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陸九淵:心學開山祖師

陸九淵:心學開山祖師

陸九淵(1139-1193)號象山,字子靜,書齋名「存」,漢族,江西撫州市金溪縣陸坊青田村人。世人稱存齋先生,因其曾在貴溪龍虎山建茅舍聚徒講學。因其山形如象,自號象山翁,世稱象山先生。在「金溪三陸」中最負盛名,是著名的理學家和教育家,與當時著名的理學家朱熹齊名,史稱「朱陸」。是宋明兩代「心學」的開山祖。明代王陽明發展其學說,成為中國哲學史上著名的「陸王學派」。

陸九淵出身於一個九世同居、闔門百口的大家庭。其出生時,其父因兒子多,打算讓鄉人收養,長兄陸九思的妻子剛好生有兒子(煥之),陸九思即令妻乳九淵,而將自己的兒子給別人奶喂。陸九淵後事兄嫂如事父母。陸九淵自幼聰穎好學,喜究問根底,提出自己的見解。三四歲時,問其父「天地何所窮際」,父笑而不答,他就日夜苦思冥想。長大後讀古書至「宇宙」二字解說時,終於弄明白了其中奧妙。他初讀《論語》,即指出其訛誤之處。例如讀《論語·學而》,就對《有子》三章表示懷疑;讀二程書,就發現伊川(程頤)所說的話與孔子、孟子不相類似,甚或有矛盾處。

陸九淵十三歲時,有一天對自己少兒時思考的問題忽有所悟。這天,他讀古書到宇宙二字,見解者說:「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於是忽然省悟道:原來「無窮」便是如此啊。人與天地萬物都在無窮之中。他提筆寫下:「宇宙內事乃己分內事,己分內事乃宇宙內事。」《陸九淵年譜》中說他「因宇宙字義,篤志聖學」,就是說他從宇宙二字,悟得人生之道。陸九淵立志要做儒家的聖人,而他以為,做聖人的道理不用別尋他索,其實就在自己心中,他說:「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東海有聖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西海有聖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千百世之上至千百世之下,有聖人出焉,此心此理,亦莫不同也。」對宇宙無窮與對聖人之心廣大的頓悟使陸九淵進入了一種新的人生境界,正象他後來在《語錄》中說的:人須是閑時大綱思量:宇宙之間,如此廣闊,吾身立於其中,須大做一個人。……天之所以命我者,不殊乎天,須是放教規模廣大。

乾道八年(1172)中進士,初任隆興府靖安(今江西靖安)縣主簿,後調建寧府崇安(今福建崇安)縣主簿,遷國子正、敕令所刪定官等職。淳熙十三年(1186),在朝中提出:任賢、使能、賞功、罰罪是醫國「四君子湯」,得到孝宗讚許。紹熙二年(1191),出知荊門軍(轄今湖北荊門、當陽兩縣),政績顯著,社會風氣大變。丞相周必大稱讚說:荊門之政是陸九淵事事躬行的結果。他慨嘆于靖康間北宋被滅的慘痛事件,和四方誌士交結,除將作監丞,因給事中王信反對,落職還鄉。

九淵當時名望已高,每開講席,學者群集,「戶外履滿,耆老扶杖觀聽」。他自號「象山翁」,學者尊為「象山先生」。光宗即位,他被起用知荊門軍。當時荊門是南宋邊地,有著重大的戰略意義;但是實際防務極差,連城牆也沒有。他「乃請於朝而城之」。經過一年左右的認真治理,「政行令修,民俗為變」。紹熙三年臘月,病逝於荊門任上,歸葬於金溪青田。嘉定十年(1217),賜謚「文安」。明正德十六年(1521),在金溪縣城衙門前為陸九淵建有「百世大儒」坊,兩側鐫刻「學苟知本六經皆註腳,事屬分內千經有同心」對聯。

陸九淵官位不算顯要,學術上也無師承,但他融合孟子「萬物皆備於我」和「良知」、「良能」的觀點以及佛教禪宗「心生」、「心滅」等論點,提出「心即理」的哲學命題,形成一個新的學派——「心學」。天理、人理、物理只在吾心中,心是唯一實在:「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認為心即理是永恆不變的:「千萬世之前,有聖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千萬世之後,有聖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往古來今,概莫能外。陸九淵認為治學的方法,主要是「發明本心」,不必多讀書外求,「學苟知本,六經皆我註腳」。

淳熙二年(1175),應呂祖謙之邀,陸九淵在鉛山鵝湖寺與朱熹展開了有關「心」與「理」的大辯論,進一步闡發了他「尊德性」和「發明本心」的「心即理」。但他們友誼極厚,書信往來,論辯不已。陸九淵曾在朱熹主持的白鹿洞書院講君子小人喻義利一章,聽者泣下。「熹以為切中學者隱微深痼之病。」他的學說,經其弟子傅子云、傅夢泉、鄧約禮、楊簡等人的發揮,元代趙偕、祝蕃、李存等的繼承和明代陳獻章、湛若水的發展,經王守仁集大成,成為宋明理學的一個重要派別,影響極大。明代王陽明發展其學說,成為中國哲學史上著名的「陸王學派」,對近代中國理學產生深遠影響。陸九淵的思想經後人充實、發揮,成為明清以來的主要哲學思潮,一直影響到近現代中國的思想界。

