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需要改革嗎?來看外國都是怎麼高考的!
1美國
ACT(American College Test)被稱為「美國高考」,它既是美國大學的入學條件之一,又是大學發放獎學金的主要依據之一及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測試標準。這個考試也被很多美國大學承認,但其中中部和西部的院校居多。和SAT不同,ACT考試更像一種學科考試,它更強調考生對課程知識的掌握,同時也考慮到了對考生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的測試。從難度上看,ACT考試比SAT更容易一些,尤其對中國的考生來說,選擇ACT考試可能更容易在短期內獲得相對滿意的成績。美國有7個州要求學生必須參加ACT考試,他們是:伊利諾斯州、科羅拉多州、密歇根、肯塔基、懷俄明、田納西、緬因州。對SAT,沒有任何一個州要求是必須考SAT。」
ACT考試分為四個部分:文章改錯(English),數學(Math),閱讀(Reading),和科學推理(Science Reasoning);另外,作文為選考。成績被全美包括哈佛大學等常青藤名校在內的3000多所大學接受為本科入學標準。美國的大學既把ACT視為入學條件,又把它作為發放獎學金的主要依據之一。如今,ACT被全球各國廣泛推崇,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的頂級大學,如新加坡國立大學等高校也承認ACT成績。
ACT不同於以往檢測學生對所學習知識掌握程度的終結性考試,而是一種著眼於對學生學習能力、性向和適應性測驗的配置性考試。ACT考試總分為36分,由四個部分測驗構成:旨在測量考生書面英語的理解與分析能力的英語測試;旨在測量考生定量推理能力的數學測試;旨在測量考生理解、分析、評價性推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閱讀測試,閱讀測試的內容涵蓋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甚至文學和藝術;旨在測量考生運用圖表、表格和研究總結等方式處理科學概念的能力的科學推理測試。還有非必選的30分鐘英語寫作是測試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ACT考試直接測量考生的分析、解決問題和批判性評價書面材料等高校學習所必需的能力與技能。ACT考試側重於對中學知識的掌握程度的測試。全套ACT考試,共計215道題,其中英語測試有75題,數學測試60題,閱讀測試40題,科學測試40題,考試時限為175分鐘。
除了檢測考生的智力因素而外,ACT考試還十分關注考生的非智力因素。ACT考試附有中學所學課程和等級問卷、學生個人信息資料和學生興趣問答等三份資料,從而可以比較全面地了解考生的教育需要、興趣與能力。ACT考試結束後4至7周時間內,美國大學測驗社結合考生具體的答卷情況及成績和上述三份資料向考生反饋相關信息,提出適合考生的學習專業和工作職業以供其選擇和參考。
SAT是由美國大學委員會(College Board)主辦,其成績是世界各國高中生申請美國大學入學資格及獎學金的重要參考,它與ACT(American College Test)都被稱為美國高考。2016年改革後新SAT總分共1600分,分為閱讀、文法和數學三部分,寫作改為選考。由ETS承擔其命題及閱卷工作。但是它們只是錄取學生時參考的材料之一,不像高考一樣起完全決定性的因素,其成績有效期為2年 。
可以看出,美國人更加註重發現考生的潛在能力。
2日本
日本的高考不是一試定終身,而是分為兩次考試(センター試験和二次試験),第一次為全國統一考試,第二次為各大學的自主招生考試。日本文部省從1979年開始推行兩次考試模式,目的在於最大限度地保證高等教育機會的均等。
センター試験:每年一月的全國統一考試叫做「大學入學中心考試」,主要是基礎學科,國語、英語、數學、理科(物理、地理、化學、生物)、社會學科,這一考試的目的是幫助各大學判定考生的高中教育水平。對大多數考生而言,這次考試至關重要,因為這是考大學的第一關。
二次試験:第一次考試的成績出來後,考生將於二月參加所報考的學校自己命題的二次考試,這次考試由各大學自行主持,類似於中國的「自主招生」。針對考生的志願和特長,主要測定考生的專業知識和思考能力。每個大學的二次考試日期不同,從二月中旬至3月底,所以考生可以選擇兩所大學應試。
最後,學校將考生的中心統考成績和二次考試成績進行綜合,擇優錄取。與國內「一考定終身」的高考制度相比,這種考試制度更富於彈性,便於學生髮揮自己的特長,學校自主選擇的餘地也更大。
錄取人數、分數沒有地區差異
日本的高考試卷全國統一出題,大學根據能力制定招生數量,在統一基礎上設定分數線,也就不會產生地域差異。東京、京都等名校自然不會對本地學生有分數上的照顧。
再加之全國統考分數並無特長生加成,特長和優秀品質均由招生學校來判定,因此日本高考的結果顧及了差異的同時,儘可能對每一位考生公平對待。
3英國
英國高中課程(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Advanced Level )簡稱A-Level課程,它是英國的普通中等教育證書考試高級水平課程,是英國的全民課程體系,也是英國學生的大學入學考試課程,就像我國的高考一樣,A-Level課程證書被幾乎所有英語授課的大學作為招收新生的入學標準。A-Level考試直接踏上英國國土、感受異國文化的你們是幸運兒。作為普及範圍最廣的國際高考,A-Level和中國高考究竟有哪些差異呢?
