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報:中國第三代防空導彈是這樣造的
近年來,我國單兵攜帶型防空導彈發展迅速,憑藉穩定的技術性能和優異的實戰表現,在國際上受到廣泛關注。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某總體總裝廠,是國內主要生產單兵攜帶型防空導彈的軍工企業之一。讓我們跟著6月16日出版的《解放軍報》一起走訪這座軍工廠,探尋新型防空導彈一飛衝天背後不為人知的研製歷程。
據悉,該廠是生產前衛系列攜帶型防空導彈的柳州長虹機器製造公司。目前前衛系列已經發展到使用最新半導體技術的前衛-4,而我軍在參加俄羅斯舉行的「國際軍事競賽」中所使用的則是前衛-2。
造中國最好的單兵防空導彈
2002年8月的一天,車臣地區,起飛不久的俄羅斯米-26直升機成了活靶子,被武裝分子發射的一枚導彈突然命中,墜毀後迅速變成巨大的火球,120多名俄軍士兵喪生。這枚威力巨大的導彈,正是SA-7單兵攜帶型防空導彈。多場局部戰爭表明,集體積小、重量輕、隱蔽性好等優點於一身的單兵攜帶型防空導彈,已成為打擊低空飛行目標的有效武器。
近年來,我國單兵攜帶型防空導彈發展迅速,憑藉穩定的技術性能和優異的實戰表現,在國際上受到廣泛關注。去年8月,在俄羅斯舉辦的「國際軍事比賽-2016」中,中國代表隊使用國產某新型攜帶型防空導彈奪得7個參賽國中綜合總評第二名的好成績。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某總體總裝廠,是國內主要生產單兵攜帶型防空導彈的軍工企業之一。近日,記者走訪這座軍工廠,探尋新型防空導彈一飛衝天背後不為人知的研製歷程。
參加國際軍事競賽的中國選手發射前衛-2攜帶型防空導彈
跨代研製,第三代產品「應運而生」
形態各異的導彈樣品、分門別類的影像圖片、精彩翔實的資料介紹……在該廠的展覽館內,記者有幸見到了我國單兵攜帶型防空導彈的「大家族」。
「單兵攜帶型防空導彈自誕生以來,已經發展了三代。」廠長唐衛國介紹,目前他們生產的導彈屬於最新的第三代產品。然而,在歷代防空導彈展示區里,記者卻沒有發現第二代產品的蹤影。「由於第一代產品落後於國外同行,第一代產品停產後我們直接跨代研製出第三代。」唐衛國解釋說。
「相比前期產品,第三代的主要特點是具備了抗紅外誘餌干擾能力。」唐衛國說,他們研製的國產單兵攜帶型防空導彈採用先進的抗干擾技術,能有效對抗多個紅外干擾物。
聽完唐廠長的介紹,記者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近距離感受它的風采。穿戴好防靜電服和鞋帽,記者來到了部裝車間制導艙試驗室,只見導引頭綜合測試平台在高速運轉,發出刺耳的聲響。導引頭,正在模擬各種複雜條件下對「目標」進行跟蹤捕獲。
「這是我們自主研發的綜合測試平台,能夠有效提高防空導彈的精確制導能力。」唐衛國解釋說,它能模擬複雜的強幹擾戰場環境,檢驗導彈的抗干擾和打擊摧毀能力,確保導引頭各項性能參數達標。
跨代研製,說起來輕鬆,做起來很艱難。回想第三代產品攻關的艱苦歲月,負責產品工藝設計的副總工程師顏松(化名)談起了某關鍵部件尾線設計製造的一段經歷——
尾線是防空導彈捕獲目標和實施攻擊的信息通道。從外觀上看,就是幾根超細的金屬線,而細細觀察會發現,尾線都裹著一層薄薄的「外衣」,他們稱之為「尾線穿衣」,目的是實現信息傳輸的及時、穩定和準確。因此「外衣」的材質,必須滿足「既要細,又要結實;既要抗高溫,又要耐低溫」等諸多苛刻條件。顏松和同事們根據設計要求,經過反覆測試,選定了新疆的紗和重慶的棉。為了讓新疆的紗「貼身」穿在髮絲般細的金屬線上,讓重慶的棉裹緊尾線整體,達到緊緻密閉的效果,他們艱苦攻關,最終成功研究出恰當的方法。
「武器裝備的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唯一途徑就是自主創新。」顏松坦言,航天科工人身上都有一股不服輸的精神,經過十多年的艱苦攻關,他們相繼攻克了跨代研製過程中諸多技術難題,第三代單兵攜帶型防空導彈一次性通過試驗檢驗。隨後,該型防空導彈裝備陸軍部隊。
精於毫末,絕不能讓導彈帶「病」出廠
單兵攜帶型防空導彈屬於高科技精密製品,在研發生產和使用過程中,稍有不慎,就會出現質量安全問題。
