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

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

清光緒年間,祈年殿被雷電擊中,被毀,之後復建。(左為清代嘉靖天壇乾隆修繕後;右為清代光緒重建後天壇)

不記得是長到多大知道了故宮、祈年殿是木結構建築。後來就明白了為什麼城外要有護城河,建築內要有幾口碩大的水缸。設想一個炎炎夏日的夜晚,木頭被晒乾了水分,晚上還會發出「咔咔」裂開的聲音,這時候只要稍稍有些火星,都不需要借風力便足以造成慘劇。然後又明白了為什麼古裝劇中凡是壞人犯事兒總是要放一把火:要麼是殺人滅口、要麼是掩蓋證據、要麼只是純粹為了聲東擊西——因為火勢總是難以控制,房子就是一個巨大的易燃物。

再長大知道了榫卯結構,才明白為什麼小時候姥姥家的八仙桌、太師椅尋遍了也找不到一顆釘子,哪裡鬆了也只是找來些薄薄的木片用鎚子敲敲打打就好了,簡直神奇。以下33種榫卯結構實物實拍動態圖展示(涵蓋了古代榫卯結構當中最主要、實用、經典的款式結構),實在是忍不住每個都要看上好幾遍:

1、楔釘榫

GIF/119K

2、挖煙袋鍋榫

GIF/112K

3、夾頭榫(腿足上端嵌夾牙條與牙頭)

GIF/88K

4、雲型插肩榫(牙條、牙頭分造)

GIF/71K

5、扇形插肩榫

GIF/152K

6、傳統粽角榫

GIF/64K

7、雙榫粽角榫

GIF/64K

8、帶板粽角榫

GIF/73K

9、高束腰抱肩榫

GIF/121K

10、掛肩四面平榫

GIF/101K

11、圓柱丁字結合榫

GIF/61K

12、圓方結合裹腿

GIF/64K

13、圓柱二維直角交叉榫

GIF/40K

14、圓香幾攢邊打槽

GIF/91K

15、攢邊打槽裝板

GIF/316K

16、一腿三牙方桌結構

GIF/100K

17、抄手榫

GIF/92K

18、方材角結合床圍子攢接萬字

GIF/82K

19、方形傢具腿足與方托泥的結合

GIF/33K

20、三根直材交叉

GIF/82K

21、加雲子無束腰裹腿杌凳腿足與凳面結合

GIF/330K

22、插肩榫變形

GIF/60K

23、平板明榫角結合

GIF/114K

24、柜子底棖

GIF/60K

25、方材丁字結合(榫卯大進小出)

GIF/69K

26、厚板悶榫角結合

GIF/47K

27、厚板出透榫及榫舌拍抹頭

GIF/108K

28、椅盤邊抹與椅子腿足的結構

GIF/115K

29、直材交叉結合

GIF/53K

30、弧形直材十字交叉

GIF/50K

31、弧形面直材角結合

GIF/62K

32、走馬銷

GIF/102K

33、方材丁字形結合榫卯用大格肩

GIF/58K

2009年,由中國藝術研究院建築研究所負責申報的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入選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是以木材為主要建築材料,以榫卯為木構件的主要結合方法,以模數製為尺度設計和加工生產手段的建築營造技術體系。營造技藝以師徒之間言傳身教的方式世代相傳。這種營造技藝體系延承了7000多年,遍及中國全境,並傳播到日本、韓國等東亞各國,是東方古代建築技術的代表。

被稱為世界上最大木結構建築的東大寺,位於日本奈良。

中國傳統建築是以木結構框架為主的建築體系,以土、木、磚、瓦、石為主要建築材料。營造的專業分工主要包括:大木作、小木作、瓦作、磚作、石作、土作、油作、彩畫作、搭材作、裱糊作等,其中以大木作為諸「作」之首,在營造中佔主導地位。

中國匠師在幾千年的營造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技術工藝經驗,在材料的合理選用、結構方式的確定、模數尺寸的權衡與計算、構件的加工與製作、節點及細部處理和施工安裝等方面都有獨特與系統的方法或技藝,並有相關的禁忌和操作儀式。這種營造技藝以師徒之間「言傳身教」的方式世代相傳,延承至今。

山西五台縣南禪寺大殿

山西五台山唐代南禪寺大殿立面

山西五台縣南禪寺大殿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木結構建築,也是亞洲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是我國唐代建築的代表作。大殿及殿中的唐代雕塑,堪稱國寶,是全人類珍貴的文化遺產。

南昌滕王閣,始建於唐代

中國傳統木結構建築是由柱、梁、檁、枋、斗拱等大木構件形成框架結構承受來自屋面、樓面的荷載以及風力、地震力。至遲在公元前2世紀的漢代就形成了以抬梁式和穿斗式為代表的兩種主要形式的木結構體系。這種木結構體系的關鍵技術是榫卯結構,即木質構件間的連接不需要其他材料製成的輔助連接構件,主要是依靠兩個木質構件之間的插接。這種構件間的連接方式使木結構具有柔性的結構特徵,抗震性強,並具有可以預製加工、現場裝配、營造周期短的明顯優勢。而榫卯結構早在距今約七千年的河姆渡文化遺址建築中就已見端倪。

