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書錄——《魯迅批判》

讀書錄——《魯迅批判》

《魯迅批判》是李長之先生著作,完成於1935年。李長之先生是現代著名的文學評論家,大學時在清華先學習生物,後轉哲學系,師從著名哲學家張東蓀、金岳霖和馮友蘭,與同學吳組緗、李長之、季羨林並稱為「清華四劍客」。這本書完成於作者大學期間,並經魯迅先生親自查看並修訂。本書分析過程中,雖然對魯迅先生不可避免懷有崇敬之情,但評價較為客觀,對魯迅先生的缺點也毫不避諱。

本書首先分析了生長環境對魯迅先生思想性格的影響。魯迅先生生長於農村,經歷了家道中落,受盡人情冷暖。因此,在他的性格和作品中,總有奚落、冷嘲,有圍觀,有一片鬨笑。同時,農村農民的性格對他也有影響,如農民的執拗,對事情不輕易放過的性格,也是魯迅先生的明顯特徵。後魯迅先生到日本留學,接觸到了西方先進的思想,並從此成為其堅定的宣傳者。其中進化論、生物學的觀點,對魯迅先生影響很大。同時留學時一些事情的刺激,也讓魯迅先生對人性、對中國的國民性有了較為陰暗的認識。從此,魯迅先生找到了自己的路。

其次,本書對魯迅先生的生活及作品進行了分析。魯迅先生對人性沒有太大的信心,尤其是封建社會浸染下的人群的人性,但自己又是人道主義者,行事善良,在生活中對於青年尤其熱心。作者對魯迅先生的生活經歷進行了分析,將其分為六大階段,並對每一階段都進行了詳細分析。在生活影響下,魯迅先生的著作也有明顯的階段性。從開始的攻擊封建制度,到後期攻擊官僚主義、帝國主義,魯迅先生的視角有了很大的轉變。視野更加開闊,程度上也有了極大提升。

最後是對魯迅先生的一個綜合評述。魯迅先生是一個思想上、藝術上的戰士,但他不是思想家,也不是藝術家。魯迅先生面對複雜紛擾的世界,不斷的進行抗爭,「讓那些知道他還在的人不舒服」,他沒有時間去構建一套成熟的思想體系。藝術上,版畫、詩歌魯迅先生都有涉獵,但他沒有精神的餘裕在這些方面走得更遠,他的生活是緊張的、戰鬥的。魯迅先生可創造出美,但自己不回去欣賞這些美。這導致他對一些休閑藝術形式無法認同,比如他不喜歡梅蘭芳的戲片子,也不喜歡徐志摩的詩。

當然,魯迅先生也有其缺點,按照作者的觀點,「他的銳感,他的深文周納,他的寂寞的悲哀,他的憂鬱和把事情看得過於壞,以及他的脆弱,多疑,在在都見他情感上是有些過了,所以我認為這都是病態的。」這話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本書完成於李長之先生大學期間,其學術水準讓人驚嘆。現在的魯迅研究,不知能有幾人敢說超過此書的。

PS:不知算不算多餘,多說一句,《魯迅批判》中的「批判」是研究分析的意思,不是批鬥清算的意思。李長之先生在文革期間,被批鬥時,一個工宣隊員人員指著他說,你還敢批判魯迅,魯迅是能批判的嗎?!就沖著批判,你就罪該萬死!這還真是以己度人的典型。文革結束後某出版社想再版本書,提出能不能把書名改成魯迅分析。李長之先生說,批判就是分析研究的意思,為了這兩個字,我遭了一輩子罪,不改了,不出就不出吧。

如果願意做關於讀書方面的交流,請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坐觀堂閑讀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坐觀堂閑讀記 的精彩文章:

TAG:坐觀堂閑讀記 |

您可能感興趣

「明」薛文清《讀書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