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貴大患若身:寵辱若驚的破解之道

貴大患若身:寵辱若驚的破解之道

貴大患若身:寵辱若驚的破解之道

老子曰:「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貴大患若身」何以與「寵辱若驚」相隨,其用意何在?王弼解釋說:「大患,榮寵之屬也。生之厚必入死之地,故謂之大患也。人迷之於榮寵,反之於身,故曰『大患若身』也。」他認為大患跟榮寵是相伴隨的,榮極必辱,而人往往迷惑於榮寵而不知辱禍之將至,其身安得而久?換句話說,寵加身者,辱亦會返之於身。徐仁甫先生有言:「『貴大患若身』,謂人之歸大患者,以其有身也。『貴』訓『歸』,同聲通用。」或許有人會認為那麼老子是不是要人輕身,因為似乎「身」是帶來寵辱的禍患。此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因為「身」故然會招致禍患,但以道治身,不以身犯險者,則身全。其實,老子恰恰是要求世人當「貴身」。焦竑在《老子翼》中言:「『貴大患若身』,當雲『貴身若大患』。倒而言之,古語類如此。」貴身者,當如同大患將至那樣謹慎。河上公注曰:「貴,畏也。若,至也。畏大患至身,故皆驚。」這是從反面強調寵辱是大患,應當防止其加於己身。

老子曰:「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此話容易為世人誤以為「身」是一切禍患的根源,所以要忘身,要無身,以消除後患。其實,「老子只在於說『身』是一切的根源,大患的淵源也來自於『身』。從上下文看來,老子很明白的表示:如果『貴身』自然可減除許多外患(外患的由來都於『為目』——縱情縱慾的貪求);如果『貴身』,則清靜寡慾,自然會漠視外在的寵辱毀譽。這樣的人,才能擔當大任。」《爾雅·釋詁下》:「身,我也。」郭璞曾注曰:「今人亦自呼為身。」可見,身可以用於表示「自我」。與《老子》相近時代的表述也很多,例如《論語·學而》名言「吾日三省吾身。」以及《楚辭·九章·惜誦》亦言「吾誼先君而後身兮,羌眾人之所仇。」「吾有身」本是人之常情,「吾無身」則是人的境界。由於《老子》一書主要針對君王對社會負有擔當承擔的一類人,因此,他們當與普通百姓不同,理應由「吾有身」向「吾無身」提升。這種提升,表明他們正在努力地超越自我,以「無私」、「無積」的心態來解脫外在名譽財貨的誘惑和束縛,從而達到生命的自覺和境界的拓展。

老子強調「貴身」,又強調「無身」,是否存在矛盾呢?劉笑敢先生的解釋為優:「『無身』之『身』重在一己之利,是世俗利益之身,必然會引起利益糾葛,禍患纏身,因此與『大患』同等。『貴身』之『身』是生命之真,是脫離了世俗利益之糾纏的真身。一個貴身勝於貴天下的人,必定是沒有權欲、沒有野心,不懂貪婪之人。把天下交給這樣的人,才可以放心無虞。」有身所以有患,是因為一己之私,會有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之患。無身所以無患,無身者無私,不貪求,能夠知足知止,如果無死地。其中的差別在於是否有「道」。宋代黃茂材深明於此。他說:「寵,人所榮也。在道則為可辱。貴,人所欲也,在道則為可患。自古以來,因寵貴之極,陷於禍敗者,何可勝數!譬之牲牛,衣以文繡,食以蒭菽,及其牽而入於太廟,求為孤犢大面積 可得;則夫所謂寵貴者,豈不可辱,可患乎!」有道者,寵辱不入於心,唯道是從而已。

貴身者,不貴寵,不入辱,亦即寵辱不驚,唯道是守。達此境界,老子認為天下可寄託,也可以說,才可以得天下,天下歸心,人生價值得以最大實現。他說:「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託天下。」此句,黃茂材的註解頗為精妙:「人不知貴其身者,以天下為重,而以身為輕爾;故不知貴其身。人不知愛其身者,以天下為大,而身為小爾;故不知愛其身。老子之道,以身為天下,可貴、可愛者,皆在身,彼天下特其外物;故可寄託焉。」焦竑對此亦筆乘曰:「如不輕以身為天下者,天下反可寄,惜以身為天下者,天下反可託。則知不有其身,而其身反可保也。」范應元也註解說:「先不輕身以徇物,則可以付天下於自然,而各安其安。能不危身以掇患,然後可以寓天下而無患矣。」如此說來,貴身以遠患,寵辱不危身,天下可寄託。

(本文選自謝清果:《道德真經精義》,宗教文化出版社,2015年版)

(廣州圓玄道觀老子像)

文中插圖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本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道德經 貴大患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