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有「共享」出行工具嗎

古代有「共享」出行工具嗎

北宋張擇端繪《清明上河圖》(局部),畫中出現了乘車、坐轎、騎驢等當時流行的各種出行方式。

清院本《清明上河圖》中用花轎娶親的場景。

南宋李唐所繪《晉文公復國圖》中的渡口待渡場景。

元趙孟《人騎圖》中的騎馬出行場景。

如今,隨著共享單車的大流行,「共享」一詞也跟著熱了起來。其實,在中國古代,類似共享單車這種租賃模式的出行工具並不鮮見。車、輦、轎、船乃至驢、馬、牛等牲畜,都曾是含有「共享」意義的出行工具……

「共享車」,宋代已出現的「代步」工具

李煜詞曰:「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

古代的車主要分人力車和畜力車兩大類,其中畜力車是最主要的出行工具之一。南唐後主李煜在《望江南·多少恨》詞中曾描述過當年江南金陵城內人們乘車騎馬的盛況:「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

乘車出行先秦時已很普遍,楚國詩人屈原《離騷》中就有「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的詩句。但最早的車多是官用,即所謂「公車」或「官車」。到戰國時,民間用車才多了起來,如南方的楚國、北方的齊國,官民用車均多。東漢桓譚在《新論·譴非》中稱:「楚之郢都,車轂擊,民肩摩,市路相排突。」

宋代時,像今天這樣以「民用」、「代步」為特徵的共享模式已開始出現,如南宋都城臨安(今浙江杭州),便出現了專供市民階層租用的「共享車」。據《馬可·波羅遊記》,馬可·波羅到達13世紀末的杭州時,看到「街車」往來馳騁。這種街車並不是使用者個人所有,而是車行的,「那些喜歡遊樂的男女常常雇它代步。」

不同翻譯版本對這種車的叫法也不盡相同,有的譯為「長車」。這是一種長方形的馬車,頂上有蓋,四周掛有綢幔,能容六人乘坐。其使用與現代共享單車類似,一般採取時段制或「日租」,因為「日租」付的是一天的費用,所以不少人直到晚上才會坐車回家。南宋詩人劉辰翁《永遇樂·璧月初晴》詞中「香塵暗陌,華燈明晝,長是懶攜手去」,描寫的就是這種情形。但宋朝民間比「長車」更常見的「共享車」是氈車,氈車因用毛氈為篷而得名,在轎子未流行之前,男女結婚時,多租用這種車。宋丁昇之《婚禮新編校注·婚禮》「迎親」條記載:新婦坐氈車,前來親自迎娶的新郎要站在車邊,把車簾掀起來,即所謂「婿至婦氈車後之右,舉簾以俟」。

南宋時的「長車」是專門用來載人的,到明清時已有改進,稱為「轎車」,兩個輪子用馬或牛拉,有帶窗子的車廂,前後或左右開門,可坐兩人或多人,因為車廂有點像人工抬的轎子,故名。當時的鄉村人家遇紅白事時常租用轎車來拉人,專營租借的車行生意相當紅火。

「共享轎」,最受新娘青睞的出行工具

楊萬里詩云:「急呼青繖小涼轎,又被春光著莫人」

轎子出現於魏晉時期,是在輦車的基礎上發明的,輦車去輪子就成了轎子,即古人所說的「人荷而行」。到唐宋時,乘轎出行已很普遍。南宋詩人楊萬里有一年陰曆三月三日坐轎子給曾祖楊邦乂上墳,就曾賦詩:「暖轎行春底見春,遮欄春色不教親。急呼青繖小涼轎,又被春光著莫人。」這首詩中還透露出宋代已出現了「暖轎」和「涼轎」等不同功能的轎子,前者是帷幔遮蔽,可防寒,冬天多用;後者用紗作幃,透氣涼快,夏天多用。

轎子在宋朝時亦稱「檐子」,一般由2人、4人、8人抬著,8人抬的大型轎子,即所謂的「八抬大轎」,上檔次,坐的人有面子。宋代有錢的官宦之家大多備有「私家轎」,民間則一般租借「共享轎」。租轎分兩種情形,一是連抬轎子的轎夫一起租用;一是只租轎子,自己找人抬,使用臨時轎夫。這種類似今天共享單車的「共享轎」很有市場,專門出租轎子的「轎行」或「轎鋪」很多,為規範市場秩序,一般都訂有「行規」。

古代娶親租用轎子興起於北宋,娶親用轎子也被稱為「花檐子」,明清時稱「花轎」。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民俗》「娶婦」條記載:「至迎娶日,兒家以車子或花檐子發迎客引至女家門,女家管待迎客,與之彩段,作樂催妝上車檐……」司馬光《書儀·婚儀上》則稱:「今婦幸有氈車可乘,而世俗重檐子,輕氈車。」新婦為什麼愛坐花轎,原因之一是有人會「暈車」,「乘之即嘔吐」。

一直到民國時期,民間都喜歡租借轎子出行。1919年2月《申報》曾刊載,當時蘇州城有方便乘坐的「藤轎」1200乘,租用時以一里為站,每站60文,而講究一點的「呢轎」租費為每里3角。

「共享船」,湖邊渡口的出行工具

厲鶚詩曰:「小船如瓜皮,可坐兼可昵」

舟船作為共享交通工具,以景區湖面或渡口最為多見,南方水鄉則更為普遍。唐朝時,租船游西湖便已十分興盛,唐朝詩人白居易就曾租船夜遊西湖並留下《湖上夜飲》詩:「郭外迎人月,湖邊醒酒風。誰留使君飲?紅燭在舟中。」

