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香港特別行政區同齡人眼中的祖國與未來

香港特別行政區同齡人眼中的祖國與未來

香港特別行政區同齡人眼中的祖國與未來

特區同齡人眼中的祖國與未來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記者專訪特別行政區同齡人孫樂欣

【編者按】孫樂欣現在香港大學念中文和翻譯專業二年級。1997年出生的她是地地道道的「特別行政區同齡人」。她在2016年曾經到北京故宮博物院實習,這使得她在香港土生土長的生活求學經歷之外、又對祖國內地有了更加深刻、切身的體認。這篇專訪期望能夠透過一位香港年輕人、也是特區同齡人的視角,瞥見香港下一代對祖國、對未來的看法。

記者:您是1997年出生,這個特殊年份的生日會給您帶來特殊的感覺嗎?

孫樂欣:我是1997年5月20日出生在香港。我們知道,那是回歸的那一年,香港有一個叫做「九七寶寶」的關注計劃,每年都會追蹤我們的身心發展狀況。香港特區政府也會關注這件事情。那一年回歸,也是我媽我爸來香港滿十年後生下我,對我來說特別有意義,1997年更是很有紀念意義的一年。

記者:您在故宮做過實習,能不能說一下當時在北京的工作經歷?

孫樂欣:北京故宮博物院經常和外國的博物館合作,舉辦一些展覽;或者外國博物館借一些展品給故宮博物院去展出。這就涉及雙方電郵的來往。我在故宮博物院外事處做一些翻譯的工作,將外方的英文來信翻譯成中文;或者故宮博物院的同事寫完中文信件再交給我,我翻譯成英文再傳給外國博物館。

其實成行之前,我比較過不同的實習團。故宮博物院實習機會的最大優點在於,因為屬於文博機構,它和當地文化部門有很多合作,會舉辦文化活動,比如參觀電影文化館、看京劇,所以我覺得這個機會能讓我大開眼界。

記者:您對北京的印象如何?

孫樂欣:北京給我的感受是,那不僅是一個經濟很發達的大城市,還是一個充滿文化氣息的大城市。我去故宮博物院,看到很多展覽,也參觀過不同的景點。這些地方都充滿了中國特色的人文氣息,與我過往的想像有點不同,使我更加驚喜。

記者:您對內地的總體感覺如何?

孫樂欣:我覺得內地很多人都很熱情。比如我在故宮博物院,很多同事都很願意幫助我。我翻譯一個信件,同事就會稍後發給我一個修正本,就是一個更好的版本,告訴我如何把哪個地方翻譯得更好。他們都很熱情。我媽是潮州人,我去潮州的時候,我媽的老鄉都很熱情地招待我們,所以我覺得內地是一個很熱情、很好客的地方。

記者:您覺得您身邊的同齡香港人處於一個什麼狀況?有何優缺點?

孫樂欣:優點來說,語文能力很強、學習能力很強,學新的事物很快就能上手,給一些指引就能把事情做得很好。缺點是欠缺一些明確的目標。我是比較少數的、在大學一年級就去實習的人。

記者:那您會給同齡人什麼意見建議?

孫樂欣:我覺得我們不能把目光放得太短,不能太短視,要看長遠一點,要想我們要去哪裡、學些什麼,不光是學習書本上的知識,更是文化上的交流、人際的溝通,比如說學習如何和同事相處。要給自己一個機會去內地或者其它地方學習一下,回過頭來再比較一下香港。我覺得就不要局限自己在什麼地方工作,喜歡的工作就要去做。

比如具體到我自己,我也在學習之餘參加一些實際項目,比如今年要參與一個香港的項目「〇碳天地」,是涉及Smart City的一個展覽,因為故宮給我的感覺很好,所以我也想參與做一個展覽。未來我也想往這方面發展。

記者:您覺得您會看到未來的香港是什麼樣的未來?

孫樂欣:我覺得香港能有很多方面的發展,並不局限於經濟,而在科技文化上面也能有所發展,更都可以借鑒內地。像故宮就和很多外國的博物館有合作,我覺得香港也可以和內地或者其它地方的各方面產業有更緊密的合作。

記者:以您的工作經歷,您如何建議香港年輕人學歷史?

孫樂欣:其實我們香港中學的初中三年,是有學習中國歷史的課程。我對中國歷史就有一定的認識。當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興趣,但我覺得應該去了解一下歷史,畢竟中國是我們出生的地方。大家可以透過不同的活動,比如像我這樣去實習團,或者去相關地方工作工作,來體驗一下。

故宮的體驗對我很有幫助,在參觀展覽或工作環境里也給了我很多感觸。印象最深的是一個青花瓷,其實它當時是碎掉了,很碎的那種……要花很多時間,我聽說工作人員用了八年時間,才把那一個碎掉的小碟子拼湊成一個完整的碟子,感覺他們真的是很珍惜祖國的歷史。我們也要有一種這樣的感覺。一個國家的歷史對於一個國家的價值其實是非常重要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在線 的精彩文章:

一艘美國軍艦與一艘菲律賓商船在日本附近海域相撞
黑山「最慷慨老闆」走紅 送員工出國旅遊還送車
世界最長披薩在美國出爐 長約2公里打敗義大利紀錄

TAG:國際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