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由句子成分看「的地得」用法

由句子成分看「的地得」用法

寫這個文章的初衷,其實是閱讀涼子菇娘的文章《短篇小說如何才能寫出好句子》後留言,但一直感覺這個留言不夠,還想說些什麼?或許也是來到簡書一個多月以來,看了許多優秀的文章,心裡有些自己的想法。涼子菇娘通過自身對寫作的詮釋,從剖析句子、積累辭彙、培養閱讀等方面闡述自己對寫好句子的理解。「我們的文章出現的辭彙量多,文章就有了靈魂。」涼子菇娘的總結,終歸一句話閱讀很重要,堅持很重要,熟悉地抒寫才能爐火純青。

寫文的人,就是可以將3000個常用字用到隨心所欲的地步。就彷彿成龍的武打經典場面,雙眼所及之物皆可為武器!

1)掌握3000常用字就可以了嗎?

對於一個追尋學問的人來說掌握3000個常用字確實太少了,畢竟學無止境、學海無涯。弄懂所學的來由,弄清知之所以,才謂之「學」,但知之所有,學無窮盡。如今一直推崇「活到老,學到老」,從這個角度來說,只有3000個常用字的攝入,確實容量過少。但是如果我們靜心思考一番,會發現其實我們平常在「語言文字」地運用過程中,並沒有過多地脫離3000個常用字的範圍。或者說我們一般都是在玩轉3000個常用字,看哪位大神能夠把這一處風景用眾人都有的筆觸繪出瑰麗的景緻。

說個例子,這些年茶餘酒後,人們窺見傳統文化在流失,而後我們發現高舉文化傳承的旗幟開始出現許多推動的聲音。印象中《中國漢字聽寫大會》那些個小選手,可謂令我欽佩非常。我拚命擠盡腦汁也無法寫出的字,他們瞬間脫口而出。可過後我卻十分詫異,那些3000個常用字之外的次常用字、生僻字,甚至已經廢除的繁體字。如果出現在生活中、語言里,那相信只有漢語言文學專業人士才能看懂。或許這樣子出門還得配上一位專業人士翻譯,在中國大地上行走,卻不識本國文字,豈不成笑話!傳承沒有錯,但讓公眾去承受本不屬於他們理解範圍、學識範圍內的事,就成欺負人了。所以,聽寫大會,曇花一現。

這樣一說也就可以理解1919年五四新文化運動,為什麼要推崇白話文來替代文言文。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胡適先生,是第一個用白話文寫文章寫詩歌的人。他的白話文詩歌《人力車夫》用白話文讚頌了車夫辛勤勞動的同時,也表達對車夫的同情。魯迅先生第一篇白話文短篇小說《狂人日記》對中國文化作了深刻的反思。他們所思,他們所寫,大眾可以理解,並廣為流傳。如果大眾無法接受,文化符號存在又有何意義?

你我都不認得「男女」二字,公廁上標明得再鮮亮,還不是以看進出是男或女來辨別。所以,文字通俗易懂更易受大眾接納,文章才可深入人心。那麼用那些個生僻字、次常用字來寫文章也就沒有了必要。當然,我的意思不是不用學習閱讀,擁有一定量的知識儲備還是必須的。而是沒必要刻意去追求華麗的詞藻,深邃的辭彙。能夠隨心所欲地把玩3000個常用字,普通平常中亦能光彩奪目,何況我們進入簡書前許多人就是如此!可是別人的文章熠熠生輝,而自己的文章卻陳辭濫調?原因在哪裡?原因在我們只知句子的表面,卻不知道句子的內在。

2)應該明白句子是什麼?

句子是由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等六部分組成。而句子的主幹是主謂賓,修飾主幹的是定狀補。用一個比喻來說,用一棵枝葉繁茂的大樹來比擬句子。如果削光枝葉,所留下來的樹榦就相當於句子的主要部分,或者說就是句子的主語、謂語、賓語,而砍去的枝葉就是句子的定語、狀語和補語。在句子中,主謂賓是不可缺少的。而定狀補,則是用於修飾句子主幹,讓句子更加的豐富多彩。我們寫文章,就在於定狀補的如何修飾。

比如:「我寫文章。」這是句子的主幹。「我」是主語,「寫」是謂語,「文章」是賓語。「我」是句子所要陳述的對象,「寫」是對象所發出的動作,而動作作用於「文章」。這個句子所呈現出來的句式就是「誰幹什麼?」「誰怎麼樣?」,一般以人或有生命的事物所發出的動作來說明。如果是景色或者物品,則呈現出來的句式是「什麼怎麼樣?」或者是「什麼是什麼?」。也就是說,句式就呈現出兩種主幹形態,「誰幹什麼?」或「什麼怎麼樣?」。

句子成分一覽

根據上表句子定義展示就是以下樣子:

