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老爹熊向暉的另一面:生活低能,生命的最後時刻也要保持樂觀冷靜

老爹熊向暉的另一面:生活低能,生命的最後時刻也要保持樂觀冷靜

文:熊蕾

「諜戰劇」熱播,越來越多的人對隱蔽戰線興趣漸濃。為了劇情需要,影片中的諜報人員都被刻畫成個性十足,甚至是三頭六臂。歷史中真實的情報人員究竟是什麼樣子?他們和普通人就不一樣么?就此我們採訪過中共諜報史上的「後三傑」之首的熊向暉之女兒:熊蕾。她眼中的老爹就是個普通人。

老爹熊向暉的另一面:生活低能,生命的最後時刻也要保持樂觀冷靜

生活方面很低能

別看老爹在工作中很機智,好像什麼都難不住他。可老爹在家裡,什麼家務都不會幹。有一年的「三八」婦女節,正是星期天,媽媽想休息一天,帶我和哥哥去外面玩,中午就不用做飯了。可是老爹卻不想出門。於是媽媽給他做好了中飯,放在廚房。那時候還沒有微波爐之類的家電,家裡做飯是燒蜂窩煤爐子。媽媽叮囑老爹,什麼時候如何給爐子加一塊蜂窩煤,把飯放在爐子上熱一熱就可以了。可是我們下午回來一看,飯還是涼的,爐子早滅了,老爹的中飯是在樓上鄰居家「蹭」的。

更好笑的還是老爹餵雞的故事。那是1970年春節前,在南京的外婆病了,媽媽要去看她。當時我在東北的農場,一年難得回一次家,哥哥在北京遠郊的工廠,一個星期回來一次。這樣,平時只有老爹一個人在家了。媽媽安排他去食堂吃飯,但是家裡還養著三隻雞,準備過春節吃的,怎麼辦呢?那時候,北京的副食供應很緊張,什麼都憑票,這三隻雞作為春節的年貨,可是寶貝。哥哥去工廠前,告訴老爹:你每次吃完飯回來,就喂它們一把米。老爹答應得很痛快。一個星期後,哥哥從工廠回來,發現三隻雞全死了。老爹很無辜地說:我每次吃完飯,都喂它們米了呀?哥哥在養雞的廚房裡查看,發現放在牆角的一個敵敵畏瓶子空了。原來,老爹只知道喂它們米,卻不知道還要喂它們水,三隻雞渴得難耐,自己找水喝找到了那瓶敵敵畏,「服毒自盡」了。


生命的最後階段,老爹樂觀、冷靜

2005年3月,老爹被確診為肺癌,當時我正在國外,還囑咐家人不要讓老爹知道這個結果。可是回到北京,老爹已經什麼都知道了。醫生說,對他這樣頭腦極度聰明的人,什麼都瞞不住。以他的心理素質和承受力,也沒有必要瞞。再看老爹,氣定神閑,照樣看他每天必看的報紙,看他喜歡看的電視節目,照吃照睡,沒有任何改變。

進入7月,老爹頻繁地感到憋悶,反覆幾次後不得不上了呼吸機。插管以後,老爹的呼吸情況有所改善。他的神志清醒,插管後講話發不出聲音,吃東西全靠鼻飼,排尿只能通過導尿管??可是,即使這樣,老爹仍然每每有出人意料的舉動,令人讚歎。

插管第四天,老爹從昏睡中醒來,示意要過紙筆,歪歪斜斜地寫了幾個字:「冰淇淋」!我不由破涕為笑,在場的醫生護士也都驚訝地樂了。冰淇淋買回來,雖然只能在他嘴上抹抹,但是老爹心滿意足的神情,卻再次使我感到安慰。

但是插管對老爹來說只是一種臨時的舉措,不能維持長久。插管第十天,就在醫生和我考慮如何向老爹說明切開氣管的必要性時,老爹把醫生請來,明明白白在寫字板上寫出:「切開咽管」!並要求醫生要快。很少有病人主動要求切開氣管的,醫生都驚呆了,說:「他的腦子太清楚了!」

