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怎樣進行創作構思

怎樣進行創作構思

怎樣進行創作構思

管淑珍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實際上,創作構思也是一個從無到有的複雜過程,其中有許多規律,需要文學理論家去研究、歸納和總結。劉勰在《文心雕龍》一書中關於創作構思問題作出了縝密而完整的論述,形成了自己獨樹一幟的理論體系,在這一理論中,劉勰對於創作構思中的想像活動、創作構思前的準備工作以及藝術表達方式等問題都條分縷析地作了論述,其中他特彆強調的一點就是:在創作構思中,作家的精神世界與客觀中的物象必須達到和諧統一的境界即「神與物游」的境界。「神與物游」是劉勰創作構思理論中的核心與基礎。然而,人的精神世界是高深莫測的,大千世界中的物象也是變化無窮的,因此,當主觀的「神」與客觀的「物」發生聯繫時便會產生許多繁雜多變的情況,那麼究竟怎樣做才能達到「神與物游」的境界呢?下面筆者將對這一問題作一些具體分析。

物我交融體現在作家身上便是想像力的異常活躍。《神思》篇中描寫作家在進行想像活動時的情態是:「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然動容,視通萬里;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雲之色」,認為想像活動已經超越了時空的限制,從語言到神情都完全融合到文學創作的意境之中去了。如果作家的想像力被激活,就可以進入「神思」的境界。關於「神思」,詹英指出:「『神思』一方面指創作過程中聚精會神的構思,這個神是『興到神來』的『神』,那就是感興;另外也指『天馬行空』似的運思,那就是想像,類似於現代說的形象思維。」可見,想像活動是創作構思中的核心環節。

劉勰對於想像活動的重視和研究顯然是受了陸機的啟發和影響。陸機在《文賦》中這樣描寫想像活動的情狀:「精騖八極,心游萬仞」、「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認為在創作構思時,上下古今、四面八方的事物和情景頃刻間都會湧現到眼前來,並且進入作家的想像活動之中。在想像活動中,「情童龍而彌鮮,物昭晰而互進」。朦朧的感情逐漸清晰,物象逐漸明朗並且先生顯現在作家的精神世界中。

劉勰雖然繼承了陸機的這些觀點,但他在此基礎之上又做了進一步的拓展。劉勰不像陸機那樣只停留在感知物象的階段上,而是著重探求在想像活動中如何將物象轉化為意象的藝術規律。劉勰文中所講的想像是指創造想像,就是在不依賴任何語言的描述和圖形、符號的描繪的前提下,對物象進行藝術加工,從而獨立地創造出新的藝術形象來。劉勰深刻而細緻地論述了在想像活動中物我交融的過程以及作家的感情和理智在藝術形象的孕育過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想像活動不是指漫無目的的空想,而是應該圍繞著客觀物象來想像,並且始終伴隨著強烈的感情。正如劉勰在《神思》篇中所說的:「神用象通,情變所孕」。認為客觀物象對於作家的精神世界具有強大的感召力量,而作家的感情也隨著物象的變化而變化,從而孕育出主觀世界的意象來。由此看來,物象決定和制約著人的感情,劉勰在《物色》篇中寫道:

春秋代序,陰陽慘舒,物色之動,心亦搖焉·····物色相召,人誰獲安?是以獻歲發春,悅豫之情暢;滔滔孟夏,鬱陶之心凝;天高氣清,陰沉之志遠,霰雪無垠,矜肅之慮深。歲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遷,辭以情發。

寒來暑往,四季更迭,萬物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人的心情也會起相應的變化。在客觀物象的感召下,作家的內心世界怎能平靜下來呢?春天,大地回春,萬物復甦,便會洋溢著歡快的氣氛;夏天,悶熱潮濕,便會凝結著鬱悶的心情;秋天,天高氣爽,便會懷抱著高遠的志向;冬天,白雪皚皚,便會產生嚴肅而深沉的思想。不同的季節,有著不同的景物;不同的景物,又有著不同的面貌。人的感情就是隨著世間萬物而變化,語言又根據感情而運用。

