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古人如何度過三伏天

古人如何度過三伏天

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今年的三伏天氣溫似乎格外熱,很多人不得不整夜開著空調才能入眠。在中國古代,沒有現代化製冷設備的古人是如何對付高溫高濕的三伏天的?小編從古代畫卷中整理出一套「避暑方案」,看看「大暑賞荷」、「浸伏」等避暑方法。

從史料來看,古人強調調整心態,以「順四時,適寒暑」,那麼到了一年中氣溫最高、最難熬的三伏天,古人是如何「順時」的?

「心靜自然涼」——調整心態

馬麟(南宋)《靜聽松風圖》(局部)

先秦時,人們便總結出了一套辦法,《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是這樣說的:「夏三月,此為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卧早起,無厭於日,使志勿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顯然,這裡的「使志勿怒」是其核心:夏天要保持愉快的心情,不要動輒生氣發怒。「內經」這句話,也是後人過夏天的一大行為準則,通俗說來,就是「心靜自然涼」。

元代養生家丘處機在《攝生消息論》中稱,夏季「更宜調息凈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於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說白了就是通過調整心態,修身養性,做到心靜自然涼。

「大樹底下好乘涼」——蔽日遮陽

燕文貴(宋)《納涼觀瀑圖》(局部)

「心靜自然涼」說著容易做起來難,唐代文學家柳宗元便直言做不到。他在被貶到湖南永州時,夏夜酷熱難忍,無法入眠,半夜索性起來登樓納涼,曾寫下《夏夜苦熱登西樓》詩:「諒非姑射子,靜勝安能希。」意思是,想要我以心靜戰勝炎熱,實在毫無希望。

為了適應炎熱,古代民間首先提出了「納涼」概念。「納涼」,又叫「乘涼」。如何納涼?不同時代有不同選擇,但蔽日遮陽,避免陽光直接照射,以降低體表溫度是最普遍的方法。如唐代,人們喜歡搭涼棚以避暑。儘管涼棚並不是唐代的發明,早已有之,但長安人在用涼棚避暑上更有創意。明高濂《四時幽賞錄》記載了不少古人的「夏時逸事」,「避暑涼棚」說的就是當時京城人的納涼現象:「長安人每至暑月,以錦結為涼棚,設坐具為避暑會。」

「避暑會」,有點像現代的戶外「納涼晚會」,到宋代依然很流行。據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八「是月巷陌雜賣」條,北宋「都人最重三伏,蓋六月中別無時節,往往風亭水榭,峻宇高樓,雪檻冰盤,浮瓜沉李,流杯曲沼,苞鮓新荷,遠邇笙歌,通夕而罷。」但「避暑會」應該是古代「有錢人」的納涼方式,民間則大多是在樹下搭個簡單的涼棚,或到洞穴等陰涼、低溫處避暑。俗話所說的「大樹底下好乘涼」,正是古人避暑的經驗總結。

「大暑賞荷」——親水避暑

仇英(明)《四季仕女圖之夏圖》(局部)

「親水」,是現代人納涼避暑的首選之一,古人也不例外。古代南方人最親水,如明清時的蘇州人,便喜歡水上納涼。清顧祿《清嘉錄》「乘風涼」條稱:「納涼,謂之乘風涼。或泊之胥門萬年橋洞,或艤棹虎阜十字洋邊,或分集琳宮梵字水窗冰榭,隨意流連……」

據南宋吳自牧《夢粱錄》卷四「六月」條,時臨安(今杭州)人,有六月初六到西湖邊集體納涼的風俗:「是日湖中畫舫,俱艤堤邊,納涼避暑。」

古人水邊納涼還往往與賞荷結合起來,而「大暑賞荷」更是古人過三伏天的習慣,正如宋代詩人蘇東坡《夜泛西湖》中所描述:「菰蒲無邊水茫茫,荷花夜開風露香。」到明代,大暑賞荷之風則以蘇州為盛,蓋過了杭州。蘇州人把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當成荷花的生日,這一天坐船賞荷最為壯觀。據《清嘉錄》「荷花盪」條記載,荷花生日那天,「畫船蕭鼓,竟於葑門外荷花盪,觀荷納涼。」

古人親水的方式還有很多,如「浸伏」也是一種納涼風俗:三伏天要到江河裡洗冷水浴,祛除暑氣熱毒,以少生瘡癤和熱病。東晉煉丹家葛洪的「浸伏」最出名,《四時幽賞錄》「入水避暑」條就記載了他的故事:「葛仙翁每大醉,夏炎熱,入深水底,八日乃出,以能伏氣故耳。」

神器來啦!

一鍵找到您身邊的書法培訓班

找書法班神器!

現在

大家都知道學書法

光靠自己在家憋大招是不行的

找個書法培訓班

是個簡單易行的可操作的方式~

如何快速找到離您最近的書法班?

信息從何而來?

書法培訓班離我多遠?

我們幫你解決!

現在

我們已為您實現

以準確度達到0.1公里範圍的

排序您身邊最近的書法培訓班!

6月30日前

即可免費

登記您的書法培訓機構信息

審核通過後

讓身邊的習書者

一鍵找到您的培訓班!

http://w.url.cn/s/Atg1bUo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伏 的精彩文章:

三伏天快到了,如果每天喝點它,可排除體內全部毒素!
老中醫提醒:看完這些注意事項 三伏貼才貼的穩當
三伏天是治療婦科病最佳時間!錯過在等一年吧!
冬病夏治,從現在到三伏前,每天泡它喝,掃光體內濕氣!
三伏天艾灸,養生效果勝過吃千年人蔘!

TAG:三伏 |

您可能感興趣

三伏天到!古畫中的「避暑方案」:看古人如何度過三伏天
古人如何度過三伏天?看古畫中的「避暑方案」
古代人如何度過新年?
三伏天,糖友如何安然度過
古人是如何度過「中年危機」的?
我在水涌古寨度過的第一個冬天
如何度過周末,便如何度過一生…
從《紅樓夢》看古人如何度過炎炎夏日
印度人如何度過50度高溫?太陽下烤雞蛋,一天洗三次澡避暑
這個冬季,老人如何度過?
大學四年應當如何度過?
我是如何完美度過桑拿天
如何優雅的度過春天?
遇霧天如何健康度過?
我們該如何度過剩下的幾天?
如何度過有靈感的一天?
兔子的一天是如何度過的呢?
古畫中的「避暑良方」,看古人如何度過炎炎夏日
男人如何度過中年危機
古代名人如何度過「中年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