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蘋果公司醫療健康領域新突破:欲將Iphone替代病曆本

蘋果公司醫療健康領域新突破:欲將Iphone替代病曆本

人們看病就醫,通常都需要拿著病曆本去醫院讓醫生填寫,有時候如果忘記帶了,還需要花錢補辦病曆本才能看病。每家醫院的病曆本都是不一樣的,這樣,一個普通人手中可能就會有三四本不同的病曆本,在就醫時還要根據選擇的醫院攜帶病曆本。如此繁瑣的就醫過程在未來可能只需要一台手機就能解決。據了解,蘋果公司近日組建了一支秘密團隊,欲將Iphone打造成為一站式的醫療數據信息平台,人們去醫院看病時只需要攜帶一部手機,即可完成所有就醫流程。

據悉,蘋果公司近月來與一些健康信息技術集團進行了交流,其中包括TheArgonaut Project,一個解決隱私問題的項目,主要為了促進健康信息開放標準的採用。還有TheCarin Alliance,該組織倡導的是讓病人在自己的醫療數據中扮演中心控制角色。蘋果軟體技術副總裁BudTribble主導了與TheCarinAlliance的談判。據知情人士透露,蘋果的這個項目已經進行到與醫院和其它醫療機構商討合作的階段,其中涉及詳細的醫療實驗結果以及病例信息,而這些數據的匯聚終端,則是Iphone,當然,用戶可以選擇是否向同蘋果有合作的醫院和分享自己的健康數據以及病例。

這聽起來像是另一種在專業領域的信息整合,但事實上,即便是在數字時代,病人們也會發現他們的信息無法在醫生之間輕鬆分享,尤其是在不同的醫院或診所。這些信息往往會存儲在郵件中的PDF附件中,或者由傳真機發送。那些通過「病人信息門戶系統」訪問病歷的病人有時感覺用戶體驗糟糕,信息也有限。當下,病患信息以及健康數據很大程度上還在依賴電子郵件或傳真機進行分享,而這些信息很容易出現遺漏和錯誤,從而可能導致誤診,而這些錯誤可能會是致命的。

如果所有的信息全都儲存在iPhone上,包括病例、預約、就診,可以預見的場景是,人們可能不需要再通過上網預約或者電話預約就診,也不需要因為找不到病曆本而一次次的重新購買,而每一次就診後的病例以及健康狀況,也都會存儲在iPhone中,便於醫院共享。

未來,用戶可能只需打開iPhone就能查看自己的健康和醫療信息:醫生的每次探訪、實驗室檢測結果、藥方以及其他健康信息。這些信息都包含在了用戶手機上的一張快照中,分享給用戶的主治醫師。這樣一來,用戶不再需要登錄醫院的網站,不再需要讓前主治醫師把所有醫療信息轉交給新醫師。

試想一下未來看病就醫的情景,你只需帶上一部Iphone手機、就可以輕鬆解決從預約挂號、醫生看診、到取葯付費全部環節,同時實時保存並更新就醫記錄和你的健康數據,甚至不出家門直接在線與醫生聯繫進行診治。如此方便快捷的就醫體驗,大家是不是都很期待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互聯網乾貨 的精彩文章:

TAG:互聯網乾貨 |

您可能感興趣

Apple Watch更新,蘋果為何看中醫療健康領域?
iPhone銷量下滑咋辦?分析師:蘋果將轉型成為醫療健康領域領導者
「RafflesMedicalGroup」引用區塊鏈技術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
ONES 發布 DevOps 新品 ONES Pipeline,持續深耕研發管理領域
Howard Levin:心血管領域創新的新途徑
University Health Network在醫學領域的世界首創
Concrete Sensors:開闢混凝土感測器新領域
美敦力收購營養科技公司Nutrino Health,持續向糖尿病領域發力
Sphero公司CEO Paul Berberian談公司為何要將重心轉型到教育領域?
Air Jordan 1 Moto 全新造型釋出!Jordan Brand 進軍摩托領域
全球首款區塊鏈人工智慧硬體—Fireeyes檢測儀即將問世 RealChain或將領跑消費品鑒偽領域
Jeff Dean等發文《Nature Medicine》,綜述深度學習在醫療領域的應用
Google提出新型學習範式Deep Memory,或將徹底改變機器學習領域
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納米發電機在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
對話OpenAI Jack Clark:中國是人工智慧領域的領軍者
Google與Digital Asset、BlockApps公司將在區塊鏈技術領域展開合作
軍事醫學研究院劉瑋/曹務春團隊在轉化醫學國際頂級期刊Sci Transl Med發表新發傳染病領域重要進展
Android P深耕AI領域?Flyme早已料得先機
SOFC領域最大初創公司——Bloom Energy即將IPO
Oculus與Facebook 兩家融入VR新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