在該厂部裝車間大樓里,記者發現,大到導彈架構、小至一絲一線,生產工人對各個生產環節都反覆對標檢查,消除一切可能出現的質量問題。
線包是核心部件導引頭內的關鍵零件。線包繞制被稱為「指尖上的芭蕾」。走進線包班,已經從事線包繞制工作25年的班長楊師傅正帶領著年輕的組員們小心地繞制線包,直徑不到0.05毫米的銅芯漆包線在她們熟練細緻的操作下,密密匝匝地繞制在拳頭大小的線圈上。
「每個線圈繞制看似簡單,卻要經過同軸度、位置度等各類技術指標的反覆檢測。」部裝車間副主任姜永武說,為了確保導引頭的性能良好,線圈的誤差不能超過一根頭髮絲的直徑大小。
既然人工耗時費力,為什麼不用機器代替人工操作?姜永武解釋說,使用機器繞制的線圈只能達到檢測標準的較低要求,各項指標都不如人工操作。為了保證成品的高質量,他們對每一個零部件的生產加工都精益求精、力求完美。
在精鉗班,高級技師張明在25倍顯微鏡下對組合件進行去毛刺處理,這項工藝誤差要求控制在1微米以內;在慣性儀錶中心拋光班,技師胡宇對外形比硬幣還小的平板透鏡進行拋光,面形誤差必須控制在0.5微米;在數控車間,綽號「車工一把刀」的技師梁祚慧對連手指甲都夾不起來的插針,一遍又一遍地打磨……
「人工操作雖然耗時費力,但往往能打造出軍工精品。」姜永武說,在他們心中時刻緊繃精品意識這根弦,確保每一個部件符合標準。
面向戰場,提升導彈的實戰效能
去年盛夏,西北大漠。藍方一架靶機高速襲來,並釋放出2枚紅外誘餌彈,紅方射手肩扛國產新型防空導彈,快速捕捉、穩定追蹤、鎖定發射,導彈如「利劍」呼嘯而出,直撲目標……
「別說2枚誘餌彈,再多幾枚誘餌彈,命中真實目標也不在話下。」談起這款防空導彈的優異表現,陸軍武漢軍代局某軍代室總代表鄒侃介紹說,這款防空導彈採用了最新的抗紅外干擾技術,具備全向攻擊目標的能力。近些年,軍代室和工廠按照部隊實戰化要求,開展了「模擬訓練+跟產培訓+實戰保障」的「三位一體」技術服務工作,為部隊培養了一批優秀射手。
在模擬訓練系統研發過程中,軍代室和工廠技術人員走訪空軍部隊和科研院所,收集各類戰機的詳細參數,建立目標和飛行軌跡模型,把系統軟體分為場景、氣候、目標、判定等多個子系統,營造逼真的戰場環境。
去年,陸軍某部組織單兵迎面射擊、尾追射擊和行進間射擊高速靶機等高難度課目訓練。當時正值高溫多雨季節,地面地物和空中積雲反射紅外信號強烈,儘管這樣,經過培訓的射手實現了導彈在複雜條件下成功攔截靶機。
「實戰是檢驗戰鬥力的唯一標準。」談及國產攜帶型防空導彈的未來發展趨勢,唐衛國表示,下一步他們將進一步提高導彈抗干擾和全方位打擊能力,採用智能化制導技術,讓防空「利劍」更加鋒利。


※「新輕坦」高原照片曝光 被稱中國坦克設計再一次飛躍
※罕見!以色列陸軍批量採購大疆無人機作為制式裝備
※瑞典三代機「鷹獅E」首飛 將成梟龍最大競爭對手
※普京:未來三年國防開支下降到佔GDP2.7%
TAG:觀察者網軍工頻道 |
※振奮!中國新一代艦載防空導彈將測試:一個單元四枚導彈
※這款中國防空導彈 將續寫「游擊戰第四神器」的神話
※中亞某國防空系統被中國導彈一統天下,外界戲言就像第二支解放軍
※俄軍在敘大規模部署第四代防空導彈 普京下令:擊落一切來襲戰機
※俄軍的這款彈炮合一防空系統,中東土豪非常喜歡
※俄國防空導彈射程最遠?美國的核防空導彈才是天下第一
※中國再拿下防空導彈第一大單:這次非常滿意
※中國首次用防空導彈擊沉軍艦!開創一彈多用新時代
※全球最先進的防空導彈系統,中國首次上榜,第一名毋庸置疑
※世界兩款標槍導彈,一是美軍的標槍反坦克導彈,二是英軍的標槍防空導彈
※美國軍隊中,還在服役最老的防空導彈系統是什麼?霍克防空導彈
※又一個國家裝備完整的中國防空導彈體系,陸軍中國貨露底了
※俄軍防空世界第一,美軍咋破?專家支招用神秘導彈,其實是找死!
※法國海軍一代防空中堅退役,等待它的命運將是「大卸八塊」
※來自納粹德國的「瀑布」遙控防空火箭:說說蘇聯第一代地空導彈
※中國研發最新野戰防空系統:一輛兇猛對抗數架美國重型武直和導彈
※振奮!中國新型海軍防空導彈試射成功:專家只說了四個字
※世界十大防空導彈,中國一款上榜
※中國第一代防空導彈,一個作戰單位要90輛車保障
※印度空軍:發現中國無人機!印度防空部隊:那是金星和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