面對客觀物象,作家的感情起著微妙的變化。「情往似贈,興來如答」,人的感覺就像贈送給客觀物象的禮物一樣,並且在物我交融的時刻似乎還得到了客觀物象的回答。世間只有具有豐富感情的人才能達到這一境界,劉勰在《明詩》中說:「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正是因為人生來便具有豐富的感情才能在物象的感召下創造出藝術形象,以此來表達自己的志向。

劉勰認為在想像活動中孕育藝術形象並不僅僅是對客觀事物的簡單再現,而是在感知物象的基礎上,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創造出主觀世界的意向來。他在《神思》篇中說:「神思方運,萬途競萌,規矩虛位,刻鏤無形」.想像活動開始的時候,各種物象紛至沓來,在作家的頭腦中形成紛繁雜亂的表象;這時候必須對「虛位」「無形」的表象加以「規矩」「刻鏤」的工作,從而完成從物象到意象的轉化過程。總之,想像活動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將「神用象通,情變所孕」中所指的客觀物象進行藝術加工,使之成為「窺意象而運斤」中所指的主觀意象,從而完成從生活現實到藝術真實的變化過程。

最後強調指出的一點是,劉勰已經意識到創作構思活動不僅需要形象思維,同時也離不開邏輯思給。他在《神思》篇中說:「物以貌求,心以理應。」針對這句話,詹英指出:「劉勰把『物以貌求』和『心以理應』結合起來,說明他已經意識到塑造形象不但不排斥理性,而且需要把寫物圖貌、喻理抒情緊密結合起來。」作家在對客觀物象進行感知、聯想和孕育的過程中,有時也會冷靜地對物象進行分析和研究,這種理性的思考是為了更深刻地認識、理解物象所蘊含的情理,從而真正達到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的和諧統一。

從以上的論述中可以看出,想像活動是創作構思中最重要的思維活動。然而,當人們面對著同樣的客觀物象時,運用想像的能力卻又是各不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位作家,創作構思時也常會遇到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況:一種情況是「方天機之駿利,夫何紛而不理」,是說作家的想像力空前活躍,感情激越,思維敏捷,語言運用得心應手,無論怎樣紛繁複雜的物象都能按部就班地整理好,並且順暢自如地表達出來;另一種情況是「及其六情底滯,志往神留,兀若枯木,豁若涸流」。感情滯塞的時候,心神困頓,思維遲鈍,作家的文思就如同枯死的樹木或乾涸的河流一樣再也活躍不起來了。那麼,為什麼會出現以上這兩種情況呢?這就要涉及到創作靈感問題了。文思的利鈍直接取決於作家有無創作靈感。關於創作靈感,陸機在《文賦》中說:「若夫應感之會,通塞之紀,來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滅,行猶響起。」認為作家在物我交融的時候,思路會時而順暢,時而滯塞,創作靈感更是來無影、去無蹤,文思滯塞的時候猶如影子滅絕;文思順暢的時候猶如聲音響起。陸機的這種分析對後代文論家是很有影響的。蘇軾在《答謝民師》中就寫道:「求物之妙,如繫風捕影。」又在《臘日游孤山訪惠勤惠思二僧》中寫道:「作詩火急如亡逋,清景一失後難摹。」一再強調創作靈感是一個神秘的虛無縹緲、難以捉摸的東西。

由此可以看出,創作靈感是非常重要的。在創作構思中缺少創作靈感就會使作家思維遲緩、困頓,甚至文思殆盡,而靈感一旦降臨,就能使創作構思「得之於手而應於心」。那麼,究竟怎樣做才能收放自如地捕捉到稍縱即逝的創作靈感呢?陸機在這個問題面前表明自己是無能為力的。他發出了這樣的慨嘆:「雖茲物之在我,非餘力之所戮,故時撫空懷而自惋,吾未識夫開塞之所由。」他覺得在創作構思中個人的力量十分渺小,無力把握創作靈感產生的契機。劉勰卻認為只要作家注意在創作構思時保持虛靜的精神狀態,並且做好創作前的準備工作,還是可以解決這一難題的。