宋朝時最出名的「共享船」,也是臨安西湖的遊船。西湖的遊船多為一種叫「瓜皮船」的小舟,北宋文人蘇東坡曾兩度到杭州做官,常乘瓜皮船游西湖,其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妝濃抹總相宜」就是一次久雨初晴後,坐瓜皮船游西湖吟出來的。西湖的瓜皮船到清朝仍很多,康乾時的詩人厲鶚詩稱:「小船如瓜皮,可坐兼可昵。」

古代「共享船」用得最多的地方是在渡口。南宋詩人楊萬里《甯橋小渡》詩稱:「橋壞仍泥滑,舟橫隔水呼。岸頭危徑窄,轎子莫人扶。」詩中的「舟」,就是共享式的渡船。古代的渡船共享特徵最為明顯,歷史亦最為悠久。大型的渡船有專業的船工來撐,一般小船多為「自助」。河不寬時,河岸兩邊懸繩,過河時行人在船上扯拉著繩子過,有的地方因此稱之為「扯船」。

過去鄉村附近的渡船幾乎都是共享的,且一般都免費,不少渡船還無人看管,小船自橫河邊,行人上船即走,有的渡口也會配專人看護撐船。這種「共享船」的購船、修船費用通常由集體捐獻或用公田(俗稱「擺渡田」)的收入來購置。至今在邊遠的地區仍可以看到這種「共享船」。

「共享畜」, 最早的「共享」出行工具

杜甫詩云:「騎驢三十載,旅食京華春」

古人不僅用牲畜來拉車,更直接騎行。中國古人使用牲畜出行的歷史很早,《周易》的「隨卦」已有記載:「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隨》。」由於比車、轎等成本低、花費少,從專門畜養驢馬這類有運輸能力的地方租借牲口,在古代極為普遍,騎驢、騎馬出行就如現在騎單車出行一樣。

古人留下的有關騎驢、騎馬、騎牛出行的詩極為豐富。以騎驢詩來說,唐朝有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騎驢三十載,旅食京華春」;李賀《苦晝短》:「誰似任公子,雲中騎碧驢」,等等。宋朝詩人提到騎驢的詩更多,陸遊一人的「騎驢詩」就有幾十首,如《遣興》:「前歲峨冠領石渠,即今山市醉騎驢」……

相對於車、轎、船來說,古人租借「共享」牲畜更早。如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當年讀書時便與同學湊錢買驢出租。此事見於《東觀漢記》:「(劉秀)隨其叔父在蕭,入小學。後之長安,受《尚書》於中大夫廬江許子威。資用乏,與同捨生韓子合錢買驢,令從者僦,以給諸公費。」

馬和牛在中國使用很早,而驢、騾是在漢朝時才引入的,但民間騎驢最多。因為驢比馬廉價,唐朝時民間就有養驢出租的。宋王欽若等人編修的《冊府元龜》記載,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京兆府上奏:「兩京之間,多有百姓僦驢,俗謂之『驛驢』,往來甚速,有同驛騎。」清顧炎武則在《日知錄》中稱:「嘗考驢之為物,至漢而名,至孝武而得充上林,至孝靈而貴幸。」

與車、轎、船不同,共享畜力很容易弄丟或是弄混,怎麼辦?古人早就想到了如今共享單車登記註冊的辦法,實行「簿籍制度」,同時「烙印」。這一辦法率先從驛傳馬中開始,不論是官養馬還是私養馬,只要供租用的都得註冊登記。而在牲畜的身上烙上印記,既可防被盜,還便於找回,就是死了都好辨識,與現代不同公司的共享單車使用不顏色和標記,是一個道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朝 的精彩文章:

跟宋朝夥計相比,今天的服務員簡直不值一提,源於他們會用歌曲「報菜名」
宋朝男人戴花為何如此熱愛戴花?禮儀制度?
她曾是一代皇妃,最後竟淪落成風塵女子!一天接客數量多的驚人,還生下兩個兒子
宋朝丟了一樣,從此中國一蹶不振!歷史專家說中國原來有兩樣寶物!
精彩發現:社會制度高度先進的朝代-宋朝2

TAG:宋朝 |

您可能感興趣

清代皇帝的出行工具都有些什麼?
古人出行的認路工具,古代地圖長啥樣?
古代人出門用什麼交通工具?
古代出行靠什麼?據說有的交通工具可以和飛機媲美
「皇上駕到」:清代皇帝出行工具有些啥?
戶外出行省力省心 這幾款出行「工具」很贊!
快看!出行工具「大變臉」
在漢代,什麼地位的人就只能乘坐什麼等級的出行工具
菲律賓土著的自製出行工具
現代輕裝步兵,除了步行之外還有什麼廉價好用的代步工具?
恐怖:這些詭異的古代工具,整整流行了一個時代!
利用好了這款木工工具它將是木工工作室中最有用的工具
真的沒有「全家桶」!BAT出品的幾款良心工具
3 款用於學術出版的開源工具
秦,漢時期的出行交通工具
沙漠旅行有三種交通工具,選擇一種測出你的人格類型
「名片」是現代產物嗎?古代就有且是各朝官員交際不可缺少的工具
國家提倡農民使用的3大出行工具,你家都有嗎?趕快拿出來用吧!
一個現代裝修木工師傅你知道需要多少工具嗎
特工執行任務時,使用的間諜工具都有哪些?說出來你一個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