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最牛神童:十三歲參加舉人考試,主考官見到他激動的解腰帶

明朝最牛神童:十三歲參加舉人考試,主考官見到他激動的解腰帶

明朝歷史上出過很多牛人,這些人在後世都成為了傳奇人物,在小編的眼中,明朝一直就是一個比較神奇的朝代,不僅能人多,能折騰的人也多,當然把自己折騰死的人就更多了,比如明朝的三大權監:王振、劉瑾、魏忠賢。當年個個是威風八面,收徒弟都收到重孫子輩了,可還是讓別人給搞死了且死的很慘,劉瑾和魏忠賢都是皇帝看著不順眼給辦死的,而王振就比較厲害了,忽悠皇帝帶著十三萬大軍去打瓦剌,結果全軍覆沒,沒等投降,就在戰場上讓憤怒的士兵給砍死了。可見越能折騰的人,死的越快,但是在明朝歷史上,有一個人是例外,此人就是張居正。

張居正原本不叫張居正,而叫張白圭,據說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因為張居正出生的前一天,張居正的祖父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自己的家裡趴著一隻白色的烏龜,第二天,張居正就出生了,於是這個比較奇葩的名字就落在了張居正的頭上,如果今天給孩子起這個名,估計會被別人笑死,但是對於張居正來說,這個名字並沒有給自己帶來太大的影響,沒人敢瞧不起他,因為這孩子聰明的已經讓別人瞠目結舌。史書記載,當別人家的孩子還在玩泥巴的時候,張白圭同學就已經考上了生員,當時的他僅僅只有十二歲,此戰一舉成名並受到了當時荊州知府李士翱的賞識,或許很多同學對生員不太了解,但是我舉一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范進中舉》中的范進先生到四五十歲還是個生員,俗稱秀才,而張居正同學十二歲就獲得了科舉考試的資格,實在是個奇蹟。

於是一年之後,張居正跟著他爹來到了鄉試的考場,在登記的時候,大家都很奇怪,不知道身邊的這個年輕人為啥考試還要帶著孩子來,但是誰也沒有想到,赴試的竟然是一個還未成年的孩子,這個爆炸性的消息迅速傳遍了考場,驚動了當時的主考官湖廣巡撫顧璘,顧璘這個人非常愛才,聽說考場來了個十三歲的少年,顧璘十分驚訝,第一時間召見了張白圭,談過之後顧璘連連稱讚張白圭是個天才,於是一激動就解下了身上的犀帶,當然顧大人沒有耍流氓的意思,因為明朝官場上有個規定,一品大員配的是玉帶,而二品官員則是犀帶,顧璘邊解腰帶邊對張白圭說,自己這條犀帶將來可能配不上你,但是你湊合著用吧,之後又將張白圭的名字改成了張居正,自此張居正這個名字才在明史上第一次出現。

嘉靖二十六年,張居正中進士,入翰林院,後來一直輔佐穆宗和萬曆皇帝,成為了萬曆年間內閣一把手,不僅如此,張居正與萬曆母親李太后也傳出了頗多的緋聞,後來由於功高自滿,把萬曆皇帝當成了自己的孩子訓,逐漸引起了朝野和皇帝的不滿,但是由於張居正去世的比較及時,生前並沒有遭到飛來橫禍,但是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就開始著手整理張居正的罪狀,不僅將張居正的屍體挖出來鞭屍,而且還抄了張居正的家,逼死了張居正的兒子,實在是慘不忍睹,後來雖然為其昭雪,但是也僅僅是為了政治需要,縱觀張居正的一生,雖然在政壇上叱吒風雲,但是總體來說也不過是皇家的一枚棋子而已,主宰了一個王朝,卻主宰不了自己和家人的命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拍案驚奇 的精彩文章:

明朝的雍正皇帝:嘔心瀝血,首次設午朝,卻生出個最能鬧騰的皇帝
年輕人千萬別憤世嫉俗,曾國藩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雍正十條奏摺批語:萌態百出,大白話對臣下爆粗,朕就是這樣漢子
雍正皇帝唯一一個鐵杆兄弟:死後享盡殊榮,被封為世襲鐵帽子王!
乾隆頭骨被碾碎,屍骨散落,溥儀氣急敗壞用仇人頭像當飛刀靶子!

TAG:拍案驚奇 |

您可能感興趣

清朝唯一考上探花又考狀元的人,乾隆看見他參加兩次考試都懵了!
參加科舉考試人數最少的朝代
「周易預測考試」一朋友參加駕證科三考試,起卦看看,能考過嗎?
火影忍者:博人傳新十二小強將參加中忍考試,最糾結的卻是他們的四位老師
明朝一姓氏,參加科舉考試受限制,得聲明不是此人後代
又逢藝考,未來已來——盤點今年參加藝考的明星考生
有才學之人都會參加科舉考試做官,為何李白不參加,原來是想走後門
雙胞胎姐妹參加藝考,你是考官選哪一個?
那麼多參加藝考的明星,誰的穿搭最加分?
今日吳磊易烊千璽參加藝考,深扒明星藝考背後不為人知的那些事!
揣著」小兔子「參加期末考試
他是王俊凱的室友,拍過吻戲,參加了三次藝考才考上北電
她十三歲被毛主席親自接見,二十歲參加黨的十大,是無數人心中的偶像
從不參加真人秀的明星,我最服最後三位,你呢?
清末洪秀全多次參加科舉考試沒考上,有人說原因是洪秀全沒有水平
他參加殿試遇到考過的題,卻因字不好被列為第四,乾隆:改為第一
此人因名聲太臭,後代子孫不得參加科舉考試,同姓的人都遭了秧
參加前夫婚禮,看到新娘我很驚訝,她挑釁後被我徹底擊垮
此人參加殿試遇到考過的題,因字不好被列為第四,乾隆:改為第一
當年說要考北大的人,都去參加了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