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矽谷:以「技術洞見」發展的創新產業體系

矽谷:以「技術洞見」發展的創新產業體系

來源:西財智庫(ID:SWUFE-INSTITUTION)

【編者按】 美國的核心競爭力究竟在哪裡。法律體系?社會制度?軍隊戰力?抑或美元的世界結算貨幣主導地位?還是其俯瞰全球的人才實力?筆者認為,美國的核心競爭力是上述若干要素之總和,是諸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卻集中凝練在其優質的大學資源中。而大學實力的邏輯延伸是美國「笑傲江湖」的創新實力,也是其軟實力的集中體現。美國大學之大乃其大國之大淵藪。2017年四、五月間,西南財經大學西財智庫與成都高新區成立課題聯合調研小組走進美國大學和矽谷,采其創新之薇、摘其智慧之芒,以饗讀者。

談矽谷的產業不能局限於談論矽谷當前有多少巨量企業,以及其每年所創造天文數字一般的產值,或者從管理之道窺視其存在、發展和可持續創新的本質。就矽谷或灣區(Bay Area)而言,Industry一詞在西方的表達體系里是「工業」,而「產業」一詞更多出現在東方的表達體系中,卻隱含著完全不同的哲學思想。美國人在經濟領域更加信奉哈耶克或者弗里德曼提出來的完全市場理論,即古典供給主義那一套,凱恩斯的宏觀經濟理論只有在戰爭或者經濟危機時才會被提出來,平日里政府負責好執法、維護市場秩序、完善城市或鄉村空間規劃、修路築橋、車輛審核等,總而言之給納稅人做好服務就行。而美國的工業體系或者灣區的工業體系是由一個個大小各異、形態各異的公司所組成,這些企業的成長壯大或者衰退消亡都是按照市場生存法則進行,資源的配置方式完全按照市場的邏輯和技術演變的邏輯運轉,政府對工業體系或者對市場的最大幹預都集中在稅收領域從而形成制度的干預。矽谷是世界上最高層次的人才扎堆的地方,這些聰明絕頂的人才在這裡激烈競爭也攜手合作,人不甘於平庸,他們要用天馬行空的創意和紮實的技術實力去描繪他們的人生,因此企業就了有發展的內生動力。而且天才的人本身是不屑於讓錢作為其人生的價值尺度,貨幣只是一種數字,只有創投機構在估值或者獲取回報的時候才會關注這些財務的數據。

技術本身就具有價值,頂尖的人才以技術、以經營管理水平以及發展效率為標準相互競技,技術在怎樣的段位就有相應的價值進行匹配,人的價值也一樣。埃里克.施密特就在《重新定義公司》一書中寫道谷歌的兩位創始人就曾提道:「谷歌幾乎所有的成功產品都是由堅實的技術洞見作為基礎的,而那些不盡如人意的產品則大多缺少技術洞見的支持。」很難想像,類似谷歌這樣的偉大公司竟然很少做市場調查,也極少做競爭者分析,除了幾位創始人和高級董事幾乎沒人討論長遠戰略規劃的問題。從上到下,大家關注的關鍵點只有技術洞見、可實現的技術、功能和產品。在任何一個新技術或產品計劃被提出時,所有人都會習慣性提問:創造這些新功能、新產品或是新平台,其背後的技術洞見(Technique Insight)是什麼?

所謂技術洞見是指:將創新的方式應用於科技研發或設計,以使得生產成本的顯著降低或產品功能和適用性的大幅提升。依靠技術洞見生產出的產品,可以與同類競爭產品拉開顯著差距,且無需大肆宣傳也能讓消費者感受獨一無二的魅力。

