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太極拳真的能以柔克剛嗎?(二)

太極拳真的能以柔克剛嗎?(二)

四. 氣功煉勁的迷思

現代的養生學有個新名詞,稱為「氣功」,無論氣功這個字詞的首次出現是在晉朝許遜的書或更晚的宋朝著作,氣功名詞的廣泛使用是在1955年之後,基本上是循用養生學的調身、調心、調息等方法來鍛煉身體,與內家拳的內功含有相似的內容,但兩者的功法和鍛煉目的並不相同;無論如何,用氣功的方法是練不出內家拳之特殊內勁。近代氣功運動的風潮有起有落,其發展是先被神化、然後是失望,一些氣功大師們的神功奇蹟,都經不起考驗而結束。只有外行人才會相信養生法的身心鍛煉可帶動出特異功能,也誤信內家拳之內勁鍛煉會產生凌空勁。但是氣功這個統一的名詞,卻將中國養生學推廣至世界各地。而常人並不知道氣功之氣和太極拳之氣的區別,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亦將氣功和太極拳合并歸類為另類醫學來研究。不久前,一篇綜合報導評論自1993年至2007年在英文學術刊物發表過的576篇氣功和太極拳的研究論文,雖然認同了氣功和太極拳在預防醫學上的一些療效,但亦指出了歷年來科學界對太極拳的健康效果研究要多於氣功效果的研究。

隨著氣功運動的風潮,1960年起李經梧等人開始將氣功納入了太極拳內功煉法,雖然其目的是為了推廣氣功和太極拳的健身作用,但是這個託辭卻混淆了常人對真正內家拳技擊內功的認知。由於煉法不盡相同,無論氣功是和太極拳的正確動作分而行之或同時進行,均練不出真正的內勁。譬如魏樹人等著書,介紹了汪永泉先生的太極內功,講述到:

(1)肩、腰、胯會形成三個體外氣圈,汪永泉的兒子汪仲明又加上了「腳踩陰陽八卦圖」的第四個氣圈;

(2)頭部周圍會像佛光一樣形成光圈;

(3)氣體會由體外出入身體,發出猶如佛像身後之背光;

(4)胸前十字會發出陽動之形;

(5)大小氣球般的浩然正氣會發出內勁等。

這些意想式的氣功類煉法,與傳統內家拳的內功是風馬牛不相及的。有些太極拳大師們在作推手發勁表演時,都是選用初學者或不懂鬆柔走化者,只能炫耀於外行人。

在1992年4月山東濟南皇亭武館內,曾舉行了中國首屆全國重點單位太極拳推手觀摩交流會,幾位陳、楊、吳、孫式太極拳名師難得地被安排相互推手較技,錄影片也被保留下來了。觀看當年魏樹人與門惠豐的推手,55歲的門氏站在原地只守不攻,讓年長13歲壯碩的魏氏任意攻打,有時門氏甚至兩手都放開不碰魏氏的身體,只見習拳多年的魏氏怎麼推也推不動門氏,孰高孰低早已分明。而魏氏號稱練有氣功的體外氣圈等,卻都不管用了。接著又有門惠豐與信玉和的推手,兩人異門的實力較技,留下了一段精彩的記錄,最後信氏將門氏捋出場外略勝一籌,信氏的老師劉仲橋是李雅軒的高足,而汪永泉本人的真實功夫應該和體外氣圈等無關。

五. 揭開煉功的面紗

想要揭開鍛煉內功的面紗,應先明白鬆柔內家拳的功力由何而來,瘦小羸弱的內家拳高手能打敗高大強壯的對手,顯非力勝。中國老祖先以弱勝強的經驗是要先求固本,先立於不敗,再求出奇制勝。筆者研究中國劍術、槍術、拳術中有關內功的文獻,及多年來教導太極拳、劍、刀、槍、推手的體會,逐漸明白內功中最基本的固本之法是要練好「向下紮根」及體會到「根愈深沉、體愈輕靈」,但如何能真正練有所成卻是個知易行難之事。譬如「百兵之王」的槍法,明代戚繼光《紀效新書》謂:「長槍之法………其妙在於熟之而已,熟則心能忘手,手能忘槍。」戚繼光注重軍事武術,其說近乎外家,雖實用但不高明。而明末吳殳《手臂錄》之〈槍根說〉則云:「世人但知用槍頭,而於槍根殊不留意,技藝所以虛浮也。根、腰、胸、頭四者,猶樹之有根、干、枝、葉,舍本而逐末可乎?」吳殳的闡述近乎內家,其許多高明論點被後來的太極拳術引用。又鄭曼青的〈體用歌〉亦指出了「湧泉無根腰無主,力學垂死終無補」之病,而且整本《鄭子太極拳十三篇》是在循循的教導如何從專氣致柔、心與氣相守于丹田等,先練好松、沉的功夫,然後才有可能進而懂勁及學會借地之力來發勁。鄭氐謂這些就是澄師口授指點之秘,但願廣其流傳。現今,內家拳包括太極拳的經、論、歌、訣等「密訣」早已公開,鄭氏亦將楊家秘傳內功口訣著書於世,但是內家拳的水準為何仍是每況愈下?

