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打破形骸求真宰

打破形骸求真宰

寂山禪師的書畫作品,認真讀來別有一番趣味。

這趣味源於其「以書畫證禪道」的藝術追求。作為一位世外人,寂山自幼便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在後期成長中涉獵於國學、武學、佛學等傳統文化的研究,並于山水自然中探尋古人心源,參悟佛法禪要。大約九年前,他開始以禪入畫,以畫參禪,於書畫一途中得禪之三昧。

「禪畫」自唐代開始便已有之,並發展成中國傳統繪畫中獨特的一支,將以形下之筆墨窮形上之要道的中國畫特質發揮到一種極致。禪畫重在呈現畫家之體悟、探知生命之根本,以「簡而能遠,淡而有味,高古脫塵」為最高境界。因此,禪畫創作不拘於體裁和形式,重在於意象筆墨中盡顯淡泊清寂的禪心。寂山之繪畫,便延續了禪畫這一傳統。他以自性參悟為本,系統學習傳統繪畫大家之精髓——深研元四家之氣韻、清四僧之禪境、雲南畫僧擔當之禪意、黃賓虹之筆墨構圖等,力求打破形骸,求得真宰。

故而,寂山的繪畫創作不以技巧錘鍊為旨歸,不執著於筆墨章法,而是讓筆墨服務於自身心性的表達、畫之禪理的轉化。觀其繪畫,其筆墨不循傳統之定式,隨性而抒,雖散淡但整體氣韻連而不斷,盡顯心靈之跡化。其繪畫題材多作山水,兼有人物、花鳥。他的山水創作中,總出現有隱士或修行者,或漁樵江釣,或深山問道,並輔以山水意象,在大與小、空與繁的對比中烘托出一種超然物外的境界,這種格調是不同於他所學習的黃賓虹的。他的人物花鳥創作,也多筆簡意足,禪味悠長。例如,一幅題為「開眼即看」的畫作,便寓意真理就在眼前但常為人忽視這一道理。同時,他的繪畫多不做命名處理,以使讀者直接進入圖像閱讀,隨其心性變化而起伏,即使是畫面題字,也多與其參悟相統一,如畫面題字「擬擔當和尚筆意,寫禪境之山水,若能見山水而非山水,恰入好山水也」等,皆可窺見其當時的創作心境以及意圖旨趣。由此而言,寂山是在以一種純自然的狀態踐行著傳統繪畫所追求的「天人合一」「中得心源」之真義,而這也暗合了他所提出的「同一場觀」的思想,即對「大本大源」的理解。

寂山的書畫,還充盈著一股純凈之氣和天真之氣,二者渾然天成。這種純凈之氣,源於其拒絕世俗羈絆而直入心靈天地的直抒胸臆,如其繪畫不論是一點一線、一角山水、一片樹石還是一個人物,皆含蓄有道、不落甜俗,如其一幅題有「禪家有何作務?唯有牧牛」的繪畫,於畫面上簡單勾勒出巨石、含蓄渺小的房屋、獨樹、牧人和牛以及地面,並輔以巨大留白,在剛柔、大小、虛實對比中烘托出一種不世俗的純凈生活狀態。這種禪境是不拒人於千里之外的。也許,這正是身處當下的寂山所探求的生命自在。而其天真之氣,體現在書畫的趣味上,從線條到形象,無不充滿稚嫩拙樸之味,例如其一幅描繪貓鼠相視的繪畫,以生動可愛的形象刻畫出一種非食物鏈關係而是相視相觀且生命平等的「對話」場景,頗具禪味。「中國山水畫之內美,乃個人內心之修為也!發乎內而形於外」,禪味、凈味、拙味和天真味,構成了寂山繪畫的精氣神。

「真正的藝術是靈魂的裸露,來不得半點的掩飾」。寂山禪師通過書畫不僅將其心性展現給世人,也將佛學禪理展現給當下,希望人們能夠通過此於喧囂之中覓得一份心靈寧靜。隨著寂山禪師於佛學禪要中的不斷開悟,相信其繪畫將會呈現出更加耐人尋味的味道,以助其助彼從中突破羈絆,尋得真宰。

刊登於《人民日報》6月18日12版美術副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日報文藝 的精彩文章:

藝壇走筆 故宮裡的四僧
高滿堂談創作:不能浮光掠影,而要鷹抓大地
吉迪馬加:用詩歌的火炬照亮明天
「我不相信全世界都成了澳大利亞羊」
到洛陽,便是去尋古

TAG:人民日報文藝 |

您可能感興趣

激進女性,打破母親的形象
打破而不破壞——羽泉
能打破「知識詛咒」么?
打破隱形眼鏡的常見迷思
打破禁錮 演繹簡歐
不要讓自己敗在膽子太小上,做這四種突破,打破惡性循環
想趁現在改變裝束那就打破常規進行突破咯
打破習練瓶頸 你不知道的體式與調息
教你打破拖延症的魔咒!
擁抱變化,打破思路的僵局
打破咖啡的嚴肅
原形畢露,隱身戰機首秀結束就墜毀 媒體:神話被打破
打破傳統的狗狗
改變心態認真尋找,自我審視打破單身宿命!
衝破三個「難題」的束縛!打破被視為「畸形人」的歧視!
只有打破自卑的惡性循環才能逐漸建立自信
射手做如何打破僵局、把握七月運勢
大戰打破安寧,日軍真真可惡
打破業力的循環
火箭若想擊敗勇士進入總決賽,此人必須打破心魔,火箭真的等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