從技術洞見的標準來看,很少有技術洞見可以信手拈來,絕大多數情況下,技術洞見都來之不易;一心想掙快錢的公司絕不會費力不討好的去尋求技術洞見,多數企業也不願意以技術洞見作為企業戰略的基礎,而是運用傳統MBA模式依據邁克爾.波特所提出的企業最利條件來做決策,並利用最有利條件擴張到鄰近市場。當然,如果企業已經足夠成熟,技術和產品迭代也遭遇瓶頸,傳統管理工具是行之有效的。但以科技和產品迭代為基礎的公司僅僅依靠優化財務表單或削減成本等傳統手段絕對無法引領市場,也會與最優秀的創新型人才擦肩而過。創新或者尋求技術洞見對大多數企業家來說都是痛苦的過程,要達到這樣的目標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人才和資源的投入,也需要面對更多不確定性的未來,相比較而言,將企業高層送到MBA課堂上要容易得多。但這也恰恰解釋了為何真實生活中,以技術洞見為決策依據的獨角獸公司十分難尋,但平庸的企業卻隨處可見。

但矽谷之所以與眾不同就在於,這裡絕大多數叫得上名或叫不出名的科技公司都以技術洞見作為其決策、發展最重要的依據;類似英特爾、谷歌、IBM、Facebook等已經成為行業龍頭的跨國企業如此,名不見經傳的初創企業也是如此。「以技術洞見作為驅動要素的初創企業成為獨角獸公司的幾率比依賴其他資源和競爭優勢的企業要高得多。20世紀90年代大部分美國高科技互聯網企業的原則大相徑庭,用基於技術洞見的創新方式解決重大難題,優化規模而非收入,讓能影響每個人的優秀產品帶動市場增長,時至今日,這些原則仍是互聯網時代企業成功的基本指南。」谷歌前任CEO埃里克.施密特這樣寫道。

1.人工智慧——趨之若鶩的技術洞見與突飛猛進的英偉達

5月11日,英偉達(NVDIA)CEO黃仁勛發布了一款針對人工智慧應用的雄心勃勃的新處理器:Tesla V100。作為全球最大的圖形晶元和AI晶元廠商,總部位於加州聖克拉拉的英偉達在加州聖何塞舉行GPU技術大會,並發布了上述產品。

Tesla V100是針對深度學習而打造,Tensor性能可達每秒120萬億次浮點運算。它能夠每秒傳輸300GB的數據,速度相當於時下其它處理器的20倍。該晶元針對深度學習訓練的Tensor浮點運算性能達到去年發布的Pascal處理器的12倍。

黃仁勛指出,深度學習神經網路研究大約5年前開始帶來成果,那個時候研究人員開始利用圖形處理器(GPU)來處理數據,同時利用它們來快速訓練神經網路。自那時起,深度學習技術呈現加速發展。今年,英偉達打算培訓10萬個開發者使用該項技術。

圖1 英偉達位於加州聖克拉拉(Santa Clara)的總部大樓

黃仁勛在1993年創辦英偉達時曾給一位市場分析師打電話,想了解對自己準備在圖形晶元領域創業的建議。這位叫喬恩的分析師後來回憶說:「當時黃仁勛還專門打電話,諮詢關於圖形晶元市場與未來的走勢,我告訴他,這個市場還沒起步且已經亂成一團了,現在已經有將近30家公司,你最好別干這個。」但英偉達還是根據自己的技術洞見,毅然闖入了圖形晶元市場並選擇了當時並不被人看好的正方形成像技術;重視晶元的多功能性,因此選擇了集成遊戲手柄、音效卡等多重功能的思路。但第一款產品並不成功,而且花光了籌措來的第一筆投資,黃仁勛只得勸非核心的員工離職,並許諾將來公司情況好轉了,再聘他們回來。公司的規模也從100多人,一下子變成30多人。在危難時刻,世嘉遊戲公司的700萬美元訂金支撐黃仁勛等到了屬於GPU的時代,結合微軟Win95的功能特點,英偉達在1999年推出全新架構的顯示晶元率先將顯示晶元業帶入GPU時代。從2010年左右,黃仁勛就預見了人工智慧(AI)時代即將到來,並認為AI和深度學習的迅速發展,GPU對處理複雜運算擁有天然的優勢,這也將把英偉達推向人工智慧市場的前沿。

