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炎炎夏日,和古人學習消暑納涼,環保又健康!

炎炎夏日,和古人學習消暑納涼,環保又健康!

編者按

時下正值盛夏,當我們吹著電扇、空調,喝著冷飲,享受著現代電器帶給我們的種種方便的同時,不禁會想,古人是怎麼消暑的?其實,古人面對酷暑也並非束手無策,從文人墨客留下的眾多詩詞來看,古人也自有其消暑納涼的方法,讀來別有一番情趣。正值酷熱難耐之時,我們不妨讀讀與消暑納涼有關的古詩詞,從中體會古人的夏季養生智慧,得享身心兩健之樂。

古詩詞中覓清涼,樂而忘暑助養生

四川省林業中心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 孫清廉

圖為本報熱心讀者邢素貞所繪工筆畫《竹韻》

在天氣炎熱之時,神情坦然,靜心養神,氣血平穩流暢,涼意會自然而生。

瓷枕的枕面是一層釉,冰冰涼涼的,夏天枕於其上,可以去掉頭底熱氣,及時散熱,睡起覺來自然涼爽。

在酷暑季節,城鎮中赤日當空,熱浪撲面,而在深山之中卻山高谷長,涼風習習,使人愁煩自除。

酷熱盛夏,暑熱逼人,人們想盡各種辦法避熱消暑。我國古代詩人在消暑納涼的同時,也沒忘記吟詩作賦。古人寫的這些消暑詩,不但意境深遠,而且富有情趣和哲理。我們誦讀這些詩詞的時候,若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詩的意境中去,在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時,也會收到樂而忘暑的功效,有助於養生保健。

心靜消暑

古人首先悟出了「心靜自然涼」的深意。如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有詩云:「何以消煩暑,端坐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散熱由心靜,涼生為室空。此時身自保,難更與人同。」宋代詩人溫革也有詩云:「避暑有妙法,不在泉石間。寧心無一事,便到清涼山。」

在天氣炎熱之時,神情坦然,靜心養神,氣血平穩流暢,涼意會自然而生。這說明在夏日注意保持平和樂觀的精神狀態,不生氣動怒,避免緊張焦慮,是養生消暑的首要法則。

古代的大多數人是沒有條件用奢侈的方式度夏的,他們對付夏天的「武器」通常就只有扇子再加上一頂蚊帳。暑天炎熱的氣候往往使人煩悶、焦躁,容易上火。

天氣越熱,越要注重情志養生,管理自己的情緒,心平氣和,以免熱上加熱,清心靜氣才是避暑的最高境界。現代醫學研究也證明,當人的精神放鬆時,會使呼吸、心率、血壓、新陳代謝和體溫更加平穩,從而有利於身心健康。

食物防暑

冷飲約起源於3000年前的商代,當時的富貴人家已知冬日鑿冰貯藏於窖,以備來年盛夏消暑之需。周朝則設有專掌「 冰權」的「 凌人」。唐代時開始公開出售冰製品,杜甫即有詩云:「公子調冰水 ,佳人雪藕絲。」

宋代時甚至出現了冷飲專賣店,楊萬里詩曰:「帝城六月日停午,市人如炊汗如雨。賣冰一聲隔水來,行人未吃心眼開。」宋代,人們把果汁、牛奶、葯菊、冰塊等混合調製成冰凍的飲品,名叫冰酪,大約與今天的刨冰相近。

在清朝宮廷中,消暑冷飲中最出名的冰碗是用甜瓜果藕、杏仁豆腐、葡萄乾、鮮胡桃、懷山藥、棗泥糕等原料製成,冰鎮後吃起來絕對爽口,真是「過雨荷花滿院香,沉李浮瓜冰雪涼」。

除冷飲外,諸如瓜、李、荷葉、綠豆湯等,也都是古人推崇的清熱防暑食物。據載,宋代已有西瓜。如宋代詩人方回《秋熟》詩中,有「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瑤膚」的描述。而《紅樓夢》中則留有酸梅湯、玫瑰露、木樨露、涼茶及玫瑰鹵子湯等記載。古人也有選擇中草藥避暑的,《京都風俗志》中即載有「煎蘇葉、藿葉、甘草等湯,於市中舍之,謂之暑湯」。

瓷枕散熱

中國自古被稱為「瓷器王國」,古人除了會用瓷器做碗、做花瓶外,還發明了瓷枕。所謂「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風」,就是古人對瓷枕的熱情謳歌。瓷枕的枕面是一層釉,冰冰涼涼的,夏天枕於其上,可以去掉頭底熱氣,及時散熱,睡起覺來自然涼爽。李清照的詞《醉花陰》中「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就直接說明了古人用瓷枕納涼入睡的事實。

瓷枕最早創燒於隋代,唐代以後開始大量生產。瓷枕完全按照人體頭頸部的生理結構製作,雖然質地堅硬,但枕上去非常舒適。其特殊構造,蘊含了古人的智慧。為保證頸椎在睡眠時不受壓迫,古人還專門為頸部設計了托盤,使整個身體呈自然狀態躺在瓷枕上,舒適地入睡。

