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應珉教授炙甘草湯臨證經驗分享,是《傷寒論》治療「心動悸,脈結代」的名方
河南中醫學院中醫理論與臨床應用研究所劉明
吾師崔應珉,出身中醫世家,自幼隨父習岐黃之道,業醫三十餘載,治病無數。余有幸侍診多年,崔應珉教授經方運用靈活精當,效若桴鼓。炙甘草湯是《傷寒論》治療「心動悸,脈結代」的名方。現就其臨證經驗略述於此。
炙甘草湯氣血陰陽俱補
查找方劑教材,炙甘草湯均列為補益劑,但有的載入補血劑中,有的納入氣血雙補劑名下,其論亦仁者見仁,志者見其志。縱觀全方由九味葯組成:炙甘草12g,生薑9g,桂枝9g,人蔘6g,生地黃50g,阿膠6g,麥門冬10g,麻仁10g,大棗10枚。組方法度嚴謹,陰陽合和協調。
方中炙甘草具有「通經脈,利血氣」的功效,出任方中主葯,故以之名方;輔以生地、阿膠養心血,麥冬滋心陰,麥冬與生地配伍補血之力更著。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就有應用生地和麥冬熬成膏後治療血虛的記載;人蔘、大棗益心氣,補心氣而能補心陰;同時用麻仁潤血脈,且麻仁與阿膠相伍,又增加了滋陰生血之力,合主葯以益心氣而養心血;佐以桂枝、生薑,性味辛溫而溫心陽通經脈;加白酒同煎,更增強通陽復脈之效;姜棗重用調和陰陽,使氣血流通,脈始復常。該方的組方規律可分為陰、陽、氣、血四組。其陰葯為生地、阿膠、麥冬、麻仁;陽葯為桂枝、生薑;氣葯為人蔘、大棗;血葯為地黃、阿膠。全方配合,養心陰,通心陽,益心氣,補心血。誠如王綿之所說:「它溫陽而不燥,補氣而不壅,滋陰補血而不膩,陰陽互相配合,氣血互相配合,能夠強心復脈,所以它是個氣血陰陽俱補的方劑。」《千金方》因其治心脈失常,故又名「復脈湯」。
臨證可據其氣血陰陽偏頗而調適
清代喻嘉言謂此方為「治邪少虛多,脈結代之聖方」,這裡的「邪少虛多」即指氣(陽)陰(血)而言,亦即炙甘草湯所治療的心律失常必須是虛損證候。崔應珉臨證時遵其要旨,對風心病(二尖瓣狹窄、閉鎖不全)、冠心病、肺心病、高心病等所致的心律失常、早搏、及其他室性早搏、房顫等療效滿意。要點是以虛為主,氣虛血弱,心神失養,心動悸,脈象或結脈或促脈,甚或代脈,或參差不調,或細小虛數,舌苔薄,甚或無苔,舌質嫩,或淡嫩不澤,或瘀點,瘀斑,舌透紫氣等證。若痰食阻滯、瘀血凝結、水氣凌心、汗出陽虛之心動悸、脈結代,非此一方所能概治,故另有它方。臨證時,必須充分注意陰陽之間的相互關係而加以靈活運用。患者偏於心氣不足,心悸氣短,當以炙甘草為君,重用人蔘;若偏於陰血虛損,可以把地黃、麥冬重用;心陽不足者,桂枝、生薑重用。對溫熱病後期陰虛引起的心悸,當用吳鞠通加減復脈湯,減去方中溫陽、助陽的葯。因溫病後期長時間高燒消耗了真陰,病變以陰虛、氣虛為主;其後吳氏還擬訂了一甲復脈湯、二甲復脈湯、三甲復脈湯,方皆出於仲景,但又有異於仲景,其匠心獨運可見。由於本方益氣養血,滋陰和陽,扶正祛邪,所以臨床上還可用於治療消化性潰瘍、腦震蕩後遺症、肩周炎、複發性口瘡、眼斜視等,其適應證廣泛的原理是該方具備了陰陽調節的三個特徵:即固本性、二相性和整體性,所以針對廣泛,專一性小。
關於藥量輕重問題
原方中炙甘草用量為四兩(12g),確定了主葯的位置,仲景方中甘草用至四兩的還有甘草瀉心湯,這裡的甘草也是主葯,《傷寒論》中凡是作為君葯、主葯的甘草的用量都大。這兩個方中的甘草都是益氣的功效。臨床實踐證明,大劑量比小劑量效果好。汪機臨床運用炙甘草60g,生薑45g,党參30g,生地60g,桂枝、阿膠各30g,麥冬45g,麻仁30g,大棗30枚。崔應珉用炙甘草一般為10~15g,亦常取效。
