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營銷費用砍掉7成之後,世茂的房子反而賣得更好了,今年要衝800億
大家先和明源君一起來看幾個驚人的數字。
世茂2016年的營銷費用,預算僅有2014年的30%;
世茂2016年庫存銷售提升近70億。「滯重」庫存銷售近56億元,對比2015年21億,提升35億,以三四線城市去化為主;
世茂2016年銷售回款率提高至90%,對比2014年提升了29%;
許多項目開盤不僅售價較周邊競品樓盤高10%-22%,開盤首日去化率更達到95%以上。
這些奇蹟是如何實現的?把營銷費用砍掉7成後,房子為啥賣得更好了?
日前,明源君在上海對話了世茂集團助理總裁、營銷公司總經理邵亮先生。邵總分享了以下幾點:
世茂一直在根據企業戰略調整營銷策略
2015、2016世茂的企業戰略是放緩規模追求有質量的增長,2017則是規模和利潤並重。
做好產品最重要,營銷要做前端而不是做末端,要提早介入
如果世茂的產品是90分的,而對手只有70分,那麼花30-40%的費用、40-50%的時間,就能賣光。營銷必須關心產品,邵總日常工作中研究產品已是重點和常態日程,對產品的深度挖掘與營銷策略研究並重。
好產品必須要「說出來」,產品品質接近時要看誰展示得更生動
世茂案場用於展示的「生活研究中心」已經進化到第二代,和傳統展示區完全不同。比如為體現窗戶隔熱、防水的效果,展示區最大限度地還原了生活場景,窗戶外有日光模擬系統,客戶可以接近窗戶感受隔熱效果;窗戶外有雨水模擬系統,讓客戶感受防水效果。
讓營銷動作標準化,可以大幅降低營銷費用
針對相同或類似的產品線,世茂推行宣傳和營銷動作的標準化,60%的營銷動作標準化,40%根據當地市場情況區域自主,並通過集采降低成本。
下面是邵總的詳細分享,裡面亮點很多,讓人醍醐灌頂。
01
世茂前2年放緩規模增長追求利潤
2017則規模和利潤並重
2012--2014,世茂規模增長比較快,每年有40%以上的複合增長,也獲取了一些行業地位。
但是,世茂認為,如果繼續高速擴張,可能帶來下面一些隱憂:
一、庫存大量增加,風險會加大
如果一味追求規模擴張,投資區域版圖會擴大,項目開發量也會迅速加大。
市場好的時候沒有問題,但是遇到市場調整的時候,就會形成一些庫存,而且規模越大庫存越多。簡單來說,如果每一塊地的去化周期在拉長,去化率在降低,那麼再多一個項目,就是加大一部分風險。
目前世茂的銷售體系有一套非常完善的貨量監測系統,能從不同時間、品類、城市等多維度,對庫存貨量進行分析評估,為更好的銷售動作提供依據,這也是為什麼2016年庫存銷售提升近70億,滯重庫存銷售提升35億的重要原因。
二、管理半徑加大,成本就會增加
開發量上去之後,整個版圖擴張很快,就會進入許多沒去過的三四線城市,人員可能就不夠。每個城市、項目都需要營銷、成本、運營、工程、財務等所有專業的人。
項目過於分散,對人力的需求會增加,10個項目在同一個城市,需要的人可能少於5個在不同城市的項目。需要的新人越來越多,管理成本會持續加大。
三、如果發展得太快,對產品的研究就不是很充分
擴張太快,產品很多時候就只能完全複製,而不能根據當地客群的變化和城市的特點,重新研發作出調整。
四、銷售額增加太快,利潤可能就不高
對於行業標杆企業來說,規模和利潤的平衡一直是一個難題。一味追求規模,在較短時間內獲取大量土地資源,等待行情,迅速變現是一種相對激進的做法,也沒有絕對的把握。
