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造反失敗,年輕時千萬不要追求穩定,吳三桂就是血的教訓
1
大偉是一個211學校的畢業生,畢業那年他聽從了父母的建議,響應政府的「大學生村官」號召,放棄了南下深圳去華為工作的機會,回到家鄉成為了一名大學生村官。
這村官一干就是兩年,期間有許多雞毛蒜皮、雞飛狗跳牆的瑣事,也有各種諸如基層維穩、集資修路、請客送禮等上不了檯面的破事。當年滿懷報國熱情的大偉如今有些失落,但更多的是對未來的迷茫。
他在微信上跟我說,胡老師,我現在發現自己當初真是太幼稚了,以為進入體制就進了保險箱,就有一份穩定的工作。現在看看,自己那每月三四千塊錢的工資算什麼呀?當初去華為的同學都已經月薪兩萬了,有的甚至已經打算在深圳買房。想到自己的未來,大偉感覺一片迷茫和恐懼。
我跟大偉說,你現在還沒結婚,沒有家庭責任的束縛,如果覺得現在的工作沒辦法滿足自己對未來的期待,可以大膽地去嘗試。無論南下深圳再去打工還是在家鄉創業,都行。只要去嘗試,去改變就是進步。
他有些憂慮地說,自己也想過去大城市闖一闖,打拚一番,但是自己社保、人脈、組織關係全都在現在的單位,一旦自己辭職,感覺對未來一點把握都沒有。在深圳那樣的城市,別說買房了,以現在自己手裡的存款,連租房都租不了幾個月。而且父母都是農民,如今年紀也都大了,家裡還有一個在生活不能自理的哥哥需要照顧。如今,全家人都靠著自己的一點工資生活,如果自己貿然辭職,要是再找不到合適的工作,那一家人可真要餓肚子了。
見大偉這麼說,我知道談話不會有結果,於是就給他講了吳三桂的故事。
2
公元1644年,失去陳圓圓的吳三桂被憤怒點燃,毅然跟李自成決裂,投降了多爾袞。隨後,吳三桂率軍入關,一路南下剿滅前明勢力。
經過十餘年幾經生死的奮戰,吳三桂終於為滿清政權平定西南,被封為親王,鎮守雲南,兼轄貴州。此外,清廷還賜吳三桂開藩設府的特權,這意味著吳三桂不但擁有位極人臣的親王爵位,還擁有自己的軍事力量和行政班底。也就是說,吳三桂的「平西王」是實封而非虛爵,雲貴兩省就是他的獨立王國。
正因如此,吳三桂也把「平西王」一爵當做自己最大的政治榮譽和政治資本。為了保住和鞏固這個政治資本,吳三桂一直努力地向清廷推薦自己的部將。在吳三桂的一再要求下,清廷擢升其部將王輔臣為陝西提督,李本深為貴州提督,吳之茂為四川總兵,馬寶、王屏藩、王緒等十人為雲南總兵。
至此,在吳三桂看來,雖然自己表面上只控制雲貴兩省,但勢力卻遍布整個西南和西北,再加上廣東的尚可喜,福建的耿精忠,以及台灣的鄭經,清廷絕不敢貿然撤藩。吳三桂的如意算盤是成為割據一方的諸侯,他希望成為清朝的沐英,世襲爵位,世鎮雲貴。
正因如此,為了能當一個割據一方的太平王爺,所以吳三桂在最有機會反叛的時候不反,反而幫著清廷剿滅一個有一個的反叛勢力,就是希望以此換得一個安穩的晚年。可惜,事與願違,當年幼的康熙長大之後,終於還是對年邁的吳三桂動手了。
撤藩的聖旨抵達昆明的時候,吳三桂不反也得反了。
儘管此時的吳三桂已經六十多歲,身體大不如前,穿上戰甲後都無法在馬上坐穩,但好在昔日的部下都還未刀槍入庫,很快便勢如破竹地打到了湖南,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吳軍就已經飲馬長江。只要渡過長江天塹,再聯合其他兩藩的反清勢力,會師北京指日可待。
然而,此時的吳三桂畢竟是一個花甲老人,過慣了穩定日子,不希望再過多的折騰。雖然他打下了南方六省,但面對北方廣闊的平原地區,他並無必勝的把握。況且,他的身體也是一天不如一天,他也不希望這場戰爭曠日持久,早年戎馬生涯的他已經厭倦了打打殺殺,他還是希望能做一個太平王爺,與子孫共享天倫之樂。
因此,儘管一開始佔據了非常好的形勢,但吳三桂卻偏偏犯了戰略性錯誤,始終不過長江。吳軍在長江邊的小城松滋一停就是六年,白白錯失了大好的戰略窗口期。
吳三桂的想法是,與其渡江去博一個不確定的皇帝,還不如當一個安穩的王爺。所以,在吳軍打下長江以南之後,吳三桂就幻想著能跟康熙談判,希望康熙放回兒子吳應熊,與其劃江而治。謀士劉玄初急得跳腳,寫信給吳三桂,反覆力陳渡江北上的重要性,可吳三桂置若罔聞,一門心思想著跟康熙劃江而治然後過安穩日子。
在吳三桂的躊躇和停滯中,康熙得以集中優勢兵力,對尚可喜、耿精忠和王輔臣等反清勢力各個擊破。當康熙逐一消滅了吳三桂的這些盟軍之後,命運的天平開始倒向了清廷,吳三桂更加不敢渡江北上了。
此時的吳三桂已是一個日薄西山的老人,而剛剛二十歲的康熙正值血氣方剛。無論是氣勢還是進取心,吳三桂都無法跟康熙同日而語。其實,這也怨不得吳三桂,畢竟他是與多爾袞一輩的人,跟康熙隔了兩代人,難免就顯得暮氣沉沉。可是,戰場上的廝殺和政治上的鬥爭卻不講尊老愛幼這一套,誰的拳頭硬誰就是爺爺。
最後,康熙下狠心斬了留在北京的吳應熊,決心跟吳三桂死磕到底,吳三桂劃江而治的願望徹底落空。為了鼓舞日漸低落的士氣,吳三桂拖著老病之軀硬撐著在衡州稱帝。然而,此時已經是形勢比人強,前方的軍隊節節敗退,在焦慮和絕望之中吳三桂很快就病逝。
當清軍以平叛者的姿態進入昆明城的時候,吳三桂的孫子吳世璠只能自殺,其首級被押送北京,吳氏一族的其他成員全部被處死,包括尚在襁褓中的嬰兒。如果吳三桂地下有知,不知會作何感想?