教育體制的不同是導致兩種考試差異的根本。英國的高中分為GCSE和A-Level兩個階段。GCSE課程適合年齡13-16歲的孩子,跟國內的高一課程類似。A-Level主要針對16-18周歲的孩子,分為AS、A2兩個階段。大學招生不僅看A-Level成績,對GCSE成績也有一定的要求。A-Level相當於我國中學最後兩年的課程,大部分英國學生都是用兩年的時間修完這種課程,能力很強的學生有時也可在更短的時間內修完。這種課程要求學生學習三門或四門主科課程並參加畢業考試,考試合格者即可進入大學就讀。學生的考試成績及其所選修的A-Level課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能否進入理想的大學和學習所選擇的學位課程。
4德國
作為傳統歐洲大陸高等教育系統的代表,德國的高等教育以及其入學制度,都和國人所熟悉的英美系的架構存在著根本性的不同——德國沒有全國統一的「高考」,德國的中學生們只要拿到正常的畢業證書就能申請大學。
想申請理想大學,畢業證書上的成績則是最重要的一個指標。而這個成績是由兩部分組成,各州的畢業考試和平時成績(最後兩年)。需要解釋一下的是,德國學生的平時成績會經過一個很專業的權重換算。畢業考試的重要程度並不太致命,這使得學生沒必要作弊涉險。
而各州主持的畢業考試(Abitur)則相當於中國的高考。其特點是時間充裕,氣氛較為輕鬆。
德國的「高考」一般有十幾科,一天一科。當然,除了必考的,學生從中自己挑自己拿手的科目靠就行(所以考生的時間相當鬆快)。德語和數學通常是必考科目(大多數州)。其餘幾門課,可以從自然學科和人文學科中隨便選,文、理各幾科隨意。而身為世界語的英語在德國很多州里,從來不是必考科目,很多考生選的是法語(比如德國西部德法邊境附近的學生,天然有法語專精的加點)。神學、宗教學、哲學這些和德國人比較密切或比較了解的學科,是比較普遍的人文類選科。不管怎麼選科,學生還需要選一門口試。也就是學生要考3到4門筆試加1門口試。
比較驚人的是,這些考試允許學生攜帶字典,數學考試甚至還允許帶計算機或公示表,因為考試考的是學生解題的思維、分析的能力而不是死記硬背。雖說德國各州自行考試使得考題不同,但由於各州教育投入較平均,對各地考生影響都不大,這一點是國內需要真正學習的地方。
5法國
法國的高等教育體系,包含綜合大學(Universités)和高等專業學院(Ecoles)。
綜合大學即公立大學,是法國高等教育體系的根基,發揮著普及高等教育的作用。而高等專業學院從屬性上分為私立和公立;從專業上可分為商學院、工程師學院、建築學院、政治學院、藝術學院、高等職業學校等;按照認可度可分為大學校(Grande Ecole,也被稱為精英大學)和非大學校。
大學校的定義為:通過入學考試(Concours)擇優錄取學生並具備高教育水準的高等院校。大學校按領域可分為:工程師學校、高等商學院、高等師範學院、政治學院、建築學院、藝術學院等等。大學校不涉及醫學和法律專業,這兩個專業在綜合大學中設置。大學校是法國的精英教育體系,相比較於公立綜合大學,大學校的校園規模較小、學生人數較少、專業性更強、同時強調教學與實踐相結合。
法國當地學生在高中最後一年,要參加一個簡稱為BAC的全國統一考試。這個考試大致分為文科,理科和經濟科。這個考試有點像我國的高考。BAC有一個合格線,只要過了這個合格線,它就是一張進入大學的通行證。通過了這個合格線,法國學生叫之為,我有BAC啦,j"ai eu mon bac。(所以我有BAC是一件很得意的事情,雖然這種考試對於咱中國同學來說太容易啦,好,不吐糟。)但又不完全像我國的高考,因為BAC的分數不會決定一個大學會不會錄取這個學生。
那麼是什麼決定一個大學會不會錄取這個學生呢。
這個事情比起國內來說,有一點點的複雜。
法國大學裡面分為一般綜合性大學和所謂大學校。對,一般對法國教育系統稍微了解的人會這樣說。但我覺得這樣叫解釋起來很複雜。怎麼解釋比較好呢,法國大學分為不需要入學考試的綜合性大學和需要入學考試的大學。