首先,劉勰認為在創作構思時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他在《神思》篇中寫道:「陶鈞文思,貴在虛靜。疏瀹五藏,澡雪精神。」可以看出這幾話是從莊子的「汝齋戒,疏瀹而心,澡雪而精神」脫胎換骨而來的。老莊哲學中談到虛靜的地方很多,如老子所說的「致虛極,守靜篤」,莊子所說的:「萬物無足以撓心者,故靜也。水靜則明燭鬚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靜猶明,而況精神!聖人之心靜乎!天地之鑒也,萬物之鏡也。」劉勰提到的虛靜與老莊談到的虛靜不同之處在於:老莊的虛靜是最終目的,是通過不見、不聞、不論、不辯,以達到道的境界,是消極的;而劉勰是用虛靜的方法幫助作家提高洞察客觀事物真諦的能力,是一種輔助文思的手段,是積極的。劉勰指出,作家只有在虛靜的狀態下,才能排除一切雜念的干擾,注意力高度集中,全神貫注地進入到創作構思活動之中去。

劉勰主張在虛靜狀態下進行創作構思,與陸機的觀點是一致的。陸機認為在創作構思時要「佇中區以玄覽」,用幽遠的心靈去體會世間萬物的真味,從而建立一個廣闊的想像空間。此外,作家還要「收視反聽,耽思傍訊」,即不視不聽,極力排除外界的干擾,而專註于思維活動之中。即使是在文思受到阻礙,寫作進行不下去的情況下,也要做到「罄澄心以凝思,眇眾慮而為言」,反覆強調了保持虛靜狀態的重要性。

然而,陸機只談到了虛靜的重要性,並沒有針對如何保持虛靜狀態進行具體的分析。劉勰在《神思》彷中也沒有詳盡地論述怎樣做才能保持虛靜狀態,因此,他在《養氣》篇中對這方面的內容作了重要的補充。虛靜與養氣具有相近的意義,不懂得養氣的秘訣,心境便無法寧靜,「神與物游」便成為一句空話。

劉勰關於「養氣」的觀點也是在繼承和發展了前人觀點的基礎之上建立起來的。孟子所說的「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是藉助養氣功夫來加強個人道德修養。王充在《論衡》中說:「養氣自守,適時則酒,閉目塞聰,愛精自保,適輔服藥引導,庶冀性命可延,斯須不老。」他所強調的「愛精自保」是為了益壽延年。而劉勰卻將養氣理念引用到創作構思理論中來,藉助養氣功夫來促進作家的形象思維。實際上,養生、養氣與神思是一脈相承、相輔相成的。試想,如果一個人身體不好,氣息如何調整到清和通暢的程度?反之,不懂得靜心養氣,身體又怎能達到真正的健康標準呢?更進一步說,如果身體和氣息都不能調節到一個良好的狀態,又怎樣做到文思泉湧呢?因此,劉勰認為作家不懂得養氣功夫是很難在創作構思中漸入佳境的。

劉勰指出,作家在心煩意亂的時候強迫自己寫作只能像匠人那樣製造出毫無生氣和個性的作品,甚至會在創作上毫無收穫。不僅如此,還會給作家造成「鑽礪過分,則神疲而氣衰」的不良後果。就是說過於違背了生理上的客觀規律,強迫自己搜索枯腸,盲目鑽研個人能力所達不到的尖端問題,結果弄得精神疲憊,力竭氣衰。這樣做是很不好的。因此,他強調指出:「煩而即舍,勿使壅滯」,要注意保持身心兩方面的健康,在身體疲勞、心情煩躁的情況下要注意休息、同時調節自己的情緒。為此,他還指出了具體的方法:「逍遙以針勞,談笑以葯倦。」要充分放鬆自己以緩解疲勞,驅除煩躁。「意得則舒懷以命筆」,等到身心兩方面的狀態都十分良好時,再開始寫作。他還同時指出在寫作中要始終保持一種「從容率情,優柔適會」的狀態。就是說在創作激情產生之後,應讓自己的情感逐漸降溫,保持適度的興奮,這才是有經驗的作家經常採用的恰當方法。創作構思之前讓心情從容一些,在創作構思的過程之中,作家的情緒會隨著精神與的同向運動而逐漸亢奮起來,最終達到心物同一的狀態,作家的主觀世界也就與客觀世界融為一體了。

