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月如:太極拳的走架打手,迨至功夫純熟,練成周身一家,宛如氣球一樣
太極拳不在樣式而在氣勢,不在外面而在內。平日行功走架,須研究揣摩空松圓活之道,要神氣鼓盪,全身好似氣球,氣勢貴騰挪,身體有如懸空。兩手無論高低屈伸,一前一後,一左一右,皆能靈活自如。兩腿不論前進後退,左右旋轉,虛實變換,無不隨意所欲。日久功深,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之境。明白原理,練熟身法,善於用意,巧於運氣,到此地步,一舉一動,皆能合度,無所謂不對。
習太極拳者必先求尾閭正中。正中者,脊骨根對臉之中間也。邁左步,左胯微向左上抽(捏線頭),用右胯托起左胯;邁右步,右胯微向右上抽(胯根點不丟),用左胯托起右胯;則尾閭自然正中。能正中,則能八面支撐;能八面支撐,則能旋轉自如,無不得力。次則步法虛實分清:虛非全然無力,內中要有騰挪,即預動之勢也;實非全然占煞,內中要貫注精神,即上提之意也。切記兩足在前弓後蹬時不要全然占煞(須盪著來完成),應該分清一虛一實,否則即成雙重之病。
兩肩須要鬆開,不用絲毫之力,用力則不能捨己從人,引進落空。沉肘即肘尖常向下沉之意。前膊和兩股注意內中要有騰挪之勢,無騰挪則不靈活,不靈活則無圓活之趣。又須護肫,肫不護則豎尾無力,便一身無主宰矣。又須養氣,氣以直養而無害,即沉于丹田,涵養無傷之謂也。又須蓄勁,勁以曲蓄而有餘,並須蓄斂於脊骨之內(體現出吊環效應)。
吸為合為蓄,呼為開為發。蓋吸則自然提得起,亦拿得人起;呼則自然沉得下,亦放得人出。此是以意運氣,非以力使氣,是即太極拳呼吸之道也(此中所說「呼吸」,專指太極拳的「開、合、蓄、發」而言,與吾人平常呼吸不同,請讀者不要誤會)。
太極拳之為技也,極精微巧妙,非持力大手快也。夫力大手快者,先天自然賦有,又何須學焉。是故欲學斯技者,宜先從含胸、拔背、裹襠、護腕、提頂、吊襠、松肩、沉肘、虛實分清求之。這些對了,再求斂氣,氣斂脊骨,注於腰間。然後再求騰挪。騰挪者,即精氣神也。精氣神貫注於兩腳、兩腿、兩手、兩膊前節之間。彼挨我何處,我注意何處,周身無一寸無精氣神,無一寸非太極,而後再求進退旋轉之法。旋轉樞紐在於腰隙。能旋轉自如,絲毫不亂,再求動靜之術,靜則無,無中生有,即有意也。
意無定向,要八面支撐。單練之時,每一勢分四字:「起、承、開、合」。一字一問能否八面支撐(完整與飽滿),不能八面支撐,即速揣摩之。如二人打手,我意在先,彼手快不如我意先,彼力大不如我氣斂,彼以巨力打來,我以意去接,微挨皮毛不讓打著,借其力,趁其勢,四面八方何處順(讓力在球壁上變向,不能過球心),即向何處打之。切記不可用力,不可尚氣,不可頂,不可丟,須要從人仍是由己,得機得勢,方能隨手而奏效。
動亦是意,步動而身法不亂,手動而氣勢不散。單練之時,每一動要問能否由動中向八面轉換(保持原有完整性),不能八面轉換,即速揣摩之。如二人打手,我欲去彼,先將周身安排好,意仍在先,對定校之重點(瞄準對方不平衡處即冒勁部位),筆直去之;我之意方挨彼皮毛,如能應手(拿住重心),一呼即出;如彼之力頂來,不讓其力發出(冒頭),我之意仍借彼力(利用其不平衡為「借」),不丟不頂,順其力而打之;此即潛力打人,四兩撥千斤之妙也(重心對壘之妙也)。此全是以意運氣,非以力使氣也。能以意打人,久之則意亦不用,身法無所不合。到此境界,已臻圓融精妙之境。說有即有,說無助無,一舉一動,無不從心所欲。真不知手之舞之,蹈之足之矣。