經過2015、2016的調整之後,世茂除了營銷費用、庫存大幅度下降,實現了利潤的大幅度增長;世茂的融資成本也由2015年的6.9%降至2016年的5.8%;負債率由2015年的58.1%降至2016年的53.4%。
世茂的抗風險能力、內部管理能力、產品能力、營銷能力都被夯實,2017可以有更大發展了。
所以,2017年,世茂選擇確保行業領先的同時,選擇把利潤額做大,成為一家有很強盈利能力的公司,實現有質量的增長。2017年,世茂的目標是800億。
而要實現這樣的目標,世茂認為,首先是要做對產品……
邵亮總(左)和明源地產研究院主編王恆嘉對話後合影
02
做好做對產品
核心在於匹配特定群體的需求
做出眾多感人的細節
一、拿對地,要深耕城市,相信科學的評價體系,不能只憑感覺
世茂之前幾年追求規模的時候,拿地邏輯及戰略並不非常明確,現在則基本只拿自己深耕戰略範圍內15個城市以及這15個城市周邊的地。每塊土地都會進入投委會的決策。
什麼樣的土地是好地?邵亮總認為,以前很多人相信感覺和經驗,那在過去屬於碰運氣,面對現在的市場則需要更加精準,拿地還是要根據一個完整的評價體系來判斷:
第一塊要考慮城市的基本情況,城市未來的經濟發展布局、人口的導入能力等等。
第二塊則要重點考慮項目本身,比如項目將來可能創造的利潤額和流速,等等。
二、產品匹配人群的程度,決定了項目受歡迎的程度,營銷要提早介入
想要做對產品,每進入一個城市,就要分析它原有的人群結構,和外溢過來的人群的結構是什麼樣的。
針對這樣的群體,搞清楚他們的生活習性、收入層次,你就會明白做什麼樣的產品是最正確的。
再對標市面上的產品,你也許就會發現市場的空白,比如:未來一年某個人群屬於外溢的集中點,但是市面上並沒有最合適的產品,那你就可以做這樣的產品。
而世茂已經進入的城市,前期的銷售數據,也會作為產品定位的參考,外部數據的收集、客戶調研和問卷也是重要參考資料。產品和人群匹配了,就好賣了。
50分的產品,要花200%的成本去賣;而90分以上的,只需要花30-40%的費用、40-50%的時間就可以了。
為了保證產品都在80分以上,世茂的營銷團隊很早就介入項目,在土地端就開始研究。
邵亮總本人的時間,不僅限於研究怎麼賣房,同時也會花很多精力研究要做什麼樣的產品,開大量的拿地會、項目啟動會……
三、產品定位要直接面向客群需求,從多個角度進行定位,要把功能細化
大部分房企內部都有產品層級的劃分,許多是根據購買力來粗略劃分的,而世茂認為,應該從客群具體需求來劃分,而且每個層級要有多個角度。世茂對產品層級的劃分大致如下。
根據上面的定位,世茂還會細化各種需求。
比如:
首次置業的剛需對客廳開間要求不會特別高;
純剛需,小孩可能馬上要出生的,應該把卧室的面積放大一點,因為小孩一定是和父母住,而剛需一般也不會請保姆。
對於剛改客群來說,小孩長大了,需要陪讀的功能,但是房子面積又不是很大。那就不一定要設計一個獨立書房,可以把書房和餐廳打通,通過隔斷實現一些功能,也可以把餐廳變大,把餐桌延伸,變成陪讀室。
總之,要以客戶的角度來對待每一個平方的設計,將空間做到使客戶生活的更適合更舒適。
四、設計一些感人的細節,讓客戶幫你傳播產品,產品自己就會說話
世茂認為,最好的產品是「會說話的產品」,也就是說客戶會為它去說話,他能幫項目去進行傳播,這是地產營銷真正的王道。
什麼樣的東西能做到這一點?首先要感受客戶的需求、研究客戶的需求、滿足客戶的需求,特別是他自己都沒有發現的潛在需求,比如:廚房有藍牙音響。
下面世茂產品里的100個細節,無不體現了對於客戶及產品的極致理解:
五、硬體無法超越太多,就要進行軟體超越,通過資源整合創造後天優勢
有些城市設計限制很多,項目硬體很難比競品有更多優勢,怎麼辦?