當然,「率志委和」並不是適用於所有人的。對於那些終日遊盪、無所事事又不鑽研文學原理和寫作技巧的人來說「率志委和」就毫無用處。即使是對於造詣高深、刻苦耐勞的作家來說,「率志委和」也只適用於創作構思活動之中,在讀書學習、積累知識的時候還是要有刻苦鑽研精神的,這就是劉勰所說的「學業在勤,功庸弗怠」。同時也說明了一個道理:創作構思中的養氣功夫正是靠作家深厚的學識修養來支撐著的。

劉勰在《養氣》篇的最後用了兩個生動的比喻「水停以鑒,火靜以朗」來描述修身養性的狀態,是養氣功夫有助於醞釀文思這一事實的有力佐證。水面平靜就能清晰地映照出萬物的姿態,火光不閃就能明朗地照耀四周的環境。總之在創作構思中,只要注意虛靜養氣,就容易達到物我交融的境界。

其次,劉勰主張作家在平時應多為創作做一些準備工作,以豐富自己的世界,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他在《神思》篇中說:「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研閱以窮照,馴致以懌辭。」作為一名作家,要勤奮讀書,將知識像珍寶一樣儲藏起來,還要分析事理以增長才幹,觀察生以增加人生的閱歷,最後還要掌握事物的情態以增強語言表達能力。只有具備了以上這些藝術修養,才稱得上是「獨照之匠」即具有獨特眼光和非凡能力的寫作高手。正是這樣的「獨照之匠」才能「窺意象而運斤」,對想像活動中形成的意象進行藝術加工,從而創作創造出感人的藝術形象來。

劉勰在談到寫作之前的準備工作時特彆強調了讀書學習的重要性。他在《神思》篇中寫道:「若學淺而空遲,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未之前聞。」他認為頭腦空空,缺乏才幹的人是不可能成為優秀作家的。他又在《體性》篇中說:「事義淺深,未聞乖其學。」認為寫作材料的貧乏或豐富,是與讀書學習分不開的。為了強調學習的重要性,劉勰還舉了楊雄的例子:「夫以子云之才,而自奏不學;及觀書石室,乃成鴻采。」連揚雄那樣富有才華的作家,都自稱學識淺陋,等到他在石室中博覽群書之後,才能在文學創作上取得偉大光輝的成就。可以說,劉勰為輕視讀書學習的人敲響了警鐘,也樹立了一個好榜樣。

陸機對於讀書學習也是很重視的。他強調在「虛靜」、「玄覽」的同時要「頤情志於《典》《墳》」,主張借古籍來頤養情志,還要「游文章於林府,喜麗藻之彬彬」,將天下文章當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知識寶庫,並從中採集美麗的辭藻。他也提倡讀書要廣泛涉獵,博採眾長:「傾群言之瀝液,漱六藝之芳潤」,「收百家之缺文,采千載之遺韻。」

不過,劉勰在這方面比陸機論述得更加具體深入,而且也強調了關於文學原理的學習和研究。劉勰指出既要學習儒家經典著作,又要博覽群書。他說:「夫經黃沉深,載籍浩瀚,實群言之奧區,而才思之神皋也。」他認為經典古籍是集中了古代聖賢智慧的寶庫,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因此,我們要從中採擷一些精華為我所用。「據事以類義,援古以證今者也」,引用古代的典故、成語、格言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正確,因為古代聖賢的作品是他們經過長期積累經驗而創作的,流傳久遠,具有很強的說服力。為了能夠在寫作中恰到好處地引用「明理引乎成辭,征義舉乎人事」,平時要注意學習、積累,因為「狐腋非一皮能溫,雞必數千而飽矣」,書本知識是靠一點一滴,日積月累才能掌握的。劉勰雖然倡導「徵聖」、「宗經」,但他也不排斥其它文學作品,指出學習的時候要在「博覽」的前提下對典籍進行「精閱」,從而掌握文學知識的綱要,加以合理的借鑒和吸收。總之,劉勰在讀書學習這個問題上提出了具體的原則和方法,比陸機進步了許多。

同時,劉勰也很重視對文學原理的學習和研究。他在《神思》篇中說:「心總要求,敏在慮前,應機立斷。」認為只有掌握了文學原理,才能做到文思敏捷,成為文學創作上的「駿發之士」。同時,劉勰對於文壇上「多欲練辭,莫肯研術」的不良風氣也提出了批評。為了將這個道理講得更透徹,他還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是以執術馭篇,似善弈之究數;棄術任心,如博塞之遨遇。」認為精通文學的作家就像優秀的棋手那樣懂得所有棋局的奧秘;而那些不肯鑽研文學原理只憑個人主觀願望去隨意寫作的現象,就像財棋靠運氣一樣,是不可取的。

