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青蒿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青蒿

青蒿/qīng hāo

ARTEMISIAE ANNUAE HERBA

上一期: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茵陳 | 第 228天

中藥速記

來源

本品為菊科植物黃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乾燥地上部分。

產地

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

採收加工

秋季花盛開時采割,除去老莖,陰乾。

性狀鑒別

本品莖呈圓柱形,上部多分枝,長30~80cm,直徑0.2~0.6cm表面黃綠色或棕黃色,具縱稜線;質略硬,易折斷,斷面中部有髓。葉互生,暗綠色或棕綠色,捲縮易碎,完整者展平後為三回羽狀深裂,裂片和小裂片矩圓形或長橢圓形,兩面被短毛。氣香特異,味微苦。

性味歸經

苦、辛,寒。歸 肝、膽、腎經。

性能特點

本品苦寒清泄,辛香透散,主入肝、膽,兼入腎經。既退虛熱、清肝熱、涼血熱、除瘧熱、解暑熱,又透陰分伏熱、透營熱、透表熱。虛熱、實熱兩清,兼表也可投用。

功效

退虛熱,涼血,解暑,截瘧。

主治病證

(1)陰虛發熱,骨蒸潮熱,虛熱兼表。

(2)熱病後期之夜熱早涼,或低熱不退。

(3)血熱疹癢、吐血、衄血。

(4)瘧疾寒熱。

(5)暑熱外感,暑熱煩渴。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2g, 不宜久煎;或鮮品絞汁。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干品煎湯洗。

使用注意

本品苦辛而寒,故脾虛腸滑者不宜服。

藥理

本品有抗菌、抗病毒、抗症原蟲、抗炎、調節免疫功能、解熱、鎮痛、抗腫瘤、祛痰、鎮咳、平喘等作用。

青蒿的故事

明代李時珍用青蒿節間的蠹蟲搗和硃砂、汞粉各五分,丸如粟粒大小,1歲1丸,乳汁(別名為生人血)服,其治療小兒急慢驚風「效不失一」。

為此李詩曰:

一半硃砂一半雪,其功只在青蒿節。

任教人死也還魂,服是需要生人血。

「美譽千載留故里,丹心一片暖桑梓」是對浙江秀水醫術精湛、醫德高尚的名醫錢經綸(字彥臞)的讚揚。錢經綸乃康熙年間浙江秀水人,一年隆冬臘月,冰天雪地,一人病,寒熱不已,久治不效。後謂錢氏,細察辨證,獨言伏暑而病。眾醫愕然,暑從何來。錢云:「諸公不信,看我用藥,保管藥到病除。」果然用青蒿一味煎飲而愈,無不稱奇。錢氏治病,按貧富收費,過貧者免,富者多,有厚酬不診之習。

在20世紀70年代的越南抗美鬥爭中,越南軍民感染瘧疾,無特效藥可治,請求中國政府支持,希望找到治瘧疾的新葯。當時在中央的統一部署下,在全國範圍內篩選了幾千種中藥,發現青蒿治瘧效果最好。以此為契機,我國從20世紀70年代後期開始研究青蒿中治療瘧疾的有效成分。在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之後,終於從中找到了與以往結構不同的新的抗瘧有效成分——青蒿素。青蒿素為化學結構中含過氧橋的倍伴萜內酯,具有高效、速效、低毒的特點,青蒿素的發現是抗瘧藥物史上繼喹啉類以後的重大突破,是弘揚祖國醫學的一大成就。

馬王堆漢墓絲帛中已載「青蒿治瘧」。葛洪《肘後備急方》記有:「青蒿一把,以水三升漬絞取汁盡服之,治寒熱諸症。」

猜一猜這味中藥是什麼?

請在留言處寫下您的答案!

——END——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蒿 的精彩文章:

鬼骨針固本正源茶PK諾貝爾獎之「雙氫青蒿素」
負離子水、松花粉、青蒿餅是高科技保健品?別買,沒什麼用

TAG:青蒿 |

您可能感興趣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青黛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蓽茇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鹿茸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瓜蔞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稻芽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半夏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赤芍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薤白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花椒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土鱉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乳香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僵蠶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白薇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甘遂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大薊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虎杖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石韋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薄荷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牛膝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水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