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缺乏父性的父親,如何配過父親節?
雲學君一直有這樣的一個疑問,每次聽到身邊很多朋友談起他們的父親時,總是語氣平平,或有一絲抱怨、或距離感十足、或無話可說。
很少有人會誇獎自己的父親,說他們是無話不談的朋友;更鮮少有人為自己的父親感到自豪。朱自清《背影》里的父親形象再也不會出現在現代人的生活中。
但當朋友們提起他們的母親,則完全不同,母親們雖不能完美,但孩子對她們的愛意仍溢於言表。
父親在孩子心中多多少少會有些問題,母親則很少受到詬病,她們總是溫婉的存在。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距,問題出在了哪裡?
中國的情況特殊些,50後的父母經歷了太多,災荒、武鬥、文革、改革開放。
但唯有一點不變,在歷史上任何時期,父親在參與孩子的撫養過程中所起的作用遠低於母親(Pleck·J·H,1997)。
中國的爸爸們也不例外。而今天,這樣的現象更加嚴重。
給孩子更多的錢,更少陪伴的時間,成了父親們共同遵守的法則。
父親,已處在家庭的邊緣地帶。
隨手查看了一些調查,
從來沒有一個時代會像近一百年,父親的角色如此邊緣,父性的概念如此模糊。
不僅是在中國,「父親缺失」的情況發生在全世界。
男人們好像一下子回到了人類社會形成之初時的生活狀態,那時雄性的職責就是負責獵首更多的食物帶部落,隨時準備著去與其他人戰鬥。
兩次世界大戰的發生,至少把數百萬孩子的父親迫害致死。
Wait for Me,Daddy 1940年,拍攝於加拿大
和平年代的情況又好得到哪去?
父親們在資本的戰場上廝殺,帶回家多少鈔票,成為了評判父親的最重要的標準。
時間的車輪帶動著社會朝著不可逆的方向前進。但父親們是在前進還是倒退?
德國社會學家阿爾諾德·蓋倫曾說:
究其本性而言,父親是文化的一種創造。
正如人類社會中很多事物一樣,「父親」是一種人為創造的身份,是父權社會的產物。
最早的那一代父親,他們自願而非本能地扛起父親的身份。
父性不是天賜,不像自然給予母親對孩子擁有的這份本能。它需要雄性在自己的生命進程中適應新的身份,逐漸成為「父親」,擁有父性。
國際心理分析學會主席Luigi Zoja在《父性:歷史、心理與文化的視野》里講了這麼一句話:
只有在人類發明了父性和一夫一妻制家庭時,男性才獲得了作為個體的意義。
父性經歷千萬年的時光,被升華成與母性有同等地位的、只有人類才具備的情操。
父性要求父親們同樣承擔起撫養孩子的義務,不僅提供衣食,更要引導孩子前進。
父性的誕生、對各自身份的認同、穩定的家庭結構以及合乎秩序的倫理關係的出現,鑄就了人類早期文明的基石。
自古以來父親都被看作是力量的代表。即便是孩子也能敏感地嗅出,這個社會除了愛,還有權力的較量,所以孩子們希望從自己父親身上看到強大的勇氣和鬥志。
魯格·肇嘉教授也曾在他的書中提到:
孩子們希望他們的父親是強大的和勝利的。如果一位父親是個勝利者,同時也是個好人,公正且滿懷慈愛,是再好不過的了。
孩子仰望父親的權威,希望自己的父親強大。
這也是作為一位父親最難的地方,他得是一位慈愛的父親,同時他也要成為一位鬥士。
手上拿著劍與盾只知戰鬥會讓父親與孩子產生隔閡,從未看到他戰鬥過的孩子,也不能把他認同為自己的父親,孩子會看不起這樣的父親。
現在的情況是父親們隨時拿著劍與盾,不知疲倦地戰鬥,甚至休息時也不願回到家庭關係中去。
正如文章開頭所說,父親們正在邊緣化。
父親的缺失在中國可能是最近三四十年才發生的事,但在世界範圍內它早有抬頭的跡象,尤其是在貧困的地區。
可以說始於工業革命之初,興起於歐美,經由全球化傳入第三世界國家,由大都市蔓延到小鄉村。
很多因素結合在一起迫使著父親離開家庭,工作更長的時間,當然,也有越來越多的母親也走向了工作崗位。
劍橋大學心理學家邁克爾·蘭姆曾說過:
經濟因素影響著父親在家中的地位。
男性們願不願意都得奔著錢多的工作去。
這也造成了當下幼兒園、小學初中的老師都以女性居多。這對孩子的成長,尤其是男孩的成長非常不利。男孩子要麼缺乏陽剛之氣,要麼就得從其他地方尋找強大的男性榜樣。
