根源,修養道德,修心制欲即關門拒盜。人的生命活動,需要從「天德地炁」中攝取營養成分,奪取陰剛造化之權,以養五臓之炁,使體內體元能長治久安,從而維持機體的生理活動。所以,先天炁和後天氣都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
炁和氣,都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的質元性物質。由於炁具有虛、無、隱等全息質能性,具有道的化生德的長養性和不斷運動著的特性,對人體生命活動有化生與長養、推動和溫煦等作用,因而在道醫學中和傳統中醫學中對炁進行比較詳盡的研究和闡述,在傳統中醫藥的生理系統中,主要是以炁的運動變化來闡釋人體的生命活動。這是把握生命本源而淪醫的重要特徵,離開對炁的研究和認識,也就拋棄了道醫學和傳統中醫學的靈魂。
※道醫學氣的生理功能!
※道醫學堂丨生命體元的分類(三)
※道醫學堂丨生命體元的分類
※道醫學堂丨生命體元的分類(二)
※道醫學中的質元概述!
TAG:道醫 |
※道醫學堂丨道醫學的基本特點
※道醫學堂丨房中派基本概念
※道醫學堂丨 道醫基本流派
※道醫學堂丨 道醫神治體系的基本內容
※道醫學堂丨道醫學的「大醫」思想
※道醫學堂丨道醫學的歷史地位
※道醫學堂丨道醫的易道淵源
※道醫學堂丨 道醫對「神治」的認識
※道醫學堂丨道醫的法道淵源
※道醫學堂丨道醫與其他學科的區別
※道醫學堂丨道醫的定義
※道教醫學對傳統中醫學有怎樣的促進作用?
※道醫學堂丨論醫道同源
※醫學科學屬性是中醫學的根本屬性!聽國醫大師張大寧談治學與臨床
※科學與心學,基礎醫學與能量醫學,能看懂嗎?
※道醫學:還原中醫的真相!
※道醫學堂丨孫思邈的道醫成就
※道醫學堂丨論和諧
※道醫學堂丨道醫學的未來發展
※異常學:駭人的古舊醫學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