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連下「十二道金牌」逼迫岳飛撤兵,面對岳家軍10年心血將一夜夢碎,岳飛為什麼不造反?
點擊上方「
魚羊秘史
」關注,每晚八點推送
回復「
揭秘
」,看欲罷不能,聞所未聞的野史奇談
(圖)連環畫《
十二道金牌
》,王學成(繪)
▼點擊下方音頻主播陳卓為你講古▼
相信不少宋粉們在讀到宋金戰和這段歷史時,最感到扼腕嘆息的莫過於宋高宗在岳家軍北伐連戰連勝的大好形勢下,以十二道金牌急召岳飛班師,從而使「十年之功,廢於一旦」(《宋史.岳飛傳》)。由此,南宋失去了收復中原的最佳時機,也使得一代戰神岳飛最終在無奈之下結束了自己軍旅生涯中最為輝煌的篇章。從此以後,收復中原、迎回二聖就成了一個永恆的口號。正如同大詩人陸遊所寫的那樣:「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直到宋蒙聯合滅金之前,南宋的軍隊再也未能踏上中原故土。
十二道金牌的故事,發生於南宋紹興十一年(1141年)。當時,岳飛率領岳家軍經過郾城、穎昌等多場惡仗,重創金軍統帥完顏宗弼(即評書演義《說岳全傳》中大名鼎鼎的金兀朮)麾下的金軍主力,大破金軍王牌騎兵部隊「拐子馬」和「鐵浮屠」。 宋軍乘勝而進,一路向著開封長驅直入,殺到了距開封只有四十五里的朱仙鎮(今河南開封市祥符區西南)。面對勢不可擋的岳家軍,完顏宗弼下令金軍迅速將城內的錢財、寶物打包裝車,並安排隨軍家屬收拾一應細軟,準備放棄中原,北撤燕京。而韓常等漢族官兵更是在私下商量好了,只等岳家軍一來就交槍投降。岳飛也對接連取得的勝利感到欣喜異常,如今故都就在眼前,平生之志終於可以實現了。於是岳飛對將士們激動地說道:「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而。」(《宋史.岳飛傳》)然而就在這時,開封城內一個不知名的書生攔住了準備棄城的宗弼。書生說:「自古未有權臣在內,而大將立功於外者。岳少保且不免,況欲成功乎?」(《宋史.岳飛傳》)您聽說過權臣在內而大將在外立功的先例嗎?如今宋廷內有秦檜掣肘,外則岳飛孤軍深入。現在岳飛想保命都不容易,又豈能北伐成功?一語驚醒夢中人。宗弼馬上下令金軍固守開封,靜觀其變。果然,不久之後,從臨安接連發來的十二道金牌被遞到了岳飛手上——高宗嚴令:撤軍!
千百年來,一直都有人在探討:假如岳飛抗命不遵,而是繼續率領岳家軍北上,是不是就能夠收復中原,甚至直搗黃龍、攻滅金國呢?這一話題至今仍在很多網路論壇、貼吧當中被大家津津樂道。雖說歷史不容假設,但歷史的魅力也恰恰在於它給了人們無盡的想像空間。因此在這裡,我們不妨略微分析一下,岳飛為什麼不抗命?如果他抗命了,局勢又將會怎樣發展呢?