近年來,人工智慧成為了科技界和互聯網行業最熱門的話題,尤其是谷歌開發的人工智慧機器人AlphaGo與世界頂級圍棋職業選手李世石、柯傑等圍棋高手的人機大戰,引起了全球關注。相關機構預測,到2025年,人工智慧市場規模將達360億美元,人工智慧將成為IT領域中發展最快的部分,或引領繼蒸汽機,電力,計算機之後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如今英特爾、谷歌、微軟、思科、AMD等科技巨頭都在研發人工智慧晶元,競爭日趨激烈,但英偉達卻率先讓人工智慧的商業價值落地。當前,基於神經網路深度學習的計算系統解決方案極大推動了英偉達在語音識別、機器視覺、虛擬助手、自動駕駛等領域的發展。在無人車領域,英偉達和包括豐田、特斯拉、奧迪、博世在內的汽車企業廣泛合作,並且已經銷售了大量硬體給特斯拉等車企。未來,豐田將採用英偉達自主研發,每秒能達到30萬億次深度學習的人工智慧平台來開發其無人駕駛汽車。黃仁勛預測,英偉達如果始終能夠提供最好的人工智慧計算平台,就有希望贏得大多數生意,GPU終究會成為每個用戶的標配。

圖2 英偉達基於圖像處理晶元技術和神經網路人工智慧技術開發的無人駕駛計算平台

數據顯示,英偉達2017第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48%,其總市值已超過750億美元,業績暴漲源於其數據中心GPU業務增長強勁,第一財季的數據中心業務收入翻倍至4.09億美元。受利好消息影響,5月11日,英偉達的股價大漲17.83%,近期股價連番刷新歷史新高。2016年全年,英偉達股價大幅上漲300%。

埃隆.的XSPACE與TESLA:用造火箭的方法造汽車,用造汽車的方法造火箭——本質思考(Principle Thinking):道生一、一生三、三生萬物的關鍵

說到矽谷的工業體系,埃隆.馬斯克是個不可以忽略的人物,因為他在短短20年的時間內,憑一己之力就創造了一個涵蓋互聯網、交通、汽車製造、航空、新能源和環保等領域的工業體系。1995年,物理系畢業生馬斯克被當時炙手可熱的互聯網公司網景Netscape拒絕後,和好朋友Kimbal一同創辦了基於地理信息的美食分享網站Zip2(類似大眾點評)。4年後,Zip2被康柏(Compaq)以3億美元收購,馬斯克個人收穫2000萬美元。馬斯克馬上把賣掉Zip2獲得的收入投入到在線支付領域,和彼得.蒂爾(Peter Thiel)和馬科斯.列文治(Max Levchin)一同創立了Paypal,並成為了Paypal牛人幫成員之一。天才扎堆的好處是Paypal在在線支付領域很快就形成了絕對的技術領先地位,但問題是當意見不統一時,幾乎不可能達成一致。隨著Paypal的成長,馬斯克越來越感受到天才扎堆且擁有平等控制權時,彼此之間不再是互補而是羈絆。當2002年,Ebay以15億美元完成Paypal的收購後,馬斯克毅然選擇套現1.8億美元,並開始下一段的冒險之旅。彼得.蒂爾隨後也離開Paypal,搖身一變成為投資人。