在物慾橫流的社會裡,父親們的本能得以釋放,卻退化成了如同動物般的雄性,失去了曾經崇高的父性,一下回到千萬年前。
我們甚至已經看到了惡果,倫理的敗壞,精神的迷惘,人類文明的一角在崩塌。
在父親節時,我只想要我的父親,超過三百萬孩子生活在沒有父親的家庭中。
父親的缺失讓一個家庭中再也沒有父親。
男性自身,除了提供輕飄飄的精液,不再擁有人之所必需的歸屬感。
社會中的男人只是一群男人,就像蜂群中的雄蜂。
父親的缺失讓他們的後代有更高的幾率成為少年罪犯或患有心理疾病。
男孩們會變得叛逆,迷上古惑仔之類的人物,想從他們身上學到想要擁有的力量;女孩們可能會迷上蘿莉和大叔的遊戲,想從大叔身上找到疼愛自己的父親的影子。
而如果父親能更多地參與到孩子的生活中去,情況會大有不同:
與爸爸在一起時間多的孩子(比與爸爸相處時間少的孩子),具有更好的交往能力和適應性,他們在學校的行為表現都會更好,長遠來看也容易有美滿的婚姻。《怪誕育兒學》
「養不教,父之過」。
無論是在東方還是西方,父親都曾是傳授價值觀的重要角色,教會孩子正直、勇敢、奮鬥、善良、擔當。
而今,由於勞動模式的轉變,他們最重要的角色變成了「養家糊口」,很少陪伴自己的孩子也沒有了愧疚感。
當人們對金錢的追求凌駕於悉心教育孩子正直、公正的原則之上,又有多少人真正關心過這群苦逼、心理亞健康的父親呢?他們同樣是受害者。
2005年,非洲阿卡人被評選為「世界上最好的父親」。
他們生活在非洲中西部,剛果共和國地區
那裡的爸爸每天平均有45%的時間用來來照顧他們的孩子。
男人的乳頭究竟可以用來幹嘛?這個困惑了亞里士多德和達爾文的問題,阿卡人也給出了他們的答案。
母親不在時,父親的奶頭可以充當安慰奶嘴。
加州大學人類學博士巴里·休利特曾花了35年的時間和他們生活在一起,他發現:
阿卡父親會用嬰兒背帶背著孩子一起去打獵;孩子的母親搭建帳篷時,父親負責照看孩子;與別的男人喝棕櫚酒消遣時,男人們也會帶上孩子。
他們和孩子不僅身體上很親近,內心也非常親密。
重塑父親,讓他們在一個鋼筋水泥的叢林里活出像阿卡人一般的父親,或許是一個世界性難題。
儘管歐美國家已經有了好轉的跡象,但在國內,我們的情況依然不容樂觀。
工作節奏快、生活壓力大迫使著爸爸們把工作放在第一位。
想要改變現狀不僅需要爸爸們調整自己的心態,還需政府的宏觀調控,比如給新爸爸們更長時間的陪產假。
同樣,媽媽們也要學會放手,讓爸爸們參與到照顧孩子的家庭生活中來,爸爸們也應要更加積極主動,穩固爸爸、媽媽、孩子,這三者鐵三角一般的關係。
本來在父親節之際不想聊一個這麼嚴肅的話題,但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看到越來越多的影子爸爸、甩手掌柜,我心憂之。
寫下這篇文章希望與諸君共勉!做一名稱職的父親,找回自己崇高的父性,讓自己活得有歸屬感。
最後,祝各位爸爸們,父親節快樂!多多向下面這位爸爸學習。
這位爸爸你要注意安全吶
TAG:雲學Time |
※沒有父親的父親節!
※父親節!沒有父親的父親節
※曹操的父親,孫權的父親,都不如他的父親
※憶父親—沒有父親的父親節
※父親節禮物您準備好了嗎?讓父親過一個「爸」氣十足的父親節
※父親的父親或許不是個好父親,願父親們能多多顧及孩子的感受
※孔子母親死後,想讓母親和父親合葬,卻不知父親葬於何處?
※父母離異,兒子嫌棄殘疾母親選擇和父親過,病重時母親拿錢救他
※父親節,為父親祈願,對父親盡孝
※父親的父親節
※父親節專題:父親的心,疼兒恨兒總是情!
※父親節:想您,我的父親!
※女兒為父親遷墳打開卻是空的,再三逼問母親,知真相女兒感恩母親
※沒有父親的父親節 父親節的呼喚
※湯唯陪父親亮相活動,躺父親肩膀秒變小可愛,上輩子和父親的情人關係一定很好
※父親節,寫給我的老父親
※父親節,你想對父親說什麼?
※母親生病找父親借錢,父親讓她滾,轉身手機一亮,傻了
※父親節感恩父愛,父愛如山,父親的教誨像一盞燈!
※父親節!追憶我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