不需要入學考試的綜合性大學,是任何有了BAC的學生都能申請的。真的就是申請哦,填一填入學志願書,寫一個動機信,基本就會被錄取。真的是沒有任何形式的考試的。所以大一開學第一周,大家會發現校園裡特別多人。特別那些比較熱門的專業,比如法律啊,經濟,醫學。對甚至醫學專業!根本不需要入學考試是不是很爽。於是很多課都是在兩百人的大教室上課,但還是人滿為患。但是沒關係,因為開學一個月之後,很多同學開始不去上課了。不去上課的理由太多了,覺得自己不想學這個專業啦,去了太多趴踢不想學習啦呀,聽不懂老師在講什麼呀。對,其實最後一個理由很重要。因為法國高中真的太簡單了,而大學授課和高中授課很不一樣,特別像醫學或者經濟這種,老師上來就丟專業名詞也不奇怪。
於是真正的考驗就來了。法國大學的一年級期末,會來一個特別難的考試周。這次的考試能淘汰基本一大半的學生。且沒有所謂的補考,重讀的制度是從第二年級開始的。而像醫學專業,只留下大致前百分之二十或者比例更低的學生,並且,年年如此,所以最後能畢業的,其實是最頂端的學生。
再說說需要入學考試才能入學的大學。首先,你得有個BAC,非法國學生必須得有個高考證明。其次,會有正兒八經的考試,根據不同的學科還會伴有面試。法國所有的大學校(grande ecole),(所謂大學校就是那些學校文憑是國家級別的說出去倍有面子的學校),美術學院,建築學院,音樂舞蹈學院,入學都需要先通過入學考試。而這種考試是很難的,當然這個難又是相對於高中不怎麼學習的多數法國學生而言。所以為了準備這種倍難的入學考試,除在家自學除外,很多法國學生會選擇去上一年的預科(classes prepas)。這個預科就是培訓班,之後能考上考不上,預科不會退款的。有趣的是,有些預科班因為是名校開辦的,教學質量確實不錯,所以為了進這種預科班,還得先考個試。
美院的入學考試,一般要學生寫論文,法語的寫完後,又會有下一道論文題用英文寫。完事之後,有的學校會出畫畫題。真的不是為了考你會不會畫畫,而是考你的想法,畢竟畫畫只是一種表現方式,還是主要看這個學生的個性。筆試完了之後還會有面試,一般是帶著自己的作品集,和幾個老師說說自己,他們也會問問題。然後呢,就是等等等,看自己會不會被錄取。好不容易進入了這種還要入學考試才能入學的大學,到頭來一年級還是會有淘汰制度,,淘汰了得走人,沒有補考這一說,呵呵。對啊,法國就是不放過那些靠好運就混進學校的人。太贊了。
對個體而言,高考是至為關鍵的人生節點,翻過這一頁,人生便進入了另外一個通道;對國家而言,恢復高考是撥亂反正的重要內容,它重拾了尊重人才、尊重知識的傳統,為幾十年來經濟社會的發展培養了大量人才;於社會而言,高考則提供了一條階層上升通道,具有激發社會活力、提高社會流動能力的意義。
如何看待和評價高考,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可以得出不同的結論。不同的人對高考有不同的期待,對高考的評價反映了人們對社會公平等諸多現實問題的訴求。
今天,人們對階層相對固化有很多慨嘆。其實,與以前大多數時代相比,今天的階層流動顯然是更通暢了。在傳統社會,大多數人是農民,被束縛在土地之上,除非參加科舉,幾乎沒有其他的選擇,世世代代都是農民。而今天,大多數農民的兒子恐怕都已經不再下地了,社會為所有人提供了多元化選擇。
你如何看待高考呢?
※誤解還是謠傳?吃香菜「等於」吃肥皂,來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
※每天2分鐘,學好Excel 2016!文本格式處理也不難
※每天2分鐘,學好Excel 2016!文本處理進階
※每天2分鐘,學好Excel 2016!文本函數也不難
TAG:透數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