世茂的辦法就是通過軟體來進行超越。
比如和巴薩這樣的國際品牌合作,將地產與體育在多維度進行整合,吸引更多愛體育的客群,同時助推品牌。
再比如和優秀教育機構合作,引入兒童大學、興趣課,開盤的時候就開學,業主買房後還沒入住就可以帶孩子來上課,這對有孩子的家庭有巨大吸引力。
360°教育是世茂主推的理念。也就是把所有優質的教育資源,放到一個社區,小孩不用在不同地方來回趕場上課,家長也可以在小孩上課期間,享受琴棋書畫,或者養老養生的教育。還有金管家服務等,都可以幫助世茂的項目和競品拉開差距。
03
產品品質接近的情況下
就要拼誰更「講得出來」
世茂的產品經常被複制,被抄襲,但是奇怪的是,完全複製世茂的產品,還是賣不過世茂,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世茂更會「講」,世茂的創新展示區叫「生活研究中心」……
一、所見即所得,住進去能感覺到的,在這裡都可以感覺到
一般的功法樣板區,就是一面牆一扇窗子放在那裡,但是用起來是什麼樣子,客戶只能聽置業顧問說,完全感受不到。
為了讓客戶感受到住進去以後是啥感覺,世茂的「生活研究中心」已經進化到了2.0版本。
舉例來說,世茂宣傳自己的窗子有隔熱、防雨的功能。
那麼,「生活研究中心」里的窗子外面就有模仿太陽光的燈,可以打開來再關上感受一下隔熱效果好不好;關上窗打開開關,窗外就有水對著窗戶在沖,你可以看看是否漏水……防噪音展示也會有一段牆體和窗子的封閉體。這種直觀體驗是任何文字、圖片說明都不能比擬的。
再比如手機端可以在回家前提前打開空調的場景,客戶可以遠程遙控樣板間里的電視和空調,通過視頻直接看到;家裡的老人出現危險通知物業的模擬場景,也可以現場體驗。
生活研究中心的具體情況如下圖所示。
而生活研究中心的傳播邏輯則如下圖所示。
世茂認為,做生活研究中心就是做體驗,而就體驗來說,即使被抄襲,也很難被超越,因為體驗追求的是極致,做90分和80分有本質的差別。
二、營銷動作標準化是節省費用的好辦法
世茂營銷費用得以大幅降低,除了做好產品、創新展示外,主要就是讓營銷動作標準化。
比如,產品對外宣傳的標準化,總部為同一產品線提供60%的標準化銷售動作,其餘40%項目可以根據本地情況自己發揮。
推廣同一產品線的時候,一些已經經過實踐檢驗的說法和語境的複製,可以幫助項目更高效地拓展客戶降低成本。舉例來說,標準化有以下一些:
1、銷售說辭標準化
世茂內部有操作手冊、內訓手冊,從銷售端到說辭端,有120多項標準化內容。
在有研究中心3.0之後,很多銷售說辭是通過現場機器的互動播放來說的,更權威,更可信。
而銷售顧問也會在顧客有要求的時候介紹情況,後期則主要是挖掘客戶需求、解決客戶問題。
下面就是世茂一個項目對銷售顧問進行培訓的內容。
2、銷售費用使用標準化,讓錢花得更有質量更有效率
大部分房企都只能控制消費費用花費的多少,而無法檢查錢花得是否有質量。
而世茂內部則會通過有效的銷售體系的標準化,在總費用控制的前提下,提升費用的使用效率。比如根據經驗,你的這類項目沒必要投非常多的戶外,而需要給高傭金……那麼標準就會引導你控制戶外的投入。
總之,標準化的體系會指引項目把錢省下來用到更有效率的地方。
3、示範區標準化,所見即所得
以前許多房企都習慣把示範區做很大,客戶買房時感覺很好,交房時則會有落差,也容易起爭議。
現在世茂的示範區就根據交房標準來做,在產品力持續加強的同時,示範區也將有很多隨之而來的功能性提升,客戶買房看到的和交房看到的是同樣的東西。當然,這也省下了很多錢。
04
在溢價的同時
回款率為何也能大大提高?