埃隆馬斯克的興趣從來不是賺錢,而是當一個實用至上的物理學家。2002年下半年,馬斯克和一幫厭倦NASA緩慢官僚制度的火箭專家開始創業,創辦SpaceX開始了他最瘋狂的冒險之旅。資深矽谷科技記者阿什利.萬斯在《矽谷鋼鐵俠》一書中寫道:「馬斯克是狂熱的太空迷,對太空思考越多,馬斯克越意識到探索的重要意義。他感覺大眾好像已經喪失了對未來、對太空的雄心和希望。人們可能會覺得探索太空是一件浪費時間和精力的事情,因此馬斯克遭受了很多流言蜚語甚至是侮辱,但馬斯克毅然非常真誠地思考太空旅行這件事情。他希望激發大眾的興趣,重拾對科學、探險和技術創新的熱情。」在對火箭發射技術進行深刻研究後,馬斯克和團隊認為火箭發射和回收並沒有想像複雜和昂貴,因此SpaceX開始著眼於廉價的火箭發射技術,讓發射火箭也可回收重複使用,而最終目標是移民火星。2004年,SpaceX正在技術攻堅之時,打通「任督二脈」的馬斯克投資創立特斯拉,開始做電動汽車。馬斯克不理會什麼叫「創業者要專註」,也用實際行動反駁了這一點。馬斯克堅信電動汽車是汽車業的未來,而自己是這個格局轉變的推進人,對於造車這件事情,馬斯克雖然從未嘗試過正如同他從未嘗試過造火箭一樣,他從車的本質出發認為電動汽車就是「車架+電池+電機」,傳統汽車的閥門、進排氣等複雜的系統統統可以去掉,並且性能更加優異。特斯拉的策略分為三步走:1、超高性能酷炫但是受眾小的電動跑車Tesla Roadsturb);2、高性能的中等汽車Tesla Model S 和 SUV Model X);3、大眾化的經濟型電動汽車 Tesla Model 3。2006年,馬斯克的兄弟創立太陽城公司(Solar City),用太陽能來解決美國普通家庭的能源問題。馬斯克非常認可這種理念,並投資成為太陽城的最大股東。2008年,SpaceX終於造出火箭,試射了三次,可惜在到達軌道前皆爆炸。此時,SpaceX的資金只夠支持最後試射兩次。同期的特斯拉也進展不順,路測版本遲遲未能面世,有人認為特斯拉將是2007年度最失敗的科技公司。2008年的經濟危機幾乎將馬斯克推到失敗的最邊緣。這裡借用他在Ask me anything里的不過堅持的人生總會有回報,2008年下半年,SpaceX的第四次發射成功,火箭完美地把目標送入軌道從而獲得了NASA12億美元的訂單。之後SpaceX的20餘次發射皆成功,且具備能力將飛行器發布到指定軌道並在使用完後將其返回。SpaceX成為繼美俄中三個大國之後的第四個可以發射和回收航天飛行器的組織。隨後特斯拉的兩款產品Model S和Model X受到全球眾多消費者的喜愛,並一舉佔據了高端電動汽車市場最大份額。同期,太陽城上市,市值一度超過60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太陽能電池板的生產研發企業之一。2015年理論時速超過1200公里每小時的Hyperloop開始軌道測試,「超級高鐵」在理論和實驗獲得成功,一種全新的公共交通方式開始成為現實。

圖3 SpaceX大樓外景

很多人驚訝於馬斯克可以同時參與到如此多創新研究領域並取得成功,而其中任何一項都是很多人窮其一生而無法實現的夢想。馬斯克坦言自己最基礎的思維模式是First principle thinking,即本質思考。他認為按照物理學的基本理論中,任何事物在抓住了它的本質構成和基本邏輯後,就可以以之為出發點向前推導,通過假設+科學實驗的方式去驗證其可行性,如可行就進一步去探索未知和創造未知,也就是道生一、一生三、三生萬物的密碼所在。

2.創新生態體系——偉大產業的孕育土壤

從數據上看,美國灣區擁有僅次於紐約全美第二多的世界500強企業總部,2016年舊金山灣區創造的GDP總量高達7585億美金,高於全球排名17位的經濟體總量。矽谷之所以出類拔萃就在於在這裡誕生了許多優秀的以技術洞見為創新基點,以持續突破(disruptive breakthrough)與創新為驅動的高科技公司。在這些公司背後,總能發現卓越的人物,喬布斯、拉里.佩奇、埃隆.馬斯克、扎克伯格、黃仁勛等。這些全世界最聰明的頭腦從美國東部、南非、中國台灣、拉美等地區都集中在了灣區1.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但究竟是什麼原因吸引了如此多的頂尖人才都來到了同一個地方?是優渥的自然生態環境?還是斯坦福、伯克利等頂尖高校?還是便利成熟的生活環境?抑或完備的法律體系?筆者認為兼而有之,但最關鍵的是矽谷已形成一套成熟的技術評估、技術價值可交易體系;當創新者研發出新的技術或產品時,區域內的風險投資機構可按照一套相對成熟的標準迅速對處於不同成長階段的新技術、新項目和新產品進行價值預估,並完成考察投資,即「千里馬」、「伯樂」都容易找到。矽谷風投機構的主要合伙人大部分都是成熟創業者,通過創業實現財務增值後,轉身成為了創業投資者,如Paypal的彼得.蒂爾是「創而優則投」的典型人物,而且各家風投機構都有專業的投資領域和專業方向。對以技術創新為驅動的創業者而言,可以更加專註地去思考技術、產品的優化和突破以及運營效率的提升,「專業風投在身邊」讓企業在每個發展階段的融資效率和融資成本都比世界其他地方更加具備優勢。