陸九淵還熱心於講學授徒,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每開講席,學者輻輳,戶外履滿,耆老扶杖觀聽」,弟子遍佈於江西、浙江兩地。他在長期的講學實踐中,形成了一套獨特的教育思想理論。他認為教育對人的發展具有存心、養心、求放心和去蒙蔽、明天理的作用。他主張學以致用,其目的是培養出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人才,以挽救南宋王朝衰敗的命運。在教育內容上,他把一般知識技能技巧,歸納為道、藝兩大部分,主張以道為主,以藝為輔,認為只有通過對道的深入體會,才能達到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的目的。因此,要求人們在「心」上做功夫,以發現人心中的良知良能。陸象山的學生,最著名的是楊簡、袁燮、舒璘、傅子云等,其中楊簡進一步發揮了其心學。江西撫州是象山學派的重鎮,明代陳獻章、玉守仁進一步發展心學。今南昌城內的象湖相傳為陸九淵當年在南昌開壇講學之處,「象湖」一名由其號(象山先生)而來。

陸九淵能詩。《陸九淵集》中錄存詩作一卷二十三首。《鵝湖和教授兄韻》云:「墟墓興衰宗廟欽,斯人千古不磨心。涓流積至滄溟水,拳石崇成泰華岑。易簡功夫終久大,支離事業竟浮沉。欲知自下升高處,真偽先須辨只今」。詩有一定的學究氣。其論詩尚允當。如「若乃後世之詩,則亦有當代之英,氣稟識趣,不同凡流。……今若但以古詩為師,一意於道,則後之作者又當左次矣。」同江西詩派末流的泥古傾向是不同的。有《象山先生全集》三十六卷。

陸九淵以提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而被視為心學一派。事實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並非指每個人都可以從自己心中所思推知宇宙之理。這句話含意有三:

其一,宇宙中存在著「理」,而學者就是要「明此理」。陸九淵說:「自形而上者言之謂之道,自形而下者言之謂之器,天地亦是器,其生覆形載必有理。」認為天地變化有其「理」。

其二,宇宙之「理」與人的本心中的「理」是相一致的,但只有聖人能夠知曉。陸九淵認為,「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然而,「愚不肖者不及焉,則蔽於物欲而失其本心;賢者智者過之,則蔽於意見而失其本心。」只有聖人,「此心同也,此理同也」。

其三,要明理,就必須研究物之理,同時又要「先立乎其大者」。陸九淵說:「塞宇宙一理耳。上古聖人先覺此理,故其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聖人之所以能先覺宇宙之理,就在於其研究了物之理。陸九淵還說:「天地之間,一事一物,無不著察。」並明確要求在「人情物理上做工夫」。另據《語錄》所載:陸九淵說:「致知在格物,格物是下手處。」伯敏云:「如何樣格物?」先生云:「研究物理。」伯敏云:「天下萬物不勝其繁,如何盡研究得?」先生云:「萬物皆備於我,只要明理。」陸九淵認為,「格物」必須「研究物理」,但應當「先發明人之本心,而後使之博覽」。這與朱熹要求「泛觀博覽而後歸之約」是相衝突的;「鵝湖之會」的不歡而散,其原因就在於此。

所以,陸九淵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既沒有否定宇宙中存在著「理」,也沒有否定要研究物之理,只是強調「先立乎其大者」,「先發明人之本心」,然後在此前提下,探討物之理。這裡的「物」雖然內容廣泛,「凡動容周旋,應事接物,讀書考古,或動或靜,莫不在時。此理塞宇宙,所謂道外無事,事外無道」,但也包括自然事物,「天覆地載,春生夏長,秋斂冬肅,俱此理」。正因為如此,陸九淵對自然也很感興趣。

王陽明心學

|為往聖繼絕學——鑄造心學傳播第一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陽明心學 的精彩文章:

四個故事道破王陽明的「心學」的秘密
在磨難中提升氣質
心學宗師王陽明:做好本職工作就是最好的修行
參透天機 知行合一
心學小說連載 照心齋10

TAG:王陽明心學 |

您可能感興趣

宋詩「開山祖師」——梅堯臣
孫毓修:中國童話的開山祖師
澳門14K開山鼻祖,尹國駒的祖師爺,自封二路元帥招兵買馬
北派山水畫開山鼻祖:荊浩
明清流派篆刻的開山祖師——文彭
印人傳:浙派的開山宗師——丁敬
新儒家的開山鼻祖周敦頤居士
梁山好漢五大刀:流星碎岩、玄鐵霸王、青龍開山,有一把開闢梁山
江湖書法開山鼻祖:太極張三丰!
中國物理界開山祖師爺吳有訓
楊公風水點穴開山立向,二十四山三煞王君植大師詳解
宋朝理學思想開山鼻祖「周敦頤」的後代
古典戲曲研究開山之作,國學大師王國維為你解讀!
郴州宜章開山寺傳奇
嶺南詹氏書法流派開山鼻祖,在曼谷教學20年,子孫輩都有書法家
《龍虎鬥京華》:梁羽生的開山之作,金庸古龍的武俠入門教材
吳門畫派開山鼻祖的山水情
浙派篆刻開山祖師,位列西泠八家之首-篆刻家丁敬的故事
佛門弟子都姓釋?原來與凈土宗開山宗師有關
福斯進軍華語迷你劇開山之作定檔,「東方華爾街」吳鎮宇張孝全兩相對峙