習太極拳者,須悟太極之理。欲知太極之理,於行功時先要提起全副精神,外示安逸,內固精神,氣勢騰挪,腹內鼓盪。太極即是周身,周身即是太極。如同氣球,前進不凸,後退不凹,左轉不缺,右轉不陷,變化萬端,絕無斷續。一氣呵成,無外無內,形神皆忘,乃能進於精微矣。
在打手時,我意須要在先,彼之力挨我何處,我之意用在何處,彼之力方挨我皮毛,我之意已人彼骨里;以己之意接彼之力,非以己之力頂撞彼之力,恰好不後不先,我之意與彼之力相合。左重則在虛,右重則右杳,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他所謂沾連粘隨,不丟不頂者是也。
習太極拳者,須悟陰陽相濟之義。動之則分,靜之則合。分者,開大也。合者,縮小也。其中皆由陰陽兩氣開合轉換,互相呼應,始終不離也。開是大,非頂撞也;縮是小,非躲閃也。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動者,氣轉也;靜者,有預動之勢也。所謂視靜猶動,視動猶靜。氣如車輪,腰如車軸。非兩手亂動,身體亂挪。緊要全在蓄勁,蓄勁如張弓,發勁似放箭。無蓄勁,則無發箭之力。發勁要上下相隨,勁起於腳根,注於腰間,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腰如弓把,腳手如弓梢,內中(無形的弓弦)要有彈性,方有發箭之力也。自己安排好,彼一挨我皮毛,我意接定彼勁,挨皮毛,即是不丟不頂,用意去接,即是順隨之勢;能順隨(順著對方重心不穩之勢),則能借力;能借力,則能打人,此所謂借力打人,四兩撥千斤是也。到此地步,手上便有分寸,能稱彼勁之大小,能權(衡)彼來之長短,毫髮無差;前進後退,左顧右盼,處處恰合,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也。平日走架打手,須要從此做去,走架即是打手,打手即是走架,此皆一理。走架每一勢要分四字,即起、承、開、合是也。一字一問對不對,少有不對,即速改換。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能領悟此意,行住坐卧皆是太極,學者不可不詳辨焉。
平日走架行功時,必須以意將氣下沉,送于丹田(以意非以力,非努氣,非用呼吸),存養涵蓄,不使上浮,腹內松靜,氣勢騰然。依法練習,日久自能斂氣人骨(脊骨)。然後用意將脊骨之氣由尾閭從丹田往上翻之。達此境界,就能以意運氣,遍及全身。彼挨我何處,我意即到何處,氣亦從之而出,如響斯應,疾如電掣。周身無一處不是如此,此即所謂「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運勁如百鍊鋼,何堅不摧」,亦即「意到氣即到」是也。又丹田之氣,須直養無害,才能如長江大海之水,用之不竭,取之不盡。追至功夫純熟,煉成周身一家,宛如氣球一樣,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物來順應,無不恰合。凡此皆是「以意運氣」,非「以力使氣」,「在內不在外」,亦即「尚氣者無力,養氣者純剛」是也
郝月如操手十五法
1、以手指敵人中心,手不能用,肩肘指之,肩肘不能用,心意指之。
2、遇剛則柔,而剛要緊在其後。
3、進手時要用螺旋力,靜動不離粘連黏隨,追風趕月之意。
