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鎮館之寶」——班簋

「鎮館之寶」——班簋

班簋高22.5厘米、口徑25.7厘米,圓腹,腹部有四個半環形獸首耳,並連接著四個內卷象鼻形足,通體有精美的獸面紋飾。最難得的是器內有198個銘文。從文字中可以得知,它的主人是3000多年前周穆王時的貴族。銘文記錄了他受周王冊封和他父親隨周王平定東國之亂的功跡,銘文的最後一句是「子子孫多世其永寶」,以讓他們家族的子子孫孫記住祖先這段光輝的歷史。

簋,最初是我國商周時期貴族盛食品的工具,後來演變成重要的青銅禮器。王公貴族們每逢重大慶典,都要鑄鼎、簋等禮器來銘記。我國自古就講究禮儀,天子在大型祭祀和宴樂中殺豬宰牛,用九鼎八簋盛主菜主食獻給祖先、鬼神,可以說,班簋自一誕生,就身世高貴。

根據記載,班簋在北宋時期就已出土面世,並一直被收藏在各朝代的宮中。在乾隆年間,已是皇宮的「重器」,得到乾隆皇帝的喜愛。

可惜的是,班簋在清皇宮中的尊貴生活並沒有延續很長時間。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慈禧太后逃向西安,宮中的寶物成為侵略者的囊中之物。班簋應是此時被搶出皇宮,後又或販賣,或遺棄在北京。在此後的七十年間,班簋一直「大隱」於北京的「塵世」中,可能是它的主人也知道這是宮中的重寶而「秘不示人」。直到「十年浩劫」,才使班簋的命運又一次發生重大轉變。

「十年浩劫」期間,紅衛兵小將四處「破四舊」,許多古代書畫被燒,瓷器被砸,銅器、古籍被送到廢品站、造紙廠、煉銅廠。為了搶救和保護古代文物,由北京市的文物工作者組成的「文物清理揀選小組」,當時在廢品堆中每天「尋寶」「揀寶」。據1981年的統計,從1971年至1981年在廢品站揀選到的珍貴青銅文物就達59件,其中包括班簋。

1972年夏季的一天,文物清理揀選小組的呼玉衡、華以武師徒二人又來到北京有色金屬供應站,從金屬廢品中揀選文物。由於呼師傅年歲已高,就讓華以武一人,先進廢銅堆中扒拉、翻騰。快到中午時,華以武猛然間看到了一個裹泥帶銹的青銅器碎片,他趕緊抱出來讓師傅「掌眼」。呼師傅經過仔細查看再憑藉多年經驗,已初步認定它們應該是古代的重要青銅器。師徒二人又仔細尋找到其它一些相似的碎片,並立刻把它們包好,帶回到清理揀選小組辦公處。當時,我國另一位著名的青銅鑒定家程長新也在這個小組內。經過程先生的仔細鑒定、考證,初步認定它是一件有銘文的西周時期的青銅器。後來,程長新與呼玉衡返回廢品收購站,將廢品堆「過了一遍篩子」,又找到了幾塊碎片,經過仔細對接、辨認銘文,他們終於確定,這件寶物就是清宮的舊藏「班簋」。

為了重現班簋的風采,它又一次被請進皇宮。1973年夏季,班簋被送到故宮博物院文物修復廠,廠長蔡瑞芬將任務交給了經驗豐富的趙振茂先生。趙先生經過整形、翻模補配、修補、對接紋飾、跳焊焊接、鋼鏨雕刻、做舊等多道程序才將班簋復原。尊貴、典雅的班簋修復後最終入藏到首都博物館。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董收藏 的精彩文章:

慈禧的珍寶,一件竟值8個億!
鑒賞:金絲楠極品紋理
怎麼分辨金絲玉和南紅瑪瑙?
歷史——康熙畫琺琅

TAG:董收藏 |

您可能感興趣

台北故宮鎮館之寶
國家寶藏——洛陽市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上海博物館鎮館之寶
世界著名博物館「鎮館之寶」
去貴州省博物館,看「鎮館之寶」——東漢銅車馬
尋訪溫圖「鎮館之寶」
上海博物館的十大鎮館之寶
台北故宮十大鎮館之寶
國家寶藏——安徽省博物館的那些鎮館之寶
湖北省博物館鎮館之寶是什麼
敕勒川博物館|鎮館之寶一覽
王羲之晚年草書瑰寶《上虞帖》,上海博物館鎮館之寶
晉王羲之上虞帖-上海博物館鎮館之寶
中國國家博物館 「鎮館之寶」
自然博物館裡的十大鎮館之寶
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隆福寺藻井
上海博物館鎮館之寶,王羲之晚年草書瑰寶《上虞帖》欣賞
小山村的石佛像成功逆襲鎮館之寶
中國各大博物館裡的鎮館之寶
浙江博物館鎮館之寶唐代古琴「彩鳳鳴岐」,千年之後音色依舊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