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黃土風骨 大塬丰韻——記揮毫於黃土大塬之上的山水畫家左永生先生

黃土風骨 大塬丰韻——記揮毫於黃土大塬之上的山水畫家左永生先生

黃土風骨 大塬丰韻

——記揮毫於黃土大塬之上的山水畫家左永生先生

(視頻《左永生先生山水畫欣賞》,請在wifi環境下觀看)

(視頻《左永生先生山水畫欣賞》,請在wifi環境下觀看)

左永生,字常青,號不老松,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人,甘肅省美術家協會會員,甘肅省書畫家協會會員、理事、高級畫師,甘肅農民書畫研究會會員,甘肅農民書畫研究會慶陽分會副會長兼執行副秘書長,隴東書畫協會會員,慶陽市書協、美協會員,中國歧黃書畫院院士,慶陽市老年書畫家協會理事。

稟賦:骨子裡的愛與執著

年逾古稀的左永生先生所創作的山水畫,蒼勁瑰麗,大氣磅礴,凸現出黃土大塬山山水水的雄渾風骨和厚重丰韻,看後使人眼前一亮,心靈震撼,不得不想到,這種畫風的形成與他承天的稟賦——骨子裡的愛與執著是分不開的。

先生痴迷於書畫,自有天性。先生上世紀四十年代出生於黃土大塬之上一個璀璨的重鎮——西峰肖金鎮的一個農戶之家。生於長於董志塬腹地的他,從小對這片「八百里秦川,比不上董志塬邊」的神奇土地充滿了憧憬和夢想,他深愛著自已腳下這片地球上黃土層最厚的地方,常常夢想著用自已的雙手描摹出這塊高天厚土的雄渾和厚重。孩提時玩耍和家務活之餘,莊院、小路和田間地頭是他的畫板,樹枝、小石頭和電池碳棒是他的畫筆,田園風光是他的夢境,溝溝峁峁、家禽家畜是他作畫的對象……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黃土地上比比劃劃,成了他的習慣;在茹河蒲河邊盡情幻想,成了他最大的樂趣。大塬給了他氣度,河流給了他情懷,蒼松是他的偶像,楊柳是他的臂膀……就這樣,他在自已的童話里自由的翱翔。然而,上天在眷顧他的同時,命運又撕斷了一支飛翔的翅膀,就在他只有六歲的那年,深愛著他的父親突然生病,離他而去。從此,母親含辛茹苦,白天下地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夜晚紡紗織布,換些零錢,供養三個年幼的孩子。兒時的左永生,除在家裡幹些力所能及的農活之外,主要的興趣愛好就是畫畫。那時家裡窮,買不起紙筆,只好輟學在家,白天隨母親下地幹活,晚上母親織麻紡線,他卻在昏暗的油燈下提筆畫畫。先生17歲入伍,在中國人民解放軍8055部隊服役,1968年轉業到地方工作,2004年退休。半個多世紀以來,他不論是在家勞作還是賦閑,始終刻苦練習書畫,從未間斷過。他年輕時未能入學學習,只是業餘用功臨摹,筆耕不輟,尤以李可染先生為楷模,咀嚼其筆致墨韻,漸有所悟。縣城中的三五畫友,互通有無,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先生畫友之間最早的批評家和鑒賞家。

先生執著於書畫,入筋入骨。在他工作室的書櫥上有大量的繪畫圖書資料。他說,那是他的摯愛。從年輕到現在,他每天除了畫畫,多數時間都是在那裡邊徜徉,並如饑似渴地汲取其中的養料。他越說越激動,說到深處,立馬又拿出一本厚厚的書給我看。我一翻,大吃一驚,居然是一本六十年代初期的畫集,緊接著又拿出一幅自已別緻的山水畫,有古風,有磅礴的氣勢宏偉而不失秀美,厚重絕綸而不失靈動與美感,與其說是意料之外,不如說是情理這中。

好學:半個多世紀的追求與頓悟

左永生先生是一個最肯鑽研和探索的人。他正直、堅韌、恬淡、篤定而又執著,外表看來波瀾不驚,內心卻充滿了奮鬥的蓬勃活力。在書畫創作實踐上,他既忠於對傳統文化藝術的繼承,又善於將自已的個性化理解融入到作品當中,從內容到形式,從細節到整體,處處彰顯出一份獨特的風情。然而這一切,都伴隨著他半個多世紀的拜師求學之路。

