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齊東方教授眼中的連達

齊東方教授眼中的連達

「總有人問我為什麼喜歡去看破廟畫破廟,那些修繕得很漂亮的古建築我卻不急著去畫一畫。我之所以會把畫破廟放在優先位置,是因為再不去畫就有可能看不到了,一次錯過很可能就是永遠失去。它們等了我幾百年,已經無法再等下去了,時不我待啊。」

——連達

齊東方教授眼中的連達

給未曾謀面的人的書寫序,這是第一次。但對作者我神交已久。很多年前,他的朋友,也是我的朋友常說起這位叫小虎的「驢友」,會畫畫,喜歡到有古迹的地方去。可無數次徒步活動我們都擦肩而過,未能謀面。後來看過他畫的長城、古代建築等,相當不錯,知道他不是單純的戶外徒步愛好者。後來他轉送我一本他的書《觸摸,寺廟:山西土地上那些散落的古建符號》,沒想到他畫了那麼多,還出了書,才知道他的名字叫連達。從那本書里,我感受到那每幅畫和文字說明,似乎都帶著他的體溫、呼吸和心跳。出自欽佩,我欣然答應了為他的新著寫序。這新書,也是他個人考察中用汗水、心血在荒郊野外鑄成的。令我涌動出強烈的感慨。因此寫下如下的感想,不敢稱作序。

看這本書,使人猶如進入一個獨特的古建藝術博物館,一座座寺廟、碑亭、牌坊、戲樓、會館、民居、古橋……匯成了跨越古今的滄桑畫卷。如今山西偏僻的鄉村,這些保留下來的古建,並不知名,是被遺忘的角落,很多頹敗不堪,岌岌可危,在雜草灌木中掙扎挺立。然而它們卻像一個個坐標,連綴出這片土地上的歷史,是中華文明發展洪流中的點點滴滴。那些精美而破敗的古代建築,也許某一天就會徹底坍塌消失。然而,悲傷中一絲的欣喜,就是連達去了,使建築在他的筆下頑強地矗立,帶著一種悲壯的震撼,也許這是它們最後的畫像。

如果讓這些坐標消失,就是一種文明的衰落。凝聚著當地的歷史記憶的古建,如今仍是父老鄉親、少年兒童的聚集處,一代又一代地傳遞著祖先的事迹。人們還相信它們靈驗,在祈願中尋找自己的根脈,以善良和純樸抵禦著信仰的缺失,在閉塞甚至貧困中獲得快樂,找到精神上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深入鄉村去追尋這些古建,絕不是輕鬆的旅行。家住東北的連達像一個流落異鄉的遊子,拋家舍業,背著幾十斤的大包,常年跋涉在荒郊野外。這位「畫破廟」的陌生人,自然會引起當地人的好奇,不被理解的白眼、閉門羹、冷嘲熱諷,書中有輕描淡寫。而老鄉們的一碗面、一杯水、一句話的溫暖,卻飽含深情地講述。他的虔誠感動了人們,讓人看到了一個不拿國家工資、更沒考察經費而做大事的男子漢,看到了一位與那些瀕臨倒塌的古建一起倔強挺立的男子漢。畫畫引起圍觀,他邊和老鄉聊天邊畫,傳播著知識和宣傳保護文物的理念,採集當地的故事、歷史傳說,配在了畫面的描述中,畫面與文字結合,古建、村民、歷史、現狀、自然融為一體。

齊東方教授眼中的連達

他的痴迷近乎於瘋狂,這無法只用個人興趣來解釋。我也無數次穿梭於各地的山川,深知那番艱辛、孤獨,沒有超強的毅力和野外生存的能力便無法完成這部著作。那些美妙的畫,不可能都是出自清風習習、塔鈴叮咚中,更多的是在荒草叢生、蚊蟲叮咬中完成。是什麼力量讓他千里追尋,難以割捨?我在書中看到了答案:「有多少這樣破敗的古建築還掙扎在荒野里,有多少我還能來得及去見上一面,又有多少我已經永遠地錯過了,這就是無名的晚近古建築所面臨的普遍現狀,讓人心生悲愴之感。」