定語 主語 狀語 謂語 補語 定語 賓語

還以「我寫文章」為例。此時句子的「主謂賓」是不可任意刪除任何一部分的,因為不管去掉哪部分,句子都處於殘缺狀態。而我們寫文就是在主幹的基礎上完善「定狀補」,或者說隨心所欲的運用3000個常用字就是用「定狀補」完美的修飾句子「主謂賓」的過程。所以,便出現了「(謙虛好學的)我(認真細膩地)寫(幽默風趣的)文章。」「(目中無人的)我(狂妄傲慢地)寫(抨擊現世的)文章。」而兩個句子中不同的「定狀」語便呈現出異同的我,或細膩謙卑,或傲慢自大。

所以,寫好句子就是穩固「主謂賓」增色「定狀補」。

3)由句子成分看「的、地、得」的用法。

在簡書閱讀了許多文采飛揚的文句,卻發現有些作品並不細究「的地得」的用法,更多的是「的地」混用。

從上面表格中可以清晰看出「的地得」的用法。

定語是修飾主語和賓語的,中間用「的」字連接,而主語與賓語是以「名詞」出現的。狀語、補語是修飾謂語的,中間以「地、得」字連接,謂語是用「動詞或形容詞」出現的。只是「地」接謂語前,「得」在謂語後。

「的」後連接著「名詞」,「地」後連接著「動詞」,「動詞、形容詞」後連接著「得」。如:我們的生活、美麗的風景,辛勤地耕耘、努力地工作,餓得慌,累得不行。

值得注意的是,句子中有時動詞轉化為名詞,就不能用「地」而應該用「的」。原因在哪呢?那是因為動詞本應作謂語,但有時在句子中活用成了主語或賓語,詞性也跟隨著發生了轉變。比如:不服輸的勁頭是黃包車夫向窮苦的一種抗爭。「抗爭」原意是對抗鬥爭,但在句子中被活用成「堅韌的精神」,被名詞化了,成為了句子的賓語。

4)修辭手法的活用亦為文章添彩。

排比、比喻、擬人、誇張、引用、反問、設問、對偶、雙關等等修辭手法為文章增色添彩。比較青睞的是比喻,比喻可以激發讀者展開無限的遐想,在你的文字中遨遊,在你的思想里暢談。比喻由本體與喻體組成,本體是眼前真實存在的事物,喻體是由現實產生的聯想。比喻就是在現實的基礎上產生與眼前事物類似名狀的聯想,是任何聯想都無法脫離的一種修辭方式。用得好,給文章增色無限。

文學作品與影視作品最大的不同就在於能產生無限的遐想空間,這點上符合比喻給予讀者的。因此,在刻意人物上我更喜歡找現實與想像之間的相似之處,並用比喻展示出來,這樣更能產生共鳴。

錢鍾書先生的《圍城》中有著精妙的比喻。通過比喻更好地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語言詼諧風趣,引起讀者無盡的想像。最後,用《圍城》中幾句絕美的比喻來作為結束。

事實上,一個人的缺點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頓在地面的時候,尾巴是看不見的,直到他向樹上爬,就把後部供大家瞻仰,可是紅臀長尾巴本來就有,並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標識。

忠厚老實人的惡毒,像飯里的砂礫或者出骨魚片里未凈的刺,會給人一種不期待的傷痛。

飢餓像有牙齒似的從裡面咬出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石獅雨楠文學 的精彩文章:

堅持是在淡然中忍耐的平靜

TAG:石獅雨楠文學 |

您可能感興趣

「的、地、得」的用法口訣詳解,搞定它們分分鐘的事!
成語每日一薦|除了不得善終,你還知道哪些具有動賓式用法的成語?
彩紙新用法,剪成細條捲起來,原來是要做成它,裝飾家裡真不錯
洗衣機的錯誤用法,看看你用對了嗎?
你絕對不知道的淘米水的幾個用法!還不來看看
姨媽巾的錯誤用法,「用錯了容易得病!」
純露塗臉根本沒啥用,不過這 3 種用法你可以看看
這四類最容易出錯的成語你肯定丟過分,正確用法總結好了,速來!
抗老化皮膚的雪花秀六件套正確用法,來看看你用對了嗎?
九成的人不知道蜂蜜這種用法,花2分鐘可治癒口腔潰瘍!
原來牙膏還有這一些很不錯的小用法,一起看看有哪些妙用
蘋果手機小圓點的正確用法,原來這樣設置才是最好用的
水乳不能這麼用,4種用法「搓泥不容易吸收」,尤其是第3種!
唇釉的正確用法,你真的用對了嗎?
紅霉素軟膏的這些妙用法,個個實用還方便,難怪賣得越來越好
看書要看古書 用法要用古法
魔道祖師:藍湛的抹額原來有這麼多用處,看到最後一個用法我笑了
別以為腮紅霜難用!知道這3種特殊用法,巴不得立刻想入手一塊!
隔離霜的作用是什麼 不同種類的用法你要知道
武林外傳:平底鍋最大的用處不是擋子彈,這才是正確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