先生的筆墨功夫,得益於他的啟蒙老師——國家-級美術師馮華先生。先生較馮華年長二十多歲,但仍能執弟子禮,虛心求教。馮先生感慨之餘,傾平生所學,為其指點。從此,他在繪畫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眾所周知,以描寫山川自然景色為主體的繪畫稱山水畫。在魏、晉、南北朝就已逐漸發展,但仍附屬於人物畫,作為背景的居多。隋唐開始獨立,如展子虔的設色山水,李思訓的金碧山水,王維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潑墨山水等。五代、北宋山水畫大興,如荊浩、米芾、米友仁的水墨山水,王希孟、趙伯駒的青綠山水,南北競輝達到高峰,從此成為中國畫領域的一大畫科。元代山水畫趨向寫意,以虛代實,側重筆墨神韻,開創新風,明代及近代續有發展,董其昌及清初「四王」為山水畫走向繪畫理論及繪畫手法的程式化完備作出了重大貢獻。其後在20世紀,中國傳統山水畫在西方繪畫的衝擊下,發生了新的變革,代表畫家如李可染等。

左永生先生對李可染先生的崇拜,使其對傳統筆墨的技術美學有了較深刻的領悟。閑暇時,他臨摹李可染大師作品,追求大師的風格,從臨摹李可染作品開始,對歷代名畫開始仔細研究。「搜盡奇峰打草稿,登峰竭力躍紙上」的藝術精神追求,使他的作品堅忍不拔,大氣凌然,給人一種黃土大塬的豪邁氣象。他的畫作古今巧妙結合,在古人與今人的足跡中尋愛與突破,融為自已獨特的畫技,通過長期的努力,終於形成了自已的畫風。

半個多世紀以來,左永生先生幾十年如一日,在書畫學習上投入了很大的精力。為了提高繪畫水平,他七十多歲了,還自籌經費,赴北京幾所知名美院及名家畫廊登門拜訪大師,學習繪畫藝術,一學就是兩年。為了強化藝術實踐,他踏遍慶陽的溝溝峁峁,寫生創作,博採眾長,終於在國畫的水墨世界裡開創出一片新的天地。

畫品:立於做人之上的藝術創作

「作畫如做人」,這是左永生先生經常講的一句話。好的人品源於深厚的道德修養和文化修養,人無品,則畫無品。君子做人要坦蕩、儒雅、有涵養。左永生先生不僅學習古人的繪畫技法,以提高自已的繪畫修為,更注重學習延續千百年來的民族精神,追求傳統文化的最高境界,創作出了許多大眾喜好施,樂於助人,謙虛謹慎,冷靜低調,不炫耀,不誇張,淡定自如,深受同仁及鄉親愛戴。

我覺得他說得非常到位。左永生先生本人也說:只有多看,多比較,多思考,不斷學習和提高自已的文化素養,才能不斷提高個人的繪畫水平。他說的極是,也不斷地在實踐。也是,他本就是個好學多思的人,而且一直沒有改變過。幾十年的文化積累和沉澱,讓他目標明確,厚積薄發,讓他的藝術思維與民眾的審美愛好有機地結合起來,他也才有了今天這般可喜的繪畫成就。

古代大畫家徐渭曾說:「畫病,不病在墨輕與重,在生動與不生動耳。」也就是說:誰畫的畫能打動人,誰就能贏得看畫人的心。這是一個畫家成功的所在。左永生先生很可貴地做到了這一點。所以,大家認可他的畫,喜歡他的畫,是水到渠成的一件美事,再自然不過了。

嬗變:從黃地情愫到山水畫作

山水畫是借描寫自然景物以表達作者感情的創作形式。自然景物是客觀存在,思想感情是主觀認識,山水畫是客觀世界的景與主觀世界的情統一結合的產物。「天」與「人」的融合統一,是人化的自然,旨在憑藉對客觀景物的描繪,寄託人的主觀情感。寫景是為了「寄情寓意」、「緣物寄情」。意與景匯,景與情通,情景交融才能產生「意境」,而「意境」則是山水畫的靈魂。

