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用思維導圖教女兒學科學

我用思維導圖教女兒學科學

當了麻麻以後,因為育兒這件事情,棗媽結識了好多非常優秀的麻麻,我甚至在想,開闢一個新的版塊-棗媽朋友圈,把那些棗媽特別欣賞的麻麻介紹給大家。

還不知道思維導圖的,看過來這裡,(戳標題看文章)

不知不覺,女兒糯米已經進入了小學三年級。在她的書架里,Nonfiction(非虛構類)讀物佔了幾乎一半的比例。隨著孩子年齡增長,浮光掠影式的閱讀顯然無法滿足求知的需求,只有將思考帶入閱讀中,才能完成對信息的整合、對知識的消化吸收。

為了達到深度閱讀的目的,我常常藉助思維導圖來引導她,希望通過這種方法能夠增加百科類閱讀的趣味性,教她學會歸納知識,更進一步的期望呢,希望她能夠養成科學的思維方式。

1

概念對比,使印象更清晰

在糯米閱讀《兒童百科全書》第二冊時,我指導她做了「鳥兒和蝙蝠」的雙氣泡圖,以區分這兩種相似的概念,加深理解和記憶。

雙氣泡圖(Double Bubble Map):用於對比的一種思維導圖。兩個大圓中分別寫上需要描述的兩個事物,中間的小氣泡同時與兩個大圓相連,用於填寫兩個事物所具備的共同點;外周的氣泡分別與其中一個大圓相連,用於填寫相應事物的特質。雙氣泡圖與韋恩圖(Venn Diagram)非常類似。

雙氣泡圖的應用

描述差異:雙氣泡圖最直接的用法即用於對比兩個相近的人或事物。例如比較兩位家庭成員;比較故事中的兩個角色,討論更喜歡哪一個;對比去過的兩個地方等。

理解概念:隨著孩子的逐漸成長與成熟,無論在生活中還是通過閱讀攝入的信息數量及複雜程度都大大增加,這時雙氣泡圖能夠啟發孩子對複雜概念進行深入思考,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記憶。例如對比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對比蝴蝶和蛾子等。

輔助決策:雙氣泡圖還能夠幫助孩子通過對比解決一個簡單的決策問題。例如使用雙氣泡圖來對比兩種孩子非常喜歡、都想買的玩具,通過分析來輔助決定買哪一個。

這本書中有五篇文章與鳥兒和蝙蝠相關,分別是《它會飛,但絕不是鳥》、《什麼是鳥》、《歡迎你,小鳥》、《知更鳥的喜慶日子》、《仇恨鳥籠的男孩》。

藉助這些文章,糯米很快總結出鳥兒與蝙蝠的共同點「它們都有翅膀和爪子,愛吃蟲子,會飛」;而鳥兒有羽毛,而蝙蝠長著絨毛;鳥兒沒有牙齒,而蝙蝠是有牙齒的。

除此之外,女兒還從書上找到了它們生活習性的差別——鳥兒是白天覓食,而蝙蝠晝伏夜出,並由此將它們另外的一個區別找了出來——蝙蝠依靠聲波定位來捕捉昆蟲。

蝙蝠還有一個特殊的生活習性是倒掛在樹上或房檐下,而如果不慎掉落在地上,是無法自己起飛的。為了加深女兒的印象,我跟女兒分享了小時候的趣事:如果見到落在地上的蝙蝠,我和小夥伴會將它高高拋起來,這樣蝙蝠就可以重返天空了。

畫完整個思維導圖之後,我問女兒「蝙蝠與鳥有這麼多不一樣的地方,你覺得哪一個是它們最重要的區別呢?」女兒考慮了一會兒,告訴我她認為「哺乳」與「卵生」是蝙蝠最重要的特點,而鳥兒區別於其他動物的特徵是有「羽毛」。我們把這些關鍵特徵用水彩筆重重地描了出來。

2

主題閱讀,連接知識碎片

隨著女兒藏書不斷增加,常常可以在不同的書中找到相同的主題,我藉助思維導圖教女兒進行主題閱讀,幫助她把來自不同書的知識碎片關聯起來,整合為更系統的知識。

在「探索地球結構」的主題閱讀中,我們選擇了神奇校車系列的《地球內部探秘》、《大英兒童百科全書》以及《希利爾講世界地理》的有關章節作為閱讀材料。

當我讓女兒講一下地球的結構時,女兒說她覺得太難了,不知道從哪兒說起。我提議先將地球分為「表面」和「裡面」兩部分,然後再看接下來如何細分。女兒在括弧圖上將它們記錄了下來。

引導孩子做思維導圖之前,我先把相應的材料通讀了一遍,對閱讀材料提供的信息以及信息之間的邏輯關係做到心中有數,這樣發現孩子有誤讀或者遺漏時,可以及時引導她糾正。

在這一次的主題閱讀中,我們找到了兩張圖作參考。

《神奇校車》中有地球的剖面圖,並將地殼的岩石層構造進行了詳細展示。

《希利爾講世界地理》也有一張「地球截面圖」,更為生動的展現了地表、地球內部的構造,相比《神奇校車》少了地幔、地核這樣的專用名詞,而多了孩子們所熟悉的煤礦、金銀等礦產的標識。