古代瓷枕一般比較高,內部不少都是空心的,出氣孔首先用來散熱,在天氣炎熱的時候散去內部熱量,來保持枕頭清爽;其次用來散潮,可以有效避免內部的潮濕,保持枕頭乾爽;最後用來通風,枕頭帶出氣孔,枕在上面舒適感有不小的提高,能清心沁膚,保持頭腦的清醒。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一書里也講道:久枕瓷枕,可清心明目,至老可讀細書。

深山避暑

深山古剎也是消暑納涼的好地方,特別是在古代,一些文人墨客、達官貴人更喜歡在這些地方消夏避暑。如宋代梅堯臣《中伏日陪二通判妙覺寺避暑》的詩中寫道:「高樹秋聲早,長廊暑氣微。不須河朔飲,煮茗自忘歸。」盛夏雖炎熱,但在深山古寺卻像秋天一樣涼爽,在長廊品茶閑談,令人煩熱頓除,到了很晚的時候,還有些流連忘返。這一幅深山消暑風俗畫,的確令人心馳神往。

又如宋代大詩人陸遊在《六七月之交山中涼甚》詩中寫道:「城市方炎熱,村墟乃爾涼。拂窗桐葉下,繞舍稻花香。」元代釋英的《山中景》詩云:「六月山深處,輕風冷襲衣。遙知城市裡,撲面火花飛。」在酷暑季節,城鎮中赤日當空,熱浪撲面,而在深山之中卻山高谷長,涼風習習,使人愁煩自除。

需要注意的是,深山避暑納涼雖好,但不宜時間太久。特別是在比較陰寒潮濕的地方以及風口處,年老體弱之人、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兒童更不宜在此露宿,在夜間還要注意防蚊蟲叮咬。

林中乘涼

在暑日炎炎的盛夏,翠竹環繞的林中、如蓋似傘的參天大樹的樹蔭之下,更是古人嚮往的消暑納涼的好場所。唐代大詩人王維在《竹里館》一詩中抒發了他在此消暑納涼時的悠閑心情:「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清代詩人江湜也寫道:「柳枝西出葉向東,此非畫柳實畫風。風來無質難上紙,巧借柳枝相形容。」在柳蔭之下乘涼,清風徐徐,柳枝搖曳,令人心曠神怡,煩熱頓消。

唐代詩人李嘉祐在《竹樓》一詩中也寫道:「傲吏身閑笑五侯,西江取竹起高樓。南風不用蒲葵扇,紗帽閑時對水鷗。」在水邊竹樓納涼,清風徐徐,寧靜幽雅,天氣雖熱也不用搖扇,睏倦了暫時小憩,與水上鷗鳥作伴,是何等的心曠神怡,那小小的烏紗帽又何足掛齒?

賞荷祛暑

臨水亭榭,荷花池畔,碧波粼粼,輕風陣陣,歷來是賞景怡情、納涼消暑的好去處。宋代著名的詩人楊萬里在《暑熱游荷花池上》一詩中寫道:「 細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日暮時分暑熱正盛,泛舟湖中,看到荷花也害怕炎熱,低頭深藏在荷葉之下。細草微風,蓮花遮面,不禁使人聯想到流連於荷花池畔,那種生趣盎然的情景。

宋代愛國詩人陸遊則喜歡獨自來到碧波蕩漾的蓮花池邊,在輕風吹拂的柳樹下支床消暑。他在《橋南納涼》一詩中寫道:「攜杖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從詩中可見陸老在暑夏之夜,拄杖追涼來到橋南,此時明月清風,星河半落,夜涼襲人,十分爽快愜意。倘徉於碧波蕩漾的荷塘小徑,清風伴著荷香沁人心脾,暑熱頓消於無形之中。一邊納涼,一邊賞荷,充滿了詩情畫意。

編輯 || 范宏博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保健時報 的精彩文章:

西藍花薑黃拌飯 養眼又健康
專家教你應對「退休病」
鹽、油、糖要減量,口腔、體重、骨骼要健康!
臭氧污染高峰至,危害多多如何防?

TAG:保健時報 |

您可能感興趣

學習健康睡眠
學習李湘的御「服」手,春日裡的瘦美人就是你!
王光福:向康熙學習
健康飲食習慣,趕快學習
春季食療食譜大全,一起來學習一下春季的養生食療!
《呂氏春秋》里的八大智慧,值得後人學習!
黃景瑜耐心!陳學冬、黃景瑜、王嘉爾,陶冶情操學習織毛衣
各科醫生給的健康建議,想健康,多學習
學習中醫,守護自己與家人的健康
秋冬穿搭:和達人學習冬日運動風穿搭,拯救沉悶的你!
東師秋季學期的學習時間咋安排?
歐陽娜娜將入學王力宏的母校伯克利,網友:能靜下心學習?
王陽明:學習六種生活的智慧,人生將豁然開朗!
夏季必須學習的養腎技巧
唐朝強盛,宋朝繁榮,為何日本學習唐朝而無視宋朝的存在?
胡金秋稱讚福特森帶傷作戰:他的精神值得學習
螞蟻護理受傷戰士恢復健康學習
童秦川:學習學習再學習——墨西哥巴拉甘之旅隨筆
夏天紅血絲的日常護理,大家一起來學習下!
在美國學習的中國女博士,為何來新加坡治療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