先生籍貫甘肅慶陽,長期在深受周祖文化、王符文化、岐伯文化濡染的肖金生活、鳳城工作,生在這裡長在這裡,所見所聞無非隴東的山川,所鍾愛的事物,隴東山川也居其心中首位。愛之深切,情不自已,唯有訴諸筆端,吐胸中丘壑而後快。但是從自然到筆墨的轉換,絕非易事。國畫工具簡單易得,看似不如西畫繁複和考究,然而其中的變化多端,卻在西畫之上。要諳習國畫的特性,起手即是臨摹前人,揣摩墨色的運筆。起於熱情,經於冷靜,經行此二者平以衡之。

黃土大塬的山山水水,雄壯、蒼涼、大氣。正所謂「橫有八荒」的說法,形容此地最為確切。古來隴東的畫家,凡以描繪隴東而得享大名的,殊不多見。今人描繪隴東而有所成就者,左永生先生當是其中一員。

左永生先生的創作題材主要以山水為主,他筆下的雄偉壯闊山脈,神秀峻茂,雲湧泉奔,氣象萬千,筆墨間承載著黃土大塬的風雅和神韻。

中國畫作為中國文化的精髓,左永生以其開闊的視野,深遠的境界,把自已對慶陽黃土大塬無比崇敬、無限熱愛的激情,以線條的曲直、剛柔、粗細的變化,墨的濃淡、虛實、輕重、乾濕的互用,融合的是那麼完美,表現的淋漓盡致,精妙絕倫的實現了從黃土情愫到山水畫作的藝術升華。

升華:毫未之間的黃土大塬風骨

一位對西方和中國古典繪畫具有深度研究而融匯貫通的青年畫家馬蕭說:「明代張岱《夜航船》『物類相感情』一節動云:『磁石引針,琥珀攝芥』,指世間之物的特殊感應。藝術家與藝術也是如此。總有一種美學,一些藝術形式,數位先賢,使一位藝術家在某一階段沉湎。點拔其靈感,延綿其思路,於是模仿、引述、轉譯、玉成其作品。在筆者看來,他將「物類相感」的美學作為構架起黃土大塬與山水畫之間對話的橋樑,這在他的作品中具有鮮明的體現。

他的畫作群山環繞,氣勢磅礴,雲氣繚繞瀰漫,讓人流連忘返,青綠色彩的巧妙使用,更顯得山水的勃勃生機,讓人沉醉流連,而從整體看來青綠顏色顯示更加的沉穩大氣,可以非常適合的突出山勢的雄偉壯闊,突出山脈的神韻。

左永生先生的山水畫有明確的藝術個性和豐富的人文感受,畫作體現了他對山水精神的深刻思考和理性認識。他的山水畫最大特點便是抒情寫意,氣韻生動,他筆下的黃土大塬雄偉瑰麗,豪邁剛健,氣勢奪人,那堅韌峭拔的丘壑,蜿蜒出沒的流泉,變幻明滅的雲煙,姿態各異的樹木使他的畫面既凝重大氣,又空靈秀雅,即冷逸幽寂,又樸厚澄靜,動中有靜,小中見大,平中見奇。其山水畫的壯美景象讓人從中領悟到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對慶陽山川的熱愛,對人生的深刻理解,作品中浸透著精、氣、神,毫未之間凸顯出黃土大塬的風骨之美。

畫風:在繼承中不斷創新

「形」是指可以被視覺和觸覺感知的景物的實體外貌。「神」是指審美對象內在的精神屬性和外在神態情狀的個性特徵,以及作者創造藝術形象時注入的主觀思想感情。「萬物有靈」,自然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既有其形,又有其神,沒有無神的形,也沒有無形的神,抽象的「神」是通過具體的「形」展現表達的,形和神是辯證統一的。「形神兼備」是中國藝術創作的最高準則,也是山水畫創作的一個基本規律。

