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元昊到死都不肯承認!西夏党項到底是鮮卑貴胄,還是西羌之後?

李元昊到死都不肯承認!西夏党項到底是鮮卑貴胄,還是西羌之後?

寶元元年(1038年)十月十一日,李元昊在興慶府(今寧夏銀川)正式稱帝,國號大夏,自號始文英武興法建禮仁孝皇帝,改元天授禮法延祚元年,並上表宋仁宗曰:「臣祖宗本後魏帝赫連之舊國,拓跋之遺業也。遠祖思恭,當唐季率兵拯難,受封賜姓。臣祖繼遷,大舉義旗,悉降諸部,收臨河五鎮,下緣境七州。父德明,嗣奉世基,勉從朝命。而臣偶以狂斐,制小蕃文字,改大漢衣冠,革樂之五音為一音,裁禮之九拜為三拜。衣冠既就,文字既行,禮樂既張,器用既備,吐蕃、達靼、張掖、交河、莫不從服,軍民屢請願建邦家,是以受冊即皇帝位。伏望陛下許以西郊之地,冊為南面之君,謹遣弩涉俄疾、你斯悶。卧普令濟、嵬伽崖妳奉表詣闕以聞。」

李元昊

李元昊稱帝,標誌著史稱西夏王朝的建立,是党項人在西北長達數百年盤踞經營的結果,也標誌著北宋王朝自太宗以來西北戰略的失敗。

如果刨除所有客觀因素只由結果論斷,我們也許可以輕易將這一失敗歸咎為宋廷統治者實行的「重文輕武」、「守內虛外」、「強幹弱枝」政策以及趙宋君臣「怯懦懼戰」。但這種思路可能蒙蔽我們的雙眼,使得我們無法窺得北宋早期西北戰略失敗的真正原因。而若要得知真相,就必須要了解党項民族的發展歷史,知曉其來龍去脈。

在稱帝之時,李元昊自稱「祖宗本後魏帝赫連之舊國,拓跋之遺業也」,意指自己為鮮卑貴胄。但事實上,夏州拓跋氏實際為西羌之後,而歸順趙宋並屢立戰功的折家才是真正的鮮卑之後。

提及党項人的緣起就不能不提及一條河——白高河。西夏文的典籍《聖立義海》中則提及:「白高河水出白峰根源,民庶基也。」 並注有:「夏國三大山……有賀蘭山、積雪山、焉支山。」據考證得,其中賀蘭山與焉支山與今同名,其中積雪山指今岷山。發源於積雪山,被稱為「根本」的白高河應當指白龍江。因此可推測党項人的原始居地,在今白龍江上游。

起源於西羌的早期党項部族「每姓別為部落,大者五千騎,小者千餘騎」。党項各部甚多,早期地理分布極為廣泛。在《隋書·党項傳》記載:「其界東接臨洮(今甘肅岷縣)、西平(今青海西寧),西拒葉護(指西突厥統葉護可汗),南北數千里,處山谷間。」

自魏晉南北朝以後,烽火燃遍了整個神州大地。隨著鮮卑人的大量西遷,地處西北的党項諸部就自然而然就混入了大量的鮮卑部族。其中,從慕容鮮卑中分離出的吐谷渾就與党項的關係極為密切,後來的北宋將門折家就源於鮮卑折掘部。不過,後來自稱鮮卑之後的党項拓跋氏其實卻是單純的「西羌之後」,而非鮮卑拓跋氏。二者姓氏相同,其源卻異。如果要打個比方,就像契丹的蕭太后和隋煬帝的蕭皇后雖然同一個姓氏,但其實沒啥親戚關係。

隋朝的建立,很大程度上終結了南北朝的亂世,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擠壓了周圍藩夷的生存空間。因此當時強盛的吐谷渾裹挾党項人不斷騷擾隋朝西北邊境。

但也有一些党項部落不堪於吐谷渾的壓榨、亦或者不願以卵擊石,而歸降於隋。面對吐谷渾的挑釁,隋文帝、隋煬帝均曾派遣大軍遠征進行反擊,意圖平息邊境的動亂。不過由於隋廷在西北的主要敵人是吐谷渾而不是党項,到隋末之時,吐谷渾的勢力已然在很大程度上衰弱,而党項諸部卻得以安然發展並日益強盛。

唐初,壯大起來的党項部族反而聯合吐谷渾不斷侵擾唐邊境。武德元年(618年)至武德九年(626年),党項先後寇擾唐朝邊境十餘次。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並攻滅突厥後,唐境周邊的「四夷」見唐朝國力日盛,便紛紛歸附,這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党項的諸多部族。要知道,党項人也不是鐵板一塊,並「每姓別為部落」,因此在戰與和之間,各部的選擇是相對獨立的。此時,除了党項諸部中最強大的拓跋氏一支,在其首領拓跋赤辭的帶領下,仍依附吐谷渾對抗唐軍以外,其餘党項部族基本內附於唐,形成了「諸羌歸附,而赤辭不至」的局面。

