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都有哪些經典的謠言
莎士比亞曾說,謠言是一隻憑著推測、猜疑和臆度吹響的笛子。
人們編造謠言,或為了八卦趣味,或為了抹黑某些人,或為了抬高某些人。歷史就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今天你給她戴一朵花,明天也可以給她潑一盆水。
這些歷史上經典的謠言,你知道幾個?
一、被冤枉的朱元璋
相信我們都聽過一首《鳳陽花鼓》:
自從出了朱皇帝,
鳳陽本是好地方,
十年到有九年荒……
可是啊,事實上歷史上的鳳陽本來就是個天災特別多的地方,經常鬧水患旱災,不然朱元璋小時候也不至於怕餓死了去當和尚。
而朱元璋當了皇帝以後呢,當然要建設家鄉呀,所以鳳陽人民得到了很多實惠,又是把富人移民到鳳陽,又是修水利減賦稅的,鳳陽人民從此過上了小康生活。
只是到了清朝,統治者當然不會對這個前代的龍興之地多少政策優惠,所以水災又開始頻繁鬧騰,人民又回到了明朝以前的水深火熱,鳳陽人民不敢罵清朝皇帝,只好把氣撒在朱元璋這個冤大頭上了。
這首罵朱元璋的鳳陽花鼓,其實是在清代乾隆時期才開始流行的,並且一直流行到了今天。朱元璋就這麼替清朝皇帝背了鍋······
二、愛因斯坦不是學渣我們小時候應該都在課本或者各種課外書上看到過愛因斯坦鍥而不捨做小板凳的故事吧,好像我們印象中的愛因斯坦,小時候不但是個動手能力極差的弱智兒童,而且還是個考試只能考五六分的學渣。
的確,他的成績單上基本上全都是5分和6分,甚至還有3分的課程,不過啊,要知道愛因斯坦他是在瑞士上的高中,瑞士的學校考試滿分就只有6分呢······
愛因斯坦的成績單
人家真的不僅不是學渣,還是個多門課程滿分的超級大學霸!
天才真的天生就是天才的,哪裡有長大後突然開竅基因突變的事情!
三、青島的下水道
青島很少發生城市內澇,因為青島有百年前德國殖民時期建造的下水道系統?
似乎每到雨季國內哪個城市發生了水澇,朋友圈裡就會出現各種轉發這樣的言論。
這則故事裡還有一個極具感染力的細節:德國人為了以後方便更換零件,還在下水道里配置了備件齊全的小倉庫(也有的版本是油紙包)。100年後,中國人還能聯繫到當年的企業,而他們也「不負眾望」地告訴了中國人備件的位置。
於是啊,大家都在誇讚德國人的嚴謹和認真,抨擊現在國內的各種劣質工程。
是啊是啊,這樣高質量的工程,除了全世界最嚴謹的德國人,還有誰造得出來?
然而事實卻是,青島市現存的還在使用的下水道,基本上跟德國人沒什麼關係。當年德國人在青島造的管道,今日現存的已經不到三公里了,而青島的下水道,總長將近3000公里。
所以,青島的下水道這麼給力,是因為什麼呢?為什麼國內其他城市的下水道都是垃圾工程,只有青島一枝獨秀?
