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被人類改變的生物進化

被人類改變的生物進化

人類影響史無前例

眾所周知,人類目前對地球的「雕刻」前所未有,地球幾乎變成人類「一家一姓」之地。從現有的地質記錄中可以發現,這種雕刻已成為影響地球的主導因素,科學家甚至把地球歷史的這一時期稱為「人類紀」。

人類活動深刻地塑造了動植物的演化,從某種程度上說,人類手中掌握著數百萬物種的進化命運。城市化進程、全球氣候變遷、亂砍濫伐濫采、水體污染和富營養化、非法野生動物交易等因素都在影響著全球動物、植物,目前許多珍奇種類都面臨絕種危險。

人類活動所產生的演化效應,已經在動植物身上逐漸顯現出來。今天已觀測到的影響,就是當代動植物的演化改變,有些是因全球範圍內人為干預、氣候變化而產生,有些則是由局部的污染和越來越密集的城市化而產生。

捕撈改變魚類性徵

生物學家觀察發現,捕魚作業對野生魚類產生了深遠影響。由於人類捕魚常以個體較大的魚類為目標(食物),長年累積下來,野生魚類漸漸發生了變化,體型越來越小,性成熟越來越早,產卵的時間越來越提前。

生物學家發現小黃花魚的進化幅度非常大。30年前,小黃花魚生長到三齡魚(生長三年)才會性成熟併產卵,但目前發現它們已經提前到二齡,而在中國海域情況更嚴重,黃海的小黃花魚性成熟已提前到一齡魚。也就是說,原來長三年才產卵,現在長一年就不得不性成熟產卵,這是小黃花魚的「自保」措施。它們不得已而進化,否則在高強度的捕撈作業下,就無法保證種群延續了。這也是小黃花魚種群瀕臨滅絕的危險信號。帶魚的情況也很類似,比如渤海帶魚性成熟產卵期,由二齡提前到了一齡。

在歐洲水域里,魚類的體型也越來越小。觀察發現,近十幾年來有些魚類的體型甚至減小了一半,水域里小個兒魚類的比重在逐漸升高,魚類的各種器官也普遍在縮小,魚群數量減少了60%。研究人員還發現不論海水還是淡水,其中蜉游生物、菌類微生物的體型也都縮小了。這些變化的原因除了過度捕撈外,還有氣候變暖導致水體升溫,進而影響了水生生物的演化。

城市化改變動植物的性徵

在陸地上,城市化或許是人類對地球最明顯的影響。許多研究表明,不論植物和動物,也不論原生的和引進的,都在不斷進化,以適應人類改造的環境。

法國科學家發現,在城市裡有一種一年生菊科植物——還陽參屬(類似於雛菊),它的種子長得更重,這與野外、郊區的同類相比,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這種菊花的種子靠風傳播,隨風四處散落,種子較輕本來是優勢,但在城市裡則恰恰相反,會被風吹得更遠,很可能落在遠處混凝土或瀝青地面上,無法生長。而種子變重,就可以直接落在植物周圍的土壤中,有利於種群延續。

還有些城市裡的草類植物,生長在磚石鋪砌的道路縫隙里,與野外的相比,這些草已經不再四處散播種子了。

不僅植物在進化,動物也因人類城市化、工業化發展而「被迫」進化,典型個案就是所謂的「工業黑化現象」。英國有一種胡椒蛾,19世紀初之前大多數是灰白淺色,只有少數是暗黑色。但是19世紀英國工業化加劇,樹榦因污染而顏色變深,淺色胡椒蛾很容易遭鳥類捕食,數量急劇下降,而暗黑色胡椒蛾則大量繁殖,比例大大提升。20世紀初,在英國工業城市曼徹斯特,暗黑胡椒蛾的比例已經超過90%。到了20世紀70年代,當污染被清理後,暗黑色胡椒蛾紛紛遭捕食,而淺色胡椒蛾又開始大量增長。

在城市化地區,還有其他種類的蛾、瓢蟲,以及一些鳥類的羽毛顏色,也發生了這種變化。若僅僅顏色變化也許沒什麼,但科學家還發現了更令人驚駭的變化。據觀察,在美國哈德遜河裡生活著一種魚,名叫大西洋小鱈。由於污水排放,哈德遜河裡有許多毒性污染物,短短几十年內,大西洋小鱈就進化出了抗藥性。它可以把毒素儲存在脂肪中,而不會對自身造成損害。這類似於昆蟲對殺蟲劑產生抵抗力,細菌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

生態系統是動態循環的,在食物鏈上,這種魚會成為其他大魚的食物,毒素就會在大魚體內富集,達到一定程度對大魚會造成什麼損害?又或者,富集毒素的大魚被人類食用,又會產生什麼後果?