方中大棗用至30枚,居《傷寒論》、《金匱要略》諸方用大棗之冠。而本方中藥味用量之中堪與比肩者,惟生地黃30g,大棗「補少氣、少津液」(《神農本草經》),生地黃「主傷中,逐血痹」(《神農本草經》),「通血脈,利氣力」(《名醫別錄》)。大棗、生地黃為輔助甘草「通經脈,利血氣」。岳美中指出:「此方以膠、麥、麻、地、草、棗為補益營血,以參、棗、桂、酒為補益衛氣,使陽行陰中,脈得以復,則已有領會。唯用陰葯則大其量,而陽藥用量反不及其半,這正是關鍵處。陰葯非重量,則倉卒間無能生血補血,但陰本主靜,無力自動,必須借陽葯主動者以推之挽之而激促之,才能上入於心,催動血行,使結代之脈去,動悸之證止。」因此,他主張生地黃重用48g,加水酒濃煎,汁多氣少,就可濡潤血脈,滑利而不滯。另王笈等報道:本方生地黃、麥冬劑量較小時,對心臟血管的擴張有抑制作用,然而對期前收縮的療效,在很大程度上和生地用量有關。對一般較輕的期前收縮,使用一般劑量或可有效,但對頑固而頻繁的期前收縮效果較差,其原因是生地用量不足。當生地量增大到75~100g,對頑固而頻繁的期前收縮患者用藥10天後即可收效。
崔應珉在使用生地達30g左右時,每見腹瀉之苦。囑令生地先煎30分鐘以上,再入它葯或加入炒山楂30g同煎,可收脈律復整而不致瀉之效。
注意水酒同煎法
《傷寒論》原方中載:「以清酒七升,水八升,水酒同煎,十五升而取三升,乃文火久煎,候其藥力盡出,取濃汁原味之意。」而今以水煎而舍清酒,似嫌不合仲師原義,影響療效的發揮。一是取清酒(亦可用黃酒)作為使葯,能貫通百脈,流通氣血,使經絡流貫,引諸葯更好的發揮作用。一是把酒作為一種較好的溶媒,在一定的溫度下,使諸葯中有效的成分儘可能溶解出來,至取得三升時,清酒已揮發將盡,可見酒對藥物起一個溶媒作用。正如清代醫家柯韻伯說:「地黃麥冬得酒良。」
麻仁、棗仁之爭論
炙甘草湯中用麻仁,還是應為棗仁尚存爭議。因為是治心動悸、脈結代的方劑,顯然棗仁養心安神療效顯著。周鳳梧將方中的麻仁常改為柏子仁或加酸棗仁,效果更好。心悸甚者,還可加入琥珀、硃砂(合為末沖服)等重鎮安神葯。關於改用棗仁和柏子仁,王綿之指出:「這裡面就是個寒溫的不同。棗仁清虛熱,但是本身並不涼,這是因為可以補肝膽,所以可以清虛熱。柏子仁是涼的,可以清心熱。這裡用棗仁可以補、可以潤,還可以補脾養心。」崔應珉在臨證時常常柏子仁與酸棗仁等量並用,采瀉南補北之法,取水火共治之意,每獲良效。
※淺析中醫當歸六黃湯:李東垣創造的治盜汗聖葯,到底應當如何理解?
※老樹開新花,中醫「小陷胸湯」淺識與新用
※《傷寒論》方葯解析:大陷胸丸證 、小陷胸湯證
※白天經常出汗,稍微一動就汗流浹背,自汗怎麼辦?中醫「玉屏風散合桂枝湯」治療效果奇好!
TAG:神黃中醫智庫 |
※楊甲三教授針葯治療八種腰痛辯證論治經驗介紹
※一代道醫傅青主臨證辯證治療痰證咳嗽經驗
※名醫張磊治胃脹胃痛經驗方
※李建民教授分享: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經驗方及「醫聖」張仲景治病手法總結
※謝晶日教授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經驗集萃
※你認識這樣的「紫草」嗎?——糖尿病、脈管炎的治療經驗
※裘沛然教授治療哮喘經驗摭拾
※劉志龍教授治療「脫髮」經驗
※張伯臾治療心肌炎的經驗
※朱進忠:我的治病經驗—相似·聯想·糾偏·辨證論治
※肉桂,治療命門火衰之要葯。內附治療支氣管哮喘絕密經驗
※徐書治療肺癌經驗
※名醫經驗:黃一峰治療膽結石的臨床經驗
※王育群教授治療肝硬化腹水經驗
※經方大家胡希恕講傷寒:辨證的經驗
※五臟藏神尤重脾胃——王洪圖教授治療精神疾病經驗
※歷代醫家治療失眠的經驗,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
※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經驗性治療與精準治療
※名醫經驗:治療前列腺炎有妙方
※關於龍魚兜嘴原因及治療經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