正是這種深沉的情懷,使他通過繪畫釋放著對傳統文化的深愛,並以特殊的筆調,勾勒了那些梁架變形、屋頂塌漏、牆體傾斜的慘烈,畫出了斷壁殘垣之美,展現了千年古廟的氣韻和蒼涼懷古之情,令人想到往昔的輝煌絢麗,看到現實的慘不忍睹,激起人們保護的慾望。

值得稱道的是,連達的畫介於專業製圖和寫生創作之間,既「神似」,又「形似」。看得出來,連達對古代建築知識了解得很深,他追求的不僅是藝術,還有學術。帶有藝術性的速寫中,沒忘記準確描繪那些斗栱、鴟吻、直欞窗、普柏枋、闌額、懸山、雀替……筆筆不誤。還根據自己的知識對古建進行「輕鬆愉快的考證」,既不煩瑣枯燥,又不失嚴謹,仔細讀來,滿有道理。

畫速寫當然要有取捨,連達的個性化選擇,來自他與寫生對象在精神上的交流。有些畫,隨便的幾筆荒草枝葉,保留了現狀的完整。有些畫,將一些雜亂的痕迹濾掉,恢復原貌的清爽。這是他當時心情的交代,情感的宣洩,他不是用手在畫,而是用心在畫。

中國古代建築往往是歷史的疊加,包含著各個時期的信息。有些歷經風吹雨打沒動搖,卻遭現代人毀壞的場景,在他的畫作中刻意留了些痕迹,如牆面上的「抓革命,促生產」等標語,說明它曾經化身為一所工廠;「教育要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表明曾被改用為學校;還有的被褥掛在建築的廊柱間晾曬,表明已經淪為大雜院。舊貌與現代印跡共存,也是一種沒有割裂的歷史敘述。

即將傾圮的文物古迹,能留到如今是僥倖。然而如今肆意破壞、拆毀的事情屢屢發生。快速的經濟發展與保護古代遺迹的矛盾中,不時出現拆與保對峙的擂台,對手卻是同樣的子孫後代。我以為,沒有外部掠奪和戰亂,在欣欣向榮的歲月中使古建消失,是更大的罪過。以精神文化的丟失換取更多的物質利益是過分的貪婪,而我們找不到自身根脈的時候,將淪為一無所有的精神乞丐。如果能從古建中體會到優雅、靈動、張揚、霸氣、磅礴、華貴,不能不對自身傳統文化產生崇敬和自信,愛惜它們就是愛我們的祖先,欣賞它們就是欣賞智慧和創造,保護它們就是保護自己的家園。

保護文物人人有責,批評、抱怨是一種態度,積極採取行動更為可貴。連達一個人的力量儘管微薄,卻能喚起更多的人加入。令人欣慰的是,如今連達並不孤單,有一批戶外徒步愛好者,執著地奔走在各地,以不同方式在保護中國文化遺產。據我所知,連達的朋友,也是我的朋友老J、火炬、尚方……幾乎每個周末和假日,都到鄉村進行地毯式的搜尋、調查一些即將消失的遺迹。我親眼目睹在短短几年內,一些美麗的建築、壁畫已經坍塌、破壞、消亡,卻留在了他們的照片、繪圖、記錄中。他們都是「業餘」的,卻以責任和信念在堅持,令未盡其責的專業人員感到羞愧,也讓盜賊、不法開發商、單純追求政績的勢利官員感到羞恥。

我不懷疑,他們的調查報告,將會陸續問世。我現在就敢斷定,這本書和即將出版的一批書都具有極大的歷史資料價值。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齊東方

2017年3月

齊東方教授眼中的連達

書名:尋訪山西古廟

作者:連達, 著

出 版 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定價:¥69.0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問科普 的精彩文章:

移民海外的利與弊
避免「產假後休克」,思想準備不可少
氣味,品牌的另一個標籤
書畫投資與收藏:怎樣來兼顧樂趣與回報
切爾諾貝利鬼城之旅

TAG:書問科普 |

您可能感興趣

不懼白宮反對!美盟友及時踩下剎車,看齊東方陣營謀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