抗生素催生超級細菌

除了肉眼可見的動植物,還有許多「看不見」的微生物也在發生著巨變。特別是近100年來,由於抗生素藥物的大量使用,細菌進化(變異)的速度和程度也令人震驚。

美國科學家發現了一種超級細菌——腸桿菌科菌種。它們能耐受多種抗生素,包括碳青黴烯類抗生素,而這類抗生素被認為是對抗細菌的最後殺手鐧。腸桿菌科細菌常常通過醫院和長期護理設施傳播,據估計,在美國每年造成9300人感染,600人死亡,並且染病率及死亡率都在逐步上升。這些細菌又被稱作「噩夢細菌」,因為它們可以耐受目前醫生能使用的幾乎所有抗菌藥物。

科學家估計,如果任由超級細菌發展,最終將導致全世界每年數百萬傷病者因無葯可治而死亡。假如有一種致命的超級細菌誕生,人類很可能遭到滅頂之災。

人類變化難料,該負全責

在這場環境大變革、生物大進化的時代,人類自身也避免不了變化。

首先是人體內細菌生態的變化。人體也是一個生態系統,體表皮膚、體內腸道都生活著大量微生物。這些微生物以細菌為主,大部分對人體有益,有的還不可或缺。據測算,在正常成人體內,腸道內細菌總重量可達1~1.5千克,數量約有1014個,而一個人自身的細胞數量約有1013個,僅為細菌數量的十分之一。

這麼多微生物生活在人體內,與人類的健康息息相關。但是,科學家發現它們正發生著微妙的變化。在高度城市化、工業化國家,人類腸道細菌的種類變少了,可能是由於飲食結構改變,以及抗生素的使用而導致。缺少的細菌種類具體有什麼作用,目前尚未可知,但科學家推測,如今不斷上升的肥胖症、炎症和免疫性疾病的發病率可能就與人體內細菌種類減少有關。

其次是人類基因的突變。英國科學家研究汽車尾氣排放、化學煙霧等污染對人體的破壞影響,發現這些污染物極可能造成人類基因突變(進化)。這些突變是好是壞,尚屬未知,有可能使人類進化到新的層次,有可能會引起新的疾病,也有可能突變不會立即引發大的變化,但會在遺傳中一代代積累,最終突然爆發,結果難料。

基於人類對生物進化的影響越來越明顯,我們應該加強研究,長遠考慮,為自己和地球的未來負責。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科技雜誌社 的精彩文章:

「矽谷鋼鐵俠」下一步該做什麼
如果地球引力突然消失3分鐘,地球的海洋會怎麼樣?
坐著氣球去「太空」
假設外星人從1000萬光年之外駕駛一艘飛船以光速向地球飛來……
雨林中的食火鳥

TAG:大科技雜誌社 |

您可能感興趣

進化為何使人類變胖
汽車輕量化:觀念的改變 產業的進化
人類是否地球進化最完美的生物?
如果人類沒有進化成高等生命,那麼什麼生物會進化成高等生物呢?
眉毛:人類進化的產物
生物的終極進化方向
機器人或變成活體,人造生物材料培養,可自我複製,生長和進化?
最早「屌絲逆襲」的生物種類,與它同時代進化最成功的生物都滅絕了
地球有變化,物種要進化
基因改造技術已經實現?優化人類是進化的必經之路
人類還會進化嗎,人類進化的優勢是什麼?
駁斥物種進化的種種可能!環境惡劣生物本能是遷徙而不是「進化」
為什麼一些生物進化了,一些生物沒有進化?
人類濫用抗生素,不斷進化的細菌病毒也許是誘發人類猝死和絕症產生的原因
他是爬行動物進化為哺乳動物的中間類型
爬行動物卵生與胎生繁殖模式進化遺傳機制揭示
技術進化,人工智慧、區塊鏈如何改變數字營銷生態?
生物進化論遭質疑?人類進化大猜想:是移民還是試驗品?
生物進化論的權威遭挑戰,科學家:有股神秘力量在抑制人類進化
為什麼地球生物沒有進化出五隻腳之類的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