其實吧,這還是得歸功於青島的地形。畢竟青島是丘陵地形,西高東低且三面環海,每當下雨,雨水很容易就順坡流向大海了。
當然,青島確實借鑒了德國的下水道排水設計理念,但這與德國製造完全是兩碼事。
四、朱自清之死
晚年朱自清有一件事為人稱道,就是"不領美國救濟糧"。
毛主席在名篇《別了,司徒雷登》中這樣寫道:「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許多曾經是自由主義者和民主個人自由者的人們,在美國帝國主義者及其走狗國民黨反動派面前站起來了。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願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
然而,由偉人蓋棺定論的朱自清,不願領美國救濟糧是真,但餓死卻是假的。事實上,他1948年因胃潰瘍病逝於北平,死前還在日記里屢屢提到因為貪吃、吃太多而胃疼。
當然,他會得胃潰瘍這種毛病,也是與他的生活顛沛流離有關的,他拒絕領美國救濟糧這一件事,也是很有氣節並且值得後人尊敬的。
五、斑羚飛渡
小學的時候課本里有這樣一篇文章:「一對對斑羚凌空躍起,在山澗上空畫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繚亂的弧線。每一隻年輕斑羚的成功飛渡,都意味著有一隻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
七八十頭斑羚被獵人逼到了懸崖邊,為了種族的生存,在一頭雄斑羚的帶領下,年老的斑羚甘願犧牲自己做年輕斑羚的墊腳石,幫助它從懸崖的一頭跳到另一頭去。
這個故事很感人,也很深刻,然而事實上是,斑羚是一種非常沒有組織性和紀律性的動物,雄性斑羚更趨向於單獨活動,通常不會有幾十頭地成群結隊的在一起出現,最多也就十頭而已,當遇到危險的時候,第一反應會是各自逃生,而不是犧牲自我。
六、魚的記憶只有七秒
魚只有七秒的記憶,所以即使身處在狹小的魚缸之中,它也能很快忘記自己生存的天地有多大,繼續愉快地游水。
是這樣嗎?真相是,魚的記憶才不是那麼短呢!
幾乎所有關於魚類的研究都說明,魚的記憶都可以到達一個月或者更久,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已經有人研究金魚的記憶能力了。科學家訓練魚躲避電擊,金魚可在至少一個月的時間裡記住躲避電擊的技巧。
不過一個月,好像還是有點短啊,感覺魚的智商受到了侮辱~
七、愛迪生的名言
小時候我們都讀過愛迪生的那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大家開始盛傳這句話還有後半句:但那1%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然而,小編翻遍了各種英文資料,也沒有找到那後半句,愛迪生是美國人,怎麼可能他說的話有中文流傳卻無英文原版呢?所以這後半句,只能是國內某些吃瓜群眾編出來的啦。
小編找到的維基百科裡愛迪生這句名言的原話是這樣的:
None of my inventions came by accident. I see a worthwhile need to be met and I make trial after trial until it comes. What it boils down to is one per cent inspiration and ninety-nine per cent perspiration.
翻譯:我沒有一項發明是碰巧得來的。當看到了一個值得人們投入精力、物力的社會需求有待滿足後,我就一次又一次地做實驗,直到它化為現實。這得最終得歸於百分之一的靈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年輕的愛迪生
雖然很多所謂的名言後半句其實都是網民們自己編出來的,不過莊子那一句倒是真的被寫在《莊子》里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八、漢惠帝娶了外甥女?
各種影視劇和野史秘聞里似乎都有這樣的說法:呂后當政之時,為了鞏固呂家的勢力,親上加親,讓兒子漢惠帝劉盈娶了她妹妹魯元公主的女兒張嫣,也就是舅舅娶了外甥女當皇后。
然而,這種說法其實是錯的,首先,張皇后名張嫣只是後人附會,其次,惠帝劉盈和張皇后並沒有血緣關係。
謠言的來源,是東漢班固所著的《漢書》,那麼官方的一本史書,也會造謠么?