左永生先生知道功夫在書外的至理名言,開始潛心讀書默默創作,將自已滿腔的情感寄託於流動的筆墨,在寧靜中尋求自身的變化,從古今書畫中尋藝術的真諦,他的山水畫最大的特點就是抒情寫意,內涵豐富,耐人尋味。在「搜盡奇峰打草稿」的過程中,北方山水的雄渾大氣給予他創作的激情和靈感,他將眼中的山水經過藝術的加工取捨,化成胸中的丘壑,進而化為筆底的千岩萬壑。他極其善於從傳統的山水畫中吸取有益的營養,一邊揣摩領會傳統文化,一邊追隨時代脈搏,形成了既古樸又現代的獨特畫風。

「創新」是時代文化發展的要求。而它一旦具體到畫家身上時,很容易因此而改變不同質的畫家生命個體的生長進程,並促使畫家的精神生命從內養轉向外尋。外部「尋找自我」與向內「培育自我」肯定會有區別,創造一個接受外部理念而成形的視覺樣式與展現自已的生命感受而成形的視覺形式肯定不能等同,這也跟「應該做」與「願意做」是兩個不同出發點一樣,它們是一個生命體迸發出的兩種不同的生命火花,前者是理智的選擇,後者是理性的選擇。

左永生先生在山水畫創作中的骨法用筆顯示出他良好的筆墨功力。他在不斷的研習和創作中對筆墨的理解越來越深,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山水畫筆墨風格,他的山水畫表現手法豐富多樣,靈活多變,畫面具有中國傳統繪畫的壯闊場景。他的山水畫色彩豐富,即瑰麗華美又含蓄典雅。造型上強調厚,繁簡相宜,達到了「筆愈簡而氣益壯,景愈少而景益長」的效果。

山水畫有較強的傳統性,強調通源、師法古,先生在這一點上很有認識,並在實踐中思考法、理、意、象的融會貫通。他的作品主要以黃土大塬為題材,表現出高原渾厚、滄桑、粗獷的神韻。先生的山水畫又有很強的創造性,用傳承為手段,以創新為目的,領會大師繪畫技巧與精髓,力求入古出新。在尋訪的山川中寫生,既有量變的積累,更有質變的升華。厚積薄發,其山水畫創作風格、情韻已漸入佳境,創作儲備了鮮活的素材,這些都在他的作品中不難看出。

交流:吾獨樂,不如眾人皆

孔子云:獨學無友,則孤陋寡聞。孟子亦云:吾獨樂,不如眾人皆樂。可見畫畫,實在不是一個人的事。而堅守「畫畫」這樣一個廣博的東西,必須得有人「奇畫共欣賞,疑義相與析」才行。以畫會友,在哪個時代都是不衰的主題。

享譽鄉里,畢竟只是開端。以如今交通的便捷,文藝的繁盛,走出去開展藝術交流,自然是先生的不二選擇。無論是遊歷名山大川,或是以畫會友,虛心求教,均是他提升自我的必由之路。

左永生先生近十年致力於黃土大塬山水畫創作與交流,作品先後三十多次入選省、市、縣展覽,十七次獲獎,被許多書畫愛好者收藏。本人多次應邀到山東、陝西、甘肅、四川、寧夏等地交流學術。四十多幅作品被省、市、縣編寫的書籍、刊物刊登,藝術傳略入編《甘肅當代書畫家藝術典庫》。左永生先生一邊創作,一邊收藏,至今已有數百件近現代名人名家作品,收藏的同時豐富了自已的藝術靈感。

左永生先生從善如流,廣交朋友,曾與許多畫廊、賓館和私人收藏家、收藏愛好者進行合作。在繁忙的創作之餘,他還拿出一萬多元建學校、資助殘疾、困難老人和兒童,為社會各界捐贈作品十二幅,踐行著他「吾獨樂,不如眾人皆樂」的從藝理念,省、市電視台兩次對其進行了專訪和報道。

追求:永遠的愛與情懷

國畫家年逾七旬,才算是將到中年。先生格外用力繪畫而產量豐厚的創作階段,也正是他退休後的時期。單位的工作,照料家中諸事,是每一位成年男子必須的擔當,分解消磨了他戮力於繪畫的時光,卻不能泯滅他自幼年便滋生的壯志。果然,這十年,其作品愈見超拔。