抬梁式與穿斗式屋架的比較

抬梁式木結構的特點是在柱頭上插接梁頭,梁頭上安裝檁條,樑上再插接矮柱用以支起較短的梁,如此層疊而上,每榀屋架梁的總數可達5根。當柱上採用斗拱時,則梁頭插接於斗拱上。這種形式的木結構建築的特點是室內分割空間比較容易,但用料較大。廣泛用於華北、東北等北方地區的民居以及國內大部分地區的宮殿、廟宇等規模較大的建築中。

穿斗式木結構的特點是用穿枋把柱子縱向串聯起來,形成一榀榀的屋架,檁條直接插接在柱頭上;沿檁條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聯起來,由此形成一個整體框架。這種形式的木結構建築的特點是室內分割空間受到限制,但用料較小。廣泛應用於安徽、江浙、湖北、湖南、江西、四川等地區的民居類建築中。

斗拱的主要分件

宋代斗拱結構

戰漢時期,重要建築出檐的進深都較大,最大的可達4米,所使用的是以斗拱作為懸臂樑承托出檐部分重量的結構技術。在隨後斗拱的應用中,又以樑柱與「鋪作(斗拱)層」相結合的技術,支撐大開間大進深的殿堂類建築的屋頂。

除了單層建築外,東漢時期出現的純粹木構架結構的多層樓閣和多層木塔,也是使用相同的結構技術。這說明這種木結構技術具有很大的適用性。

中國傳統木結構建築的營造技藝,始終處於承傳與變化相交織的動態發展進程中,宋代的《木經》、《營造法式》,明代的《魯班營造正式》、清代的《工程作法》和現代的《營造法原》都是對上述相關內容階段性、地域性或專業性內容的記錄和總結。即使在今天,城市園林建築、寺廟與宮殿建築、廣大鄉鎮地區的民居建築等,依然普遍使用上述營造技藝,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築營造技藝內在的生命活力。

梁思成、林徽因夫婦

從1930年到1945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婦二人共同行走中國,考察測繪了200多處古建築物,很多古建築就是通過他們的考察得到了世界、全國的認識。也正是由於在山西的數次古建築考察,使梁思成了解了中國古建築結構的奧秘,完成了對《營造法式》的解讀。

隨著現代社會的高度發展,世界的面貌以及生存方式正在迅速地變化著,特別是全球化和城市化的進程在提高著人們總體的生活質量的同時,也正在摧毀著很多有益的傳統文化,包括某些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生產與生活方式。

「榫卯結構」在當今中國建築上得到了成功運用

在中國,現代化的建設內容以及相應的生存方式的改變,也正在嚴重地擠壓著傳統木結構建築以及相應的營造技藝的生存空間。雖然這類建築在中國某些地區的民居以及宮殿、寺廟和園林中還得以營造,相應的營造技藝還得以延續和應用,但我們不能忽視全球化和城市化進程所導致的技藝性文化遺產的大量消失給社會所帶來的負面效應。從另一個角度講,若中國傳統木結構建築營造技藝在今天全球化和城市化的歷史潮流中逐漸消失,那麼相應的營造內容也會逐漸停止,特別是與廣大鄉民和工匠最相關的生存方式也必然會逐漸消失,從而最終導致這一獨特性的社會文化徹底消亡。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世紀壇 的精彩文章:

今天,我們頒獎給這些少年。明天,他們將迎風翱翔
足不出戶遍覽中國50個世界遺產項目
今年六一,來大壇玩點兒不一樣的!
丨史民峰:當代攝影現象與影像藝術收藏
我只能說:他們太棒了!

TAG:中華世紀壇 |

您可能感興趣

盤點中式營造記錄傳統木結構古建築模型
戰爭武器發展公司仿古槍械 回歸鋼木傳統結構
採用榫結構盡顯傳統技藝的精髓和美感
香港技術創新管理和支撐機構的 治理結構及啟示
傢具結構設計與製造工藝
劉偉慶:匠心傳承木結構技藝
新技術在結構的外部建造複雜的機械裝置
現代木匠製作的傳統榫卯結構
技術語硬碟的物理結構和原理
傳統工藝榫卯結構,百年老榆木材質電視櫃
棗的樹體結構和整形修剪技術
中國古建築木構件連接榫卯結構知識了解
技術的遞歸結構
大陸集團基於模塊化結構打造高壓電池管理系統
東軟集團:優化業務結構 推動創新業務發展
木質結構的對稱之美!建築攝影作品
政治權力匹配民主權威:現代中國社會治理形態的結構性營造
不朽的木結構建築,木屑碎片藝術雕塑
傳統木工榫卯結構圖解
美國第一個在主結構上使用木材的學術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