(圖)電視劇《精忠岳飛》劇照
首先,我個人認為,岳飛動過抗命的念頭。如果岳飛真的秉遵聖意,對高宗言聽計從,那高宗又何須連發十二道金牌?所以,在剛接到第一道金牌的時候,岳飛也曾猶豫過。但他是岳飛,這註定了他不可能抗命。為什麼?因為,岳飛從小是學著儒家經典長大的,他最喜歡的就是《春秋》當中那些宣揚仁義道德的故事,這使得岳飛自小就養成了忠心為國、正直敢為的性格品質。這樣的岳飛,又怎麼可能置朝廷的最高指示於不顧?何況一旦抗命,岳家軍就成了叛軍。即便岳飛不在乎自己聲譽,但他又怎能忍心連累數萬和自己朝夕相處、生死與共的將士?以報國為名而行叛國之事,這是他無論如何也不會去做的。
其次,我們再來談談如果岳飛執意繼續北進,又將面臨怎樣的局勢。第一,這次宋軍北伐,是岳飛與韓世忠、張俊等部一齊發動的,但韓、張兩軍均未能取得理想的戰果,被迫提前撤退,只有岳家軍一路高歌猛進。雖然岳家軍戰果輝煌,但由於失去兩支友軍的配合,此時岳家軍已成孤軍,戰線過長且兵力不足,各處新收復城池的守備力量也非常薄弱,官兵也十分疲憊。金軍雖然屢遭慘敗,但人數上仍有較大優勢,且又是主場作戰以逸待勞。如果宗弼下定決心孤注一擲集中力量反撲,岳家軍能否維持住當前局勢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第二,一旦岳飛抗命,岳家軍就成了南宋叛軍,南宋朝廷不僅會切斷對岳家軍的一切支援與供應,還極有可能調集其餘野戰部隊進攻岳家軍。到那時,金軍攻於前,韓世忠、張俊攻於後,遭到前後夾擊的岳家軍又能有何建樹,值得懷疑。第三,即便朝廷容忍岳飛抗命,以當時南宋的國力,又能否經得起與金國的長期全面戰爭?所以,今天有不少學者就認為,宋金兩國是雙雄對峙、實力相當,誰都很難吃掉對方。就像金軍多次南下勢如破竹但最終不得不北返一樣,宋軍北伐即便能夠成功收復中原,但不一定能夠固守此地。後來,南宋朝廷先後發動了隆興北伐、開禧北伐,但無一例外均以失敗告終。因此,就算岳飛不顧皇命繼續北上,也未必能再寫輝煌。
最後,我想說的是,有人說岳飛是愚忠,滿腦子忠君思想,所以才會選擇遵從皇命。其實,這麼說實在是有失偏頗。確實,受限於時代,岳飛不可能不受「忠君愛國」思想的左右。畢竟他和大多數宋人一樣,只能承認趙宋王朝是國家的合法代表,因而對於朝廷的最高指示,他也必須服從。如果今天你抗命,明天他違法,那整個國家豈不成了一盤散沙?如果沒有趙宋王朝這面旗幟,如何穩定軍心民心?如何激勵三軍將士?如何號召中原義軍?但岳飛絕不是哪種一味服從的人。在南宋政權風雨飄搖之際,為求朝廷振作,他直言上書,為此得罪了當朝宰相汪伯彥與黃潛善,被罷官免職;當朝廷決意求和之時,他屢次苦諫,提醒皇上和約不可靠、金人不足信,為此不怕獲罪於高宗,受到天子的猜忌;在接管劉家軍一事中,為這支部隊的大局著想,他不惜和當時紅得發紫的張浚鬧翻,遭到滿朝非議。可見,岳飛的忠,是為國家大計,絕不是為了某個人。
(圖)《岳飛抗金
》,楊葦(繪)
岳飛是一個性格鮮明的人,但「愚忠」從來就不是他的真實寫照。之所以有人會對他有這種看法,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說岳全傳》等評書演義的影響。《說岳全傳》成書於清朝,在那個「避席畏聞文字獄,讀書專為稻粱謀」的年代,加之岳飛的主要作戰對象又是滿人的老祖先女真人,故而作者不得不下大力氣去塑造岳飛的「忠君」形象,以迎合統治者的心理需求。然而,歷史不是演義。我們雖然尊重、喜愛這些深入人心的文學作品,但也要看到歷史人物的真面貌、真形象。近年來,出現了一股詆毀岳飛、批判岳飛的歪風。在前面的講述中,筆者之所以要花費如此多的筆墨,就是為了駁斥這一歪風。岳飛也好,還是他後面的孟珙、余玠、張世傑、文天祥也好,雖然他們的人生最後無一例外都是以悲劇收場,但他們卻是我民族血液之鐵、骨骼之鈣。他們無一不是用自己的悲劇來彰顯著人性的光輝和偉大,激勵和感召著後輩一代又一代人在國家最危險的時候挺身而出、義無反顧。用魯迅先生的話說,他們,是民族的脊樑。讀史至此,唯有一聲浩嘆!