3
縱觀吳三桂的一生,有太多的遺憾。
吳軍與清軍的六次決戰,吳三桂勝多敗少,其兵力是清廷的2倍有餘,而且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上都要優越。起兵之初更是勢如破竹,短時間就佔領了長江以南的大半個中國。在如此大好形勢之下,可他只想著過個安穩的小日子,不願意去冒更大的風險,其結局只能是身死族滅。
穩定並沒有什麼不好,但是過於貪圖穩定,只會讓自己喪失進取心,從而在人生的戰場被迫應戰,最後疲於奔命。
吳三桂終其一生都只不過想過一個穩定的日子,可是大環境不允許。一開始是李自成多爾袞逼著他站隊,好不容易靠著浴血奮戰拿到了王爺的爵位,康熙又開始撤藩。在每一次人生的關鍵節點上,吳三桂都是被別人逼著走,都是無可奈何地被動選擇。到最後,好不容易有了跟別人叫板的力量,又想著劃江而治,結果自然是雞飛蛋打。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萬世者者,不足以謀一時。吳三桂只想做一個穩定的太平王爺,結果是身死族滅——這就是歷史血淋淋的教訓。
不要以為「穩定」就是平穩和安定,你現在的平穩就是在絞殺將來的可能,你暫時的安定正是在透支未來的生活。尤其是年輕人,更不要迷信什麼鐵飯碗,幻想著一勞永逸地解決人生事業。吳三桂當年可是跟多爾袞殺馬盟誓過的,結果又怎樣呢?
4
在這個劇變的時代,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
50年代的工人,60年代的農民,70年代的軍人,80年代的個體戶,90年代的白領,00年代的公務員……沒有哪一個群體能永遠吃香,沒有哪一份工作能保你一輩子穩定!
網上有一篇流傳很廣的文章,說所謂的穩定,不過是穩定地窮著。人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只有年輕的時候努力奮鬥,年老了才有資格歲月靜好。
當一個年輕人過分的迷戀所謂的穩定的時候,這就是危險的開始,這意味著他對外部的不確定和對未知的風險感到恐懼。這種恐懼會吞噬他的進取心,成為他人生路上最大的障礙。當一個年輕人因為畏懼海上的風浪而願意待在風平浪靜的小池塘里,時間久了,他會逐漸喪失抗擊風浪的能力和勇氣。
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早就瓦解,我們的人生早就不是什麼小池塘,它就是星辰大海。你很難預測颶風會從哪裡個方向掀起滔天巨浪來,你唯一能做的是在大風還未起於青萍之末的時候,練就一番搏擊風浪的本領。
※娛樂圈流產多次導致不能生育的女星排行,張柏芝第三,第一沒想到
※這些女星開掛了,李宇春這服裝簡直了!網友:就服你!
TAG:中國文化 |
※逼迫吳三桂造反的人,原來只是李自成一手下,可惜陳圓圓無辜遭殃
※吳三桂兵力是大清的兩倍,造反為何還會失敗?其實結局早已註定
※三國後期最悲催的大將,謀略不輸張良,擁兵造反,三天不到就敗亡
※僅因為這兩個人 導致了吳三桂的造反最終失敗
※吳三桂造反打下十多個省,最後卻因這件事而失敗
※吳三桂造反的目的,是恢復漢人江山,為何得不到漢人支持而失敗
※他在,吳三桂根本不敢造反!他死,吳三桂反了,朱三太子冒出來了
※晁錯之死,不是因為逼得七王造反,而是亂起以後的張皇無措
※太子朱標如果沒有死,朱棣不會造反奪權,至少有三點原因
※吳三桂一造反,大半個中國都呼應他,為何最後卻敗在康熙手裡
※吳三桂造反失敗,滿門抄斬,卻漏掉了一人,是誰?最後怎麼樣了
※清朝時期,曾國藩手裡握有三十萬雄兵,為何卻不願造反
※假若朱標沒死,就憑這三點,朱棣也絕不可能造反成功!
※吳三桂造反為何兵敗?不是因為康熙厲害,而是自己的問題
※中國歷史上這3位大臣最忠誠,死的時候百般凄慘,就是不造反!
※被曹丕逼死的三位魏國名將,他們若不死,司馬懿根本不敢造反
※造反十多年,只正式做了一天皇帝,李自成的潰敗為何如此迅速?
※朱棣造反不是因為野心大,而是朱元璋給了他一種水果讓他不得不造反
※朱棣造反時,朱允炆還有一支三十萬的秘密軍隊,為何至死也沒啟用
※朱標不死,朱棣還會造反嗎?朱棣:不了,我要做一名流芳百世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