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避「溺亡」在知識海洋中的風險
互聯網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發明,正在推動人類文明邁上新的台階。在人類所有的發明中,互聯網對人類影響之大,使其他發明無法企及。它不僅改變了信息傳遞的規律和手段,還正在改變我們的消費模式和生產模式,也正在影響人類的思維和情感溝通,必將改變教育形態。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大數據已是構成信息化世界的基本元素,組成了互聯網上紛繁龐雜的知識和數據資源。大數據因其體量巨大,類型繁多,可快速挖掘,且動態變化,在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領域已開始顯現不可估量的價值。
一個大數據時代即將到來。作為重要的戰略資產,大數據正不同程度地滲透到各個行業領域和部門,改變人類的思維,給社會帶來全新的面貌,並將重塑我們這個世界。擁抱大數據已成為席捲全球的大行動,教育領域也不例外。我們既要憧憬大數據所帶來的巨大機會,也要清醒地認識大數據時代教育所面臨的全新挑戰。
基於科學化決策的教育管理變革
一年半前,本人曾有幸當面請教資料庫創始人、圖靈獎得主邁克爾·斯通布雷克(Micheal Stonebraker),他認為大數據這個詞事實上是一些做營銷的人發明的。提到意義和價值,首先就要將大數據聯繫到企業組織與管理方面,對大數據的合理解析可以幫助他們降本增效、做出更明智的市場決策,可以利用大數據進行精準營銷與投資規劃等等。
大數據技術的戰略意義不在於掌握龐大的數據信息,而在於掌握對這些含有意義的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的技術。在教育領域,我們通過參照特定的教育環境,量化並建立起教育體系內的各種信息,利用雲計算和數據挖掘技術,尋求數據間的對應與相關,並做出可能的分析和預測,實現對當前教育情境的精準分析、對教育教學的科學實施和對教育管理的合理把控。
毋庸諱言,今天的教育管理還是憑經驗和感性管理,但藉助大數據技術,教育主管部門將具有相關關係的全局教育信息轉化為分析數據,以了解學生狀況,把握教育教學規律,預測教育未來。各級各類學校利用分析工具,整合教育內外資源,簡化教育管理流程,提高教育管理實效,優化管理決策過程,進一步提高教育管理和決策的科學化水平。
當今世界教育正在發生革命性變化。確保包容、公平和有質量的教育,促進全民享有終身學習機會,成為世界教育發展新目標。利用大數據工具,可汗學院實現了一人一台電腦,一千萬名學生的教育神話,也讓全世界看到實現教育發展新目標的有效途徑。
目前,已經有不少高校開始嘗試用大數據技術推動教育變革,如通過校園網數據對學生進行用戶畫像分析,以提高學生管理的精度和效率;如通過視頻圖像採集數據對傳統課堂教學質量進行監控和評價,以優化資源配置,提升辦學效益。可以設想,隨著大數據技術在教育信息化領域的深度應用,屢受詬病的傳統學科評估和成果評價方法,將會迎來革命性的提升。我們的教育管理者要為數字原住民服務,必須轉變思維模式。或許,大數據讓我們不再獲得管理的權威,但它教會了我們什麼是科學和效率。
面向精準化學習的教學模式變革
從中國第一位「全職」教師孔子開始,傳統的教學方式一直強調教師的主體地位。在我國這麼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統一的教材、統一的作業、統一的考核和對學生單一的評價方式等等,幾乎都沒有大的變化。當然,從方便教學管理和保證整體效果的角度來看,這種教學模式無可厚非。但這並不利於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不利於人才成長的多樣性,這使得因材施教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了教育工作者的美好願望。
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教育信息化,讓人們看到了變革的希望。在「互聯網+」時代的屏幕化和碎片化特徵下,人們的學習模式開始呈現屏幕化和碎片化發展,學習者通過互聯網隨時隨地獲取名校、名師的教學課程,學習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選擇性和自主性更強。但問題接踵而來。學習資源的海量,課程選擇的多樣,讓很多人在暢遊互聯網的同時,又很難規避在知識海洋中窒息「溺亡」的風險。
對學生來說,我是什麼樣的人才,我該選什麼方向,我該學什麼課程,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比較模糊,在選擇時往往會陷入盲目。對教師來說,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才,針對某個學生該如何個性化地教,也很難有清晰的描述,因此在教學中只能實施規模化加工。
教育大數據的發展則為精準化教與學提供了重要的支撐。利用大數據技術,學生可以分析自己的性格特徵,判斷自己的興趣方向,校正自己的學習習慣。利用大數據技術,老師可以測量學生的心理特點,預測學生的發展狀況,有針對性地改進教學方法,以促進教學效果,提高教育質量。可以說,大數據時代正是教育邁入精準學習的時代。
在大數據時代,MOOC等知識傳播形式將越來越呈現其強大的力量。這不僅表現在講課教師在雲端,教室在雲端,學校在雲端;也不僅表現在傳統的教室逐漸成為學習的會所,教師成為會所的輔導員。隨著大數據技術在MOOC等平台的深度介入,精準的學習軌跡和學習評價將更有助於學生的自我成長,規模化的學習反饋和效果評估也將有助於教師進一步提高課程水平。因此,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也將在真正意義上互為師生。
但是,當傳統的教師不再獨享知識,單純的傳授並非至關重要時,多年延續的教育理念、教學模式和師生關係,都將經受大數據時代的嚴峻考驗。每位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思考:當數字原住民都能夠用極低的費用,通過最便捷的途徑,在網上完成學業、學到知識、提高修養、提升能力,那麼我們的大學該何去何從?我們的教師又該何去何從?