《漢書》里是這樣寫的:「孝惠張皇后。宣平侯敖尚帝姊魯元公主,有女。惠帝即位,呂太后欲為重親,以公主女配帝為皇后。」
但其實,在司馬遷的史記里,關於張皇后的身份卻是這樣記載的:「呂后長女為宣平侯張敖妻,敖女為孝惠皇后。」
在史記里,張皇后只是被稱為「敖女」而非「公主女」,但一般說來,在史書里,如果是皇家子嗣,一定會點明是「公主女」或「呂后外孫」的,張皇后只是「敖女」,那麼一個很大的可能,她只是張敖姬妾的女兒,與魯元公主並無血緣關係,自然與劉盈也沒有血緣關係了。
很有可能,是班固在寫漢書的時候,想當然地認為張敖的女兒就是魯元公主的女兒了,才有了後世的以訛傳訛。
否則,在漢朝,皇帝娶外甥女這樣有違人倫的事情,怎麼可能不被眾臣反對呢?在後來曆數呂雉罪狀之時,連親兒子死時不哭這樣的罪狀都寫出來了,卻沒有一條說她違背人倫以甥嫁舅的。
司馬遷著史十分講究,字句斟酌,如果張皇后是公主女,不可能不寫出來。
民間傳說還有所謂魯元公主攜女兒張嫣進宮還得到劉邦和戚夫人喜歡等情節,則是出自晉朝人創作的小說《漢宮春色》,更不可信了。
何況,後來呂家滿門被滅,張皇后卻得以在亂局之中存活,「唯獨置孝惠皇后居北宮」,相同身份的漢少帝皇后(呂祿之女)卻在亂流之中失去音信,很有可能遇害,更加說明張皇后不是呂家血脈,非惠帝外甥女,才得以保住性命。
九、伏爾泰:我沒說過
又是一個編造名人名言的,這次的主人公是伏爾泰。
「我並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力。」
這句話流傳十分之廣,甚至在伏爾泰的祖國法國也被奉為至理名言,奉為言論自由的寶典。但事實上,這句話是個英國作家編造的,那位女作家的名字叫伊夫林·比阿特麗斯·霍爾。她在出版於1906年的一本題為《伏爾泰之友》的書中引用了這句話。後來又在另一本書《書信中的伏爾泰》中再次引用。
不過伏爾泰這句話雖然沒說過,但小編覺得它還是一句至理名言,雖然這句名言不是那麼有名的人說的。
十、泰昌天啟是文盲?
許多人都相信,明光宗朱常洛和明熹宗朱由校是文盲皇帝,說他們倆不受他老爹和他爺爺萬曆重視,沒能受到應有的教育,後來終於當了太子繼而登基稱帝,卻是目不識丁的文盲皇帝。
朱常洛
這話其實是謠傳。首先,皇子哎,皇帝不讓自己的子孫讀書,每天在宮中逗花遛鳥,可能嗎?即使他是個不受寵的皇子?
要知道,朱常洛二十歲被立為太子,他登基的時候,已經39歲了,這19年當儲君的歲月,不讀書識字嗎?不學為政之道嗎?
而朱由校一出生,他爹就是傳說中的太子,皇孫會連讀書的條件都沒有?皇室嫡系子弟,肯定都會接受第一流的教育,這一點是無庸置疑的。朱元璋早就把皇子皇孫們接受教育這件事情弄成祖宗成法啦。
朱由校
朱由校自己就說過:「朕在宮中,每日披閱文書,覽誦經史及祖宗訓錄,兼時事憂勞,何有多暇?」他能批文書讀經史,說他是文盲,只是惡意謠傳罷了。
十一、慈禧向全世界宣戰?