從理論經實踐到功成,要有一套實際有效的方法,對內家拳來說,這基本的方法就落實在拳架裡面。孫祿堂曾云:「拳中之內勁,是將人散亂於外之神氣,用拳中之規矩,手足身體動作,順中用逆,縮回于丹田之內,與丹田元氣相交,自無而有,自微而著,自虛而實,皆是漸漸積蓄而成。以修內勁為宗,不求奇異之形、驚人之式,則修習之法必能簡約。」所以,內家拳的拳架訓練要注重內聚收斂,內勁的鍛煉是自無而有、自微而著、自虛而實、漸漸積蓄而成。有了充足的內勁後,才能談到運用,否則仍是花拳繡腿。王宗岳的《太極拳論》的首段就指明了要「由招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十三勢行功心解》亦云要「先求開展,後求緊湊」。初學者在明師(明白拳理且得有內勁的老師)的指導下,先求外形的正確及大開大合的貫徹,這

六. 大架乎、小架乎?

從拳架外形來看,若手腳動作的幅度大,架低步大底盤雖穩,但周身難協調配合,身形必不靈活。雖然大開大展的運動量大,這種大架式的練法總究都是外動,達不到松、沉的嚴格要求。楊澄甫當年隨著環境的變化,將楊家外傳大架修改定型為大眾化的普及架,易學好看,達到運動健身的目的,但楊澄甫並沒有公開楊家的原始拳架。楊家另有隻內傳的練架、用架,幅度較小,架勢守中而緊湊,強調練功及搏擊。眾所皆知「健候走中架、少候走小架」,楊家的中、小架只擇人而傳,中、小架招式綿柔、放鬆、圈多、功力隱藏,習者隨著對拳理的了解和功夫的增長,動作幅度會自然逐漸縮小。若有人說楊澄甫所傳的普及架,大開大展、體用兼備,他的一些入室弟子們,其高深功夫都是得自這種動作充分開展的大架,這是外行人的話。

楊氏弟子李雅軒曾云:「在初練功時,架子是宜下的大點,如功夫久了,就不宜太大、太伸展,如架子太伸展了,要點緊湊含虛收藏才行;在練功時,不要一定要架子多麼大,多麼低下,主要仍還是練出手上的拳意來。」而楊氏弟子鄭曼青公開楊家秘傳內功口訣後,廣傳楊式「鄭子太極拳」,其拳勢守中、緊湊、縝密,強調以腰為主,講求從顯、到隱、至內,演練時方寸常守、渾身是手手非手。但是,唯有經明師指導練出充沛內勁後,進入了懂勁的階段,才能體會出勁由內而開、由展轉密的往返自然運作,而開展與緊湊並非在於拳架外形的大小。《太極正功解》云:「方為開展,圓為緊湊,方圓規矩之至,其孰能出此以外哉!」亦點出了太極拳內勁的相互變換。內勁的質量愈高,外形的動作愈小,圈小到幾乎看不出,「其小無內」,這是勁勢緊湊縝密的關竅。而內勁開展時,感覺上卻又是無限的放長,「其大無外」,這是勁勢擴張變化的功夫。《萇氏武技書》的〈大小勢說〉有言:「合勢不嫌其小,欲氣合得足也;開勢不嫌其大,欲力發得出也;非徒長身為大,屈身為小。力是自然之力,故初學必以不著力為是。」由此,萇氏早就指出這「不著力、不求形」的訣竅。但是許多人會有疑問,若不著力就是不動用肌肉,那內家拳的勁由何而來?筆者稍後將會討論,這不著力應該是指不用什麼樣的肌肉,以符合孫祿堂之言:「起落進退皆不可著力…雖然周身動轉不著力,亦不能全不著力,總在神意之貫通耳。」

