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淺析中醫當歸六黃湯:李東垣創造的治盜汗聖葯,到底應當如何理解?

淺析中醫當歸六黃湯:李東垣創造的治盜汗聖葯,到底應當如何理解?

淺析中醫當歸六黃湯:李東垣創造的治盜汗聖葯,到底應當如何理解?山西中醫學院第二中醫院高建忠

在我們熟知、慣用的名方中,較難理解的當推李東垣的方劑,當歸六黃湯就是其中之一。

當歸六黃湯見於《蘭室秘藏》,由當歸、生地黃、熟地黃、黃柏、黃芩、黃連各等份,黃芪倍量組成,原書指出本方為「治盜汗之聖葯也」。後世醫家對本方倍加推崇,認為本方為治療盜汗之主方。當代醫家也有將其主治範圍擴大到自汗以及其他雜病方面。

淺析中醫當歸六黃湯:李東垣創造的治盜汗聖葯,到底應當如何理解?

對於本方的主治,歷代醫家幾乎眾口一詞,認為主治「陰虛有火,令人盜汗者」(《醫方考》)。對本方的功用,多認為是滋陰瀉火、固表止汗。對其方解,《醫方集解》中的論述最具代表性:「盜汗由於陰虛,當歸、二地所以滋陰;汗由火擾,黃芩、連、柏所以瀉火;汗由腠理不固,倍用黃芪,所以固表。」

筆者在學習、使用當歸六黃湯過程中,不免生出些許疑問。如果說盜汗由於陰虛,那麼用藥時為什麼多用苦寒(黃芩、黃連、黃柏)和重用甘溫(黃芪)?畢竟,苦燥、溫燥具有傷陰之嫌。汗由火擾,究竟是實火還是虛火?如屬陰虛虛火,用藥似乎應以甘寒為主,而不宜主用甘溫(當歸、熟地黃)配苦寒。如屬陰虛、實火併見,火擾汗出,瀉火即所以止汗,沒有理由使用且重用甘溫益氣固表之黃芪,因為黃芪可以壅氣助熱。還有,如陰虛與實火併見,二者之間有無主、次和因果關係?種種疑惑,不得而解。

淺析中醫當歸六黃湯:李東垣創造的治盜汗聖葯,到底應當如何理解?

徐大椿《醫略六書·雜病證治》中說:「血氣兩虧,三焦火迫,故營陰失守,盜汗不已焉??此清補之劑,為血氣虛弱、火迫盜汗之耑方。」這一解釋,一改單純陰虛有火之說,明確提到了氣虛和實火。吳昆在《醫方考》中說:「陰虛有火,令人盜汗者,此方主之??傷寒盜汗是由於半表半里之邪未盡,雜證盜汗則陰虛而已。」這裡明確提出本方主治盜汗非外感盜汗。難道本方證可以從李東垣內傷脾胃學說中得到破解?筆者重新學習東垣著作,又有新的認識。

當歸六黃湯見於《蘭室秘藏·自汗門》,自汗門開篇有一小節「自汗論」,與《脾胃論·陽明病濕勝自汗論》幾乎雷同。《脾胃論》中說:「或曰:濕之與汗,陰乎陽乎?曰:西南坤土地,脾胃也。人之汗猶天地之雨也,陰滋其濕,則為霧露為雨也,陰濕寒,下行之地氣也,汗多則亡陽??《內經》曰:氣虛則外寒,雖見熱中,蒸蒸為汗,終傳大寒,知始為熱中,表虛之陽??」在這段文字中,李東垣把汗證的病位定位在脾胃,病機可見到氣虛、熱中。沿著這一思路,我們可對當歸六黃湯方證作如下解釋。

淺析中醫當歸六黃湯:李東垣創造的治盜汗聖葯,到底應當如何理解?

脾胃內傷,初為熱中。氣虛不運,升降樞轉失常,三焦郁滯,陰火內生。陰火內蒸,迫津外泄,而成盜汗。陰火耗氣,也可傷陰;汗多「亡陽(氣)」,也能「亡陰」。也就是說,盜汗之起由於氣虛,盜汗之成由於陰火,而結果是陰血耗傷(也包括氣傷)。治療時,瀉陰火即可止盜汗,但氣虛、陰血耗傷也需同時顧及。何況「火與元氣不兩立,一勝則一負」,治陰火也需補元氣。基於此,李東垣用生地黃、黃柏、黃芩、黃連苦寒、甘寒瀉陰火,熟地黃、當歸甘溫補陰血,倍用黃芪甘溫補元氣,合而組成「治盜汗之聖葯」。當然,苦寒、甘寒瀉陰火之品只為「暫用」、「從權而用」,得效之後轉以恢復正氣為要。

或謂黃芪減量或減去黃芪確可治療陰虛有火之盜汗,但這屬方劑加減應用,與原方證有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神黃中醫智庫 的精彩文章:

老樹開新花,中醫「小陷胸湯」淺識與新用
《傷寒論》方葯解析:大陷胸丸證 、小陷胸湯證
白天經常出汗,稍微一動就汗流浹背,自汗怎麼辦?中醫「玉屏風散合桂枝湯」治療效果奇好!

TAG:神黃中醫智庫 |

您可能感興趣

同仁堂老中醫張炳厚:異病同治,當歸六黃湯治療頭痛
林軼群:當歸六黃湯的應用體會
康熙皇帝熟諳養生之道,曾賜曹寅地黃湯
因果輪迴、十殿閻王、孟婆黃湯這些個概念都是怎麼來的
清熱劑:梔子大黃湯、石膏湯、柴胡桂枝幹薑湯
為什麼說麻黃湯是萬方之王?看看它的這些變幻化裁之後,就明白了
王獻之《地黃湯帖》臨摹示範單字解析!
經方學習,麻黃湯中的麻黃用法和作用何在?一起來看看吧
王獻之行書《地黃湯帖》賞析:連綿流暢,縱放自如
跑遍龍袍靖江無錫蘇州上海五城,找一籠完美的蟹黃湯包
看圖識葯:它是六味地黃湯的一味佐葯,總是被你忽略!
《千金》三黃湯治療面神經炎醫案一則
苓甘五味姜辛半杏大黃湯臨證思考
射干麻黃湯加小青龍湯治療咳喘
王獻之《地黃湯帖》逐字分析,一目了然!
麻黃湯冷服法
客官聽書裡面請,今天要說的是:西瓜,黃湯,保溫杯
李翰卿使用桂枝加大黃湯的經驗
一探究竟蟹黃湯包
王獻之《地黃湯帖》逐字分析,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