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子文化老子思想與養生

老子文化老子思想與養生

老子是公元前五百多年中國春秋戰國時代有名的哲學家、思想家,對養生,特別是養生哲學,提出了不少可貴的見解,對後世醫學、養生學、哲學、氣功的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他的一套養生哲學,後來被中國道家養生派幾乎全部繼承了下來,並把老子奉為道教的開山鼻祖,奉為神仙,還製造了不少神話。

老子的養生哲學,大致有下列幾個方面。

一、清心寡欲

老子說:「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這就是說,災禍莫過於不知足,罪過莫過於貪得無厭。人若是見什麼就想要什麼,那「罪」和「禍」就要臨頭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他又說:「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這句話的意思是,虛榮和生命,哪個更親切?生命和財產,哪個更重要?獲得和喪失,哪個更有害?因此,過分貪愛,必造成更大的破費,貯藏得愈多,必然損耗得愈多,而知足,就不會遭到困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遭到危險,而可以長久安全。他這句話的中心意思就是:你要得到什麼,就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代價,貪得無厭必然會使人身心精力消耗過度,從而有損健康,縮短生命。他認為這是不合算的,把這叫做「益生日祥」,意即貪求生活享受,就叫做災殃。

所以,老子一再強調要「見素抱樸,少私寡慾」。意即要外表單純,內心淳樸,減少私心,降低慾望。他又說要「不貴難得之貨」。即不要看重稀有的物品,而要「為而不爭」,即做什麼都不要和別人爭奪,以免造成精神緊張為害身體。

二、強調守中

老子說,「多言數窮,不如守中」。意即言多必行不通,還不如保持適中。他還說「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意即狂風刮不到一個早晨,暴雨下不到一個整天,所以還是守中好。

老子反對逞強。什麼叫逞強?他說「心使氣曰強」。即慾望支配精氣叫做逞強。所以,他指出:持而盈之,不如其守中好。所以,老子認為該「去甚,去奢,去泰」。意即應該去掉那些極端的、奢侈的和過分的東西。他要求做到「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意即要做到方正而不顯得生硬勉強,有棱邊而不至於把人劃傷,正直而不至於無所顧忌,明亮而沒有刺眼的光芒。這就是說,做任何事,都要守中,都不要過,這樣自己才不受損失。

不這樣做會怎麼樣呢?他說:「強梁者不得其死。」意即強暴的人不得好死。又說「致數與,不與」。意即追求過多的榮譽反而沒有榮譽了。所以,他認為最好是「不欲碌碌如玉,躊躇如石」。即最好既不想做什麼高貴的美玉,也不做下賤的堅石,結論還是守中好。

老子的這個見解,二千多年來一直被歷代養生家所繼承,發展。如中國大養生家陶弘景(456—536)就說過:「莫大憂愁,莫大哀思,此所謂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壽也」。儒家董仲舒也說:「能以中和養身者,其壽極命。」

三、靜以養生

老子在闡述其政治、哲學見解時,同時非常豐富、細微、深刻地描述了做靜功(即坐禪或靜坐)時的體會和感覺。有人說,老子可能是由於做靜功時深得其奧妙和美不勝收,才想用這種觀點治國安民,提出了一整套政治、哲學觀點。這種看法,雖屬中國氣功界部分人的看法,但確有一定道理。

例如,老子說,「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這句話的意思是,盡量使心靈虛寂,要切實堅守清靜;萬物都在生長發展,我觀察它們的循環往複:事物儘管變化紛紜,最後各自回到它們的出發點;回到出發點,叫做「靜」。這成了後世中國氣功家經常引用的最古老最經典的練功訣竅。

我們都知道,靜功練得好,會使人舒適無比,妙不可言,美不勝收。這種感覺非一般不練靜功者所能體會到。而老子體會到了,不僅體會到了還寫成文字留傳下來,堪稱難得。例如,他說「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有精甚真,其中有信。」這句話的意思是,「道」這個東西,沒有固定的形體,它是那樣的恍惚啊,恍惚之中卻有形象;它是那樣深遠冥昧啊,深遠冥昧中卻涵有極細微的精氣,這極細微的精氣最具體,最真實。他把練功入靜後的美妙感覺,描述得無以復加。

他又說:「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這句話大意是說,人經常可以從無形處看到萬物的微妙,經常從有形處看到萬物的終極,這兩者(有形和無形)各不同,實出一源,都很深遠,極遠極深,它是一切微妙的總門。可是,怎樣才能觀察到這些奧妙呢?他認為,只有「專氣致柔」(專心守氣,致力柔松)和「滌除玄覽」(消除雜念,深入靜觀),才能做到。用氣功的術語來說,就是意守丹田,靜到妙處,想著丹田可以看其微妙,不想丹田可以看到其終極,千變萬化,玄妙莫測。這正是靜功入靜的寫照。可以設想,老子若非練靜功深有體會,他是描繪不出這樣的細微的。

老子不僅對靜功深有體會,而且也提出一套練靜功的方法。例如,他說「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這意思若從氣功或靜功角度來理解,即為消除雜念,意守腹部,削弱慾望,強健筋骨。當然,老子要把這種主張推廣到治國治民,讓人人都如此(「常使民無知無欲」),那當然是不可能的,但在做靜功時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歷來為氣功家所重視。

怎樣才能入靜?老子指出要「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意即要塞穴竅,關上知識的大門,不露鋒芒,超脫糾紛,以便入靜。這可說是中國氣功消除雜念、引導入靜的最好的法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化寶典 的精彩文章:

TAG:文化寶典 |

您可能感興趣

老子養生丨老孫辟穀
老子的養生之道
老子「修德養壽」的養生理念
老子思想與孔子思想的主要區別
老子教我們的人生智慧
老子、孔子的前世化生
老子管窺·老子思想的源頭在哪裡?
從孔子和老子論道,一窺老子的思想
老子他說 老子吃癟
老子為什麼叫為老子?
跟著老子和莊子學習人生智慧
儒道人生哲學有何不同?孔子貴仁老子貴柔,莊子遊戲人生
孔子問禮於老子
老子他說 太上老君與李老子
老子的故事:論養生
老子他說 漢文帝善用老子的法寶
《老子三寶》修道養生精髓。
老子為兒子示範教育孫子
一文看懂儒道人生哲學 孔子貴仁,老子貴柔,莊子逍遙遊
非洲奇葩子承父妻習俗:老子走了兒子立馬娶了老媽變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