適應大數據時代的數據素養教育
面對信息化浪潮,需要思考的不僅僅是教育管理者和教育從業人員。信息化已經引起各行各業在思想、觀念、內容、方法等方面發生深刻變革,培養信息化專門人才是國家信息化建設的根本,提高全體國民的信息素養也是當務之急。
例如,我們要思考中小學信息技術類課程設計、教材選編、考試考核要求,以及各級各類教育中的信息技術課教學內容如何銜接;我們要思考高等教育階段的信息類專業設置、招生規模、培養目標,以及研究生教育階段的高層次人才培養;我們要思考如何提高教師的信息化素養,強化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以及如何促進教育思想和觀念的轉變。
其中,我們還要強調全民數據素養的教育。數據素養就是人們有效且正當地發現、評估和使用數據信息的一種意識和能力。以數據分析技能和信息安全意識為基礎的數據素養,將是大數據時代每個公民的基本能力。各個層次的人群應該積極適應時代的發展,充分藉助數據工具解決工作中的問題。
為此,在基礎教育階段,基於問題和基於項目的教學課程應是數據素養教育的主要形式。在高等教育階段,數據管理應該作為數據素養教育的主要內容。當然,信息安全意識更應該是貫穿始終的教育內容。
大數據時代,每個人都是數據的貢獻者,每個人也都有可能是信息安全泄露事件的受害者。大量數據的彙集、存儲和使用,每個環節都存在數據泄露的風險,教育領域也同樣如此。
網路不安全的實質是人性的惡,不是網路的壞。互聯網設計之初是假定可信安全的,是以主機為中心,固定使用的,而如今的互聯網,已經與當初的假定完全分道而弛,是以人為中心,移動使用的需求超過固定,承載的功能和業務越來越多,由此帶來的安全問題更加嚴峻。
「開放與合作」是互聯網的重要精神,提高信息素養,加強技術防範,規範數據使用,各方協同合作,才能共同解決信息安全問題,也才能使大數據這個華彩樂章為人類發展綻放出更絢爛的光芒。(作者李志民,系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主任)
《中國教育報》2017年06月17日第3版
※選擇報考輔助機構需謹慎
※送行水餃送祝福
※大數據應靶向具體教育問題
※校友捐贈,「愛的禮物」怎麼用好
※「我對高考評卷工作非常滿意」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
※雙胞胎姐妹海灘溺亡細節曝光,你不知道的海灘危險同野外水域一樣
※醉酒中國遊客無視越南海灘警告,下海游泳被巨浪捲走不幸溺亡
※巴西女模特為救落海愛犬溺亡 丈夫卻稱妻子被風刮進大海
※女星環遊世界第一站慘遭侵犯,而後被按在水中溺亡棄屍海灘
※冷知識:在淡水裡溺亡的時間要比海水裡溺亡的時間短嗎?
※中國父子澳洲海灘溺亡!溺水和你想像的可能有點不一樣
※失落海灘:兒子溺亡1年我重遊傷懷,卻瞧見丈夫在海灘跟情人約會
※溺亡大熊貓幼崽胃中有奶 網友「淚目」
※雙胞胎溺亡事件帶給我們的深思與新的安全知識點
※一名中國女遊客在菲律賓愛妮島海灘溺亡
※雙胞胎海邊遊玩溺亡,海邊遊玩一定要避開這種危險
※英國新航母是紙糊的吧!漏水艦員險些溺亡,俄說它是「海上棺材」
※普吉島又出事了,中國遊客游泳被海浪捲走溺亡!
※滴滴順風車殺人案最新進展:嫌犯已經溺亡,事情卻遠遠沒有結束!
※中國女子和澳大利亞男友去度假 下海游泳卻被海浪沖走溺亡
※孩子們又在雙胞胎溺亡的海灘游泳,僥倖是最致命的暗流
※又有父母領著孩子在雙胞胎溺亡的海灘戲耍,僥倖才是最致命的暗流
※法國男子躲避狂犬襲擊墜河溺亡 警方介入調查
※遠離野外水域!保定又有一名男子在唐河內溺亡
※泰媒稱中國遊客不聽勸下海拍照溺亡 家屬:描述不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