在病床上已經完全沒有行動能力的老爹,也不完全聽從別人的擺布。切管之後,燒還沒退,老爹就把醫生請來,要跟他談談。問他談什麼?他寫:「大局」。他仍然要掌握自己的病情。醫生只好詳詳細細地跟他解釋。

手術後,關於吃安眠藥,老爹還和醫生「談判」。年輕的主管大夫怕安眠藥會影響他的血壓和其他功能,不願意給他加量,可老爹卻寫道:「你不懂,我吃安眠藥64年了,我有經驗。」他不斷跟醫生討價還價,直到在幾點吃、吃什麼葯等這些問題達成滿意的默契。這樣的「談判」,往往令人忍俊不禁。

更有趣的是,老爹和醫生關於吃粥的「談判」。醫生怕他嗆著不允許從嘴裡給他餵食。但是食物從鼻飼管直接通到胃裡,老爹總沒有吃到東西的感覺。醫生不同意他從嘴裡進食,老爹很不服氣地批道:「教條主義」!醫生再次勸阻,他便寫:「我是人」。醫生說,「你是病人」。他馬上回應:「你要尊重病人」。他還告訴醫生,「放心,死不了」。醫生嘆道,還沒有一個切開氣管的人寫過這樣的話,最後只好向他屈服,允許他喝一點粥。我們煲好粥餵給他,他喝了幾口就打住了。醫生問,怎麼只吃這麼一點?他說,「自知自製」,意思是他有自知之明,有節制。

從老爹上呼吸機開始,我就似乎在和他一起艱難呼吸。一天一天的,我會緊張地盯著儀錶上那些顯示他呼吸狀況的數字,心也隨著它們在正常值的上下起伏中潮起潮落。呼吸仍不很順暢的老爹,卻似乎是風暴中的颱風眼,總是那麼平靜坦然。他不舒服的時候會告訴醫生,但是從來沒有驚慌失措。直到生命的最後時刻都保持著冷靜,這或許就是一個情報工作者和普通人之間的 「不一樣」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臨沂保衛戰立功,降日成漢奸,蔣竟諒其苦衷合影,晚年開餐館度日
第一位因戰功獲得青天白日勳章的國軍軍官,迷惑日軍引得西方注意
復辟失敗後的張勳去了哪兒?不再過問政事,搞投資晚年生活滋潤
中國戰場為何很少將日軍拖入巷戰,進行近距離拼殺?

TAG:國家人文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靜靜地生活,不與人有太多的角逐,只為著生命的安穩
趙麗蓉生命的最後時光,她想要安樂死,死之前也說出了一生的遺憾
狗狗的生命是短暫的,一定要珍惜在一起的時光!
每一天都可能是我們生命中的最後一天,對於野生動物,也是
生命的價值就在於他的一次性,你永遠沒有後悔的餘地
他們一直在保護生命最後的體面
對生命的最佳回應,是生活的很快樂
「能適時放下,亦是對生命的呵護
氣和血都是生命的重要載體,兩者缺一都會加快衰老,有了這些癥狀一定要及時補血
生命最後一刻的感覺,說的太像了(生命無價,好好珍惜吧!)
趴著跪著的醫生們,生命的最高峰不是向上,而是向下
用心對待生命中的每一天,讓生活,變得更美好
活著就是對生命最好的意義
你的生命里,還存在那些可能?
老鼠界的「影帝」,生命的最後一刻依然沒有放棄自己的表演!
生命真的很脆弱,活在當下要珍惜
不要羨慕別人的生活,做好自己,在生命的路上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能給生命帶來光明和生機的覺知,是我們每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潛能
狗狗也是一種生靈,一條活生生的生命,怎麼忍心將它們送到餐桌上呢!
對待生命要認真,對待生活要活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