世茂的項目通常都能實現溢價,2017年截止到目前,全國規模型企業銷售均價世茂能排進前5。
比如其南京一個項目,每平方比周邊同類樓盤貴4000,溢價15%。
這個項目的優勢在於,在面積接近的情況下,把總價控制了,卻又能獲取同樣的功能,而社區里公共空間、園林景觀、物業配套也做了重點的加強。
還有福州的一個項目,一期是2016年上半年賣的,2萬每平,現在後期的則已經賣到每平4萬。
在保持高溢價的情況下,世茂的回款率卻已經從之前的70%--75%提高到現在的90%,這是如何做到的?
主要是用了以下幾招:
1、控制前端銷售質量
不是先簽下來再說,而是力求回款。這個主要通過傭金的不同結算模式來控制。簽約7天付清,和簽約20天付清,給置業顧問的激勵是完全不一樣的。
2、進行賬齡管理,不同賬齡專門催收
銷售部門有一個很強大的系統檢測體系,對不同時間的合同,會分別設置不同層級和收款對應機構,由輕到重層層升級。
3、提高首付比例
賣得特別好的項目優先賣給全款購買的。不那麼搶手的,也優先賣給首付高的。
作者:明源地產研究院主編 王恆嘉。更多資訊,可以添加作者微信binghetianfeng
※痛點爆多的中介帶客,如何才能拯救你家項目的銷售?
※萬達用「三點式」玩新媒體,不花錢也能刷爆朋友圈!
※這家地產百強做出了真正的社交住宅!
※社區服務掙錢難?那是因為你不會玩!有家公司做這個每年能掙110億!
※恆大碧桂園都把營銷費用砍掉了30%!沒錢做推廣,項目怎麼辦?
TAG:明源地產研究院 |
※兩年花了60億營銷費用的品牌,怎麼忽然就陷入困局了?
※營銷費用縮減10億元,這種從容的底氣來自這份成績單
※怪不得欠債6億!金立手機被爆一年營銷費用高達60億!
※又一國產手機即將倒下,輝煌時請舒淇代言,營銷費用高達5000萬,現在卻無人問津!
※3億人都在用的拼多多,天價營銷費為什麼難以贏得好口碑?
※12億外資大撤退茅台背後:營銷費用增六成助推業績,800億存款趴在銀行吃利息
※「打新」中了19簽!可轉債迎「非常時刻」,券商或虧掉承銷費,更有一大波下修案例來襲
※一圖看伊利股份上半年財報:營收增長近20%,營銷費用猛增
※金立手機一年營銷費用60億?網友:心疼,鋪天蓋地的詆毀和譏諷
※英語流利說提交招股書,營銷費用是收入的 1.6 倍
※Netflix今年上線700部美劇電影 營銷費增至20億美元
※中成藥板塊恐暴雷!步長董事長4370萬送女上名校營銷費60%
※又拿下1500萬美元投資 它包辦15.6萬家公司報銷費控 CEO是10年企服老兵
※錯在力挺薛之謙?金立60億營銷費打水漂究竟為何
※60億娛樂營銷費拖死金立?俞雷:正在積極生產自救
※四千多萬請明星代言人,百億營銷費用,依舊被稱作國產手機良心
※國產四大品牌營銷費用對比,小米竟然墊底
※這位將軍工資三千元,老父親住院後,他拒絕報銷費用
※加速電子化報銷費控服務,易快報完成1500萬美元B輪融資
※拼多多Q1財報顯示營銷費用高企,黃崢:著實因不被理解而憂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