貞觀八年(634年)至九年,短短兩年的時間裡,唐廷與吐谷渾發生了大大小小十六次衝突,與依附於吐谷渾的党項也發生了七次衝突。唐廷不堪其擾,遂遣李靖為將征討西北。李靖用兵如神,於貞觀二年九月便降服了吐谷渾,党項拓跋部也順勢歸附。至此,党項勢力最強大的拓跋部也在唐朝強大的軍事實力下內附。隨後,唐太宗設懿、嵯、麟等三十二州,並以松州(今四川松潘)為都督府,封拓跋赤辭為西戎州都督,以安置党項拓跋氏。

《昭陵六駿》之一

唐貞觀三年(629年),松贊干布成為吐蕃贊普,隨後平定內亂,勢力日益增強。貞觀十二年(638年),松贊干布向唐請婚遭拒,便以此為借口率軍攻打松州。

少有人提及的是,松贊干布打的這個松州,就是唐太宗用以安置拓跋赤辭的松州。而松贊干布對松州的侵襲,使得党項拓跋氏甚為恐懼。因而「貞觀以後,吐蕃浸盛,党項拓跋諸部畏逼,請內遷。」唐太宗在接到党項拓跋氏的上表後,以「慶州(今甘肅慶陽一帶)置靜邊處之」,安置党項拓跋氏。其實唐太宗大概還有另一個小算盤:如果放任吐蕃對党項的侵襲,党項部族就可能迫於生存壓力而倒戈,那樣唐廷在面對吐蕃的同時,還要面對党項諸部之寇擾,並不划算。

松贊干布

換個角度來說,拓跋氏作為党項最大的一支尚如此畏避吐蕃,何況其他党項部族?自唐貞觀八年(634年)至永隆元年(680年)為止,向北擴張的吐蕃已「盡收羊同(今西藏西部)、党項及諸羌之地。東接涼(今四川西昌涼州)、松、茂(今四川茂縣)、雋(今四川西昌)等州……」唐初所置用於安置內附党項及其他藩部的羈縻州府,至永隆元年之時大多已被吐蕃所侵佔。其中一部分被安置於羈縻州府的党項部族被不斷侵襲的吐蕃所征服,另一部分則不堪吐蕃侵迫紛紛向內遷徙。

綜合上述,可知党項諸部的第一次內徙大致開始於貞觀末,其原因為吐蕃的侵逼。在這次內徙中,党項主要以姓氏、部落為單位內徙,並散佈於關內道的慶、靈、銀、夏、勝等州。並且,除了關內道諸州外,還有一部分党項遷徙至隴右北部諸州。在党項內徙後,唐朝又設置了一些羈縻州府,以安置內徙的党項諸部。還需提及的是,內徙的党項僅占唐初內附党項的一部分。在吐蕃攻佔的羈縻州府中,仍存在相當數量的党項部族因為不願或者無法進行遷徙,只能抱著得過且過的想法,生活在吐蕃的佔領區內。

本文經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權發布。主編原廓,作者樂小魚。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更多精彩的冷兵器內容請關注冷兵器研究所微信公眾號:lbqyj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兵器研究所 的精彩文章:

武裝到手指的中世紀防具:沙漏式板甲護手
在冷兵器時代,近代棱堡跟中世紀城堡到底誰更強?
帶你們看看最近火遍戰術狗朋友圈的指尖陀螺究竟是什麼
斧頭與鞘的絕對魅力
鎧甲中最容易被忽略的護鼻,竟也是最不可缺的?

TAG:冷兵器研究所 |

您可能感興趣

西夏被滅國後,西夏党項人都去哪了?
西夏王朝滅亡後,党項人去哪裡了?如今我國還有「党項族」嗎?
滅西夏後,成吉思汗是如何處置西夏族人的?怪不得党項人會消失
西夏党項人的後裔在哪裡?
西夏滅亡之後,党項族都去了這些地方
西夏覆滅後,創建者党項人去了哪裡?如今這幾個姓氏很多是其後裔
西夏滅亡後党項族到底去哪裡了?時隔九百年,專家終於找到答案!
党項族是個什麼民族?為什麼西夏開國皇帝姓「李」?看後大吃一驚
成吉思汗臨死前下令殺光所有党項人,可是如今,他們活得好好的!
匈奴鮮卑契丹党項女真,曾經稱霸的游牧民族,後裔在哪裡?
匈奴鮮卑契丹党項女真,稱霸一時的游牧民族,後裔在哪裡?
匈奴 東胡 突厥 蒙古 契丹 女真 韃靼 鮮卑 党項 柔然……現在全都搞懂了
我國未識別民族夏爾巴人難道真的是西夏党項人最後的皇裔?
李元昊,党項拓跋氏,西夏開國皇帝
與宋遼金實力對抗的党項族,是如何在唐朝的庇護下日漸強盛的?
匈奴鮮卑契丹党項女真,這些歷史上的游牧民族,後裔在哪裡?
党項羌人本有意歸順,但隋朝卻卸磨殺驢,無奈只能任其分化
對於党項族的命運,是滅絕還是融入其他民族,他們的後人在哪裡?
建立西夏的党項族後來去了哪裡?時隔900年專家終於找到了答案!
梟雄李自成的身世之謎,這個農民的後代是否真有党項族血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