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故園隨錄 回到青弋江

故園隨錄 回到青弋江

原載丨《蕪湖日報》2017年6月14日5版留春

那是在小學二、三年級的時候,我經常聽鄰居羅伯伯講述在江南「青弋江」的故事。

羅伯伯每當說起在青弋江畔給人扛毛竹的經歷,總是眉飛色舞。說江南人如何如何的好,對待做苦力人,他們捨得給吃給喝。每天的中晚餐都有竹筍鹹肉、木耳蘑菇等等。幾乎天天有山珍,吃的是噴香的大米飯。喝的茶葉也都是上好的綠茶,一杯茶捧在手裡,滿屋飄香。

文丨李凱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四十年後,許是緣分使然,我「回」到了青弋江畔的南陵縣。我這才知道,青弋江流經南陵,是南陵縣的母親河。可青弋江不是我的故鄉,我用「回」到青弋江畔,也許用詞不當。但是,我說「回到」,就意味著重返、投奔,是葉落歸根,從此不再分離的意思。這使我想起一首歌《回到拉薩》。那首歌在歌唱家的深情演繹下,雖然也有遠離故鄉的無奈和痛楚,但給人一種洗滌塵埃、釋放情感的心靈召喚。演唱者用歌曲《回到拉薩》來提醒人們,把對故鄉似曾相識的念想,和不經意間留下的願望,用美好的歌聲來一一實現。

南陵東大門弋江鎮,有著悠久歷史和深厚的文化低蘊。弋江鎮的水旱碼頭至今還依稀可見當年繁華的印跡。想當年,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無數縴夫赤著背彎著腰,低頭拉著纖繩一步一步向前爬行,口中哼著也許只有他們自己才懂的縴夫號子。弋江碼頭等待卸貨、上貨的船排得很遠很遠,搬運工人頭上扎著頭巾,如木桶上的鐵箍。肩上搭著披肩,如大車軸里的車瓦耐磨。做苦力的人,關心的是貨船越多越好,也關注著自己頭上的「鐵箍」和披肩的耐磨。但是他們不關注其他的事情,別的事彷彿與他們無關。

以前,弋江老街每天都熱鬧得像過年過節似的。沿街店鋪里,到處都是人們採購商品的身影,店裡掌柜的個個忙碌得不亦樂乎,他們稟承祖輩遺風,誠實經商,和善待客,就像有副對聯所寫:「交以道接以禮,滿面和氣;近者悅遠者來,四海春風。」

江南盛產竹子,濱江臨水弋江鎮的篾匠更是心靈手巧,一根根水竹在篾匠師傅們手裡,不費吹灰之力就變成了竹籃、竹簍,以及許多工藝品。特別是用水竹編製的籃子,即便裝滿芝麻,也不會漏掉一粒。弋江鎮出產的籃子有各種形狀,如元寶形、燈籠形、半圓形等等。有一種帶蓋子的圓形竹籃,因為嚴絲密縫,裡面裝上食物,貓聞到味道之後,也只能望籃興嘆,在民間稱這種籃子為「氣死貓」。人們就把沒吃完的魚肉之類食物,放進帶蓋子的「氣死貓」籃子里。

在羅伯伯的心中,弋江的「三老太羊肉」和「界山老鴨湯」,是天下最好吃的美食。記得那是幹活最後幾天要回家的時候,老闆家毛竹積余很多,山上的毛竹也基本伐完了,連續數天的勞作,大家都很勞累。老闆在休息時候說,等這幾天砍伐的毛竹都賣了,就請你們到弋江老街和奚灘,去吃三老太羊肉和界山老鴨湯。後來,砍伐的毛竹全部賣完以後,老闆果然沒有食言。他用大型三輪車,把近十名工人帶到弋江和奚灘,美美地品嘗了一次「三老太羊肉」和「界山老鴨湯」。

當我「回到」南陵的第一件事,就是來到弋江老街,感受了青石板的靈氣,感受了江的滄桑,也感受了青弋江水面那慢慢悠悠的清澈和綿長。甚至聽到了從歲月深處里傳出的暮鼓晨鐘……

編輯:郭青

圖片來源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蕪湖副刊 的精彩文章:

節氣故事 五月的小滿

TAG:蕪湖副刊 |

您可能感興趣

古代志怪故事1089(崔秀才,出自夜譚隨錄,有點長,約五千字)
一個清朝可怕小故事,選自《聊齋志異》的姐妹版本《夜譚隨錄》
素材系列之四:驚蟄,乙未上元前後隨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