此外,在矽谷除了斯坦福和伯克利這樣培養頂尖科學家、高級工程師和領導者的頂尖高校,矽谷還聚集了一批以就業和技能型人才培養為主導的大學,如索菲亞大學、聖何塞大學和加州科技大學等。如2011年才成立的加州科技大學當前每年就培養50個計算機專業的技能型學生,這樣的學生往往一畢業就能在矽谷的科技公司找到合適的崗位,「公司里既要有總設計師,也要有程序員,我們就專註於培養程序員。」該校華人校長Glen.Qin說道。索菲亞大學聯合創始人Henry則認為其學校就是要「縮短從課堂到工作崗位之間1.5公里的距離。」這樣相對完整的人才鏈讓全球的創業者來到矽谷後都能很便捷的找到所必需的技能型人才,基本上招來即能上手。

總而言之,人才是產業的基石,但一套行之有效的創新生態體系能讓具有開拓和創新精神的人才和企業都發展的更輕鬆一些。

創客總部

創客總部是北大校友、聯想之星創業聯盟成員企業2013年發起,專註實驗室技術投資和孵化,是科技成果變現第一站,專業投資孵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前沿技術與技術精英,提供早期投資、產業鏈業務對接和辦公場地等服務,幫助技術項目和大型企業建立業務合作關係,同時為大型企業引入前沿技術,促進大型企業轉型升級。是中關村創新型孵化器,首批國家級眾創空間。專註投資孵化領域包括:人工智慧、新材料、醫療健康和消費升級等。截至2017年1月,通過評審入孵的項目有275個,有122個項目獲得投資,共獲得11.3億元人民幣投資,單個項目單次獲得最高融資2.3億元人民幣,其中創客總部投資了50個項目。

如果您創業需要幫助

如果您項目需要融資

如果您是大企業想找尖端技術

那就趕快來聯繫我們吧!

創客總部

專註實驗室技術投資、孵化

科技成果變現第一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客總部 的精彩文章:

TAG:創客總部 |

您可能感興趣

區塊鏈技術:文娛產業發展新機遇
新興技術與產業發展變化
技術創新成遊樂業發展新抓手
方太水槽洗碗機榮獲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技術發明一等獎,引領行業創新發展
張維東——擁抱新技術,以實體經濟推動區塊鏈行業發展
科技創新發展的五大環節
毛金明:深度挖掘人工智慧新技術 引領教育科技創新發展
科學技術發展周期和技術發展戰略
雄安新區:實施創新驅動發展 大力發展高端服務業
葉甜春:集成電路產業創新發展 支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上海家化新時代發展關鍵詞:創新、科技、生態圈
科技創新,提升傳染病防控能力|中國衛生與健康科技創新發展高峰論壇
中國「彩虹」無人機技術創新目標發布,領跑無人機產業發展
創新牽手轉化,打造醫藥「大國創造」|中國衛生與健康科技創新發展高峰論壇
以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生態城文創產業培育新動能
公共雲如何推動新興技術的發展
「藏地工匠」劉偉:砥礪奮進築匠心,專業創新促發展
技術進步,推動智能建築發展
現代經濟體系構建與新興產業發展
北京:「技術創新行動計劃」收官 為發展高精尖產業加油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