明代詩人、名臣李東陽曾憤慨地寫了一首名為《金字牌》的詞:「金字牌,從天來,將軍慟哭班師回,士氣鬱怒聲如雷。震邊陲,幽薊已覆無江淮。仇虜和,壯士死,天下事,安有此,國亡之,嗟晚矣!」面對十二道金牌,岳飛最終沒有選擇抗命。而正是這一選擇,為其日後的悲劇埋下了伏筆。或許,正是因為最後的結局是那樣的凄慘而悲壯,岳飛的大名才會如此這般流芳百世,而那個令他最終夢碎的十二道金牌,則和它的主子一起,被人們遺臭萬年。
*作者:林森,魚羊秘史簽約作者。歷史學家、軍事家,擅長用故事刻畫、分析歷史人物及事件,著有《誰將主宰未來天空》《金戈鐵馬之兩宋烽煙錄》《盛世餘光》等歷史、軍事類專著。
※天地會對決兄弟會,希特勒對決羅斯福,最神秘兩大幫會的曠世之戰
※古代是怎麼保護兒童權益的?這幾個故事值得我們反思
※宋朝哪位皇帝最狠毒?逼死侄子,流放弟弟,驚心動魄的帝位之爭
※皇帝後宮佳麗三千為何還要去妓院?今天終於知道原因了
※唐僧盤絲洞被吊打,次面對7位絕色「裸女」,能否越過美人關?
TAG:魚羊秘史 |
※被圍3年,彈盡糧絕時女將軍從城上扔下一頭豬,敵軍看後立即撤兵
※幾十萬大軍準備攻城時,突然出現一個70歲老頭,嚇得敵軍連忙撤兵!
※敵兵圍城,女將軍給豬吃一樣東西,扔下城,敵軍一看立刻撤兵!
※敵軍圍城,女將軍命人從城頭扔下一頭豬,敵兵看後,立馬撤兵!
※被圍困三年彈盡糧絕,女將軍從城牆扔下一頭肥豬,敵軍看後竟撤兵
※中越戰爭張萬年撤兵回師,女間諜襲擊他一槍斃敵,為何傷心落淚?
※被圍三年,陷入絕境,城主夫人從城上扔下一頭豬,敵軍立即撤兵
※對越自衛反擊戰,我國為什麼只打不到一個月就撤兵了?早有準備?
※朱棣出兵「安南」不到一年就勝利,為何在二十多年後卻撤兵?
※幾十年前,美軍打了14年的戰爭為什麼會突然撤兵?這才是真正的歷史真相
※對越自衛反擊戰,我國為什麼只打了不到一個月就撤兵了?原來早有準備?
※對越作戰期間,許世友撤兵時說了3個字,越軍聽後嚇出一身冷汗
※對越反擊戰中,我軍逼近越南首都,最後卻因蘇聯這句話立即撤兵
※美軍剛到阿富汗就遇襲,損失極為慘重,白宮呼籲儘快撤兵
※李雲龍突襲日軍,看到日軍腳上的鞋,卻立刻下令撤兵
※長平之役後,趙國一位縱橫家赴秦三言兩語,便令白起撤兵
※美國一場仗打了14年,最後戰敗撤兵,為什麼至今都對此國心有餘悸?
※為何對越反擊戰只打了28天,解放軍就急著撤兵?這才是最真實答案
※蔣介石下令撤兵,此人卻寧死不撤,拚死打敗敵軍,活著帶回5個億
※美軍也有撐不下去時候!偷偷從這國撤兵遭曝光,不是敘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