《走向共和》里有這樣一段激蕩人心的表演:
然而事實上,慈禧壓根就沒有向各國宣戰過。
這裡說的宣戰,是符合國際法的正式宣戰,比如1941年中國對日本宣戰,但在1941年以前,中國已經與日本有了多次會戰了。同樣,當年抗美援朝的時候,志願軍與美國在半島上打得熱火朝天,兩國也沒有宣戰。
所以,晚清的時候,清朝雖然被列強打成那樣也進行了多次的反抗,也並沒有對列強宣戰,所以李鴻章才能在後來的北京談判的時候據理力爭,爭取到了賠款而不割地。
慈禧:我膽子沒那麼大。
十二、牛頓沒那麼閑
有好多傳言說,牛頓在26歲以前就幾乎完成了他在物理界的所有發現,譬如二項式定理,微積分,運動三大定律,引力定律都是他在上大學的時候完成的,剩下的人生都玩命的在黃銅里煉金子,還有膜拜上帝。
牛頓對此表示:呵呵。
來看看牛頓後來還幹了什麼吧:
數學:1699年(56歲),與萊布尼茨進行微積分學論戰 ;1704年(61歲),完整解釋了微積分。
光學:1670年到1672年(27-29歲),研究了光的折射;1671年(28歲),出版了自己的光學筆記;1675年(32歲),出版《解釋光屬性的假說》;1704年(61歲),著成《光學》。
力學:1679年(36歲),重新回到力學的研究中:引力及其對行星軌道的作用、開普勒的行星運動定律、與胡克和佛蘭斯蒂德在力學上進行討論;1684年(41歲),著成《物體在軌道中之運動》;1687年7月5日(44歲),出版《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也就是運動三大定律)
神學雜談:1690年後,(47歲),寫了很多處理聖經的文字解釋的宗教小冊子。在他發給約翰·洛克的一個從未發表的手稿中,他質疑了三位一體的存在性。
皇家鑄幣廠監管:1696年後任職(53歲),1698年6月到1699年聖誕節間引導了對200名證人、告密者和嫌疑犯的交叉訊問,整肅金融環境;國王法律代理人的身份與威廉·查洛納對質鬥爭;推進1717年通過的安妮女王法案,創立了在金幣和銀幣之間的聯繫,非正式的把英鎊錢幣從銀本位轉移到了金本位。
1705年(62歲),安妮女王授予牛頓爵士身份,牛頓是第二個被授勛的英國科學家,第一個是弗蘭西斯·培根。
牛頓的確年輕的時候就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可是他年紀大了以後也並沒有整天無所事事煉金子啊,雖然他真的挺財迷。
許多謠言,或許來源於成王對敗寇的抹黑,或許來源於百姓對上層統治者的不滿,或許來源於街頭巷尾的八卦閑扯,或許只是史家的一個小筆誤,歷史的真相往往湮沒於塵埃之中不聞,要尋找真相辨別真偽不容易,別再被謠言牽著鼻子走啦!
※我今生坐過最貴的車,是爸爸的肩膀
※將軍被腰斬,年輕妻子帶幼兒流放邊關,靠什麼熬過20年…
※吃泡麵的命,操紫禁城的心,一介草民真保衛了東北台灣,還抽空生了個國寶級兒子…
TAG:歷史教師王漢周 |
※這些廣為人知的歷史典故,背後的真相卻是經典的謠言!
※有哪些流傳已久的「歷史真相」,其實是謠言
※肝炎的謠言有多少,我們來看看這些無知的謠言
※歷史上這些謠言成真了
※網路上那些廣為流傳的歷史謠言,這些年被騙的好慘
※謠言何時休?這些關於汽車輪胎的謠言有沒有你熟悉的
※我國歷史上這些耳熟能詳的謠言,大家肯定也曾經相信過
※這些歷史謠言為什麼有很多人相信?
※歷史上那些被以訛傳訛的謠言!雖然是假的,但至今卻還很多人相信
※這些廣為流傳的歷史真相其實是謠言,最後一個到現在還有人信
※有哪些普通大眾深信不疑的謠言?
※古代謠言的那些事兒
※清朝史上三大謠言,流傳至今還有人信,這其實是一種悲哀
※這些都是近期最大的謠言,你們知道嗎?
※揭秘海鮮界流傳甚遠的謠言,原來這些都是假的…
※看看歷史上那五條謠言,秦始皇並沒有統一天下
※你曾經深信不疑的新聞其實都是謠言,你被哪個欺騙了
※謠言,這些都是謠言!樂山這近半年的謠言,太坑人了!
※關於肝病的謠言有哪些?你知道幾個?
※史上最牛的造謠者!闢謠都沒用,暴雪無奈只好做個關卡讓謠言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