4、彼螺旋,我亦螺旋而進之,進時須墊步。
5、不得已而退時,須用已手掩護敵手,整身則退之為要,所謂「雀躍」也。
6、兩手用力要平均,如抱球狀;不可以此手有力,彼手無力。
7、如甲手勢失敗時,則須快進乙手為佳。
8、敵手擊來時,不必懼他;只須順其勢,借其力而擊之。
9、順敵勁之梢節,直到敵之中節,進擊敵之根節要緊。
10、動手進,務要周身成一家為要,不可用局部力。
11、敵人取我之中節時,須有全體變中以應之。
12、手不得到敵之根節時,不可發;周身圓動力打去。
13、全身動作,時時以劃圓圈為主,然圈越小越佳。
14、手腕要靈活,如蛇吸食之狀。
15、腰間要靈活,如蛇纏物之形。
第一講了用中。就是要打擊對方的中線,無時無刻都要守中用中。
第二講了剛柔相濟。不能一謂的柔,遇剛則柔,遇柔則剛。
第三、第四講了螺旋勁。只有走螺旋,才能粘得好。
第五講了退守。退守時,要整身而退,從「不得已」三字說明太極拳不主張退,所謂有進無退。
第六講了整體。不能一處有力,一處無力。
第七講了進攻。進攻時,要有一招接一招,不要老想著一招致敵。
第八講了對敵心理。要沉著。要順隨。
第九講了如何進攻。進攻時,要打擊對方的根節,對方才不能化。
第十再次強調整體。強調與人交手時,(前面「動手進」,應為「動手時」)先要作好準備,調整好自己。
第十一講了怎樣化解進攻。中節是最難化的,化解對方進攻的方法是整體變。
第十二再次強調打擊對方的根節的重要性。自己的勁未滲到對方的根節時,不要盲目進攻。也就是未吃到對方根節時,不要發勁。
第十三講劃圈。強調太極拳是以走圈為主,同時圈要越化越小,小才可致用。
第十四講了手腕的靈活性。手腕要練活。大部分人的手腕不是很活。都是沒有注意這方面的練習。平時要多作勾手的練習。
第十五講了腰的靈活性。腰不活,對方逼來時就化不開。平時腰部要多作轉圈練習。
如能按操手十五法練習,練好。推手定不會敗。
太極養生堂好書推薦回顧
點擊展開全文
※三十七式吳式太極拳的養生作用
※太極拳是快還是慢?沒有速度,也沒有力量,么能夠打人?
※您的父親練太極了么?
※武禹襄:《太極拳論》
TAG:太極 |
※習練太極拳是為了丹田氣養成及周身一勁!告訴你內氣是如何構成的!
※太極門秘傳的坐樁訓練,習之長久,周身氣血鼓盪,自有妙不可言之感!
※砂糖橘上市,不吃就虧了!橘子周身都是寶
※燈下,有誰聽見在周身起伏的 那痛苦的,人世的喧聲?
※只有周身關節鬆開,太極拳的掤勁才能生出!
※海上最囂張的船,美航母見到也得繞著走,周身背個核彈
※陳皮就是橘子皮?堅持每天用陳皮泡水喝,兩周身體有驚喜的改變
※紅棗這樣泡,每天一杯,1周身體內濕氣消,臉色也能更紅潤!
※每天晚上用它泡泡腳,輕鬆排出十年濕毒,一周身體就有驚奇變化!
※知的清來好用功,周身隨帶兩盞燈
※產後周身酸痛,是傳說中的月子病嗎?
※鞋子選不好,疾病周身跑!
※為什麼人一旦鬆懈下來,反而會覺得周身疼痛?
※桃花隨風飄舞,愛情瀰漫周身,未來將會步入二人世界的星座!
※氣場的改變是心性的折射,長時間練瑜伽,周身氣場更寬容柔和了
※大蒜泡酒每天喝一點,輕鬆排出十年濕毒,一周身體就有驚奇變化
※每天堅持用茶葉泡腳,一周身體出現驚喜變化!
※太極拳疑難解答:如何練習立身中正、氣沉丹田、周身輕靈?
※名醫大拜年 | 楊斌:冬季周身癢,最靠譜的止癢攻略原來是這些
※最狂拽酷炫雷神限定手辦,除了造型,周身雷電特效竟也完美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