綜上所述,只要我們注意保持虛心靜氣的狀態,並且加強學習,增長才幹,在創作構思的時候就容易達到物我交融的境界。以上這些都應屬於「馭文之首術,謀篇之大端」,是創作構思時的主要方法和先決條件。

雖然在以上的論述中我們已經基本上掌握了創作構思中的要領,但是,在個體的創作實踐中還是會遇到一些難題。陸機就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恆患意不稱物,文不逮意,蓋非知之難,能之難也。」創作構思中形成的文意不能正確地反映客觀物象,而語言文字又不能恰如其分地將文意表達出來。陸機認為出現這個問題的原因不是由於不懂創作構思理論,而是由於不能很好地運用創作技能。前面已經論述了從物象到意象的加工過程,現在主要來談談寫作技巧問題。因為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文學創作的最終目的是要將作家頭腦中的主觀意象用鮮活的語言文字恰當地表現出現。如果作家的語言表達能力很差的話,那肯定會出現「文不逮意」的情況。

對於上面談到的這個問題,劉勰也提出了他的看法,他在《神思》篇中說:「是以意授于思,言授於意,密則無際,疏則千里。」針對這段話,范文瀾有一段說明文字:「言之盡意與否,為當時學者間爭論一大問題,茲不可論。彥和謂『密則無際』則似謂言盡意也,上文雲『半折心始』蓋指常人言之,非所喻於聖賢之典謨。」劉勰認為,如果作家注意學習聖賢的經典作品,同時注意觀察客觀物象的基本特徵,在語言方面加強訓練,還是可以運用自如地使用文學語言,更好地表現作品內容的。劉勰比陸機進步的地方不僅在於他承認「文」能「逮意」,而且也在於他指出了造成「文不逮意」這種現象的原因:「意翻空而易奇,言徵實而難巧也。」文意是憑空想像得來的,容易產生奇特的想法;語言卻是實實在在的內容,難以運用得十分巧妙。

那麼,在創作實踐中,應該掌握哪些具體的方法才能做到「文」能「逮意」呢?關於這個問題,劉勰作出了深刻細緻的論述。

首先,在描寫物象時要做到情景交融。劉勰在《物色》篇中指出:「情以物遷,辭以情發。」在客觀物象與文辭之間要以「情」作為紐帶,感情充沛語言才能真正優美動人。「情」與「辭」之間的關係是:「故情者,文之經,辭者,理之緯;經正而後緯成,理定而後辭暢。」劉勰認為要先有深厚的思想感情,然後再恰當地運用辭藻,只有這樣,才能創作出情采並茂的作品。具體一點說就是:「寫氣圖貌,既隨物以宛轉,屬采附聲,亦與心而徘徊。」感情要隨著描摹客觀物象的過程而變化,運用辭藻和確定聲律又要聯繫自己的心情而斟酌。下面我們先以《詩經·秦風》中《蒹葭》的第一段為例: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作者描寫了一個特定的場景:清晨,主人公在深秋的河畔,遙遙望見自己心儀的愛人,然後便苦苦地追尋,而那個被追求者彷彿就在不遠處,可望而不可即。這個場景所包含的具體內容是很單純的,但由於詩中寄託了主人公追求戀人的綿綿情意和追求無著的惆悵心情,便使眼前蘆花泛白,清露為霜的景緻幻化成如夢如歌、若隱若現的意境,可以說情景相生,相互影響。

再舉一個《楚辭·涉江》中的例子:

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穴(偏旁為犬)之所居。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紛其無垠兮,雲霏霏而承宇。

這段文字可以稱得上古代詩文中最傑出的寫景佳構。作者表面上不動聲色,寫盡景物的奇妙,但字裡行間都流露出詩人因遭讒被貶、報國無門而產生的哀怨、憤懣之情。

其次,要注意選擇使用恰當的表達方式。劉勰對於《詩經》中的景物描寫有過這樣一段評論:

故灼灼桃花之鮮,依依盡楊柳之貌。杲杲為日出之容,標標(三點水旁,上鹿加四點)擬雨雪之狀,喈喈逐黃鳥之聲,要要(口字旁)學草蟲草之韻。

他高度讚揚了這種概括事物特徵,運用簡練而優美的語言及比興手法來描摹景物的寫作技巧。在這裡需要指出的是,劉勰並不輕視辭藻,他在《風骨》中指出:「若風骨乏采,則鷙集翰林。」可見他是重視文採的,但他主張「辭尚體要,弗惟好異」,語言要簡練,而且能夠準確表達文章的主旨,不要一味追求新奇怪誕。他反對那種「辭人愛奇,言貴浮詭」的不良風氣,認為這樣做離事物的本來面目越來越遠,也造成了堆砌辭藻的現象。

實際上,藝術總是在似與不似之間才最有感染力。正如劉勰所說的描寫景物時要「以少總多」才能做到「情貌無遺」。要用簡練的語言概括豐富的內容,這樣才能惟妙惟肖地表現出事物的情態。劉勰還指出,由於「物貌難盡」,因此在描摹客觀物象時就不要一味地追求形似,更重要的是要追求神似。他批評了漢代辭賦家單純為寫景而寫景的習氣:「模山范水,字必魚貫」,用一大串連貫的形容詞來描摹山水,如此堆砌辭藻,毫無真情實感可言,令人厭煩,即「繁采寡情,味之必厭」。好的詩人能夠做到「物色盡而情有餘」,寫出韻味無窮、流傳千古的詩篇,正是由於得到了「江山之助」,以此反諷那些一味追求形似的人,儘管他們把景物描寫得特別全面、細緻、但毫無感情和神韻,這種人反而被江山束縛住了手腳,無法施展真正的才華了。

再次,劉勰還倡導要繼承、借鑒古人的文化遺產而加以變通即「參伍以相變,因革以為功」,不要一味追求新奇。只要抓住要點,方法巧妙,即使從古人文章中點化而來,「雖舊彌新」,未為不可。這是針對當時「儷采百字之偶,爭價一句之奇」的浮靡文風提出來的。單純追求形式上的優美新奇是不能準確揭示客觀事物真諦的。

總之,無論是運用辭藻,確定聲律還是使用比興、誇張、對偶等修辭手法,都應緊緊圍繞著「物我交融」這一核心來進行,否則便不能很好地表現作品的內容,甚至會陷入「文不逮意」的困境。

從以上的論述中可以看出,創作構思是一項非常艱苦而複雜的工作,為了更好地完成這項工作,我們遵循文學藝術規律來進行,否則便無法創作出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來。

作者介紹

管淑珍

筆名管城子,天津市作家協會文學院第八屆合同制籤約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民盟盟員、七月詩社成員。已出版散文隨筆集《隔院笙歌》、《問取扁舟》、「津塔文叢」 重點扶持項目長篇小說《女刺客》,即將出版天津作家協會第四屆重點扶持項目《劉雲若傳論》。曾與人合著《諸葛亮集校注》,《天津皇會文化遺產檔案靜海縣台頭鎮大六分村登桿聖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未來作家讀書會 的精彩文章:

TAG:未來作家讀書會 |

您可能感興趣

PS做合成怎麼進行構思出來的呢?
怎麼樣獲得靈感進行創作?以這些美甲為例
圖集:用心去進行創作
為什麼動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呢?
企業如何進行科技創新?你需要了解這些!
跑道重修又怎樣!T-1一樣可以配合飛行員進行飛行培訓
怎樣對心靈進行管理?
怎麼進行精力管理?
日本是怎樣對民眾進行思想控制和理論宣傳的?
臨摹與創作交替進行,你的書法水平就會飆升!
為什麼一定要進行住房制度改革?
王莽心中的理想社會是怎樣的?他怎樣進行改革的,為何最終失敗了
伯克制度是怎麼回事,清代進行了怎樣的改革?
只要想進行繪畫創作,哪怕在木頭上又如何
怎樣正確進行提肛運動?
創意哪裡都可以進行
3D列印技術是怎樣進行工作的?
這些貓咪需要進行系統重啟操作了
血虛體質 應怎樣進行調理?
慢阻肺怎樣進行呼吸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