更為可貴的是,先生對於傳統圖式的吸收運用,更為自由隨心,遠不見疲憊枯竭的跡象。厚德載物,厚土育人。隴東高原之於左永先生,是他作品和才思的源泉;他的回饋,是以赤誠的筆墨,再三捕捉故鄉山山水水的精神寫照。構架起黃土大塬與山水畫之間的橋樑,是他畢生的愛與情懷。

歡樂與辛勤同在,勞動與幸福並行。左永生先生通過自已的不懈努力,在畫壇取得了一席之地,並且逐漸形成了自已獨特的畫風,相信不久的將來,左永先生一定會在書畫界的璀璨星空,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

(視頻《山水畫家左永生先生》,請在wifi環境下觀看)

當代書畫家微信公眾平台有獎徵稿

當代書畫家微信公眾平台現面向社會公開徵稿,敬請各界賢達之士不吝賜稿。

【徵稿類別】

一、宣傳推廣自己的書畫家和其他藝術家類稿件。此類來稿須有作者簡介,個人照片一幅,聯繫電話、通聯地址、微信、QQ號,簡介里凡涉及官方組織的必須附相關證件照片。

二、上述之外的其他稿件,可以是但不限於小說、散文、詩歌、藝術理論、評論、創作感悟、經驗總結、學習及欣賞指南、快樂生活、攝影、書畫作品,可以是文字、圖片、視頻,視頻必須提供騰訊視頻鏈接。此類稿件必須是未在其他任何微信公眾平台發表過的優秀原創作品,杜絕抄襲,拒絕一稿多投。來稿須附作者聯繫電話、通聯地址、微信、QQ號,也可同時附上簡介及個人照片、作品照片,簡介里凡涉及官方組織的必須附相關證件照片。

【稿酬獎勵】對於第一類稿件,編輯將根據需要安排在認證平台或增補平台發表,因為屬於宣傳推廣,所以不給作者任何報酬。對於第二類稿件,編輯將安排在增補平台發表,並對投稿作者以文章讚賞金額的50%支付稿酬;也可根據作者要求發表在認證平台上,但此時不付給作者稿酬。稿酬在稿件發表一周後以微信紅包的方式發放,請作者主動添加平台編輯微信號:zywljs,並說明是哪篇文章的作者;否則,視為放棄稿酬。同時,第二類稿件另設閱讀獎勵:凡稿件發表一周之內,閱讀量每增加500,獎勵5元,獎勵也以微信紅包地方式發放。

【商業廣告】本台可免費發布商業廣告,請聯繫編輯索要廣告模板。

凡投稿者均視為同意以上之規定。

認證平台(ddshjia)二維碼

增補平台(ddshjw)二維碼

GIF/1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當代書畫家 的精彩文章:

陸儼少談畫家成名之路遇到的「三病」及對墨的追求

TAG:當代書畫家 |

您可能感興趣

山西大同土林——盡現黃土高原蒼涼肅穆之美
甘肅寧縣早勝塬:黃土高原的黑壚土生長的剛烈與浪漫
藝術家畫筆下的陝北水墨山水畫,厚重蒼茫、千溝萬壑的黃土地
六盤山下的古堡風情,黃土高原上的特色旅遊小鎮!
黃土畫派「金橋之光」赴韓國採風寫生國際交流展
搜盡奇峰入畫卷——黃土畫派赴青海寫生
粗狂的黃土高坡—榆林
陝北黃土高原上的實景畫——靖邊波浪谷!
北武當山:黃土高原也有綠水青山
黃土中飛臨的島
天天漫畫網:畫家趙旭峰《 墨色枯槁的黃土高原 》
陝西永壽范墩子:吟唱著黃土地滄桑悲涼的童謠
朱文傑|留守黃土地的北京知青
三皇五帝黃帝土宗園黃土華夏孫、炎黃子孫一脈根、人根老祖在祖根
楊應森:從黑土地到黃土高坡——畫家高輝和他的尋夢之旅
生活在黃土高坡的老陝,素有「十大怪」之稱(上)
陝北黃土地上的作家鏈——兼評喬山人對柳青、路遙文學精神的承傳光大——《黃帝傳》研究之一
淺談越南芽庄黃土沉沉香和奇楠的差別
「黃土文化」村落-吐峪溝麻扎村
黃土高原上凝固的萬頃赤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