將這兩張圖結合在一起,我們有了畫好這張括弧圖的信心。

我建議像《兒童百科全書》那樣,先將地球分為「表面」和「裡面」,然後再分別對這兩部分的結構進行細分。「一分為二」降低了起步難度,女兒在草稿上將它們記錄了下來。

在進一步分解地球表面的構成時,我發現女兒更多地參考了加州Science里關於地球生態環境的介紹,她將陸地分為了草原、沙漠和森林。

地球內部結構是這次知識整合的重頭戲。參考《神奇校車》的地球剖面圖,我們很快將地球內部進一步分為「地殼、熔岩、地幔、地心」四個部分,而地心又分為外核、內核。

《神奇校車》對地殼的構成用很大篇幅進行了描述,尤其介紹了多達10種岩石。我們參考弗瑞絲小姐班級的岩石收藏標本,梳理了各種岩石歸屬的類別,最終將岩石層細分為「沉積岩、變質岩、火成岩」。

閱讀的細節更容易給孩子留下深刻印象。糯米興奮地翻到書上的公式「石灰岩+熱+壓力+時間=大理石」讓我看,她告訴我「石灰岩經過幾百萬年的時間就可以變成大理石了」。

同樣令孩子感興趣的還有化石和溶洞,我們發現化石和溶洞都存在於石灰岩,而石灰岩與頁岩一樣,都是沉積岩的一種。糯米在括弧圖的最後一層標註了化石以及溶洞的位置。

地殼中還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我建議糯米將《希利爾講世界地理》中介紹的礦物質作為單獨的一部分補充進來。

糯米認為除了書中列舉的金、銀,還有比如鐵等很多種金屬,也有水晶等各種寶石,最終將礦物質概括為「金屬、寶石、石油、煤」。

整理之後的括弧圖是不是很清晰呢?!

3

結合實際,了解身邊的科學

科學並不遙遠,而是與我們每天的生活都息息相關。在閱讀《In the Arctic》(在北極)時,我們用到了表達「分類或分組」的樹型圖,思考如何在現實生活中解決問題。

在這個故事裡,弗瑞茲老師帶著孩子們來到北極,卻忘記帶保暖的衣服。我請糯米思考「弗瑞茲老師和孩子們遇到了什麼麻煩?他們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

討論這兩個問題的過程中,我發現,糯米對於「保暖」和「取暖」的概念區分的並不是很清晰。

好在弗瑞茲老師給孩子們戴上了觀察熱量的眼鏡。藉助這些生動的插圖,我講解了「保暖」是阻止自身熱量散發,而「取暖」是要從外界獲取熱量。

弄清了取暖與保暖區別,我繼續追問道:「那麼在咱們的生活中,都是用哪些方法來取暖的呢?」糯米想出了許多保暖的方法,天冷了可以蓋上厚被子、戴手套,還可以穿羽絨服;關於取暖的方法就更多了,比如搓搓手、哈氣,還可以烤暖氣、吹空調。她將這些方法分門別類地畫在了樹型圖裡。

通過這樣的總結、歸納,我們在繪本的啟發下,找到了生活中取暖與保暖的方法。

4

學習區分fact和opinion

粟米老師記得有一篇文章曾經詳細介紹了如何培養批判性思維,「對外來的信息不能照單全收,要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要有一定的質疑」。對此我深深地認同。結合孩子的閱讀,我設計了「Fact & Opinion」橋型圖,幫助女兒學習區分事實與觀點。

在閱讀初章書《Afternoon on the Amazon》(神奇樹屋第六冊)時,我們就用到了這張圖。

我們發現,面對同一個事實,不同的人往往會有不同的感受。比如,提到生存在雨林中的各種昆蟲時,Jack覺得「太酷了」,而Annie卻認為 「毛骨悚然」。這些感受都是觀點。

即便同一個人,對同一個事物的觀點也會不斷變化。哥哥剛剛來到雨林時感慨,「It was the spookiest place he had ever seen(這是他去過的最詭異的地方)」;而當他將要離開雨林時,他卻在記事本上寫下了「The Amazon rain forest is amazing(令人驚嘆的亞馬遜雨林)」。

與此類似的,Annie最初覺得長了牙齒的小魚非常可愛,後來才知道,那是亞馬遜河中最可怕的食人魚。

有的觀點非常有迷惑性,尤其當來自「權威」時。書上介紹說,「The jaguar is the biggest predator in the western hemisphere(美洲豹是西半球最大的食肉動物)」。

為了弄清楚這個觀點是否屬實,我們在互聯網查詢了一些相關的資料。結果發現,美洲豹體長1.8—2.8米,體重70—180千克;而美洲鱷體長3-4.8米,體重200-900千克。

顯然,無論從長度還是重量上,美洲鱷的體型都明顯比美洲豹更大。這讓糯米也大感意外——原來書上印的「知識」也可能出錯啊!