回顧太極拳的近代史及沿革,先從楊氏太極拳說起;楊祿禪三下陳家溝十餘年,陳長興終於將「綿拳」之奧秘悉心盡數傳授。楊祿禪返鄉後,武禹襄兄弟愛其拳術奧妙,從而學之,但楊氏不肯輕易授人,武氏僅得綿拳之大概。後武禹襄前往趙堡鎮向陳清萍請益月余。依照常理,無論是如何聰明之士,短短的一個多月,也只能學會深奧拳術的基本要義而已。但武氏從學楊、陳兩人時間雖短,卻能獲得重大成就,其放棄仕途畢生醉心研習當系必要,而啟悟得自舞陽鹽店的王宗岳《太極拳論》亦是主因。從武禹襄的八篇精闢雋永的傳世論文中,雖然找不到「內功」兩個字,但「氣」字卻很多,不過這些氣字的含義、作用和特色,顯然異於一般氣功著作之言。武氏後將其所悟得的太極拳藝毫無保留的傳授於外甥李亦畬,李氏個子瘦短,發人時當之者輒騰空而出;其六篇經典論文,亦只言氣之運用,不提內功。

從武、李兩人的經論中,明顯的在闡述衍譯王宗岳《太極拳論》,所以《太極拳論》不愧為太極拳理論的準繩。值得一提的是,武氏多年來悉心研究從楊祿禪、陳清萍學來的拳法,待融會貫通拳理精髓後,創編了姿勢小巧緊湊,以胸、腹部旋轉帶動外形的「武式太極拳」,使《太極拳論》中抽象的陰陽開合具體化,便於練習者有章可循,充分發揮了小架式之特點,實踐了以氣貫串的理論。如前所言,筆者認為這種小中見大的拳架更易於幫助初學者達到拳架的基本要求,易進一步培養出太極拳的內勁。武式小巧靈活、虛實分明的拳架,經由李亦畬的衣缽傳人郝為真的推廣,遂普及於世,衍為武式一派。後郝為真又將平生所學傳與孫祿堂,而孫氏結合形意、八卦的太極拳架,又稱「開合活步太極拳」,亦是小架拳。又楊祿禪經武禹襄二哥武汝清介紹至北京授拳,當時對王府弟子悉數傳授不敢傳假,後來楊班侯進京助父教拳,對其父將太極拳奧妙外傳非常不滿,遂改為專教大架,意為「收拳」。楊露禪所傳的外姓弟子不多,僅富周、王蘭亭、夏國勛、劉進寶、萬春、凌山、全佑等人,而全佑先跟楊祿禪習得老架,又從楊班侯學得小架,承傳下來的吳氏太極拳,拳式小巧緊湊,以柔化著稱。

未完待續

來源:台灣《太極拳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 的精彩文章:

太極八卦掌 華拳 傳統武術也很厲害!實戰當屬中國功夫牛!
太極舒筋骨,好學又有效!
太極不是溫柔的體操,這個凌空飛踢也極具攻擊性與殺傷力
太極拳攔路虎-賣弄水平
這位三花聚頂的一代宗師,將太極發揚光大,卻被義和拳破腹而死?

TAG:太極 |

您可能感興趣

如何練習太極拳的「沾、粘、勁」
十條笑話:太極拳的厲害之處,在於它能以柔克鋼
柔弱的太極拳豈能無堅不摧!
太極大師王戰軍:練習太極拳也能賺錢?你相信嗎?
傳承千年的太極拳真的不能實戰嗎?講講太極拳能否實戰!
淺談姚式太極拳的剛與柔
神奇的太極拳,送給愛太極的你!
太極雷雷輸的冤不冤?太極拳真的不能實戰?他學的可能是假太極拳
太極拳「明、懂、勤「練好太極拳的三大條件!
練好太極拳的「聽勁」功夫!
太極拳抖勁的基礎是纏絲勁和腰襠勁。分享陳氏太極拳抖勁的練法!
真正的太極拳十三勢是什麼功夫?
太極拳到底能不能打?帶你認識真實的傳統武術太極拳
吳式太極拳的松、柔、活怎麼練?
練太極拳者皆講鬆柔。但何謂鬆柔,怎樣才能入於鬆柔?
太極拳能治病嗎?太極拳能治什麼病?
皈依了佛門,還能繼續練習道教的太極拳嗎?
根據太極拳的戰略思想,把握太極拳勁力的基本特徵
太極拳勁的摺疊
千萬別把「胳膊勁」當做太極拳的「內勁」練,否則真的是謬以千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