這次的嘗試使我意識到,在教給孩子知識的同時,培養獨立思維多麼重要。

5

科學實驗,記錄觀察日記

除了將思維導圖應用在閱讀當中,我們還用思維導圖來記錄植物的生長過程。

去年春天,糯米的班主任老師給每一位學生都發了一小包種子。老師說這些種子是她收集的、不同的花或者蔬菜的種子,請大家種在家裡,並仔細觀察種子發芽、長大的過程。

下面粟米老師帶孩子運用了流程圖這個工具。

流程圖(Flow Map)用於展現一件事的發展過程。

糯米把種子帶回家,種在陽台上,常常為它澆水、施肥。令糯米驚喜的是,秋天的時候,它們竟然結出了一顆顆西紅柿——原來,老師給她的是一包番茄種子啊!

藉助觀察日記,糯米用一張流程圖把種子成長的整個過程畫了出來。

首先,在紙的左上角寫上主題事情或者任務的名稱。糯米在紙上寫下了「西紅柿的成長過程」。

然後,從左至右依次列舉事情的發展階段或執行步驟。糯米選擇了西紅柿成長過程中的幾個關鍵點:剛開始播種的種子,幾天之後種子發芽了,在精心照料下,小苗慢慢抽出葉子、長高了,後來開出了鵝黃色的花,結出了青色的小果子。最後,果子成熟了,長成圓圓的、紅紅的西紅柿啦!

最後,用箭頭把它們連接起來就可以了。用這樣一張圖來表達番茄成長的整個過程,是不是既簡單又明了呢?

如果其中某一個階段你還想描述更為具體的步驟,那麼就在下面添加小的方框,並記錄下來吧!

糯米用兩個更細緻的步驟——長花骨朵和花骨朵綻放——來講述番茄開花的經過,她在「開花」的下方添加了兩個小的子流程圖來表達這一過程。

小貼士:

如果一件事情的步驟比較多,在繪製過程中需要「拐彎」,記得按照「S」形來畫哦!比如畫到紙的最右端時,下一個步驟接著從右側開始,而不要再回到左端開始畫,否則就得「急轉彎」啦!

除了上面這些例子,我們還用圓圈圖回顧與細菌相關的知識,用氣泡圖描繪一種昆蟲,用橋型圖類比不同生態環境里的動物。

在這個過程中,我體會到思維導圖是一種非常好用的工具,它幫助女兒在閱讀百科類圖書時,不再滿足於「看過」,而更注重對知識的歸納與總結,注重獨立思考與分析判斷。

GIF/54K

棗媽送禮:棗媽家的倉庫有很多因為開團購買的各種樣品,大多數都是同事打開包裝把玩了下,或者僅僅只是拍照了,還有很多壓根連包裝都沒有拆開,看到那麼多的書,玩具,桌游,用品躺在倉庫里呼呼睡大覺,棗媽還是感覺到很浪費,並且超級不環保!

為了把這些資源用起來,棗媽決定按照規則每20位送出一份禮品,至於領取辦法請大家回復「棗媽」到我們的「棗媽和愷摩」的公眾號。

END -

棗媽朋友圈分享更多育兒資訊

感興趣請添加棗媽個人微信

棗媽和愷摩

Hi,大家好,我是棗棗,是一個剛上小學的大孩子了,家裡住著一隻聰明可愛的小狗狗叫Floppy,是我的好朋友。

我也是鋼琴、畫畫、手工圈裡低調的小達人。

只不過我還沒有微信,大家可以加我媽媽(棗媽:Julycheng),圍觀我跟Floppy的幸福生活。

lovekidsmor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棗媽和愷摩 的精彩文章:

家有閑置點讀筆?NO!不要浪費!小樣媽手把手教你如何DIY自製點讀書

TAG:棗媽和愷摩 |

您可能感興趣

《科學史與科學哲學導論》
用哲學分析科學
科學革命與政治哲學思想
北大女科學家:科學思維比科學知識的傳播更重要
跟我學物理學史-「近代科學的始祖」——笛卡兒
「慢科學」如何改善科學研究
社會科學研究的哲學思考及三個基本原理
家長如何科學的在家陪孩子學習數學?
科學學習如何指導教育實踐?
科學家 醫學人文
道醫學堂丨丹鼎與科學
中醫科學還是西醫科學?你認為哪個更科學?
謝伏瞻調研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學部
邏輯哲學、數學哲學和科學哲學的關係
對學生自然科學啟蒙教育
瑜伽是科學!科學!
利用深度學習幫助科學圖像分析
楊子峰教授:科學認識,科學防控
優瑞英語:用科學的課程與教法夯實孩子的英語學習基礎
告別低效學習——內科學和外科學的學習與備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